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北方兵器城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方兵器城
  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筹建的具有国防、科普、环保、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是全国工业游示范点,她坐落在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包头。景区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由地面常规重武器陈列区和地下常规轻武器展区两部份组成。地面常规重武器陈列区是兵器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摆放由海、陆、空部分代表性武器30余门份。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火炮,有共和国十周年接受过毛泽东主席检阅的“共和国第一炮”。有60年代高尖端武器,多次击落美国U—2无人侦察机的红旗Ⅱ号-,有西沙海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双五七舰炮”,有建国五十年大庆接受-主席检阅的现代坦克的克星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有双“五七”自行火炮,水陆两用坦克,203毫米牵引……[详细]
兴安盟成吉思汗庙
  成吉思汗庙位于乌兰浩特市城区北部海拔高度350.4的罕山山顶,为罕山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庙殿呈‘山’字型轮廓,中间是高2.8米的正殿,东西两侧是高16.62米的偏殿,建筑面积322平方米,建筑上体圆顶方身、中轴对称,大殿正中的大理石台基上座落着高2.8米、重2.6吨的成吉思汗金身铜铸坐像,两旁陈列元代兵器,东西偏殿陈列元代服饰、书简、器皿。各殿天花板上绘有蒙古古代图案,地上覆花地毯。壁上有表述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大幅壁画,粉墙金顶、庄严肃穆,方圆几十里即可仰视其雄姿。该庙始建于1940年5月,1944年10月落成,总面积6.8万。成吉思汗庙融蒙、汉、藏三个民族的建筑风格于一体,采取古代汉族建筑中惯用的中轴对称布局手法,建筑主体圆顶方身,绿帽白墙,具有典型的蒙、藏建筑特色。成吉思汗庙坐北朝南,下……[详细]
妙法寺(吕祖殿)
  妙法寺(吕祖殿)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妙法寺(吕祖殿)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一德楼遗址
  “一德楼”是已知年代最久远的土楼,于1558年建造,1943年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废弃。在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乌潭埔自然村空旷的田野中间,有一座楼体巍巍地伫立着,这就是“一德楼”。根据楼匾上所刻的建筑年代,为闽西南已知最早年代的土楼。“一德楼”的主体建筑为方形楼,平面深27米,宽26米,基本呈正方形。楼墙底部有两层石地基,以上全部用三合土板筑,底厚1.3米,墙内外侧同步收分,二层厚1.0米,三层厚0.82米,夯土以壳灰、粗砂、红糖、糯米浆组成。全楼三层共35间房,中间形成了一个12米见方的天井。大门厚重,备有护门横木,石门框顶埋二道斜陶管,通门框缝隙,二楼注水可防火攻。楼一层全闭无窗,二、三层开设狭长小窗,供通气排污之用。楼外10米处筑有环楼围墙,墙内又依次建造小屋为外楼。墙外有护城河,沿……[详细]
根丕庙
  根丕庙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巴彦包力格苏木境内,亦称“拉西根丕庙”,汉名“广佑寺”。根丕庙背靠群山、腹临平川,风景秀丽,幽雅。根丕庙建于嘉靖20年(公元1815年),盛时-数达320名。丙子年间,杨松-第二世罗布桑年日格巡游各地,选地建庙,路过这里,看见此地山势险峻,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水草肥美、风水脉络清晰,便选定此地建庙。根丕庙曾被捣毁,现存的庙宇是1981年修复的,其规模只是过去的一部分。寺内有三座大殿,正殿为佛祖殿,殿内供奉着20多尊佛像,县挂着30多个五彩米希尔(佛教饰品),是-念经的地方。佛教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经》共326卷,也存放在这里。主殿两则有配殿,西南侧的称经院殿,东南侧称世界金刚殿。1938年,班禅九世旦毕尼玛曾来此小住,从此这里名声大振,香火日旺。寺里现有-3……[详细]
内蒙古赛马场
