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石遗址
      南石遗址南石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翼城县西偏北约10公里里砦镇南石村面积1300×1400米。由于长年山洪冲刷和平整农田及村民取土,在遗址范围内的路沟和田头断崖上随处可以见到暴露的灰层、灰坑和文化遗物。1979年10月调查并清理部分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主要为绳纹,依次为素面磨光陶及个别的附加堆纹、“S”形纹等,器形有鬲、甗、斝、甑、鼎、中口罐、球腹罐、盆、豆等。石器有磨制石镰和盘状石器。从采集和清理的文化遗物看,该遗址包括了龙山文化和东下冯类型文化,龙山文化较丰富。……[详细]
    贺昌烈士陵园
      柳林县贺昌烈士纪念陵园位于贺昌烈士的家乡山西省柳林县县城西南,紧靠307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12948平方米。1984年,柳林县人民为纪念贺昌烈士的丰功伟绩,由贺昌村委捐地,团县委开始筹建,1985年碑体竣工,-和聂荣臻亲自为纪念碑题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关心下,先后投资110万元修建了陈列馆、贺昌雕像、3个风景亭,50米花架、占地4亩的莲花湖。湖面为柳林地形图,湖的中央有莲花岛,岛内四面曲桥相通,寓意柳林四通八达,人民安居乐业。1987年,贺昌烈士陵园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固镇瓷窑址
      固镇瓷窑址位于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西及西北,年代为宋、金,类别为古遗址。固镇瓷窑址时代:宋、金地址: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古垛村、北午芹村一带填补了山西省制瓷遗迹的空白,为研究宋金时期山西的制瓷流程、烧窑技术、装烧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保护范围:东自G209南北线中向西959米,南自G209东西线中向南1788米,西自G209南北线中向西1955米,北自G209东西线中向北32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0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固镇瓷窑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武城址
      广武城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古城村西80米处。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初筑于战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始置广武县, 北魏熙平年间(516-517)迁于上馆城(今代县城),原城遂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2500米,分布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断续残存,现存东墙残长820米,西墙残长1720米,南墙残长260米,北墙残长1530米,基宽3~19米,顶宽0.8~7米,残高1~7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5~0.14米。属战国至北魏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山城峁遗址
      山城峁遗址山城峁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是一处仰韶晚期文化和龙山早期文化遗址。分布密集、面积较大,以汾河水库西岸的旧娄烦镇古城墙遗址为起点,依山形成,向西缓坡延伸约800米,南北宽350米,遗址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经测定,时代距今约5000至4300年之间。遗址以新石器中晚期为主,最晚到夏商时期,包含了仰韶、庙底沟二期、龙山等文化内涵。曾出土仰韶晚期高领罐、盆、泥质红陶磨光敛口钵及骨器、石器等器物;龙山文化泥质灰陶篮纹折沿盆、折肩罐、夹砂灰褐绳纹及附加堆纹罐。另外还采集到石斧、石刀等器物。……[详细]
    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
      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井坪南梁战国、秦汉墓群(第四批省保)时代:战国、秦、汉地址:平鲁区井坪镇南山梁地带墓群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均被森林覆盖。1986年至1991年为配合露天煤矿工程建设,在墓群东部地段发掘战国墓200余座,秦汉墓170余座,出土文物近1000件,专家、学者对该墓葬非常关注,认为这批墓葬应为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楼烦族”墓群。1994年以来配合小型工程建设发掘10余座战国、秦汉墓群,出土文物40余件。墓群地面现存两座封土冢,东西向排列,保存完好,西端封土堆高8米,周长80米;东端封土高6米,周长60米。……[详细]
    中陵古城遗址
      中陵古城遗址中陵古城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右玉县城西12.5公里威远镇西2.5公里处中陵古城为汉雁门郡中陵县城遗址,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五年(49年)所筑。古城平面长方形,中有一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南北二墙各长1500米,东西二墙各宽900米,古城占地总面积为135万平方米。东、西、南、北四道城墙和中段城墙的城门遗址明显,但城垣面目全非,东南城墙被苍头河水冲去一角。城内地面暴露的汉代遗物如云纹瓦当、方格瓦当、五铢钱、半两钱及大量残陶片,另外周围村民在城内地下发现了一块半两钱的石质钱范,上有四个半钱范,清晰完整。……[详细]
