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乌兰夫办公旧址
  --办公旧址位于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东侧,始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403平方米,日伪统治时期曾是日本高级军官办公场所。1947年2月至1949年11月,--奉中共中央东北局之命来到王爷庙开展工作在此办公,主持内蒙古自治政府筹备工作,领导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旧址因此而得名。1947年7月1日,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成立,--同志任书记,并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在此领导了内蒙古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整顿和建设部队,剿除匪患,为内蒙古的民族解放呕心沥血,掀开了内蒙古历史的崭新篇章。--办公旧址,包括前厅、会议室、办公室等九个房间。前厅摆放着--同志雕像,各展室是--办公场景的复原,展出文物50余件,均为--工作、学习、生活的用品。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全国人大……[详细]
海流斯太岩画群
  海流斯太岩画群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海流斯太嘎查,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石窟寺及岩画。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海流斯太岩画群位于乌拉特前旗,集中分布于4处,共发现1000多幅,作画手法以打制、磨制为主,画面内容有野兽、家畜、骑牧、狩猎、舞蹈、征战、花鸟、鱼虫、文字、符号、日月星辰、毡帐、手脚蹄印和抽象画等,画面清晰,写实性较强。它强烈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美学观、信仰观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以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详细]
温都尔勒图镇清代蒙甘分界界碑
  温都尔勒图镇清代蒙甘分界界碑位于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南部和西部的格其太嘎查、塔本呼都嘎查、德力乌兰嘎查境内。分界界碑由碑身、碑座组成,碑阳、碑阴为汉文楷书,碑之双侧均为蒙古文楷书,为“阿拉善亲王地界”和置碑地点名称。共有6块界碑,形制、石质相同,为花岗岩粗料,保存均较完整,其中有三块字迹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现已模糊不清,只能辨出少量字迹。有两块字迹完整,均可辨认。该界碑的发现,为阿拉善地区史学界提供了新的资料,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详细]
老磴口盐务所
  老磴口盐务所位于阿左旗巴彦木仁苏木联合嘎查驻地,东南侧260米为黄河渡口。巴彦木仁苏木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北方“驼盐古道”的重要渡口和驿站。1757年清朝在此设衙驻司,1815年设磴口总管公署,1926年设磴口县,解放后磴口县驻地迁徙,故此地亦称“老磴口”。作为吉兰泰盐外运码头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代,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每年近万峰骆驼在约140公里的盐道上穿梭,形成了声名远播的“驼盐古道”。……[详细]
海生不浪遗址
  海生不浪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中滩乡海生不浪村附近黄河北岸的台地上。1962年调查发现。1992年进行发掘。海生不浪文化的确立缘于海生不浪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此时段的房址为圆角方形,门向多朝东南,内设双灶。一般前灶为坑式,后灶多以石块或泥圈就地围砌,有的灶后尚有一凹坑、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存属朱开沟文化,发现有单问和“吕”字形双间房址。海生不浪遗址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坝沟岩画群
  大坝沟岩画群位于乌拉特前旗,共有2处岩画点,发现岩画160余幅,画面题材内容很丰富,主要反映古代狩猎和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其中动物岩画有山羊、绵羊、盘羊、岩羊、马、牛、驴、驼等,许多野生动物形象动感强烈,或引颈长鸣,或回首顾盼,或慢步稳行,或奋蹄腾跃,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除动物岩画之外,还有部分狩猎和放牧岩画,画面也很形象生动。作画风格以青铜时期风格居多,保存状况良好。……[详细]
阿拉善盟盟委大院
  阿拉善盟盟委大院属于阿拉善盟较为典型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该大院见证了阿拉善盟的建立和全盟各族人民共同建设阿拉善的光辉历史进程,充分发挥了纪念历史和教育下一代奋发图强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80年阿拉善盟建盟后,盟委机关一直在此办公。现由盟发展改革委及所属的4个二级单位办公使用,负责文物建筑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详细]
木仁高勒石构遗址群
  是贺兰山西麓发现的由石构居址、石构墓葬与岩画构成的较大的聚落遗址。早在龙山时代,中国北方地区已普遍出现运用石块垒砌石墙、营建房址、修筑坟墓、构筑城防的现象,对周边区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青铜时代,中国北方地区的石构遗存进一步发展延续,并与欧亚草原东部文化因素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各具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成为秦汉时期中国北方石构长城、障址的重要基础。……[详细]
小佘太马鬃山岩画群
  小佘太马鬃山岩画群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广生隆村马鬃山,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石窟寺及岩画。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小佘太马鬃山岩画群位于乌拉特前旗,共有4处,发现70余幅岩画,呈东西方向分布于马鬃山山脊岩石上,与秦汉长城相呼应,画面内容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舞蹈等,其中野生动物居多、狩猎其次。……[详细]
