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
  前南庄陀罗尼经幢准,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前南庄村,现移至廊坊市博物馆的碑碣苑保存。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幢于1990年5月被发现,缺刹。基座下有两层青砖铺砌的方台,幢座下部为八边形盘状石雕,四面浮雕奔驰状瑞兽,四面浮雕花卉,各面交错排列,顶面雕祥云图案;幢座上部为圆形盘状仰莲石雕,莲瓣重叠向上作盛开状。幢身由大八面柱体、八角形托盘、小八面柱体组成。大八面柱体阴刻楷体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立幢人家世、立幢经过、立幢时间等内容,八角形托盘雕饰兽面衔环、幔帐等图案,小八面柱体四宽面雕佛龛,龛内雕四方佛像,四窄面刻佛名及真言。幢顶为八角攒尖式屋盖,上刻瓦垄,檐下刻斗拱。经幢通高0一四米。 该幢为大辽大康七年(1081)十月(其姓失考)在其家族墓地为亡故父所……[详细]
林旺石窟
  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固新镇林旺村东南约500米,现存石窟及摩崖浮雕覆钵塔1座。石窟凿于清漳河南岸的岩壁上,窟前为一条宽近2米的小路。窟内正壁及左右两壁有明万历年间用荒石、土坯等构筑的佛坛。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窟门呈圆角长方形,高1.7米,宽1.05米。门边饰束莲珠顶圆柱。门顶雕尖拱状额楣,额内填饰火焰宝珠、穿壁龙等。门两侧雕力士1尊,圆形光头,头手残失,上身袒帛于胸前交叉,下着裙,赤足立于须弥山形台座上。两力士外侧面各雕摩崖大碑一通,据碑文载:该窟为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临水县令李子良出资凿建,至隋开皇七年续营而成。窟门上方雕单层覆钵塔1座,高4.8米。塔身方形,中部凿尖拱额龛1个,内雕一佛二菩萨3尊,残损严重。叠涩塔檐,两端饰风铎。檐上雕覆钵、山花蕉叶。覆钵上方中央为相轮和宝珠……[详细]
63、袁绍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绍墓
  前高龙华古墓,以前高龙华村命名,传说为袁绍墓(当地人按其堆土形状,称之为“大疙瘩”)。该墓为典型的汉墓,封土高大,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该墓位于沧州市西南,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东北700米处。北200米处有滹沱河故道东西穿过。地处平原。南60米为东西土路,右靠南北向阡陌。黄沙土壤。前面和右侧种植枣树。后及左面种植梨树,农作物有玉米、豆、麦、谷、红薯等。前高龙华古墓,原属献县管辖,五十年代初属建国县管辖,1954年建国县撤消,划归沧县管辖。此处原有古墓大小两座,现存者为大墓。小墓在1956年塌陷后,生产队及个人取土挖掉了,据传出土有绿釉小陶楼和一些小件器物。因粗糙不完整被村民扔掉。现存大墓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
  喜峰口长城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长约50公里,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因历史久远且从未进行过人工修复的长城原貌而闻名。由于位置险要,这一重要关口曾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过喜峰口战役。喜峰口是万里长城重要的军事关隘。八十年前,国民党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并由此诞生了著名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喜峰口长城抗战开始于1933年3月9日,结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逼长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张自忠、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众的支援下,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生死搏斗,苦战七昼夜,歼敌五千,一战成名。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详细]
孟良河遗址
  孟良河遗址是商周时期遗址,位于曲阳县城西北 2 华里、气象站北 150 米处,白家湾水库西南 1500 米处。该遗址南北长约 300 米,东西约 250 米,钻探结果,文化层均深 2 米,有烧土层、灰土层。在公路两侧的土坡中暴露有许多陶片,其中有夹沙灰陶鬲、罐的残片,也有少许盆片,还含有兽骨和红烧土块,现将县文保所中保存的在遗址0土器物及采集的标本形制分述如下 :⑴ 鬲:A 残高 10 公分,最大 11 公分,口径 9 公分,敞口、双耳,耳上有弦纹一周,器身厚重,三足已残,为夹砂粗灰陶,火候不高,外饰粗绳纹一周,轮模合制 ;B 通高 9.9 公分,口径 10 公分,底径 8 公分,敞口元耳,器身厚重,足很短,弧裆,模制,饰粗绳纹,为夹砂粗灰陶,火候较低 ;C 敞口,宽沿,沿上面有弦纹两周,鼓……[详细]
