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白城子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代除大都和上都之外的第三大都城,其政治地位、城市规模、经济文化在当时世界上享有盛誉。其遗址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境内的白城子,是元代三大都城中唯一保存较好的一处。遗址由宫城、皇城、廓城呈“回”字型相套。宫城城垣保存完好,皇城城垣呈土垅状。已探明了建筑形制,出土了大批石、陶、铁、木及玉雕、砖雕等建筑构件,及铜、铁、骨器。其0土的较完整的汉白玉角部螭首的雕工极尽绝诣,堪称元代雕刻极品。一件构图奇特,刀工精湛,以游龙戏珠为主纹,牡丹花叶为地纹的汉白玉浮雕角柱石,属元代难得的珍品。特别是前殿东步道南侧的砖雕象眼,堪称稀世瑰宝。已剥露的建筑基址,既有隋、唐两宋建筑的遗风,又在明、清建筑中多处体现。特别是在我国古建筑史上不多见的“工”字形中心大殿,三冠两阙三门……[详细]
张世卿壁画墓
  张世卿壁画墓,位于河北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北一里许的坡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壁画墓营建于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墓主人为张世卿,系汉人,向朝廷进粟2500云骑尉。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宣化辽墓壁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地方特色。墓群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愧为辽代历史画卷,不愧为地下艺术画廊。这座辽墓前后两室的白灰墙壁上全是壁画,总面积有86平方米,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壁画更为珍贵的是墓的后室穹窿顶部的彩色星图,这幅彩色星图既有中国的二十八宿星座,也有古巴比伦发明的黄道十二宫观星法。这说明中国在十二世纪已和外国有了天文学方面的交流。这样中西合……[详细]
窦氏青山墓
  窦氏青山墓又名“安成候墓”,位于河北武邑县城东14公里处的青冢村南边。占地36582平方米,它是汉文帝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因窦青被汉室封为安成候,故又称安成候墓。窦氏青山墓今高22.9米,周长490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窦青系古观津(今武邑县东部)人,死后葬于故里。其女儿被封为文皇后以后,被追封为安成侯。其后,文皇后做了皇太后,为其父扩建墓冢,升高封土,为能“西望长安”。还修建庙宇,并立“窦氏青山”墓碑一通。若干年后,庙宇、碑刻被毁,仅存“青山”。1982年7月23日,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氏青山墓,在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有记载:“窦太后父少遭秦 ,隐身渔钓,坠泉而死。景帝 ,太后遣使者填父所坠渊,起大坟於观津城南,人间号曰窦氏青山也 。”窦氏青山墓,据《后汉书.……[详细]
板厂峪塔
  板厂峪塔,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为秦皇岛市抚宁县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公布时间为1982年7月23日。其坐落在抚宁县义院口乡板厂峪村南,东西走向的山谷中。板厂峪塔的历史年代为明代,此塔为六面七级实心砖塔,高15米,塔基为六面台基,每边长4米,高1.5米,石砌;须弥座每边长2.5米,高1.04米,有砖雕纹饰;塔身第一级每边长2.32米,高4米,每面有神龛,外饰飞天;第一层檐下有砖雕斗拱每边四攒,为一斗三升交麻叶;以上各层均为迭涩檐,布瓦顶;塔顶为铁制宝珠、刹杆,塔身以淡橙粉饰,置于葱绿林木之中,甚为醒目。此建筑依其地命名,经鉴定,系明代建筑。塔东北30米有山洞,外部有砖拱券门,上嵌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4年)年刻青石匾额一方,上 书--“天然洞”三字,洞口有石门两……[详细]
察哈尔农民协会旧址
