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辛寨村龙王庙
  辛寨村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辛寨村辛寨村龙王庙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50.5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为51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原一进院已毁,仅存二进院,现存建筑有5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现东耳殿已毁,倒座戏台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掖门1座。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1989年对正殿、戏台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各四扇。正殿前月台有如意踏跺,两侧设石旗杆1对,青石质地,雕工精细。倒座戏台面阔五间,进深前四椽后两椽,前四架梁对后双步梁,通檐用三柱,前单檐歇山卷棚筒板布瓦顶……[详细]
永凝堡遗址
  永凝堡遗址永凝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洪洞县城东北5公里永凝堡村1957年3月,该村村民取土时发现了重要铜器300余件,其中在一件鼎器内壁有铭文2行8字:“□□乍(作)父丁宝鼎□□”。簋一器内底有铭文:“乍(作)永商彝殴。”从器物形制和纹饰来看,该墓及其所出青铜器当属西周早期。1980年6月及10月,考古工作者对永凝堡进行考古钻探、发掘。钻探面积1300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0个,墓葬56座。有22座墓经过发掘清理。这些墓多为西周时期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铜器、陶器、玉石器、骨、蚌贝器等。青铜器800余件,陶器43件。依据对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的分忻,这批墓葬的年代当为西周,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文化特征与天马--曲村遗址西周时期的文……[详细]
武州城遗址
  武州城遗址武州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辽、金、元地址:五寨县小河头镇大武州村西据记载,东周的赵惠王置武州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唐改毅州,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武州城系历代兵家屯兵要塞,也是历代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之地。遗址有城址两处,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大城平面呈正方形。小城周长约1.46公里,城墙底宽3-5米,顶宽1-2米,残高4-6米;大城周长约3公里,城墙底宽8-10米,顶宽4-5米,残高2-5米。两城相邻,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北。经调查发现,现存城址地表散落着大量瓦片、瓦当等建筑构件和宋辽时期的瓷片。城址的西北坡地有约4—5平方公里墓地,近年来发现有许多砖、石券的壁画墓,墓内出土有宋辽瓷器,有碗、罐、梅瓶、陶仓、铜镜、铁铧、铁炉等。壁画内容有侍女图、墓主宴饮图、狩猎图、出行图……[详细]
赵彦庄龙王庙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赵彦庄龙王庙建筑为清代遗构,梁枋构件保存完好,正殿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同时期壁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壁画保存较好。2016年,赵彦庄龙王庙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详细]
125、白佛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佛堂
  位于定襄县城东60余里,雷轰尖山峰南。系石窟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僧道众士,四方募化,就山凿殿,石窟造像,历时九年,造成石殿一座,内镌造千叶宝莲玉像一尊,就殿壁雕刻石像,故亦称百佛堂。石殿三间,深广各三十余尺,全仿木结构建筑,呈一般大殿形式。柱、梁、斗拱、檩、椽、瓦当等全部就山石雕成,石雕工艺古朴而精细。石殿内,百尊石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殿为主殿。还有东配殿(龙王庙)、西配殿(圣母庙)、关帝庙、钟楼等。殿庙及神像均系清代修建补塑。秀容书院: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详细]
西四义普觉寺
