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邯郸展览馆建筑群
  邯郸展览馆建筑群邯郸展览馆建筑群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45号,坐落在市中心,与战国古迹“武灵丛台”隔道相望。馆址占地总面积为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使用面积6000平方米。馆前广场开阔、青松翠绿、四季花香。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高18米,内设大小15个展厅。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的前身是邯郸“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始建于1968年7月,是年12月落成开馆。1971年底,又更名为“邯郸地区展览馆”。1980年7月,再改为“河北省邯郸地区博物馆”。1984年5月,该馆改称“邯郸市博物馆”,是年10月,首次举办“邯郸市出土文物展览”,正式开馆。该馆是河北省和邯郸市的“德育教育基地”。……[详细]
竹林寺遗址
  竹林寺遗址位于阳原县东城镇水峪口村北青元山上,整组建筑坐北朝南。该寺1970年拆毁,现存部分一层建筑及建筑基址。现存建筑有山门、东西角门、过殿、东侧住持、东账房、火灵车宫殿、 岳王殿、 药王殿、大净持、三圣母殿、关帝殿、 二郎殿、 释迦牟尼殿、十八罗汉殿、三宫殿、泰山圣母殿、火神殿、马王殿、牛王殿、后坡门等。建筑基址有关圣帝庙、五岳帝君殿、吕祖殿、财神殿、龙王殿、地藏王菩萨殿等。据《阳原县志》 载, 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年),是一座以道教为主的三教合一寺庙。寺内一层殿堂均为拱券窑式无梁殿,二层为砖木结构建筑,多为硬山顶,少量歇山顶或亭式建筑。曾是阳原县最具影响的宗教建筑之一。竹林寺遗址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董元代古墓群
  南董元代古墓群位于藁城市南董村,距离藁城北偏西12.5公里,是南董镇政府所在地。南董元代古墓群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董元代古墓群在南董村东侧,是元朝开国元勋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墓地,其后裔大多也葬于此。董氏于元代为卿,父子并列于朝,其墓地地势高阔,占地981亩,分前后两墓区。前墓区为董文炳父子墓区,为元代古墓群,有御赐神道碑九通,每行神道设有阙门、高大牌坊、石像等,均系汉白玉精雕而成,石翁仲雕刻高2.5米。后墓区是董氏后人坟地,董氏历代均有人在朝为官,各朝皇帝均有追谥,整个墓地是碑刻成林,古柏参天,气势非常壮观,历代都有董氏看坟人守护。……[详细]
涿鹿鼓楼
  涿鹿鼓楼位于涿鹿县旧城中心,又称“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十至十七年(公元1582—1589),系重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0建筑,其下部为高大十字券洞台基。底部为方形,边长15米,高8.5米,四面通衢,各面门洞皆有匾额,南曰“文明”北曰“拱干”东曰“捧日”,西曰步蟾。东门洞北侧有券洞可登楼上。台基之上建二层0。0重檐回廊,檐角微翘。风岭叮咚。下层为“文昌阁”南面出廊,俗称“小南天门”有匾额:“古涿鹿郡”。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鼓楼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 鼓楼是古保安城重要建筑的唯一幸存者。现已成为涿鹿古城的象征,县城悠久历史的见证。对其保护好坏关系涿鹿对外形象。……[详细]
刘完素墓祠遗址
  刘完素墓位于河间市东南约10公里的西九吉乡后刘守村南。“刘完素墓祠遗址” 地上封土用砖包砌,为磨砖对缝六棱枣核形塔式形状,高约5米,顶部有一球形体,底部、顶部收束,中间最大直径约2米。刘完素祠遗址为北高南低坡形台地,台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北侧高约4米,南侧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1966—1967年封土外砌砖扒,封土被平,但墓室未挖。今乡人出资,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水泥、砖结构墓一座。现每年正月十五全国各地都有数万人自发的前来纪念名医刘完素。1956年9月7日由原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刘完素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遗址位于沽源县小河子乡石头城村南,属元、明时期遗址。该遣址呈正方形,每边长250米,占地6万多平方米。城墙为石块彻筑,现残高1—3米,开南北二门,门址宽20米,城内已辟为农田,建筑无存,仅见遗迹。在采集到的遗物标本中,有仿钧窑、汝窑、定窑等窑口瓷片,以及元朝时期陶片等。 石头城遗址为元朝两都巡幸时的重要驿站,元朝时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有关诗文,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加大保护利用力度,对促进沽源辽、金、元三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元朝驿站的设置和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沟壁画墓
  东沟壁画墓位于赤城县东栅子乡东沟村,该墓为沟纹砖砌筑的穹隆顶圆形单室墓,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平面直径约4.5米,占地面积14.8平方米,高4.8米,墓室墓道占地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墓道向南,墓室周围是壁画,墓壁上端与顶端之间凸出一道12厘米宽的圆圈。墓顶画有白色园点,象征星座图。墓壁周围均匀分布砖柱6根,上承托五辅斗拱。正面雕绘假门3个,中间大两侧小。东西对称雕绘直棂窗。南面为墓道,高1.9米,宽1.25米,两侧绘契丹人侍从像,壁画以花鸟为主。该墓墓室较大,斗拱复杂,雕绘结合,建筑精细。根据墓结构和出土器物分析,该墓为辽代早期墓葬。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〇二观礼台
