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旅游

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阜新普安寺
  普安寺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大板乡境内的海棠山东南山坳中,三面环山,暖河绕寺前平原而过。据阜新县志记载,普安寺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章嘉-率其徒始建,历经六世-,于光绪九年(1883年)建成,占地面积4.7万多平方米。它是黄教藏式的古建筑群体。其主要建筑有26项,1 500多间楼台殿阁,包括措钦大殿(即大雄宝殿)、法相僧院、密乘僧院、时轮僧院、玛尼庙、-宫、龙王庙、舍利庙、关帝庙及白塔等。该寺庙曾是蒙古族群众景仰的地方,但令人遗憾的是寺庙均遭破坏,仅剩下遗址可供后人观赏。 党的宗教政策恢复后,寺庙得到了修建,僧人也回到寺庙。2006年10月2日至4日,普安寺举行了盛大的措钦大殿开光法会。在海棠山花岗岩石的崖壁上,雕刻着200多尊石造浮雕,集中分布在2平方公里的裸露岩石上。其雕刻时间……[详细]
辽南民居四合院
  辽南民居四合院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为14座民居四合院建筑群组成,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现总体保存状况较好。辽南民居四合院建筑群包括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和朱家、臧家、吴家、马家等大院,还有商行和伪满官员屋居。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基本都是一层四合院建筑,采用条石基础,青砖砌筑,两坡顶,硬山式,木门窗;面阔五间、七间不等,有的入口门洞还存留,也有为囤顶式的厢房,讲究点的四合院还有有6根廊柱顶起前出的廊檐;建筑面积大约都在一、二百平方米上下。朱家大院为很有特点的辽南民居四合院,仍用条石基础,青砖砌筑,青瓦两坡顶,硬山式,木门窗;西厢房为囤顶,入口门洞设在南面正房中间。面阔十一间,坐北朝南,正房长35米,宽6.3米,厢房长10米,宽6米,总建筑面积561平方米,院落占地面积约1……[详细]
沈阳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扩建和重修,是我市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院坐西朝东,占地约12000多万平方米。正面是山门,门内有钟、鼓二楼,往西寺院的建筑分为三路。中路最前面是天王殿,面阔三间,檩枋彩绘,朱红地仗,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弥勒、韦驮的塑像。向西依次为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大雄宝殿建在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殿内供奉如来三世佛、航海观音、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比丘坛为单檐歇山前廊式,正脊梁上装有“0常转,国泰民安”的文字砖,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寺院南路自东向西有退寮居、厨房、司房、斋堂、禅堂、法师寮、佛学院等;北路建筑有养静寮、客堂、念佛堂、方丈室、十方堂库房等。全寺共有房舍135间,建筑面积2……[详细]
海城三学寺
  三学寺坐落于海城的西南隅,始建于明代。整个建筑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藏经楼)、东西配房和禅堂等组成。建筑面积为219.4平方米,占地面积大约5700平方米。明代宝征年间重修。其建筑面积形式为歇山式殿顶,九脊。山门前刻有两尊石狮,伟立山门两侧,显的巍峨壮观。近年来,由于该寺主持方丈对寺院不断刷新,并有道士诵经,年香客游人达1.8万人次左右。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两日,香火较盛。三学寺在东北地区是唯一一家的佛学院。 前殿、后殿均为歇山式建筑,系砖木结构,藏经楼二层,为硬山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木雕工艺精美,色调明快;五脊六兽,二龙戏珠等砖雕艺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前殿长15米,宽10米,高14米,明宣德年间修。歇山式殿顶九脊。山墙压在山面额之下,架德脚实,垂檐飞出。殿檐……[详细]
八面城城址
  八面城城址是我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属辽代韩州州治。坐落于八面城镇五星村南郊,海拔144米左右。经多次测量,城址为一菱形形制,东墙749米,西墙747米,南墙830米,北墙911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内辽金时期布纹瓦、瓷器残片随处可见,现馆藏文物八棱石臼就出土于此。现城内有自来水公司等多家企业,其余均为五星村村民蔬菜大棚地,有双八线公路在城址中央南北向穿城而过,南墙紧邻南环城公路,路南为八面城烈士陵园和复建中的青云石佛寺、加油站等,北侧与居民区毗连。1984年,八面城城址被昌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当前八面城镇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城址……[详细]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境内,辽河大街西段,西大街约有1300余米。