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61、永旺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旺塔
      河北遵化市马兰峪村有一座古塔,名为——永旺塔.现在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塔高17米,底径3米,整体为八角8层密檐实心结构.永旺塔由塔刹、塔身、塔基3部分组成.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用方石砌成,上层须弥座由青砖垒砌,束腰32个壶门间柱相隔且均有砖雕.座上为砖雕斗拱出檐,檐上第一层塔身高约6米,在塔身8个转角处各建一座小塔,造型与主塔相似,一半露于外面,一半嵌入塔身,与主塔浑然一体,故又有九塔之称.塔身8面均有假窗,南北两面有砖券假门,门内雕有佛像.北面门上嵌砌石质匾记,刻有永旺塔3字,上款刻写钦差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方总兵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定远戚继光;下款为岁万历十年仲秋吉日立.以上为密檐七层,叠涩出檐,每层的8个角均悬挂风铎.塔刹以宝珠封顶.……[详细]
    安新梁庄遗址
      梁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新县城东南14公里的梁庄村南百余米处。地势低洼,平时有水,水位低时辟为耕地,多年生长芦苇。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8万平方米。遗址保存状况基本完好。梁庄遗址发现于1986年4月,当时曾收集骨化石100余件,泥质陶片、夹砂褐陶片50余片和石斧两件。同年9月,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河北大学历史系和安新县文化局联合对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7.5平方米。梁庄遗址的地层上文化层的土质为灰黄土,黏性较大,内含夹砂夹蚌褐陶、泥质纤陶、泥质灰陶陶片和红烧土块、兽骨等遗物。下文化层的上质为深灰黄土,含沙质,较松软,内含带乳钉纹的夹砂红陶片、夹蚌砂褐陶片和泥质红砂陶片等。根据出土的器物分析,梁庄上层大致处于仰韶文化早期。该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详细]
    行善寺及鬷假楼
      行善寺佛殿及鬷假楼位于曲阳县城北30公里的野北村。行善寺始建于唐,佛殿元代大修,以后历代修缮。佛殿为单檐悬山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三问,进深两问,建筑面积l50平方米,用七架梁对双步梁,五彩双下昂斗拱,前檐格扇装修。1999年,地方集资对佛殿进行了重修。鬷假楼始建丁明代,实为佛殿戏楼,位于佛殿南侧,建于1.8米高台上,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后部为单檐硬山布瓦卷棚顶,前部卷棚歇山顶建筑,面阔均三间l0.2米,进深9.45米。前部建筑用石柱四根,刻有楹联。2003年4月,对鬷假楼进行了维修。2001年2月,该处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寺内佛殿台基外缘为基线,向北、西、南外扩30米,向东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向北扩40米,西扩l0米,东扩20米,南扩20米。……[详细]
    黑龙口燕长城遗址
      黑龙口燕长城位于容城县城西南13公里的小里镇黑龙口村东200处。此段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察,系战国时燕国南长城的一段,残长200余米,高0.5~2米。夯土筑成,每层厚约17厘米,顶宽4米,底宽6米。1984年7月,容城县文保所在文物普查时发现此段长城。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和北张村一古碑记载,这段界堤是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分界线,也是燕国长城的一段。燕国南长城的黑龙口、赵北口、张青口等处,均为当时关隘。《历年通鉴辑览·卷九》载:燕昭王元年(前311)秦使张仪说楚、韩、齐、燕连衡以事秦。张游说燕昭王:赵以效河间,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攻燕,易水长城非王之有矣。据此可知,在燕昭王时,已有易水长城之称,建筑年代要早于公元前311年。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禅林寺舍利塔
