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西南州旅游

黔西南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
  24道拐抗战公路世界公路奇观,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24道拐抗战公路关隘在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是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起点于大水沟,盘旋于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斜坡上。24道拐公路设计精巧,从晴隆山山脚的大水沟至鸦关关口,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有24道拐,因此,称24道拐,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从关下仰望,如巨龙欲飞;在飞上俯瞰,似蛟龙逍游下山。在晴隆山观景台看24道拐,若是有雾,一层薄雾在山腰飘浮,24道拐像巨龙在雾中舞动,奇妙无穷,给人惊叹之感。24道拐关隘古代叫鸦关,是古代入滇的必经之地,昔日鸦关:“满目青磷夜聚,元猿昼啼失所,哀鸿尽瘁招徕,于是渐获宁宇。”鸦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位……[详细]
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位于贵州安龙城西天榜山丽,是埋葬为南明永历小王朝而死节的18位朝内官员的古墓。永历八年(1654年)三月,孙可望派心腹郑国招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诬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全部处死。遗骸丛葬于北关马场。史称“十八人之狱”。朱由榔移驻昆明后,对安龙死难诸人分别予以赠恤,并建庙勒碑,表曰“十八先生成仁处”。明十八先生墓的墓区约4000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系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坊上镌刻松、梅、竹、兰花卉浮雕。墓前有小石坊一座树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7字,坊柱、坊幅上刻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详细]
兴义刘氏庄园
  刘氏庄园坐落在兴义城南4里的下五屯,为原贵州省省长刘显世,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里,庄园由中西合壁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忠义祠、花厅、宗祠、书斋等各一栋,宏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原宗祠现为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刘氏庄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咸、同时期初具规模。随着刘氏家族的不断壮大发迹,建筑也不断扩大。到民国期间,又大兴土木,使之成为全省最大的私家庄园。现存忠义祠、花厅、书斋、刘显潜居室、家庙、校场坝,部分城垣、炮楼及法式建筑各一栋。刘氏庄园宏伟壮观,至今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貌。1983年6月,兴义县人民政府将刘氏庄园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家拨款35万元维修刘氏宗祠,1989年10月在庄园内建成“贵州民族婚俗博物……[详细]
交乐墓群
  交乐墓群位于兴仁县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为夫妇葬墓,被-的为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1、4号为砖室“凸”字形墓。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等。另还有五铢钱、货泉、添盘、银器、琥珀、狮饰、烧料耳当、小骨铜串珠、玉牌等。墓葬大约在东汉和帝(8……[详细]
鲁屯牌坊群
  鲁屯牌坊群鲁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们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鲁屯石牌坊群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耸立于南门口的那一尊“李汝兰之母百岁坊”建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耸立于下排街的那一尊“李锦章百岁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座落在铁匠街口的“黄健勋之母李氏节孝坊”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三座牌坊均系四柱三门五楼式。铆榫结合构造。坊座坚固,坊体楼高各7米,坊底为束腰须弥座;两根中柱高4.5米,宽0.8米,如此石料难于找到。石柱下边有顽狮护鼓,鼓面分别浮雕着各种古代的神话故事,“有嫦蛾奔月”、“钟鸣逐鹿”、“麒麟戏鹤”、“吴刚伐桂”,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石牌坊一楼中间有长2.5米的石匾,书有“贞寿之门”、“志……[详细]