  西四义普觉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西四义村西四义普觉寺,据寺内现存的清道光十四年(1834)碑文记载及实物佐证,该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后经历朝维修,终成今日之貌。该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东西长64.61米,南北宽36.36米,占地面积2204.87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及殿宇有四大天王殿(南殿)、三佛殿(中殿)、关圣殿(正殿)、藏经楼等,各神殿前后照映,相互贯通。三佛殿位于砖砌台基之上,前有方形月台,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补间铺作共五朵。经后代改建,建筑门窗已失去原有风格。关圣殿,该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施八棱抹角砂石柱,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铺作共三朵。当心间板门门额上有贴花及方形门……[详细]
张村府君庙
  张村府君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长治市郊区大辛庄镇张村村中,距长治市6.8公里府君庙,始建年代不详,庙内存元至治元年(1321)创建新堂(大殿)石碣,“至顺元年(1330)功毕”。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重新修理……南角殿三间”碑记。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大殿,东西耳殿。现存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前檐大额的使用、斗栱后尾垂莲柱的出现,廊内迎风板的设立,充分显示了明代建筑的风韵;殿内梁架结构为六檩双步廊式,前廊双步梁上采用仿驼峰式造型的合㭼,这是明时期常用的一种构件,斗栱形式为五铺作,补间铺作一朵,斗栱布列疏郎,结构简洁。东西耳殿梁架形式为五檩前出廊,均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悬山式建筑,从建筑的用材和内部个别构件组合特点观察,东耳殿为明代中期建筑,西耳殿……[详细]
石勒城遗址
  石勒城遗址石勒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晋地址:襄垣县城东北二十八公里的西营镇城底村北据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县志》载:“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进据襄国,称赵王,后攻上党,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积刍米,基址犹存。”遗址西面的西营镇为石勒屯兵之所,遗址东北面的护驾脑村为石勒的护兵驻地;遗址东面的花果园村为石勒的花园,周边各村均因与石勒皇城相关联而得名。遗址坐北朝南,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四周城墙夯土基础大多可辩,现存城墙呈东西走向。墙残长27米,残高6米,底宽6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夯窝直径8至9厘米,夯土层9至11厘米。遗址内保存有天子庙、古井、洞穴遗址及各类陶器残片、建筑构件及三菱形箭镞兵器等遗物,文化层堆积最厚处达4米之多。遗址保护完好,是研究东晋十六国时期羯族进居中原建都兴国的……[详细]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石安村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镇石安村成立,下设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财政局旧址、司法科旧址、税务科旧址、公安局旧址等机构。抗日战争期间,石安村为离石的抗日指挥中心,组织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救国各救会组织,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动员全县人民抗战,先后有220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为保护延安和晋绥分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9月中旬县政府机关迁出石安村。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一块可靠巩固的抗战大后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领导抗日反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把一个穷乡僻壤的晋西建成了一处沸腾着抗日救亡的热潮、回响着--涛声的一个团结、民主、进步的抗……[详细]
吉家庄遗址
  吉家庄遗址吉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吉家庄乡吉家庄村东南约0.5公里吉家庄村南临殿山北麓,桑干河南岸。遗址位于桑干河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大部分现为农田耕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面残存遗物非常丰富,东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沟,从断层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层。灰层厚达2.5米至3米左右,遗物数量不少,未发掘。根据地面的遗留物辨认,初步认为:遗址中的陶器质料主要是夹砂陶、泥质陶两种。大部分为灰陶,还有一些红陶和黑红相间的彩陶。陶器上的纹饰主要有粗绳纹、细绳纹、磨断绳纹、兰纹、弦纹及素面纹。器型有:大口瓮、罐、盆、石锛、石斧、石杵等。器型口沿有侈口、敞口、直口几种,有很多器物的口沿上均为绳纹,从遗址的包含物来判断,吉家庄遗址主要为龙山时期文化,也有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详细]