王固商代遗址
  商王朝建立后,由于洪水为灾,自盘更为王时曾五次迁都,即《记·殷本记》所记“乃五迁,无定处。”历史学家从古音韵学、文献学、地理考古学多角度反复论证: “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即今王固一带。”(平乡县丰州镇西北2公里处)。 平乡县商至春秋末期地域名称为“沙丘”,明初迁民时,保存下来的一些谱碟和墓志铭证实了“沙丘平乡”之说。经历代文化积淀,地下遗址、遗存相当丰富。自1984年起,河北省、邢台市及平乡县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经众多著名考古专家鉴定,进一步确认为殷商至战汉时期历史遗物,与《史记》、《汉书》、《括地志》等所记载的“沙丘宫”、商纣王的历史时期相吻合。 从出土的陶鬲、陶纺轮、平底盆、罐等遗物分析研究,与邢台曹演庄……[详细]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32公里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原名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29年重建,1939年四月,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随贺龙指挥的120师转移到河间县东北齐会地区战场,地区医院就设在真武庙内,白求恩在此工作了二十八天,不但抢救了128名伤员,而且还为当地群众治病,为纪念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宏扬他那种崇高的精神,党和各级政府及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的保护和管理。1966—1967年贺龙同志曾两次派员来屯庄询问、看望当地乡亲;1975年肖华同志来此视察;1978年省文化厅对手术室进行维修,医疗室重建,建立了战地医院纪念馆;1983年10月,大门东侧树60×90cm水泥制“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制碑;1980—1985年又经历……[详细]
南和造像碑
  北齐碑又名“透灵碑”。是一座浮雕造像碑,传说站在碑前,能听到南和县大堂上审官司的声音,所以,才有这个“通灵”的美名。现在碑已一断为二,上下铁榫连接,座北朝南,中间缝隙处尚有光线穿过。碑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造像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碑侧有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僧智深重修字样。碑在以南北向简易的能够遮挡雨水的砖结构碑楼内。碑楼为开式,即仅碑的东西两侧面有紧贴砌筑的两面墙,南北碑面方向敞开,有脊形顶。碑的下部明显还有部分埋在地下土中。碑宽1.45米,厚0.39米,高度据记载为4.30米。碑不知什么朝代什么年月断为上下两截。现对接处仍有较大缝隙,中部有联接铁榫孔洞。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碑阳有圭形佛龛12个,雕有大小佛像32尊。造像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较大佛龛均……[详细]
蔚县弥勒寺
  弥勒寺位于蔚县涌泉庄乡弥勒院村内,属清、民国建筑。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该寺院订建筑分布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为山门、前殿、正殿,各殿的距离较长,院落宽大。山门、前殿(弥勒殿)建于清乾隆年间,正殿(大雄宝殿)为民国十五年后建。弥勒殿座落在平台上,单檐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为五架梁,砖木结构,前出廊。殿顶起背,兽吼走边,殿西有空缺房4间为禅房,殿东跨院有正房四间,为禅房,有东下房五间为伙房,院内有水井一眼,供僧众游客饮用。殿前出廊里左右各有点(扁钟)一面,上铸寺年月,布施弟子,经纪人等。殿内中塑大肚弥勒佛,笑逐颜开、袒胸露腹、双手扶膝、神态和善。弥勒佛背后有一-,台上坐南面北有站立的送子观音。后殿(大雄宝殿),座落在月台上,面阔七间,进深二间。该殿为单檐歇山布瓦顶,殿……[详细]
石氏家族墓
  石氏家族墓位于藳城市徐村西南角果园内。此墓是明代吏部尚书石珤及家族墓,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分为东西两墓区,东区为石永、石智、石麟、太原按察使石玉、户部尚书石玠等家族墓,西区为吏部尚书石珤之墓。石氏家族墓地面现存石碑6通,其中有2通碑文清晰可见,一通是明故曾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石公墓表,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一月初一立石;另一通是正德皇帝为石玉撰写的褒文。还有翁仲8尊(文武各4尊),石马4尊,石羊5尊,石虎5尊等。据县志记载,石珤(公元1464一1528年),字邦彦,别号熊峰.明嘉靖年间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俗称石阁老),与父、兄同朝人仕,时有父子三进士、兄弟两尚书之称。石珤居阁3年,为官清廉,刚正直言,罢政归里时仅归装一束,车一辆,都城人叹其清廉。石珤后加官太……[详细]