    老窑头瓷窑址
      老窑头瓷窑址位于运城市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时代:明、清地址: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该窑址群遗存丰富,为研究山西明清瓷器烧制技术、该窑口瓷器行销走向、瓷窑分布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保护范围:东自馒头形窑东侧向东304米,南自馒头形窑南侧向南242米,西自方形残窑西侧向西267米,北自馒头形窑北侧向北126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向东延伸165米,向南延伸200米,向西延伸200米,向北延伸237米。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老窑头瓷窑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追封吉天英碑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西县城东门外  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记载朝廷追封吉天英两代先人的缘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  碑为青石质,璃首,龟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宽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 (1322年)立石。碑阳额题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首题“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并序”。碑文楷书碑阳23行,漫行54字。碑阴额篆“口口吉氏谱系之图”,正义9行,380字。记录古氏族谱。赵孟頫撰文并书丹。……[详细]
    裕公和尚道行碑
      裕公和尚道行碑裕公和尚道行碑(第二批省保)时代:元地址:翼城县城关镇老城内据碑侧面题记和民国十八年《翼城县志》记载,原立于翼城县旧城同颖坊东隅金仙寺内。寺毁后,于明万历元年移置旧城东部高阜上的后土圣母庙内。1938年,圣母庙被日寇焚毁,独此碑幸免。1992年新建了六角碑亭、围墙和大门,加以保护。碑为青灰色石灰岩,碑首方形,雕刻二龙戏珠,碑额篆书“金仙裕公和尚道行碑”三行九字。碑身高2.54米,宽1.14米,厚0.34米。楷书,间有行书,字径寸余。碑文主要记述了裕公和尚的功德和才华,是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撰文并书篆的。……[详细]
    仙堂山古建筑群
      仙堂山古建筑群仙堂山古建筑群(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又名九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六年(1856年)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中轴线由低向高,层层向上,错落有致。三迸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关圣殿、中殿、三佛殿等。寺前有126阶踏道。三佛殿位居后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三踩单翘,建筑风格仍保留宋代遗风。寺内还保存有宋代碑刻、经幢3通,明、清、民国年间重修碑数通。……[详细]
    贾郭石窟
      贾郭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隋唐地址: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贾郭村东石窑湾古庄线北侧崖壁贾郭石窟始凿年代不详,现存石窟造像为北魏至隋唐风格。石窟位于东西长约145米、高约2.5米的崖壁上,坐北朝南,由东向西依崖开凿11窟,分布面积约364平方米。11座窟宽0.60-1.1米,深0.30-1.7米,高0.80-1.20米,大小不等。窟内造像多为三壁三龛式,窟门侧雕有金刚或菩萨立像,窟内壁造像均为一铺三身,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东侧第一窟原有题记,现模糊不清。造像风格既有北魏的秀骨清像,也有隋唐的丰圆广颐。……[详细]
    樊村戏台
      樊村戏台樊村戏台(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东街西口亦称戏楼,原为关帝庙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基本结构仍为明代建筑。戏台坐南朝北,筑于高1.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设檐柱四根,两檐柱向两侧移动,使明间较为宽敞。檐柱上承阑额、普柏仿。前檐置三踩单昂平身科斗栱五攒。两山及后檐筑砖墙,左侧开壸门一道,台内后金柱将戏台分为前后两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化妆区。前台两侧设有八字形墙。……[详细]
    赵曲文庙大成殿
