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 > 连州市旅游

连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州惠爱医院旧址
  在双喜山连州市二中校园内,有一座青砖青瓦结构的19世纪西洋式两层瓦盖房默默耸立着,这就是惠爱医院旧址,当年红七军的伤病员曾在这里治疗。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美国长老会在连州风景区双喜山上建的基督教建筑群(包括男医局、女医局、礼拜堂、基督教学校)之一,至今已达百余年。因年代久远,原惠爱医院10多处老屋已拆旧建新,仅存的此屋作为纪念物而保存下来(原男医局),占地面积278.77平方米,高10.2米,长25.12米,宽10.9米,地面、楼面与走廊均以木板铺就,四周走廊围有古式木制栏杆;顶层为0。1996年8月,连州市政府批准将“惠爱医院———红七军伤病员治疗处”列为市(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9月,由文化局、博物馆主持,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2008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冯达飞故居
  冯达飞故居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豆地坪(现名达飞巷)。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砖木结构平房,三开间,硬山顶。面宽10.24米,进深14米,高7.5米。大门与大厅之间辟天井,左右是厢房,大厅中悬挂1950年连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光荣之家”横匾。冯达飞(1899~1941年),连县东陂(今属连州市)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学生,曾留学苏联。1929年回国后到广西工作,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纵队司令,湘赣军区红军四分校校长,红八军代理军长等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骑田岭古道
  骑田岭古道位于清远市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虽然没有大庚岭那么热闹,但年龄却比大庚岭更老。这里拥有五岭里最早的古道。对封建时期的兵家来说,它的战略意义也十分重要,甚至岭上的阳山关还用天险地势挡住了汉军的进攻,成就了南越王赵佗的皇帝梦。骑田岭秦汉古道,是内地通往岭南的最早官道,中原先进文化的先声由此“咽喉”传递而来。赵佗率领的秦军是开山之祖,东汉章帝时,大司农郑弘奉命拓宽此道。“此路一开,中原之声近矣,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遐陬之民俗变矣。”(《资治通鉴·郑弘传》)如今连州市大路边镇顺头岭上还完好存有八千八百多级古道石阶以及南天门、广荫亭、怀清亭、驿站伙铺、顺泉井等古迹。……[详细]
巾峰山摩崖石刻
  北宋连州巾峰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东郊巾峰山麓。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周濂溪游巾峰山题“廉泉之源”四字,高0.96米,宽4米。正书,字径0.75米。《粤东金石略》载文:“周子为广东提刑游巾山,刻‘廉泉之源’四字于石壁,结构朴拙而笔笔不苟,穆然有道气象,令人起敬。”周濂溪(1017~1073年),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程朱理学(即道学)的创始人。曾任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签书、广东转运判官等官职。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和《周子全书》等。1981年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陶母桥
  陶母桥,位于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联西村民委员会东头自然村与新村自然村之间。 横跨星子河。据清同治版《连州志》和 1998 年版《星子志》记载,始建于明代。明清时期,该桥是岭南通往荆楚古道的要道,对研究当地明代桥梁建筑史具有较重要的价值。2022年7月28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大云洞摩岩石刻
  大云洞,位于连州市连州镇城西3公里,其摩岩石刻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中有岩溜点滴,四时不涸,状如滴翠,故称“秀岩滴翠”,为古“湟川八景”之一。岩洞中镌有宋代周敦颐、张浚(南宋宰相)等许多历代名流的石刻。其中有镌有:“何人凿破池中天,鬼斧神工不记年。欲觅仙床寻蝶梦,闲敲石鼓震龙眠。洞垂滴乳晴仍雨,岩峙江头水带烟。此日重游风景好,雪泥鸿爪话前缘。”的诗文,诗中可见,大云洞风景奇特秀美,真不愧是历代游览胜地。……[详细]
丰阳村古建筑群
  丰阳古村建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丰阳全村姓吴,始祖吴敬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帅。南唐后主李煜派遣吴敬元大元帅统领一支大军向南进发,开辟抵抗宋军的根据地。可是不到一年时光,南唐即被宋军灭了。失去了国家的征南统帅吴敬元只好弃甲隐居于此,繁衍了今日的丰阳村吴氏。到北宋年间,其孙子吴世范却高中了朝廷的进士,官至太子中丞,河南御史,朝散大夫。丰阳古村现在还遗存着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明、清建筑。当地人用“一间古庙、两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来总结丰阳古村的建筑,包含了丰阳古村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丰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间古庙”指的是丰溪古庙。丰溪古庙始建于北宋末年,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抬梁式结构,古庙前有一棵可荫蔽数百人的千年古榕,古庙对面建有古戏台。“两条古街”指……[详细]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连县办学旧址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连县办学旧址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西塘村,建筑时间为清末至民国,山墙为青砖砌筑,屋面上置阴阳板瓦。202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包括多个建筑,如五福公所、江夏村香林寺、陈氏宗祠和观山祠观音阁等,这些建筑都是借用原有的民房‌。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前身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在广州沦陷前夕,学院学生参加了全省大学生集中军事训练。广州沦陷后,部分学生随集训队迁至连县星子,部分疏散回家,而学院则于1937年秋迁至广西梧州市。1939年初,学院再次迁至广西融县,同年冬因粤北战事,学院迁至连县东陂。1940年夏,学院改办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仍由林砺儒担任‌13。……[详细]
丰阳古道
  丰阳古道位于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西北部,这里毗邻广西和湖南两省,自古便是三省边界最重要的商贸通道,更是南粤古驿道六条线路中肇雷古驿道文化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阳古道是明、淸时期人们从连州走陆路前往湖南省蓝山县、宁远县、永州的一条交通要道,古道往北延伸至广西北部。现在残存的古道长约6公里,位于广东省淸远市连州市三水瑶族乡左里村委三江口自然村东面,古道路面多数路段用鹅卵石铺成,宽1.2至1.5米。沿途还留存有凉亭、石桥等设施。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岭南的发展,广东与其他省份的贸易也逐渐繁盛。丰阳古道也因此成为了南粤通往湘南和桂北一带的通道。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生活工业产品在驿道上流通,全凭挑夫肩挑背负运输,每天络绎不绝,最繁盛的时候每天行走在驿道上的挑夫达到上千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