顺德府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又名孔庙)的主要建筑。《顺德府志》记载:顺德府文庙“建自唐,寻废”。顺德府文庙大成殿原名为“文宣王殿”,唐开元27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自此全国孔庙的主殿皆被称为“文宣王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孟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下诏将“文宣王殿”改名为“大成殿”。现在各地文庙大成殿门额上方横匾的刻字为清雍正皇帝御题“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造在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石砌台基之上,前有很宽的月台,青石地面,东西长30.8米,高1.2米,宽9米,中间设踏道。台基四周安装了栏板望柱,月台上建有精美的雕花栏板,月台下正对大殿……[详细]
井陉千佛崖石窟
  井陉千佛崖石窟位于井陉县南障城镇七狮村,是一处佛道并存的石窟造像。开凿於北齐河清四年(565年),明嘉靖年间,临城县石匠武得朝、武得用重建。石壁分层分排雕刻千尊佛像,为省级保护文物。岩外有近千年的古松。碑刻五块,均是重修千佛洞碑记。千佛洞内四壁开凿有大佛三尊,小佛龛数千。其中有明代嘉靖时期的题记多则,北宋元祐三年题记一则。但在元祐三年九月的题记中,同检旱田,自山下步至此,然火穷邃洞而返的天威(今河北井陉)簿尉大梁王峤,镇阳(今河北正定县)户椽伊川王泰,并未提到有关造像的事情,所以人谓王峤等人来此游览必是已经有佛像存在的说法,有些过于牵强。不过在与此题记相距不远,北壁近洞口处的壁面上,同时还有“维那彭城刘贵□佛廿十五尊/维那王志□佛三十五尊/维那□□□佛三十七尊”的题记,但刻于何时,不得而知。……[详细]
郭底村墓群
  郭底宋墓群:郭底宋墓群,亦称郭底古遗址,位于郭底村周边。昔郭底村南有一东西向340米、南北向60米高于地表1.5米的高地,土层夹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铜镞、陶片、五铢钱币等。西北与之相连处,有一40平方米的土墩,内含灰烬土和夯基五花土及秦汉陶片等,当地称之“上杭烟墩”。附近,1972年发现一坑宋代人、马尸骨及砍杀的斧头、磨刀石等。1985年,在“上杭烟墩”遗址南发现东西向700米的汉墓群(已被水渠分为两处)。另在村东发现汉代成人瓦棺墓葬一座(瓦棺县文化馆收存)。郭底曾传为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屯兵处,其于史不符、,据历史文献佐证,此东西向高地为战国时期的赵长城遗址。村西南地方、当地称为“破楼堂前地”,1950年,发现砖砌地道、内有武将全尸遗骨一具,胸前有一铜制护心镜(存于村内刘家药铺,已破坏)。19……[详细]
九门城址
  九门古城址位于藁城市区西北15公里处,南临滹沱河,东靠机场路,现是九门回族乡所在地。九门古城址1982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门古城址始建于战国时代,据《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记载:九门是比干后裔第一村,商末少师比干的后裔林皋,系孔子72弟子之一林放的后代,为赵相,始居九门。九门古城址总面积90万平方米,九门村位于遗址之上,村中心地势较高,四周地理形势沟壑纵横、地面凹凸不平,断崖暴露处,瓦砾堆积,文化内涵从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至宋朝文物标本延续不断,并有文物不时出土。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城址北端,庄货头古代寺院遗址在修机场路动土时出土了一批北朝石造像残件,全部是汉白玉质的,石质晶莹细腻、滋润洁白,雕琢技术精湛,玲珑剔透,造型优美,寓义深刻,高贵华丽,着色镀金部分底……[详细]
行唐文庙大成殿
  行唐县文庙位于河北省行唐县,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六年(1707年)、六十年(1721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均有重修。文庙是设馔祭孔的场所,每年春秋两季,县府的主要官员,都要到文庙行“释奠”礼。学童入学和年青知识分子考中秀才后,也要到文庙行“释菜”礼。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由南至北有:照壁(万仞宫墙)、泮池(泮池左右分别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在清-取秀才的称“入泮”),泮桥(又名状元桥)、棂星门(为三间四柱的木牌坊)、前殿、东庑、西庑、大成殿和后殿(明伦堂),以及宰牲房、神厨、神库等建筑。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文革期间遭破坏,现仅存大成殿,位于县城东南行唐中学院内,……[详细]