普安崧岿寺
  普安城北,山峦延宕,滇黔古驿道蜿蜒其中。城北15公里的谭家湾一带,五条游龙似的山岭,错落有致地环绕着葱茏幽静的崧岿山,历来就有“五龙顾胜”之说。崧岿山上,青松林立,古木参天;山脚,溪水清澈,小桥横卧。明朝中期,这里建了一座古刹,因其山形而称“五龙观”。传说清朝顺治年间,一位名叫善权的太监,出京四访名山大川来到谭家湾,见这里奇松翠竹,山水旖旎,恍若仙家圣境,便在此住下,削发为僧。他捐金献银,维修古刹,并取山上青松高大挺拔之意,将“五龙观”更名为“崧岿寺”。崧岿寺占地600多平方米,南向,由前、后殿,左、右两厢组成四合院。寺门前有护门双狮,用“银花玉”大理石雕成,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山门前,列有15级踏道,中部辟为鱼池。进入古寺,殿宇宏阔。前殿为单檐硬山顶木结构,面阔5间,檐前悬挂“崧岿古刹”匾……[详细]
花江摩崖石刻群
  横跨于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之间北盘江花江段上的花江铁索桥以及桥岸崖壁上的众多珍贵石刻作为茶马古道贵州段重要的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近日,中心副主任娄清带队对花江铁索桥摩崖石刻群开展专门调查工作。花江铁索桥摩崖石刻近20处,镌刻于岩体表面,岩体所处环境受自然风化、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多数现存石刻字迹清晰、保存完整,但仍有碑刻风化、人为破坏的痕迹。各类石刻详细地记录了自清光绪年间以来,花江铁索桥修建始末、资金筹措、名人题刻、相关历史人物等丰富的信息。此外,崖壁内还保存有建桥匠人所凿塑的“普陀真境”摩崖造像三尊,蒋炳堂摩崖造像一尊。通过对各类历史遗迹的调查、识读及影像记录,对中心在茶马古道贵州段各类文物的保护、利用及研究思路的拓展带来了新的启发。……[详细]
普安铜鼓山遗址
  时代:商、春秋铜鼓山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青山镇营盘村陈家龙滩东约500米的铜鼓山山顶,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保护范围总面积41420平方米。在两次中发掘共清理房址4座、窑址1座、灰坑11个和活动面、火塘、大量零散柱洞等遗迹,出土较完整陶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和冶铸青铜器的陶石范模500余件,陶器碎片1万余片。尤其重要的是,冶铸青铜用具除部分陶坩埚外,出土的范模包括戈范、剑范、钺范、镞范和鱼钩范等。发掘者认为:铜鼓山遗址是一个铸造铜器(以兵器为主)的手工作坊遗址,其北半区主要是铸造铜器的作坊区,南半区主要是生活区。遗址时代为战国~西汉时期。它是贵州境内经过正式发掘的唯一一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冶铸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科研和保护价值。……[详细]
  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起点为打铁关,经三间房、半坡塘至毛口小河边光照电站水淹区一线古驿道。雍正六年(1728)云贵总督鄂尔泰倡修,东起坡贡驿,经郎岱厅城,西至毛口西林渡,关联古道有:支路郎岱至岩脚古道,岩脚至梭戛盐路,郎岱至洒志通沙营支路,岩脚东通龙场至沙家马场、西通黑塘至水城厅支路,岩脚东南经六枝、营盘、大弄、落别至镇宁支路,坡贡至落别支路;现存落别乡九洞桥段(即长田驿道),下营古道,郎岱至岩脚古道,安水盐道六枝段,郎岱镇石龙关段、望城坡段、大湾子段、打铁关段,牂牁镇三间房经糖梨树、半坡塘村至毛口小河边段,沿线涉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九洞桥、岩疆锁钥摩崖、半坡塘免夫马碑、半坡塘德政碑、半坡塘接官厅遗址、惠超郑相摩崖石刻等。……[详细]
  龙光观音洞位于贵州黔西南东峰林腹地,义龙新区东部的龙广镇,属义龙新区城市次核心区,距兴义市区32公里。观音洞地处槽谷型盆地中的一个溶蚀残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宽约20米,斜深约15米,南向,高出盆地约20米,西侧有一穿洞,高8米,宽5米多,向里斜伸5米处有一天窗,20米处有地下水渗露,整个洞穴通风向阳,干湿适度,适宜远古人类栖息生存。观音洞地处槽谷型盆地中的一个溶蚀残存的小山上,洞口高12米,宽约20米,斜深约15米,南向,高出盆地约20米,西侧有一穿洞,高8米,宽5米多,向里斜伸5米处有一天窗,20米处有地下水渗露,整个洞穴通风向阳,干湿适度,适宜远古人类栖息生存。遗址堆积平面略呈三角形,近棕色,面积约200M2,厚3米多。初分为9层:表层为石灰华钙板覆盖,第7、9层为灰烬,厚度分别为……[详细]
  兴义万屯汉墓群,位于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北,东汉时期墓葬。在新桥、张屯与贾家坝等三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17座,除2座墓葬封土不存,其余皆保存较好,墓呈圆形,高约1.5—2.5米,直径6—15米。1975年—1991年发掘9座,有砖室、石室墓,其中,兴义M8出土的铜车马是我国汉代文物中的佳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