  1981年4月至10月,在我国华北地区举行了一次空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导弹兵、通讯兵等多军兵种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代号“八〇二”军事演习,也称华北军事大演习。演习期间,我县配合部队在万全城西的一座高地上,建起来供中央领导观看演习的平台,称为“八〇二”观礼台。演习的时代背景:万全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原苏联霸权主义者,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屡次制造边境事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处于一触即发之势。此时此地,中央决策举行此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演习演练的课题:模拟“蓝军”坦克师进攻;空降与反空降;坚固阵地防御;战役反突击。为了迎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县境内观看这次军事演习,我县党政领导和全县人民十分重视这次具有重大历……[详细]
定州南城门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定州南城门,又称“迎泰门”,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当年,定州督都平安为了加强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旧城,拆寺庙,修城墙,毁寺钟,筑兵器,修筑新城墙13公里,开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建瓮城、月城。城门之上各建重檐城楼作为观敌望、指挥作战之所。内门建筑雄伟,气势恢宏,城高12米,城楼高8米,城墙宽22米。后明万历、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均有修葺。随着历史变迁现仅存部分城墙及三道城门。1999年定州市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南城门进行加固维修并复原内门城楼一座,改变了旧城门残破不堪的现状,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旌旗招展、威风凛凛的雄关漫道,游人登城远眺,定州新貌尽收眼底。……[详细]
深泽文庙大成殿
  深泽文庙大成殿始位于泽县城内,为明代古建筑。建于宋代元佑三年,此后曾多次增修或重建。目前所存应为清代遗物。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深泽县志》载:当时庙制为大成殿五间,东西两房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区,左右学门各一间。大成殿北为崇圣祠三间,崇圣祠北为明伦堂三间,名宦祠、乡贤祠各三间在戟门外。现仅存文庙中心建筑--至圣大成殿,位于深泽城内东大街北侧(县卫生局北侧)。大成殿共五间,殿顶黄绿相间,所用均为琉璃瓦构件;殿嵴图案阳面为龙、阴面为凤,两山花图案东面为龙、西面为凤,后山亦有双龙圆形图案,建筑风格极为独特。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山双桥遗址
  双桥遗址,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双桥村北250米陡河水库东岸自然台地上,东依巍山,北距张家庄 400米,地势东高西低,其形状大体呈不规则长条形,南北长130米,东西宽60米,面积约7800平方米 。1986年,全市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90 至1998年, 省文物局及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对该遗址多次进行地面调查,并采集到了较多标本。从遗址四面崖壁上看,其文化层堆积1--2.5米,并有灰坑遗迹,采集遗物除完整石斧、夹砂红褐陶通体绳纹鬲外,均属器物残片,器表多饰粗细绳纹,少量为素面。根据遗物标本分析,该遗址为北商略早时期,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2001年2月, 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蚩尤寨遗址
  蚩尤寨遗址位于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堂村,属战国、汉时代,该遗址为三个旧城遗址,分南、中、北三个城堡,其中唯北寨保存好,城墙夯土筑成,南面有门一座,传说为黄帝城蚩尤时,蚩尤屯兵之所。蚩尤寨南北排列为分南、中、北三寨。南寨东西宽72米,南北长100米,南墙已无存,东墙仅剩一小部分,中寨已轮廓不清,只西南角有少部残垣,北寨保存尚好,距中寨300米,呈长方形,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20米,寨墙损毁严重,东南已无存,南部有一豁口,当为寨门,下有古榆一棵。残墙高3—8米,夯层10—15厘米,寨内西高东低,种植果树,地表散存有残石器、陶片、砖瓦碎片等遗物。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回龙亭碑
  回龙亭碑原位于河北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乡朱官屯村东600米处的永定河南堤北侧,距旧县城十二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面行书记载了清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永定河,及拨款疏河筑堤的功德;记载了自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到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70余年间,永定河曾6次改道的水文资料。石碑左侧面行书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碑身已被破坏,部分字迹模糊。碑座方形,浮雕云纹。回龙亭已不复存在,仅存石碑和部分石构件。碑为青石质料,由碑额、碑身、碑座组成。回龙亭碑通高197、宽101、厚39厘米。碑额、身、座已经断裂分离。碑首浮雕夔龙纹,天宫题额右侧汉文篆书:御制;左侧为满文。碑身浮雕一周夔龙纹。……[详细]
194、八会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会寺