      禅林寺舍利塔位于河北赵县高村乡西大里寺村,距县城约二十公里。古塔建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全称“禅林寺主持普明净慧大宗师桂嵓和尚舍利之塔”。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经颠簸终于来到西大里寺村,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很快找到古塔,然而原址仅存有古塔的须弥座部分,原来94年古塔曾经被盗,周围村民听到动静吓走了盗贼,部分古塔构件被盗贼带走,还有一部分拆下没来得及带走的塔身现存放于村民家中,后来这伙盗贼被抓,追回的塔身存放于县文物部门。好端端一座古塔已经被分割三处,县文物部门曾打算把古塔迁移至赵州桥公园内保护,因遭村民反对而未能实施。现存于原址的须弥座市八角形,各面雕刻有伎乐及装饰花纹,可以看出石塔雕工精良。为防止再次被盗,村民在须弥座周围修了一圈矮墙保护。希望这座身首异处的古塔能够早日恢复……[详细]
    柏畅城遗址
      柏畅城遗址位于邢台市临城县东柏畅村西南山坡之上,系战国至汉时期的一个处古城址,又称柏畅侯城,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柏畅城城墙依山势高低而筑,墙系系夯基而成。城为长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800米,面积约400000平方米,城墙西、南两面斯续尚存,北面和东面已被平掉。在柏畅城址内外,绳纹砖瓦和碎陶片俯拾皆是,当地农民耕地时,不断发现铁剑、三校铜镞头。从砖瓦、陶片的纹饰和箭镞的特征,系战国至汉时期的遗物。柏畅城据隆庆《赵州志》记载,柏畅城在临城县西十五里,为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赵敬肃王儿子为侯。于此单姓建国,《寰宇记》载:“诋水东经柏畅城,在亭南里许,址犹存。”从发现的遗物和文献记载对照,该城址系战国至汉时期的柏畅城。……[详细]
    邑城古城
      邑城古城邑城古城位于武安市北20公里的邑城村西,为战国至汉代的一座古城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城墙夯土仅存西城墙北端一段,长约20余米,宽10余米,高3米。在城墙及四周断面暴露的夯层厚10厘米。城内有一条铁路,东北部已建有民房。古城内地表存有大量的板瓦和生活用器的陶片。在城周围发现同时期的古墓群多处。城东南教场地发现多处石室多室墓和砖室墓,城东1公里处发现1座封土墓,城南4公里发现西阳苑墓群,现有封土墓2座,城东南3公里处发现紫罗古墓群,有封土15座。邑城古城从发现的墓群分析,汉代为其鼎盛时期,非一般聚落城址。据《武安县志》记载:武安洺河称“洺水”,又称“易水”,邑城古城置于易水之北。因此,邑城古城可能就是汉代的易阳城。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8、后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冢
      后冢,在后冢村西北角,该冢封土基本完好,高约十四米,东西宽约六十米,南北长约六十米,占地面积约九亩。据《冀州志》载:“州城西北,土阜垒垒,大小二十余,俗呼‘蓄粮冢’。旧志遂以为昔曹操攻冀时所筑,假为露积以诳敌,其实非也。”据考,这些古冢多数是西汉以来王侯的坟墓,从前冢、孙郑李、西元头等村发现的冢内文物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前冢和后冢这两座平地隆起的“小山”,又是谁的坟墓呢?当今:后冢村周边有环水鱼塘,村东是衡水的中路大道,2012年衡水湖马拉松的必经路,也是衡水未来大城市规划的重要的一条主干道,中湖大道的东面是有“京南明珠”之称的衡水湖,后冢村位于中湖大道中段,是风景最美的一段,离冀州市四公里,交通很方便,与冀州的滨湖公园遥遥望,与冀州正在兴建的道安寺相邻,……[详细]
    169、灵山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塔
      灵山塔三河灵山塔位于灵山顶端,建于辽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塔分五级,高13米,形为八角,砖木结构塔座有牡丹、芍药花,其花形叶脉,雍容大方;塔基上部砌有连云图案,其线条自然流畅。逐层塔角悬挂风铃,清风徐来,叮当作响,可传十里开外,韵如编钟,悠扬悦耳。为使灵山塔重放异彩,98年7月l4日,省古园林建设公司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抢救性维修,此工程共投资9万元其中,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大唐回村出资4万元,经过近50天的辛勤劳作,终于使灵山塔恢复了原貌。之后,文体局又投资树立了两通火理石碑记,大唐回村修建了精制的大理石保护栏,使得这座古塔更加雄伟壮观。具体位置:灵山塔位于京东三河市城区东北75公里处乘车路线:北京出发乘坐长途大巴到三河,转面的就可到达……[详细]
    徐水刘伶墓