  内蒙古赛马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赛马场,占地面积为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29平方米。比赛场地内,分别设有障碍马术场、技巧表演场、标准环形速度赛马跑道等。可同时进行比赛活动。场地东侧是由主席台、观众台组成的建筑体,长达275米,最高处达36米,在宽阔的大屋顶上,有四座蒙古包式的建筑,一大四小。蒙古包的穹庐顶上用蓝白色勾勒出白云纹图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观礼台可容贵宾700余人。赛马场东西长750米,南北长405米,跑道呈椭圆形,宽18米,周长2000米。整个赛马场外可供10万人观看比赛。在内蒙古赛马场可以观赏到内蒙古马术队表演的精彩节目:马上体操、乘马斩劈、马上射击、射箭、轻骑赛马、马上技巧等蒙古民族的传统体育节目。另附设12个贵宾休息室、2个健身房、45……[详细]
多伦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旧城的西南。清乾隆十年(1745年),旅居多伦的山西商人集资兴建。该馆是多伦地区的晋商进行结社、议事、--、娱乐的场所。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山西会馆一样,该馆里面供奉的主神依然是关公。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3天,伏魔宫内烟雾缭绕,热闹非凡。会馆坐南朝北,是一座典型的整体呈现黄河文化建筑风格的建筑,其主要建筑布局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周围与所配置的建筑相衔接,形成了左右对称,有一定纵深的建筑群落。会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4进院落组成,有牌坊5座、大山门、下宿、大戏楼、钟鼓楼各一座及二山门、配殿、东西长廊、东西厢房、耳房、正大殿等。大牌楼高达数丈,东西两侧各有小牌楼1座,雕梁画柱,颇为壮观。大山门俗称“过马殿”,两侧立有泥……[详细]
大乌兰城址
  大乌兰古城位于西斗铺镇大乌兰村西北的山洼里,它是一座建造于秦汉时期的古城,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叫“城圐圙”。古城南距秦长城3公里,城址建在比较隐蔽的山洼里,四周山脊砌筑石墙围成,城墙残高0.4—1.5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南侧两山之间的沙河槽为正门,最宽处约25米,城墙建筑方式主要以石块垒砌方法构成。古城北高南低,城内从西北方向和东北方向的两条河流在城南汇合,从南城门流出,成为大乌兰古城的“天然护城河”。这是一座神秘的古城,如果不是站在古城北墙的山顶远眺,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座城,就连在这里世代居住过的人也很少知道。这是一座无法单纯用田野考查的方式来印证的古城,城内未发现秦砖汉瓦,陶器残片也鲜有留存。战国后期,匈奴人乘“七雄争霸”无暇顾及北地迅速崛起,他们从蒙古高原跃马阴山南北。直到蒙恬北击……[详细]
隆盛庄清真寺
  隆盛庄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始建礼拜寺,成为内蒙古境内回民居住和建清真寺最早的乡镇。清乾隆末年,归绥富商路径丰镇隆盛庄出资购下现清真寺院落,建造8间殿宇,形成基本规模。道光十年(1830年)陕西华隆马阿訇被请来住寺。隆盛庄清真寺初有大殿3间,后因居民繁衍发展、来往商客川流不息,原大殿显得狭窄,沐浴室尤其拥挤,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群众捐资加盖大殿13间,教长室、满拉宿舍、沐浴室、库房等一应俱全,形成里外三进院落,大门、二门、围墙、照壁、南北配房齐全的完美建筑群落。1926年又扩建大殿5间、抱厦5间,建筑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传统的中国宫殿式风格,布局对称合理、玲珑精巧,全寺雕梁画栋、巍然壮观。该寺被列为内蒙古重点保护的清真寺之一,内存阿文楹联……[详细]
内蒙古日报社旧址
  内蒙古日报社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西侧、科右前旗人民医院院内。内蒙古日报社旧址始建于1935年,为王爷庙兴安医学院,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1946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古总分会机关报《内蒙古自治报》在王爷庙创刊。1947年1月1日,决定将《内蒙古自治报》由内蒙古共产党工委直接领导。1948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报》更名为《内蒙古日报》,并作为内蒙古共产党工委机关报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内蒙古日报》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刨办最早的省级党报,也是蒙古族历史上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第一张日报。《内蒙古日报》的创办,为内蒙古共产党工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领导内蒙古解放区各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剿匪反霸斗争,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等,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详细]