  察哈尔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大境门外东湾子村北林场内,原建筑早年已毁,现有建筑是1985年在原址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纪念馆。十几年来,旧址每年接待参观者万余人次,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北朝南,为一普通平房院落,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七间,占地面积2117平方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共党员澎湃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在澎湃的建议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察哈尔农民运动以及农民协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成立的。早在1921年5月,京绥铁路全线铺轨开通后,中国共产党张家口的早期创始人何孟雄、萧三、王仲一、江浩等在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就在市区周边农村开……[详细]
贾母贞节碑
  贾母贞节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 该碑系元朝中宪大夫度支少监贾庭瑞为其母所立,由杨载撰文,书法家赵孟頫书,字迹笔画丰润,婉转流畅,结构匀称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碑高360厘米,宽100厘米,厚40厘米,龟趺座,蟠螭首,碑额赵氏篆书贾母贞节碑记。此碑在文革间被损严重,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庭瑞父亲贾谅,曾以授儒学为业,教书乡里,英年早卒。母亲滑氏守节不嫁,把贾谅的遗著教授庭瑞。庭瑞幼年丧父,其母滑氏少年守寡,携子恭俭衣食,育其成名。 庭瑞长大后为丞相顺德王哈剌哈孙做事,人都事。哈剌哈孙,蒙古族,元朝政治家,赐号答剌罕,赐顺德(今邢台市)为封邑,迫封为顺德(邢台)王。贾庭瑞后迁入吏部做官,再入同佥徽院及尚书省,因庭瑞抵触朝廷近侍而弃官,回到家乡尽孝养母,母死守孝三年。……[详细]
隆福寺长明灯楼
  廊坊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形体巨大,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中绝无仅有。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尖拱龛,龛内浮雕会乐,其中七面或跪或坐于式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由安次县尉张煊撰文,安次县员外主薄、通直朗、护军张去泰书,另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详细]
旧羊屯戏楼
  旧羊屯戏楼,又称龙王庙戏楼,位于村中一片开阔地带,坐南朝北。戏楼建筑屋顶为三幢联卷棚顶前坡改歇山式。面宽13.7米,进深8.5米。台基为四层石条砌筑,高1.2米。建筑面积116平米。六架木梁,用中柱前后拍梁式。屋顶从前瓜柱处收山,改为歇山前坡顶。前瓜柱之架梁下出顺扒梁,扒梁后尾立花觚形交金墩,上承采步金歇山大木。采步前端交于金檩后尾,结点用垂柱。抹角梁石承重,老角梁后尾直接插在重柱上,马角梁头装有龙首套兽。前四明柱,金柱采用减柱造法,后金柱采用移柱造法,扩大了台上空间。檐柱下用彭形石柱础,檐柱上施双下卯五踩斗拱,斗拱石坐斗,而在雀替平行处向外插一条龙。龙头上起斗拱,斗拱卯嘴做成异型龙头状。耍头断面为“凸”形。龙头、卯嘴、耍头均漆成金色,里拽斗拱装饰成束腰花觚形。内檐金行龙图案。经台两侧檐墙砌……[详细]
卧龙岗遗址
  卧龙岗遗址卧龙岗遗址属商代遗址,位于定兴县东落堡乡东引村东。遗址东300米临拒马河,西南700米临易水河,两河在遗址东南汇合向东流泻。遗址面积2.8万平方米,中心高l.5米,两侧缓坡而下,自然形成自西向东延伸的土岗。纵观全貌,蜿蜒若龙,故称卧龙岗。1975年10月平整土地挖土时,在遗址附近农田中发现砂红陶片(鱼骨盆)、绳纹筒瓦、板瓦、灰陶豆颈、罐颈部、盆口沿、牲畜骨骸、灶和灰坑等。1976年5月,省、地、县三级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探明文化层厚度为2米,由东南向西北发展,时代逐渐变晚,经考证为商、周遗址。l984年一l987年,省、地、县三级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几次对遗址进行重点复查,采集了大量标本,其中石器有石镰、石斧、石镞;骨器有骨针;器形有罐、盆等;陶器有纺轮、豆柄、鬲足等器物残……[详细]
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张家口。我军解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于8月27日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宣化路62号,即现今市六中院内,直到1946年10月10日我军战略撤退。在一年多时间内,聂荣臻、罗瑞卿、萧克等在此日夜操劳。1946年3月1日,周恩来率军调三人小组飞抵张家口,在此听取张家口执行小组的……[详细]
田麻痒庄园