      刘伶墓位于徐水县城西10公里,遂城村西200米,张华村南300米处,墓南50米为徐(水)大(王店)公路。相传刘伶与张华相友善,不远千里来张华村访友,卒于此。此墓与张华墓相望。现存刘伶墓坐北朝南,封土直径长约3米,高1米。据县志记载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安肃县令谢昌言所重修,并建有酒德亭。酒德亭早年被毁,今碑记尚存,碑为大青石质地,高103厘米,宽68厘米,厚19.5厘米。碑座长83厘米,宽56厘米,厚25厘米。碑首线刻二龙戏珠纹饰,正中楷书“万古流芳”,碑阳楷书“重修刘伯伦墓重修酒德亭碑记”,碑文底下线刻睡莲花瓣。碑阴上首线刻云朵纹饰,正中楷书“碑阴题名”四字。镌刻捐资者姓氏。1952年9月,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磁县崔府君庙
      磁县崔府君庙位于磁县城内府君庙街北侧,据志书载,崔府君庙唐开元六年(718年)为祀滏阳县令崔珏所建。元大德三年(1299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均有重修记载。该庙原占地面积80亩,有殿、阁等80余间。现存建筑有正殿、拜殿、后殿、过廊,平面呈“工”字形,现存建筑时代为明、清时期。在拜殿存有碑碣八通,时代多为明代。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悬山琉璃瓦顶,用七架梁,后出单步梁,梁下用五踩双昂异形斗拱,前后檐为八角石柱。正殿前为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硬山琉璃瓦顶,用六架梁。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琉璃瓦顶,用七架梁,前出单步梁。正殿和后殿由过廊连接。过廊为卷棚顶,显三间,用六架梁。1995年,群众集资修复了东西配殿。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柯棣华墓
      柯棣华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柯棣华(1910年一1942年)是印度医生,1935年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曾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1942年7月7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9日晨因癫痫在河北省唐县葛公村病故,时年32岁。为了纪念这位印度友人,当地军民将柯棣华的灵枢安葬在唐县南关的晋察冀烈士陵园内。195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柯棣华与白求恩的灵枢迁入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并列安葬于喷水池西侧。1970年6月,又将柯棣华墓迁至喷水池东侧,与白求恩墓相对应。1971年,在墓地两侧修建起画廊展示照片。1979年11月,在墓前广场中央树立起高2.7米的柯棣华全身雕像。1982年9月,为……[详细]
    白求恩墓
      白求恩墓,位于石家庄市中山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西侧,花岗石墓基,白求恩墓顶为半圆型,白求恩墓前有汉白玉墓碑,上刻“白求恩大夫之墓”,两侧长廊有白求恩革命活动照片。白求恩墓前广场有白求恩全身塑像。白求恩简介诺尔曼·白求恩(HenryNormanBethune,1890-1939年)是加拿大0员,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受加拿大和美国0的派遣,于1938年3-4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提任军区卫生顾问,1939年冬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12日晨逝世于唐县黄石口村,17日安葬于唐县县城南关晋察冀烈士陵园,1953年迁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详细]
    堂沟石窟
      堂沟石窟堂沟石窟位于涉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的木井乡木井村西北3000米处,海拔751米的堂沟山谷中,石窟面东南,凿于山崖中部,距地面高8米。该处石窟开凿于髓、唐,占地5.4平方米,窟门上饰拱额,门高1.4米,宽1米,门两侧各雕束莲盘龙柱,柱外各雕力士1尊,尖拱额下雕弓形楣梁,额内饰铺首、飞天。窟门左侧雕1龛,龛内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左右两侧各雕方龛4个,龛内各雕罗汉4尊,龛门右侧有摩崖碑一通窟平面方形,宽2.16米,深2.5米,三面凿坛,正面坛上雕一佛二弟子,本尊佛已残,结坐于放行须弥座上,两侧弟子。龛内东壁与西壁各雕菩萨1尊,窟顶莲花藻井。该处石窟具有典型的隋、唐造像风格,雕刻艺术和手法具有较高水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胜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霸州境内,始建于一八八零年(清光绪六年),原户主王子坚,设计与施工均从天津市请来,传说耗资白银三万两。宅院原分四个小院,东北角小院为欧洲式建筑;东南角小院为非洲建筑风格;西北角小院为中国传统清式建筑;西南角小院为进大门前院,欧式门窗,四面回廊,三道门风格各异,其中大门为大虎座门楼,门楼上额砖雕,刻工精细,共三方,中间一方为北京白塔寺,左侧一方为上海百老汇,右边一方为天津墙子河。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刻系师生曾观摩采访过,大门楼全宽4米,全高5米有余。唐山大地震后,西南、东南二院及大门、二门、三门均被拆除,现北侧二院及西北、东北二院基本完好。具体位置:位于河北省霸州市境内胜芳镇乘车路线:市区内乘车到胜芳镇即可……[详细]