131、景德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桥
  景德桥景德桥(第一批省保)时代:金地址:晋城市城区西关白水河上又称西大桥。因其“通沁水、阳城之路”亦称沁阳桥。据《重修沁阳桥堤碑》载,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新中国建立初期,桥身拱券崩塌,桥上栏板残损无几,1956年,国家拨款重新维修,增筑栏板,使桥恢复旧貌。景德桥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桥长21.62米,桥面宽4.8米。主拱券由十五道等截面独立圆弧拱石圈纵向并列错缝砌置而成,券体宽6.65米,上、下各拱石接面处及相邻拱圈内部,均采用银锭卯腰铁相连,增强了各拱石及十五道拱券内的纵、横向联系。主拱券两侧,各设泄洪小券一个,小券跨度3.05米,也由十五道拱石构成,采用了镶边纵联错缝砌置法砌造,别具匠心。景德桥整体造型平坦舒展,形制与隋代赵州桥基本……[详细]
赵康古城遗址
  赵康古城遗址赵康古城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襄汾县城南30公里赵康镇古城址东距汾河5公里余,西距九原山4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古绛都”和汉的“临汾城”,当地人称“古晋城”。古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部较宽,周长约8480米,城内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层层台地,高差约在10米上下。有一条明显路迹自北墙城门外向南延伸千余米。城外周有明显的护城河遗迹,至城的右下角处向南汇成巨川,今称泰山沟。古城墙址大体保存完好,南墙西段破坏较甚,北墙保存较好。东西二墙皆无城门痕迹。墙土呈红褐色,夯层厚约5--6厘米,夯窝圆而平,直径约7厘米。夯土中含有东周时代瓦片,有板瓦、筒瓦。南城墙全长约1650米,东城墙全长约2600米。古城北部正中有一座小城的残址,平面正方形,约1平方公里。……[详细]
横水成汤庙
  横水成汤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东村东北横水成汤庙,创建年代不祥,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十六年(1751)重妆圣母全身,十八年(1753)重修戏楼;清嘉庆十九年(1814)创建文昌阁;清咸丰二年(1852)重修并创建山门、北房、门楼。全庙坐北朝南,现存为两进院落布局,东西宽34米,南北长89.2米,占地面积303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保存不完整,中轴线上现存建筑自南向北有献殿、汤帝殿、圣母殿,圣母殿东、西两侧建有马王庙和财神庙各一座。其中,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均为清代遗构。另保存有药王庙和孔庙基址。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大木构架为“五檩无廊式”,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檐下置柱头科和平身科斗栱各一攒,为三踩单昂形制,蚂蚱形耍头,外檐装修被改制。……[详细]
五台山龙泉寺
  龙泉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处小车沟村九龙岗山腰相传,昔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将其压在山下,清澈的水底可见九条小龙的影子,寺因此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清末民国初年又重建,现存建筑多属民国初年建筑。寺院坐北朝南。现存有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西侧两院分别为门殿、宗堂殿和祖师堂及普济墓塔。另一院有文殊殿,东侧为厢房配殿。石牌楼座落于殿宇最前端,是一座纯汉白玉雕刻建筑。石牌楼下接一百零八级台阶,阶下为青砖影壁,影壁八字形,周边沿以雕刻图案为装饰,正中嵌整块汉白玉镂制的雕幅,为五台山主要寺庙写意图。寺内建筑虽为民国年间建造,但寺内外石雕建筑雕凿精致,为罕见的石雕精品。……[详细]
八里坪遗址
  八里坪遗址八里坪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沁水县城东35公里郑庄镇八里村东北台地八里坪遗址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阶梯状。东接荒沟,西至晋禹公路,北靠圪聚沟,南临沁河。东西长约1300平方米,南北宽约1200米,面积约15.6万余平方米。从暴露地面的灰层、灰坑、石灰面、墓葬等迹像表明,内涵遗存比较丰富,因遗址靠山近水,交通方便,顶部平坦,适宜人类生活劳动,时间延续比较长。在遗址内发现三处规整的灰面,东南一处长达20余米。墓葬居于遗址的北部,地形呈凹形。断壁上有袋形竖穴墓多处。在灰层中发现的石器有石核、杏叶状石箭头和磨光石斧石铲,双孔石镰等;陶器有带足鬲、小口罐、平口缸、深腹罐、豆、碗等器形。纹饰有绳纹、竺纹、磨光素面、方格纹、附加堆纹;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以及褐陶和红陶。……[详细]
高都东岳庙