前西关商代遗址
  前西关村距藁城市30公里,地处我市最北边,北隔木刀沟和新乐市相望,东靠无极县境,系三县交界处,处于北纬38˙32,东经114˙50,商代遗址在前西关村西南500米处,北1.5公里是滋河分支,俗称木刀沟。遗址原来是一大面积高大土台,四周逐渐下洼,当地人称其为“狗塔子”,并流传着一个历史故事: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前曾避难于岗上洞穴之内,饥寒交迫,一义犬叼来食物让其充饥,救了他的性命,后来刘秀登基当了皇帝,不忘义犬送食物相救之恩,在此高台之上修建了一座砖塔,以示报犬相救之恩。这故事是当地传说到此处调查,土台铲平,未见砖塔遗址,也不见历史资料,无从可考。1975年,前西关村民张西天在遗址西部平整土地时,出土一组青铜器,计有饕餮纹青铜觚、青铜爵、穿带青铜壶、圆足直耳饕餮纹青铜鼎、青铜戈、玉戚六件文物,通……[详细]
左村古墓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一号墓:位于左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在1976年冬社员平整土地时,无意中发现,曾出土文物有:拉链铜温酒器一个,铜镜4个,铜虎头灶一个,铜香炉一个,鎏金铜鼎一个,鎏金博山炉一个,鎏金长颈壶一个,共17件,现保存于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科,同时,还出土了残陶片,这些文物经省级鉴定为西汉时期的遗物。二号墓:位于左村村西南方向约150米处,1982年冬季社员拉掉封土,暴露出墓室两个,两侧北端墓室未动,西侧南端墓室已被破坏,出土文物有:青铜剑两把,灯台一个,博山炉一个,玉壁三件。现已收归馆藏。三号墓:位于左村村正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保存完好,封土高8……[详细]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位于武安市口上村寺沟。据碑文记载:定晋岩禅果寺始建于东魏高欢渤海王时期,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间(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发生火灾,寺院全焚。明正统、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都有重修,寺院建筑约于1940年第二次毁坏。寺院建筑宏伟,气势磅礴,依山就势,均建于定晋山岩之下,是东魏至清末近千年间的佛教圣地。现禅果寺已废,仅有遗址和附属文物。其中的碑刻有:五代后唐千佛邑碑1通、明代张镜心草书碑2通、其他记事碑19通。还有明代三世佛3尊、三头六臂菩萨1尊、龙池佛1尊。其中后唐冲修古定晋禅院千佛邑碑,又称“透影碑”,立于北岩原禅果寺院内,青石质,石质坚硬,通高4.08、宽1.14、厚0.31米,碑首与碑身为一体。碑文正文为楷书,36行,每行72字,共有2664字,主要记……[详细]
大龙门摩崖石刻
  大龙门摩崖石刻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城堡西北0.5公里处,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峡谷两侧群峰竞秀,断崖绝壁高耸入云,峭壁如削,谷中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观。金、明、清各代均将此视为军事要塞,在峡谷东部尽头,建有城堡,历代官家均派重兵把守,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摩崖峭壁上刻有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题咏,系当时巡防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全峡摩刻20多处,最为醒目的是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年)都尉使兵部右侍郎,山东峄阳进士贾三进题写的“万仞天关”,字高2.7米,宽1.8米,气势磅礴,洒脱隽秀,堪称艺术珍品。其余各处题字均为0.6米-2米不等,“天成形胜”,为明万历年间都门守口把总指挥何继文题。“峭壁千重”,为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岁春二月十五都门王世兴题。“金汤万仞……[详细]
冢子村古墓
  汉墓,距离县城大约10公里。汉墓就是汉代的甘陵,我们这里又称汉墓为冢子。在现在汉墓的东侧有一个村,村名就叫“冢子村”。根据《广平府志》和《大清一统志》上的记载,汉代的甘陵在县东南30里。东汉第6个皇帝安帝刘祜的父亲刘庆和他的母亲,就埋葬在这里。刘庆曾经是皇太子。公元82年,东汉第三个皇帝刘炟废除了刘庆的皇太子,封他为清河王。从公元前203年开始,已经设立了285年的清河郡,也就遂改成了清河国。清河国的都城,就在汉墓南侧,当时汉墓这里是厝县。公元107年,刘庆的儿子刘祜做了皇帝。清河王刘庆死后,他的儿子刘祜追封刘庆为孝德皇帝,追封他母亲左氏为孝德皇后,又把清河国都城所在的厝县改为甘陵。公元148年、就是桓帝建和二年,又把清河国,改名为甘陵国。甘陵国辖区有7个县,国治都城就在现在汉墓的南侧。汉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