伊旗郡王府
  郡王府,又名伊旗郡王府,位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王府路王府巷西侧,郡王府是伊金霍洛旗旗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上的一所古建筑,是鄂尔多斯七旗一区内现存唯一完整的王爷府,是鄂尔多斯十大旅游景区之一,也是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完整的一座王爷府。郡王府分前后两院,总占地面积210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0.44平方米。府院外围建有土城墙,高郡王府砖雕丈余,宽五尺(1928—193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王府前院于1931年建成,占地面积93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78平方米,共13间住所。前院门庭对面建有一牌楼,两侧刻对联,左联为“一盟之首,统承福禄,全旗高明,世袭王基”,右联是“屏为谭府,福星高照,司执全旗,仁政施行”,可惜已毁于“文革”时期。后院于1936年建成,……[详细]
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
  乌兰浩特烈士陵园,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东侧。乌兰浩特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原址位于乌兰浩特火车站东15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14平方米。陵园内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塔,座北朝南,呈直立刺刀型,高15米。塔身正面镌刻着-题写“人民解放战争烈士纪念塔”的塔名,背面镌刻着-书写“为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的碑文。1975年,科右前旗政府对在“文革”中遭到严重损坏的乌兰浩特烈士陵园进行重新修建。重建后的烈士纪念塔座东朝西,由原来的刺刀型改为火炬型,高18米。塔身镌刻着-为原塔书写的塔名和碑文。同时,新建了革命烈士灵堂和革命烈士纪念堂。2000年,乌兰浩特烈士陵园整体搬迁到市区北部森林公园东侧山上,并按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标准进行扩建。新建……[详细]
额日古哈拉遗址群
  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额日古哈拉的荒漠地带,这一区域是汉—西夏—元代时期的屯田区。这是一个以房屋、农田、水渠、窑址、塔、寺庙等组成的村落遗址群,在74平方千米范围内共有300余处单体遗址(含第三次普查后未登记的),其中,房屋院落遗址300余处、窑址1处、佛塔4处、寺庙14处,15公里长人工水渠主干道2条,分渠纵横交错,农田遗迹广布。房屋遗址四周均散落有较多灰陶、黑褐釉、黄釉瓷片和残断的石杵、石磨等。房址形制皆为土坯建筑,墙壁抹草拌泥,有的土坯之间夹杂一层干草。该区域地下有丰富的墓葬群遗址,形制为砖室墓,墓葬排列无明显规律,墓冢呈圆丘状。个别墓葬为夯土高台墓,形似覆斗状,初步判断为汉晋墓葬群。……[详细]
王若飞纪念馆
  王若飞纪念馆:原称泰安客栈,座落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原是一座四合院落,东西长42.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1836.1平方米,共有房间28间。纪念馆现占地面积552.79平方米,共有房间6间,其中正房4间为展厅,东西房各一间为接待室和办公室。院内新添已故国家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为“四·八”烈士题词的石刻碑廊及王若飞半身雕像和王若飞生前的题词碑刻。纪念馆常年展出革命文物20余件,珍贵图片260余张,纪念性报刊书籍100余份。详细地址:东河区环城路环西市场后院电话号码:0472---4169335开放时间:9:00---11:30;14:30---17:30……[详细]
15、希热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热庙
