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市 > 义乌市旅游

    义乌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义乌大安寺塔
      大安寺塔位于义乌稠城街道绣湖社区绣湖公园内,以大安寺得名,建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由吴圭(1068~1121)出资兴建。据遗迹和史料考察,塔的腰檐、平座栏杆、塔刹等在民国时已毁,现仅存塔身5层,残高23.45米。大安寺塔为六面五级疏檐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其中塔刹为1997年维修时加盖的覆钵顶。塔座直径6.82米,高0.55米,用石板叠砌成台阶式。塔身底层内径2.96米,外面宽3.21米,塔壁厚1.34米。转角处有倚柱,柱头卷杀。倚柱间有兼柱,将每面分成3间。明间设壸门或壁龛,底层3面设有壸门,第2至5层错落设有壸门3座。每层均有腰檐和平座,扶壁拱施重栱。斗拱下面的普拍方用木枋子。内部有砖砌的台阶,各层出挑腰檐和平座的木角梁和斗拱残件尚存。塔砖模印有“庚寅岁建……[详细]
    古月桥
      宋代单孔石拱桥。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西侧100米,横跨龙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桥采用单拱纵联分节列砌置法建造,桥拱呈五边形。该桥全长31.2米,净跨15米,桥面宽4.5米,两侧引桥各长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桥身分三层叠砌,底层用条石块直砌,共五折,呈五边形。每节用六块长2.8米、厚0.55米、宽0.3米的石条直砌,条石之间距离0.55米,搭接处用长4.75米、高0.58米、宽0.3米的横锁石承接。全桥共用三十根条石、四根横锁石。中间层为条石横砌,规格不一,桥面以沙泥和方石铺成,桥面两侧设有宽0.5米、高0.4米的压栏石。桥侧面中部横石匾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润月建造”字样,为该桥建造年代无疑。此桥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石质风化严重,但仍保持其古朴风貌与……[详细]
    塘下方大宗祠
      塘下方大宗祠位于义乌后宅街道塘下村,始建于宋,明代迁建于现址,清末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始在原址重建,光绪廿二年(1896)建成。建筑主座坐北朝南,含三进两院的祠堂和右侧的花厅一座。乡人将整座建筑概括为“七厅七堂九门栏,九级踏步五石桥。”总占地面积约1859平方米。据《稠岩石川塘方氏宗谱》记载,方氏七世祖荣一府君为郡马,尚南宋济阳王郡主赵氏。从建筑布局看,门厅九开间,飨堂七开间,寝堂七开间,祠中设水院,有护祠河、方池和拱桥组成,祠堂的等级是按王侯郡马的宗庙等级规制建造的,这在民间祠堂中很罕见。花厅在祠堂西侧,为回廊式三合院结构,原用于祭祀时招待年高德邵的族亲吃住和看祠人的居所。该祠规模宏大,取精用弘,格局完整,且传承有序,周围环境保持历史风貌。建筑还保存了清代木雕、彩画以及明清石雕艺……[详细]
    雅端村古建筑群
      雅端村古建筑群位于义乌赤岸镇雅端村,由陈其文和陈松耀祖孙三代建造,时间跨度从清乾隆初年至清嘉道年间,长达百年。整个建筑群由陈氏宗祠(叙伦堂)、容安堂、容安堂南北重厢(兰翠堂、珠宝堂、荣春堂、明星堂)、遗安堂、居安堂、德星堂、敦礼堂、敦星堂等多个厅堂宅院组成,号称“七厅八堂”,总占地面积50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527平方米,整体布局基本保存完整。整个建筑群以容安堂为核心,坐西朝东分布,容安堂居前,前临广场,建材取精用弘,由门厅、正厅、堂楼和左右厢房、南北重厢组成五路六院,计59间,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遗安堂居于容安堂之后,为一座十八间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敦礼堂居遗安堂之左上方,居安堂居右,分别为十六、十三间的四合、三合式宅院。叙伦堂即陈氏宗祠,是陈氏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占地……[详细]
    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位于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由陈望道父亲陈君元建造,总占地面积约430.9平方米,整体布局基本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点。陈望道故居坐北朝南,为前廊式天井院砖木结构建筑,由一座三合式院落与前花园、柴房等组成。1951年陈家分家析产,陈望道名下的房产后捐给政府;2010年,其余部分全部收归国有。1984年向社会公众开放。陈望道在故居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12年至1915年,他从浙江第七中学(金华中学)毕业后,回家乡创办学校。1919年浙江“一师风潮”期间,陈望道认识到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1920年,他为传播真理回到故乡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将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完成了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详细]
    黄山八面厅
      黄山八面厅原名振声堂,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五村,距义乌市中心约25公里。由义邑西乡著名的火腿商人陈子寀(1720~1793,字伯寅)命其孙陈正道筹划建造,工始于清嘉庆元年(1796),嘉庆十七年(1812)落成挂匾。黄山八面厅选址地势高亢,位置优越,它前临凰溪,后靠纱帽尖山,近有黄山为照屏,远处层峦叠嶂,三面砂环,符合传统风水上吉格局。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主座坐西南朝东北,一条中轴线贯穿东西,左右均衡对称。整个建筑群前园后宅,分三路七院一园,现存三路六院,中路依次为花园、花厅、门厅、正厅、堂楼,左右南北边廊和南北厢房围合,呈“日”字形布局。南北各有跨院作为护龙,左辅右弼。整体建筑以正厅为核心,左右厢院围合,共8座厅堂,故俗称八面厅。现除花厅已毁外,其它7座厅基本保存完好。原有房屋共计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