  田麻痒庄园田麻痒庄园位于邢台县会宁镇北尚汪村,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是冀南保存较完好的地主庄园。田麻痒庄园,始建于1914年,完工于1917年,主要建筑有房屋172间,花园两处,配有私塾学堂、马棚下处、戏院,庄园座北朝南、五米高度青石围墙上,垛口林立,枪眼密布,正门拱圆形,门劵上房拱型砖上刻有“薰风南来”四个大字,前门有六米宽。四米的青砖影壁。向北通后院数米宽、百米长的石砌甬道,有一座两层高的护宅楼,-“保卫楼”三个楷体砖雕大字,端坐在甬道正中。在它的两侧,各有两座由过厅前后贯通的四合院,每座四合院各有房屋18间,均有正门,二门。四座四合院的门连同大门口,节日期间张灯结彩,谓之“九门相照”。四座四合院均采取对称式建筑,院墙系由三青石由基到顶垒成、青砖包檐。北屋为上房,包柱出……[详细]
马君起造像碑
  马君起造像碑,全称为“马君起造石浮图碑”。“浮图”在这里指佛像。系唐代仪凤四年(公元六七九年)马君起为死去的父母所造。该碑现存于河北省深县文化馆,一九八三年九月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君起造像碑碑高110公分,宽79公分,厚49公分,系两石凿合之石室。石室内有女菩萨像一、侍女二,下为飞禽走兽的石浮雕,石室两旁各有一武士卫其侧。石室门眉之上有“天皇供养、天后供养”八字。“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在此以前的造像碑,多言为皇帝造福多未有兼及皇后者,唯独此碑有“天后供养”四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武则天的权势之重。人们评价此碑“字画尤精绝,海内传宝之”。此碑最有价值的是记文的书法艺术,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有人曾以此复制了大量的碑贴,在北京,上海等地流传。据传碑文拓片曾参加过一次国际艺术展览,……[详细]
张仁宪神道碑
  文安张仁宪碑是唐朝张仁宪之孙兰陵郡王张仲武为其所立,距今将近1200年。位于文安县城关镇相公庄村北300米,为大唐张仁宪神道碑,根据碑文记载,该石碑建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石碑为汉白玉石质,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全碑通高4.27米、碑身宽1.44、厚0.53米。碑首雕四龙交蟠,龙首垂于碑侧,阳面天宫篆额“大唐故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之碑”;碑身阳面满刻方格,格内阴刻隶书碑文,共29行,满行62字,由于风化有些字迹已无法辨认。碑文主要记载了张仁宪家族的世系、官职,还详细记述了其嗣孙张仲武的战功。碑阴、碑侧均无字;碑趺为石雕赑屃,座下为大理石条铺成的石床,约3米见方。碑身原断为两截,碑身碑首处有裂痕,1984年修复重立并筑屋保护。该碑整体雕刻线条精美,雄浑有力,是京南地区唐代石刻……[详细]
贲贲淖新石器遗址
  贲贲淖遗址位于尚义县大青沟镇贲贲淖村西300米处,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是京西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遗址。清未民初法国神甫桑志华等人曾在贲贲淖进行过考察,并采集许多细石器标本,这些标本至今仍收藏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中。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对贲贲淖进行了首次考察,发现了许多陶器和石器,其中的陶器有手制红褐陶,火候低、饰粗细绳纹的瓮和罐;石器有细石器的许多石磨棒及石磨盘。 1985年,尚义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再一次进行考察,发现遗址地面散布的遗物颇多,大多为石制品,陶制品次之,亦见铜、铁制品的残片。主要有两个时期的暴露遗物:一是仰韶文化时期遗存,以彩陶、夹红陶和尼质红陶为特征,可辨器形有陶盆、陶罐。二是北方辽代文化时期的灰陶。石制品有打制石器、磨光石器和细石器,其中打制石器有许多石片、石……[详细]
冀州西堤北塔(震雹塔)
  西堤北塔(震雹塔)位于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北村东50米处,西堤北塔(震雹塔)为元代建筑,历史上当地每年春季都会在塔下举行仪式,祈祷免受雹灾,震雹塔由此得名。西堤北塔(震雹塔)全部用青石砌成,通高8米,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为六棱锥体,塔顶是一个1.5米高的石葫芦。西堤北塔(震雹塔)自下而上,除塔基、塔葫芦外,分为四层:第一层直径2米,阳面有一群象浮雕,正面刻有铭文,多以无法辨识,上面“南无释迦牟尼佛”几个大字还很清晰,表明这是一座佛塔,在刻文的落款处可辨出“嘉靖三年”字样,这应该是石塔的落成年代。第一层和第二层衔接处刻有莲花浮雕;第二层正面神龛两侧刻有“大清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二日全村发心重立”,这应该是修复年代的记载;第三层四面浮雕佛像;从第二至第四层的阳面依次刻有龙首、宝瓶、佛像浮雕;第四层阴……[详细]