    灵真观遗址
      灵真观遗址位于赤城县云州乡观门口村西,为全真教大宗 师邱处机的四弟子祁志诚所建。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朝廷赐名崇真观,正统年间赐名“灵真观”。 灵真观坐西面东,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现仅存建筑基址。长春洞凿于观两侧的岩壁上,宽4米,深6米,元初时建,内原有邱处机石像,像旁刻全真教传承世系牌位。洞外顶额并排阳刻“长春洞”、“了真处”六个大字。祁志诚墓在山门处东偏北,坐东面西,与长春洞相对。墓前的《祁真人道行碑》高3.8米,宽1.3米,记述了祁志诚一生事迹,由此可窥金、元之际全真教活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道教遗存。此外,还有杨洪的重修碑记,康熙年间的摩崖题记等石刻。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子梁墓群
      太子梁汉墓群位于蔚县城东北5华里处,太子梁为地势较高,四周均低的一大土丘。墓群南北约3700米,东西宽约3500米,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占地面积约1295000平方米,海拔高度925.6米。壶流河位于太子梁西北约3000米处,自西南向东北流去。 太子梁周围土质均为黄土质,封土深处为泥河湾地层,当地名称“白胶泥土”。墓群周围为农田,M33、M34、M35周围为果树园,农田种植农作物。太子梁上有三条南北向的人工农田灌溉渠,太子梁上各村之间在的农田路,人行小路,纵横交错。太子梁东北角端有一座废弃的明代古城堡。太子梁东北部M28——M31周围为一战国古遗址,地面暴露着较多的战国绳纹陶片。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8、常平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平仓
      常平仓位于河北省蔚县城鼓楼西。蔚州常平仓,旧名丰豫仓,原有仓房11座,共55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保持了当年格局,盛时储粮3.5万石。古粮仓占地7700平方米,现存仓房仅四座,砖木结构,硬山顶。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详细]
    窦默墓碑
      窦默墓碑位于肥乡县城西村,立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7年),篆额“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青石质,龙首,通高4.7、宽1.1、厚0.33米。碑首为四龙蛟蟠,龙首与碑身连为一体,碑文阳面和阴面共1695个字,刻36行,每行30-60个字左右不等。碑文由名家王盘撰文,胡祗书丹,商挺篆额,立石人为窦默之子窦履。文笔流畅,楷书遒劲有力。碑文内容主要记述了窦默年轻时代,元军南下,家破人亡,逃亡在外,曾学医,后应忽必烈召,封为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等,是忽必烈的主要汉人顾问之一。还记述了其同姚柜、许衡等人的交往。其碑文记载翔实,为研究元史,特别是窦默本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学术史料价值。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老龙湾汉墓群
      老龙湾旧称富农窑,位于万全县北沙城东南偏北二公里处,在该村附近的东洋河与南洋河汇流点的北岸上,有一片多年来由河水冲积而成的平坦土地。这里分布着我省重点保护文物——老龙湾汉墓群。也称北沙城汉墓群。它是研究我们华夏祖先在此居住,生息、繁衍的极为重要的文化历史遗址和文物宝库。这些汉墓,因坟堆高大(高约六米,直径二十米)与古战争中的粮囤极为相似,所以,当地人一直称其为“假粮堆”。据说,过去洋河北岸,东起阳门堡,西至北沙城,曾有这样的汉墓堆近百座。但因其历经风雨苍桑,并受河水冲刷、侵蚀及人为破坏,到一九四0年只剩下十三座了。一九八二年河北省文管所立碑,该墓群正式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时,这里仅存有汉墓七座了。北沙城汉墓群虽然沉睡了千百余年,但由于这里过去文化落后,多年来却一直鲜为人知。一九二九年,几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