      赵曲文庙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赵曲村据史料记载,赵曲文庙最早为夫子庙,明代时称礼殿,清时改称宣圣殿。赵曲文庙创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9)、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雍正十年(1732)、乾隆五十七年(1792)及咸丰二年(1852)多次予以维修,现仅存大殿一座,有元代建筑遗风。坐北面南,建于高约1米的台阶之上,四周回廊,面阔五间,通面阔16.23米,进深五间,通进深16.15米,重檐歇山顶建筑,灰陶筒瓦屋面,黄绿琉璃脊饰,绿色琉璃剪边。殿内使用井字梁加藻井,形成无梁殿。……[详细]
    上木亭大庙
      上木亭大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上木亭大庙位于沁水县龙港镇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0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存碑记载东西廊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清乾隆四十年(1775)、嘉庆十七年(1810)曾有修葺,1964年揭顶瓦维修,现存建筑正殿、献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风格。中轴线上建戏台、献殿、正殿,两侧为妆楼、厢房、配殿、耳殿。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三踩单昂,门窗改制。……[详细]
    贾村玉皇庙
      贾村玉皇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民国地址:长治市潞城市翟店镇贾村,地处县城的西部,距县城5公里贾村玉皇庙,创建年代不详,一进院布局,坐北朝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10米,占地面积210平方米。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正殿位于高0.32米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四椽栿压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屋面琉璃剪边,施琉璃脊兽,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西耳殿为清代遗构。正殿内下平槫下悬有木制匾额,上楷书“灵雨”,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制。正殿内山墙嵌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碣1方,内容为重修庙碑记。……[详细]
    河云遗址
      河云遗址河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周地址:翼城县西南约12公里的南唐乡河云村四周地处浍河下游北岸之阶地上,地势较平,东与南丁遗址,西与下阳遗址几乎相接,东西长约1900米,宽约900米,总面积171万平方米。遗址包括居住区和墓葬区。村东为聚落区,断崖上随处可见暴露的灰坑、灰层和文化遗物,文化堆积层厚约0.6—2.5米,主要为仰韶、龙山、文化遗存,遗物以红陶、彩陶为主,灰陶次之,器型有罐、盆、尖底瓶、豆、鬲、簋等;村西主要为东周、汉代文化遗存,曾出土过西汉墓和春秋时期的编钟、编磬、钟鼎等重要随葬品。……[详细]
    南大柴遗址
      南大柴遗址南大柴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西南的汾河西岸1959年发现,面积约8万平方米。1986春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遗迹仅见灰坑,文化内涵单一。遗物主要为陶器,陶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陶器多为手制。纹饰主要是绳纹,另有附加堆纹、弦纹、卷云纹等。以圆底器和三足器为最多,平底和圈足器较少。主要炊具是鬲、甗、大口深腹罐等。容器主要有大口尊、折肩罐、折肩瓮、蛋形三足瓮、盆等。食器有钵、碗、豆等。酒器仅见一件残爵和一件陶角的管状流。……[详细]
    明内长城遗址(神池段)
      明内长城遗址,神池段由宁武县北上,出大水口村,进入神池县,起点为龙泉镇龙元村东南400米,由北进入朔州市朔城区境。在朔州境内西北方向延伸,再次进入神池县,经烈堡乡,止点为大沟村西北2500米,向西北进入偏关县。海拔1500~1800米之间。墙体分为黄土夯筑和石砌两种。共存墙体14段,全长约2万米,沿线存关4座,堡5台,敌台5座,烽火台70座,马面96座。据《明史》、光绪《山西通志》记载,现存长城遗址是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1573-1620)修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段长城包含在内。……[详细]
    大南社土地神祠
      大南社土地神祠(第五批省保)时代:金、清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北大南社土地神祠位于泽州县高都镇大南社村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9米,东西宽23米,占地面积89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二十年(1689)均有修葺,现存建筑正殿为宋代遗构,其它建筑为清代风格。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舞楼、拜殿、正殿,两侧依次有妆楼、看楼、厢房、耳殿。大殿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悬山顶建筑。梁架结构采用四椽栿前对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头铺作采用五铺作计心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