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正定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时期为鲜虞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赵灭中山后,遂归赵,秦时属恒山郡,汉初置东垣县,汉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帝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正定南城门上还镶有三关雄镇的石刻匾额。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风帧名讳,才改真定为正定,并一直……[详细]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由原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整合组建而成。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4月,馆址设在当时河北省会保定市古莲花池院内的藏经楼。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迁至省会石家庄市,借用河北省展览馆办公并举办展览。1986年河北省展览馆、河北省博物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次年正式开馆。2006年河北省博物馆启动改扩建工程。2013年6月8日河北省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开放。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并正式开放。2015年河北博物院完成整合组建。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馆区、建华馆区、育才馆区三部分。主馆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馆舍建筑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建于1968年,原为“毛泽东……[详细]
晋冀鲁豫革命纪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是按照党的七大精神,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129师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修建的,于1950年10月21日落成。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共和国首座宏大革命纪念建筑,是我国建设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较高、环境较美的全国著名革命烈士纪念地,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陵园(纪念馆)位于具有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中心,分南北两院,总面积21.3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晋冀鲁豫边区革命史迹陈列)、烈士纪念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英烈……[详细]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脚下,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山底抗日地道是由该村早期数名共产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有利歼灭敌人,于一九四二年在原有“躲金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井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往距山底村1000余米太行山脚下的地道1条,另外还有辐射邻村王看村、宿凤村等地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抢眼、陷井、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外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其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详细]
于家石头村
  于家石头村,是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石头村在四面环山的洼地,山峦环抱,绿树掩映,不到村头见不到人家。当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这个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详细]
涿州清行宫
  涿州清行宫位于涿州市城内,为清古建筑。1993年7月15日,涿州清行宫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涿州清行宫景区由清行宫和药王庙组成。据清道光《重修药王庙碑记》记载,药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后在庙东院开设丛林,定名曰“保庆寺”。乾隆十六年(1751)为迎乾隆帝南巡,改保庆寺为行宫,成为皇帝驻跸之所。2024年,涿州市委、市政府对清行宫景区进行了改造提升,现景区内假山叠景,清雅幽深,是涿州新十景之“行宫清幽”。地址:保定涿州市桃园办事处预约方式:线下预约门票信息:20元交通方式:621路、涿州1路、涿州1路支线、838、涿州19路咨询电话:0312-3636665……[详细]
7、三义宫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义宫
  三义宫景区坐落于涿州市松林店镇楼桑庙村,是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故地。千百年来,后人拜谒者络绎不绝,其“义”文化源远流长,堪称三国文化之始地,整座庙宇金碧辉煌,气势雄伟,金代被列为涿州八景之一,名曰:“楼桑春社”。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汉昭烈帝刘备诞辰之日,届时各方百姓云集于此,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有诗赞曰:“父老相携载酒游,果然春社胜于秋,汉家宫殿皆禾黍,赢得荒村尚姓刘”。景区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式景区。三义宫,原为“三义庙”,又称“汉昭烈帝庙”,是为纪念三国时期刘备三兄弟在此结义而建。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等时期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详细]