敖包图石构遗址群
  敖包图石构遗址群位于巴彦浩特镇敖包图嘎查,贺兰山西麓的冲积扇地带,地处戈壁草原,墓群南侧有大型冲沟,北侧为较平坦的台地。敖包图石构遗址群属石堆石圈墓葬群,属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的墓葬群,由东南向偏西北方向排列,平面呈长方形,已发现石堆、石圈墓冢40余座。墓葬点多由石块堆积而成,多呈圆形,其间还分布有正方形的墓冢。……[详细]
东大沟岩画
  东大沟岩画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东大沟,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石窟寺及岩画。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共发现13幅岩画,画面内容有人物、狩猎、骑射、羊、骆驼、符号等,刻痕清晰。虽然岩画的数量不多,但它也是阴山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画风格以青铜时期风格居多,保存状况良好。……[详细]
哈日朝鲁岩画
  哈日朝鲁岩画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哈日朝鲁嘎查所在地中心,年代为铁器时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哈日朝鲁岩画位于乌拉特后旗,共发现25幅岩画,岩画内容丰富,类型较多,主要以动物画面为主,此外还有人物、狩猎、人面像、放牧、车轮等。延续时间长,保存状态良好。……[详细]
后城咀石城遗址
  后城咀石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黄河一级支流浑河北岸的坡地之上,南邻浑河,东、西、北三侧基本被冲沟所环绕,仅东北部的制高点位置与外界相接。城址东西宽约1150米,南北长约1200米,总面积约138万平方米,距今约4200~4400年,是内蒙古地区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防御最为严密的龙山时代石城。2019年至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为系统推进“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的实施,对之进行了持续性地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累计发掘5000平方米,揭露城墙、城门、马面、台基、墩台、壕沟、地下通道、墓葬、房址等遗迹,出土有玉、陶、石、骨等遗物,明确了后城咀石城的三重防御体系、地下通道体系、高等级建筑群、墓葬的聚落布局,为中国古代城市建制的源流,尤其是城……[详细]
哈拉乌沟石构遗址群
  是目前内蒙古地区发现的第一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具有游牧文化特征的大型聚落遗址,也是目前内蒙古地区发现并确认的最大一处石构房址与岩画结合的大型聚落遗址。其选址、布局与结构均与新疆东天山地区的岳公台—西黑沟、石人子沟、红山口、阔腊、西山阔克亚尔、乌拉台等聚落遗址十分相似,表现出一定的文化联系。……[详细]
白沟石构遗址群
  是由石构居址、石构墓葬结合的聚落遗址,分布在阿左旗巴润别立镇上海嘎查辖境。为配合基本建设,对该遗址巴润别立1号墓进行了发掘,即亚腰形墓,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属特布希文化遗存,也是目前中国范围内已知该文化分布的最南界。此外还发现有石构居址、圆形和方形石构墓葬等遗存,周边分布有汉代烽火台。……[详细]
白音高洛窑址
  白音高洛窑址位于巴林左旗东白音高洛屯,为辽代上京地区着名的窑址之一。面积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0米。地表散布大量的瓷片,品类以黑釉、茶绿釉器为主。窑室平面多呈马蹄形,窑壁为土坯所筑。窑址中除窑室外,尚发现有选料场,堆积有10公分厚的紫色碎石料。窑具中有匣钵、支、钉、垫等。……[详细]
达日盖沟岩画群
  达日盖沟岩画群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巴音温都日嘎查,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石窟寺及岩画。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达日盖沟岩画群位于乌拉特前旗,有160余幅岩画,石头上刻有牛、羊、鹿等图案。作画风格以青铜时期风格居多,保存状况良好。……[详细]
大佘太岩画群
  大佘太岩画是中国历史上生活于此的北方民族用原始的石器或金属工具作于岩壁之上,以人像、动物、狩猎、符号等为题材,用图解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青铜器时代的人们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游牧文明,共有9幅岩画,是阴山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毕鲁图庙
  毕鲁图庙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以南15公里处。创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底(约1708年),是苏尼特右翼旗第一座庙宇。根据2010年的调查,该庙是苏尼特右旗原有25处召庙中现存的唯一1处,现存大殿为原有建筑,尺度不大,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上尺度不大;该大殿的现代使用者,因不满足旧式窗户的昏暗光线,而将天井内的窗改成了钢窗,并安装玻璃。2010年的调查还发现该庙特殊的平面形式——“有耳房的经堂平面”,耳房在入口左右两侧各有1个,东面的耳房为楼梯间和储物间,西面的耳房仅为储物间。毕鲁图庙如今仍为宗教活动场所,并经常举办佛事活动。2009年8月3日,由苏尼特右旗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苏尼特右旗毕鲁图庙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毕鲁图庙敖包祭祀暨千盏灯会”举行。2006年,毕鲁图庙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详细]
固阳石刻(银号石刻、大仙山石刻)
  固阳石刻(银号石刻、大仙山石刻)位于包头市固阳县,年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固阳石刻(银号石刻、大仙山石刻)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