  八会寺黄山八会寺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黄山上,因黄山古时有上阁、下阁、菩萨、钟楼等八座寺院,故称八会寺。初建于齐周,逐渐成为冀中佛教圣地,并有“先有八会寺,后有五台山显通寺”之说。山顶石佛龛,俗名“千佛庵”,是八会寺代表性景物,里面有石雕佛像和石刻佛经。对研究历史、佛经、书法等均有重要价值。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上的天池,名为华严集圣池,为常年不干枯的古泉,气候越干旱,水质越甜。附近还有汉张良房遗址,宋苏东坡题写的“燕南奇胜”等许多古迹。秋高气爽之际,登山远眺,美景无限,这也是黄山又名“少女秋容”的来历。具体位置:黄山八会寺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黄山上……[详细]
贺家山遗址
  贺家山遗址位于迁西县城东30公里处的罗屯镇长岭峰村北,遗址分布于贺家山顶部及北坡,地表为黄砂石土质。这里南望滦河,东侧及北侧有清河及蚂蚁河流过,遗址南北长90米,东西宽70米。1988年,罗屯铁厂挖排水沟时,发现此遗址。经实地堪查,发现许多陶器残片,其中鬲足、口沿及腹部残片居多。从文化层断面上看,此处遗址文化层深0.3米,厚1.2米,文化层中所含遗物以陶鬲残片为主,鬲足为实心,夹砂红褐质,口沿为圆唇直口,腹部饰满绳纹,除此之外,还发现陶罐底部残片两块,及一块陶仿轮形陶器残片,陶质和陶色与鬲相同。遗址年代应属商代中早期。该遗址丰富了唐山地区商文化的研究资料,在考古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申后高氏民宅
  申后高氏民宅坐落在鹿泉区申后村,是申后村人高鸣蛟于1927年建成的,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三进四合院式建筑,它是由前、中、后院、左右跨院及高大围墙,组成的一座宏大建筑群。整座庄园,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房屋造型高耸,雕刻装修精美。由于施工工匠都来自山西五台山地区,所以建筑具有典型的山西民居风格,现今保存完整,在河北省实属少见。鹿泉几十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着“永壁周家、新城马家、申后高家”三个大院的说法。其中新城马家和永壁周家大院于解放初和文革先后被拆除,现在只留下申后高家一处大院。由于其建筑规模宏大,装修风格独特,保存基本完整,1993年7月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栾武台遗址
  位于栾城县城西北1.5公里处,308国道西侧,内营村村北,小裴村村东。该台建于周定王二十年(公元前587年)左右。该台南北长约145米,东西宽100米,台高4—5米。原栾武台上有祠,称栾武庙,明嘉靖乙巳(公元1545年)、嘉靖四十五年(1563年)、清顺治年间、咸丰五年(1855年)多次重修。保护范围:以栾武台台基边线为基线,向东150米至栾城镇加油站西侧,向南100米至内营村农田,向西150米至小裴村农田,向北100米至小裴村农田。建设控制地带:以栾武台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向东150米至308国道,向南100米至内营村农田,向西150米至小裴村村中,向北100米至小裴村农田。……[详细]
198、韩厥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厥墓
  韩厥墓(飞燕墓)年 代:东汉三国 位 置:邢台市 内丘县 李吴村 文物级别:省级 批准时间:1982年7月23日吴村古墓的墓主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韩厥墓”。《内丘县地名资料汇编》中说,“飞燕将军韩厥墓,在冯村公社吴村”。1982年7月23日,韩厥墓被列入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一说是东汉黄巾起义统帅飞燕将军“张燕墓”。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清康熙年间汪匡鼎、和羹等主编的《内丘县志》、清乾隆15年(1750年)徐景曾主编的《順德府志》、清道光12年(1832年)施彦士主编的《内丘县志》均记载:“飞燕墓,在吴村西,俗呼为擀面台。”……[详细]
大苏计遗址
  大苏计遗址位于大苏计村北两米处,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41°29′16.5″,东径114°09′33.8″,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56年考古采集到手制黄褐陶,有素面、绳纹,还采集到劣质玛瑙核、石片、石磨棒、石磨盘、斜刃石锛等细石器,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8年张家口文物普查队普查时,采集到石器5件(石铲、石锄、石斧等),车辖5件,白釉瓷罐1件。198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文物普查时,采集到石杵、石磨棒、石斧、石网坠等,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集到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灰陶等陶片。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原曲大庙
  原曲大庙位于涉县固新镇,原名“龙王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由正殿、献殿、戏楼和东、西配殿及倒座等组成,坐西北面东南,占地面积1263.36平方米,庙内还存有石碑三通。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带廊,单檐悬山布瓦顶,前檐施斗拱。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十字歇山布瓦顶,檐下施五踩斗拱,角柱为小八棱形石柱,刻有清代题记,梁架、额枋、斗拱等木构件上均施彩绘。原曲大庙布局较为完整,献殿建筑结构、形式在该地区保存较少,献殿石柱上的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抗战时期原曲大庙曾用作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址。2018年2月14日,原曲大庙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