116、云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泉寺
  赐儿山位于张家口市西部群山之中,传说给人间赐予儿女的麒麟曾降临此山,并在山下留下脚印,许多人前去祈求子孙都如愿以偿,故此山称为“赐儿山”。在赐儿山的山腰间有一座寺院,名“云泉禅寺”,远望赐儿山,山峰奇丽,万木峥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云泉禅寺的开山祖师清月和尚(山西榆次人)云游至此,见此山风景甚佳,逐令弟子,驻锡修寺。因为赐儿山常常是白云缭绕,而且山中泉水清澈,长流不息,故名“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这云在泉畔飞,泉在云中流的奇景,使云泉禅寺以此而闻名。后於嘉靖五年,圆玉和尚与大同总兵官江桓筹资重修。在原寺庙的基础上进行过扩建。近代常住僧人:妙然、隆参、越尘、寿冶、能证、道源等。历代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一九四三年,察哈尔省张……[详细]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造像为辽金风格。在造像之东侧环山处的悬崖之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共存4组。第一组:3尊三世佛作半浮雕式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上,面容微笑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两手平放在盘坐双膝之上。三世佛两侧各站立佛1尊,背面雕出千佛壁,第二三组:均在龛内雕出千佛壁,分上下两层共107尊。第四组:有坐佛像20尊,佛头束高髻,垂长耳,面目端庄,神态自然。东200米石崖上有元代石刻题记。在造像的前山脚……[详细]
鹿泉土门关
  土门关位于鹿泉市白鹿泉乡东土门村,土门关原有四座0,分别坐落在东土门村和西土门村村口处,现存三座,即东土门西阁、西土门东、西阁。另存有300余米古驿道、15通石碑及村西山上的烽火台遗迹等。三座门楼一线排开,遥相呼应。三座关楼均为石砌礅台,中有券拱石洞门,上建殿宇,拱券上分别有“三省通衢”、“山辉川媚”、“山陕通衢”石匾额。进入东土门村,村西口耸立着东关楼,关楼横楣上 书“三省通衢”四个大字。出东关楼,过太平河便是位于西土门村东的中关楼,沿西土门村长街走近千米,便是西关楼。史称“土门重地也,东扼滹水燕赵疆焉。其西南万峰插天,羊肠一线。而远通-,诚东西之咽喉,而往来之冲要也。汉唐时为关隘,屯兵宿戌,几与潼关蒲坂等。” 广义的井陉关指的是西起娘子关、东至土门关的整备峡谷通道,而狭义的井陉关,指的就……[详细]
广宗官署正堂
  “广宗好大堂,威县好城墙,巨鹿好牌坊”,现在广宗县尚存明代县衙建筑主体--官署正堂,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秦始皇在此停灵,很多参观过西安兵马俑游客到广宗参观大堂。该大堂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县衙正堂。省旅游专家和城市规划权威认为,此座县衙是很宝贵的文物和旅游资源。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县衙曾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照壁、钟鼓楼、仪门、大堂、二堂等,50多岁的人还记得小时候大堂前面的鼓楼和后面的二堂、三堂。现在,其他建筑都随着历史湮没了,只剩下了大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等,是县衙的主体建筑,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重要案件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广宗大堂占地267平方米,地表距房脊高11米,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相传秦始皇曾在此停灵,因此其身价……[详细]
北丛井造像碑
  北丛井造像碑北丛井造像碑位于武安市北丛井村,据碑文记载,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龙山寺比丘道宝造像碑。魏碑正面造像从特征和龛形分析,并非是东魏同期所凿。比丘道宝碑记,起初为记事碑,至宋代,佛教徒又在碑阴雕像,雕刻较为细腻,有典型的宋代造像特征。碑为青石质,碑身与座置于两地,龟趺座,在原处。碑为长方形,碑身高1.39、宽0.75、厚0.26米,碑的正面为造像,中间刻一较大的长方形龛,龛内雕一佛像,龛的两边刻飞天、武士、金刚,龛下刻门,门内刻一主四从人,手执伞扇,上部刻早期古建筑,建筑物之间刻有人造像,碑阴和两个侧面为碑文,碑额题佛供养,碑左侧为大维那光显祖题名三列,碑阴刻正文,共25行,每行30余字,全为隶书,主要记录了当时修建龙山寺的过程及建成寺后的规模和作用等。古代建筑物精细的雕刻,逼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