8、武灵丛台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灵丛台
   现存古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占地1100多平方米,高 28米。三层青砖高台的底层南北各有一门,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几个大字,北门台阶上的大石碑,是乾隆帝游江南路时亲笔书写的诗碑。当中一层有 5间大屋,名“武灵馆”,是为纪念武灵王的而建。最上一层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 看 点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战国时期,赵国本是一介小国,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着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是古城邯郸的象征,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丛台是赵武灵王观看军事演练及娱乐表演的场所,当年曾以结构奇特、装饰精……[详细]
大名府明城墙
  大名府明城墙,或称大名府明清城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明清时期的大名县城墙遗址。大名在唐宋时期就是“河朔重镇”,城东水运发达的卫河水系,使这座古城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素有“手工作坊排成排,饭庄酒楼门对门”之说。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卫两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有一丈多深,大名府城被埋于地下。同年,大名府都指挥吴宓“具奏朝廷”,于艾家口镇(今大名镇)徙筑新城。大名都指挥使吴成在艾家口水驿北重新选址建城。最初也是土城,经过明清两个朝代数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筑成周长九里,四面十三门,牢固的石基砖城。每门都是有主楼、箭楼(扭头门楼)、敌楼(观敌瞭哨与拉吊桥之用),三楼鼎歭,成品字形,更有炮台三十六座,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明朝三次,清朝九次对城墙进行修葺,近六百年而不衰……[详细]
观津公园
  观津公园位于武邑县主城区西部,主要包括雕刻文化中心广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滨河公园、桥梁改造、自行车及游步道、挖湖堆山、廊架、观津亭、33米雕塑、吊桥、亲水平台、湖区木栈道等休闲旅游设施。公园内中心广场北侧建设有各种球类等体育健身场地,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喜好人群的需求。观津公园依滏东排河两岸而建。据悉,公园总占地1600多亩,全长3.8公里,是一座生态观景公园。漫步公园,目之所及,是迎风怒放的各色花朵。马鞭草、硫华菊、百日草、波斯菊……一棵棵、一朵朵组成了色彩斑斓的花海,置身其中、如梦似幻。信步徜徉、浪漫撩人,一阵风来,花浪起伏、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其中。地址:衡水市武邑县京广线明清家具大世界门票: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全天……[详细]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建筑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内现有大小展厅20个,展厅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可举办大型基本陈列和各种临时展览。邯郸市博物馆现举办有《磁山文化》、《赵文化》、《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专题基本陈列。1、总序厅博物馆一楼大厅北、东、南三面墙壁装饰有三幅大型锻铜壁画,由河北省原美协主席、省美院院长王怀骐教授设计,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室内锻铜壁画。大厅正面(东壁)一幅为气势磅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北侧壁画反映磁山文化……[详细]
泥河湾小长梁景区
  小长梁遗址于1978年被挖掘发现,为距今136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层和远古人类遗址,震惊世界。遗址共发掘出土石器1000余件,对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华北地区小石器传统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古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小长梁遗址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阶。地址: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电话:0313-7382908、7382165……[详细]
捷地分洪闸设施
  捷地分洪闸设施为明、清代古建筑,位于沧州市沧县捷地镇。 2008年10月20日捷地分洪闸设施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定州汉墓石刻馆
  定州有一处碑林,又称定州石刻馆。还有一处汉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汉墓就在碑林院内。或者说,围绕汉墓建起了一处碑林。走进碑林院子,几十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迎门一处三开间的小型展室,陈列的展品介绍了两汉中山国在定州建都的历史以及部分汉中山王陵出土的文物。1982年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建有展室,可通地下墓道,展室前立有移来的两通石碑,一为“苏文忠公祠记碑”,另一为“题魏国韩公祠碑”。墓汉总长24米、宽10米的砖砌墓室并不宽大,却也设有前、中、后室和左、右耳室。墓室内展有少量随葬品。这座当初传为“靖王坟”或“慕容陵”的汉墓,经1995年的发掘确认墓主人是享有“侯”爵位的东汉晚期墓葬。据说,这座侯墓是我国第一座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东汉砖室墓。院内东北部有定州文物部门收集和征集流散于寺……[详细]