  希热庙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以东12公里处,建于清康熙19年,由第一代-呼勒庆贵禅师在康熙的资助下建成,为东方21个佛教胜地之一。兴盛时希热庙有僧人300多名,香客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库热(现乌兰巴托),名扬四海。庙中有三眼泉水常流不息,它是希热庙的灵魂。常饮可延年益寿,祛病驻颜。经国家专门机构化验鉴定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希热庙景点共由五座大殿,四个山洞和两座白塔组成,曾是我国西部除布达拉宫之外,最大的佛教胜地之一。每年每月要在此举行一次庙会,并于每年六月二十五日-三十日都要在这时举行大型的祭敖包活动,这时游人如织,甚是热闹。于2003年重修。……[详细]
蜘蛛山遗址
  蜘蛛山遗址位于赤峰街区旧北大桥西侧蜘蛛山,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6—8米,分别有新石器时代、夏家店文化和秦汉时期三个不同时代的内涵。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0土有红山文化的彩陶等珍贵文物。秦汉时期文化层0土了秦国统一后颁行的标准量器——秦陶量。器表印有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时颁诏天下的“诏书”,是秦国统一天下,势力到达赤峰地区(辽西郡、右北平郡)的珍贵实物例证,为研究东北地区古代地理疆域提供了重要资料。蜘蛛山遗址(H42木炭)距今3965±90年,树轮校正为4360±140年。其测定年代木炭出于遗址的早期层位。……[详细]
泰安客栈
  1931年9月,共产国际东方部决定派王若飞同志从苏联回国,与-等同志取得联系,建立了0西北特别委员会。王若飞(化名黄敬斋)任书记,吉合(化名张其胜)任军事部长,潘恩普(化名赵必成)任组织部长,准备开辟绥远西部和西北各省的民族民主武装斗争。但工作进展不顺利,潘恩普在前往宁夏途径阿拉善定远营时被捕叛变,王若飞同志不幸与11月21日晚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入狱。1932年春,共产国际东方部派曾涌泉回国,曾涌泉与吉合两同志坚持在包头进行地下隐蔽斗争。1932年底,曾涌泉离开包头赴苏,吉合继续在包头坚持斗争。……[详细]
王震井革命遗址
  王震井革命旧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西15.4公里,城川镇黄海子村李有义家门前50米处。王震井地处地势较高的硬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均有住户并种有庄稼。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1987年8月1日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保护革命遗迹,立了井碑。碑高1.1米,上宽53厘米,下宽59厘米,厚19厘米。碑有底座。碑立井西、面东。碑文为:“1942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1944年,八路军在黑头梁种地,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井”。并水井做水泥井台,6边型,每边长150厘米,井口直径50厘米。从井口到井底深13.2米,井底直径1.5米,水深30厘米。……[详细]
19、乌审召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审召
  乌审召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政府所在地,曾为乌审旗最大的寺院,统辖全旗各寺庙。乌审召始建于清康熙末年,由西藏-囊素兴建,时称囊素音苏莫(庙)。寺院内设三所扎仓(学院),即咱尼德扎仓、栋阔尔扎仓、纠得巴扎仓。共有殿宇24座,-住仓21间,主塔3座,附塔108座。另有分布于寺院四周的僧舍数百间,形成格局迥然、色彩缤纷的汉藏式建筑群。鼎盛时期-多达千余人。后来,文革期间中建筑物被拆,最后只剩两座小殿和一座白塔。1985年由政府拨出专款,修复经堂一座,现有少数常住-,且定期举行经会。……[详细]
满巴拉僧庙
  满巴拉僧庙,位于拉僧庙镇所在地,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间,由第一代贝勒东日布斯仁捐赠,第一世夏仲(-)贡期格阿日布吉主持兴建,已有215年历史。庙建成后,以研究医中教义培养医务人才为目的,学僧们进庙后,经义双修。该庙恢复后,有大雄宝殿药师供塔、0殿、溶洞等,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满巴拉,藏语,意即“医方明经院”。满巴拉僧庙,是一个专门研究医学宗教的场所,这里的僧人先学经后学医(蒙医),医经双修,以求在医学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据称,这里曾研究出几十种蒙药秘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