  高都东岳庙高都东岳庙(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泽州县城东北21公里的高都村亦名东大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清康熙五十七年与乾隆五年重新整修。现存建筑为山门、东西廊庑、大齐殿、藏经阁及两侧垛殿等。其中大齐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清重建。大齐殿内奉齐天大帝。殿前月台上建卷棚顶抱厦一座,大齐殿面宽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顶,前檐为一间敞廊,廊柱上刻有金大定年间布施题记。檐下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殿内梁架规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屋顶上三彩琉璃剪边。殿内泥塑五尊,基本完好。神台基座束腰须弥式,满雕力士及各种花纹图案,有“金大定二十九(1189年)题记。板门四周立额、门额、门槛皆为石质,上雕线刻荷花、牡丹、化生童子等各种纹样,图案精细,刀法洗炼,堪称金代佳作。……[详细]
交城古瓷窑址
  古瓷窑址古瓷窑址(第三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交城县城东北3公里磁窑村唐宋窑址叠压于磁窑遗址之上,磁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窑址有河东区和河西区两处,河东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河西区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有大量黑、白、青、黄褐等瓷器残片堆集,部分区段厚达1米,器型多以盆、碗、罐等生活用瓷为主,也有少量白釉绿斑标本和白釉红斑稀有标本。《中国陶瓷史》记载交城磁窑村唐宋窑说:“……山西交城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山西地区唐宋古窑址之一。在唐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不少黑釉斑点腰鼓标本,但与前两窑(指河南鲁山段店,禹县下白峪)略有不同,交城窑腰鼓形体较小,胎较薄,斑点有明显的笔痕。”交城窑腰鼓的发现,为唐代花瓷腰鼓产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详细]
辛安玉皇庙
  辛安玉皇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民国地址:长治市潞城市黄牛蹄乡辛安村辛安玉皇庙,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献亭及正殿;两侧有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廊房,东、西耳殿,南北长48米、东西宽22.25米,占地面积1068平方米。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正殿建于高0.75米的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台基前檐设置四节垂带踏步,斗栱形式为七踩,柱头、平身、转角斗栱主要变化是分别采用卷云头、龙头、象鼻子,斗栱之下兰额采用通替,雕饰花卉图案,显现明代建筑明快亮丽的风格,殿内梁架以梁、柱、檩等构件组合,形式简洁,结构合理。庙内存有民国11年(1922)“重修玉皇庙碑”1通。该庙为研究潞城市的明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详细]
夏县关帝庙
  夏县关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夏县城内解放南路11号夏县关帝庙创建于元,增建于明,历代县令相继修葺增制。正殿梁脊板上有“乾隆三十二年九月初二日吉旦文林郎知夏县事加三级纪录八次纪功二次王怡典史朱□□重修谨志”题记;献殿梁脊板上有“顺治十年……”题记。全庙坐西朝东,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牌坊、献殿、正殿,二进院内现存配楼各一座,三进院内献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一座,正殿后的圣母殿毁于民国时期火灾。现存建筑均为明建清修。牌坊为二柱单楼式木牌坊,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檐下置七踩柱头科和平身科斗栱,柱头科1攒,平身科2攒,柱头科45°出斜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大殿平棊彩画精致,绘制内容丰富。庙内现存清代石碑4通。……[详细]
枣园——南撖遗址
  枣园——南撖遗址枣园——南撖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翼城县城东约10公里处遗址位于隆化镇(原北撖乡)的浍河及其支流史伯河、浇底河、海子沟、石门河两岸,地处太岳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山前地带。包括南撖、北撖、南卫、枣园四个村庄之间的部分区域,重点为四个遗址区,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1957、1982、1986年进行过三次调查,1991年复查了北撖、南撖、殿儿垣等遗址,新发现了枣园、南撖遗址。90年代清理发掘了北撖、枣园等遗址。1999年秋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揭露面积约190平方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房址和窑穴,主要遗物为陶器,以钵、盆、壶、尖砂罐等器物为主要组合,是庙底沟文化早期的遗存。为重新认识晋南地区仰韶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渊源和归属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