井陉龙窝寺石窟
  龙窝寺石窟位于井陉县城微水西南25公里、天长古城西10公里的小龙窝村西0.5公里处石崖上。石窟前临燕晋古驿道,今307国道由石窟西南绕过。石窟东北为石太高速公路。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佛像雕刻以及石壁上诸多古人题刻,故在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窝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清雍正《井陉县志》中有“龙窝,在县西南二十里。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传神龙断路,货郎仗剑斩之。至隆庆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龙窝寺及其西大龙窝村、其东小龙窝村皆由此而得名。原龙窝寺规模较大,寺前西南、东北两端各建有楼阁一,阁下即为燕晋往来大道。而寺建于两阁间古道西临石崖处。旧有大殿、配殿及僧舍等建筑。昔为邑中名胜之一。寺院于解放后扩建……[详细]
孟姜女庙
  景区概况:孟姜女庙景区坐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祠和孟姜女苑组成。贞女祠始建于宋代以前,明万历年间二十二年(1594)主事张栋重修,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庙上红色围墙内有前后两殿及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庙后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观赏区——孟姜女原及东西配殿,再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孟姜女庙是长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产物。初临孟姜女庙的人,常常会感慨于108级石阶深深地寓意,更感叹这小小庙宇历经千年的顽强“生命力”。庙内前殿供有孟姜女的塑像,陇上横额“万古流芳”,两边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恶之情。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海水朝朝朝朝……[详细]
抗大总校旧址
  抗大总校旧址位于公园内前南峪村中,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该校创建于1936年5月,原名为红军大学,后改名。1940年11月从山西黎城迁到浆水川,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卫生处在安庄,医院在桃树坪。1943年1月奉命返回延安。在这里先后开办了6.7.8三期学员班,培养了18000多名军事、政治干部,其中109位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村中现有校部,作训处,图书馆、机要处以及-、彭德怀、罗瑞卿等和校领导滕代远、何长工的旧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大陈列馆位于公园入口处左侧台阶地上,建筑面积900m2,墙体采用当地的花岗岩砌成,屋项为红色釉面瓦,馆名由原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同志题写。馆内集中展示抗大在此办学期间,学员们生活、学习、战斗的实物和照片。是国家级爱国主义……[详细]
孝感圣姑庙
  圣姑庙位于河北省闻名全国的中国丝网之乡衡水市安平县,其庙宇位于安平‘闫会沃’村西。安平古称博陵,位于冀中平原腹地,取“众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之意,得名安平。安平自汉高祖置县,至今已历悠悠两千年,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中心,交通便利。圣姑庙相传是汉光武帝刘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庙东侧筑高台重建,明、清两代多次扩建而成。据史料记载,“燕赵齐鲁之民,虽千百里之远,致香火者如织”。圣姑庙毁于1945年5月抗日战火之中,现仅存高大的台基,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姑庙由牌楼、碑亭、蹬道、门屋、工字殿、寝宫殿、观稼亭6个主体建筑组成,布置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上。钟鼓楼和配殿左右对称,为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寺庙布局。据1935年营造学社调查,牌坊重建于1932年,位于庙南……[详细]
北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始刻于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青石质,碑身为一整块石料刻制而成,通高2.3米,宽0.84米,厚0.27米。碑身上部已断裂,圆首、六龙盘顶,龙头向下,做吸水状,龟趺座,头右外伸,头部已断裂,碑阳有佛龛三层,额龛呈珪形,中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圆形华盖,菩萨、弟子足蹬莲花,肋侍左右。中龛为方形,上部凸出成圆顶状,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华光四射,烈焰腾空似炽成光佛,肋侍六尊,有二龙口吐莲花承托。下龛一佛四侍、佛桃形光顶,结跏趺坐,四侍蹬莲花,上有二龙腾空护侍,下部刻左右金刚力士,底部平列六龛,刻托举力士阿修罗,作擎天之意。碑阴有佛龛两层,造像已毁,按残痕似刻佛传故事。龛下阴刻碑铭,隶书、有部分残缺,其余碑身空隙处刻满供养人姓名官职,上至太子侍官、太守将军、下至……[详细]
霸州龙泉禅寺
  龙泉禅寺座落在霸州市信安镇中心,是历史上有名的禅宗道场。始建于后汉辽世宗天禄九四七至九五○年,寺内有古井两眼,出甘泉,可供十方之众(县志记),故得名龙泉,该寺即为龙泉寺。大殿乃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公元1982年七月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金大定三年“敕赐普照禅院”碑文记载:宋辽作战时,杨延昭被困于口关(信安),恰逢大旱,宋营官兵饮水奇缺,唯有这两口井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杨元帅大悦,军心稳定,宋朝八贤王赵德芳闻之亲临视察,叹曰天不灭宋,实乃龙泉也,遂派兵严守,尔后受之“御井”美称。龙泉禅寺山门前有一座九龙壁,上雕有九条神龙,形态颜色各个不同,鲜活如真。寺前有门殿,左右有钟鼓楼,中有大雄宝殿,后有念佛楼。寺的正门是一座三间绿琉璃剪边歇山顶的门殿,因殿内塑天王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