我市西部地区是营口的发祥地,当时为我市政治经济中心,营口开港后,由西部逐渐向东部扩展,此区域内因靠近港口,经济活动在近现代社会非常发达,人口密集,商号鳞次栉比,虽经200余年变迁,至今仍保留一批古代和近代的庙宇、民居、商业建筑和金融建筑物等约30多处,是我市历史人文景观最多最集中的街区,从这些建筑物的建筑目的和使用功能上,可以看出我市当时经济、金融等发展情况,有的在我国经济史、金融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些近现代建筑是我市港口城市历史沿革的佐证,是探究我市城市建设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营口凭借海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成为贸易往来的枢纽,于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大屋子”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已经不是单一的商店或商号,是……[详细]
鱼化石产地
  鱼化石产地位于凌源县小城子乡大新房子村小洼屯西北,年代为中生代。凌源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从地理上看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沉积岩面积达98%。其中中生代地层出露极为广泛,有极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1923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在他撰写的《中国地质学》里,将凌源一带含狼鳍鱼化石的地层命名为“热河系”地层。凌源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以下特点:一、分布广。遍及11个乡镇,仅朝阳市级保护区面积就达20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区则达200平方公里。二、种类多。已知有二十几个门类和几百个种类。其中: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类型的孔子鸟、娇小辽西鸟等鸟类化石;有凌源潜龙、神州龙、中华龙鸟、鹦鹉嘴龙、翼龙、满洲鳄及东方喙龙等8属8种爬行类化……[详细]
28、中会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会寺
  中会寺:在千山大安寺之北。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记:“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居其中。”故名中会寺。寺内建筑分主殿、前殿、禅堂、水亭、后阁等。寺宇前临海螺、净瓶二峰,背依犀牛望月峰。明人诗中所谓,“花香浮塔院,霞影落立岑。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即咏中会胜景。根据重修记载,中会寺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几经水火,多次重修,现在的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风格.中会寺分上下两殿,前殿临涧,后殿依山,布局巧妙。主要建筑除前殿、后殿外,还有天地楼、韦驮楼、钟鼓楼、禅堂等。殿内有精美的雕塑和彩绘。中会寺位于千山中沟,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居五寺之中,且昔年五寺僧侣多-于此,故名中会,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会寺的建筑,明显的有新旧之分,新的建筑为毗卢宝殿,它是中会寺最宏伟的建筑,历经……[详细]
南山城遗址
  南山城遗址位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南山城村东200米东山顶的台地上,南北长450米,东西最宽160米,城墙周长112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始建于战国---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遗址位于柳河上游,四周悬崖峭壁为障,周围视野开阔,控制辉发河与浑河东西交通和辽吉南北往来的要塞地区,是战国晚期保存比较完整的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多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山城城墙部分保留,城北山势险要,部分段落的夯土垒石为墙,设东西四门,东门内呈环状,较平坦,为该城的主要通道。西门为一小便门。城内共设3个角台(瞭望台),均保存完好。在西门南侧设有由青石垒砌的一处墩台,高8米,直径15米。城内中部有一泉眼,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惟一水源。东墙南段有三处房址,面积均约10-12平方米。……[详细]
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
  该馆旧址始建于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校舍原是大东关镶红旗汉军第二佐领官厅,坐北朝南,两进院,青砖围墙,有门房、前楼、礼堂、后楼等主要建筑。青砖瓦门房11间,中开过道门,后有影壁。教学楼为砖木结构,二层属前廊式并有立柱和栏杆。后院有礼堂和后教学楼。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素雅大方。1910年秋,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移居沈阳(当时称奉天),进入该小学堂丁班学习,后改为高小部第六班,继续就读两年。纪念馆的陈列设有读书教室、序幕厅及三个展厅。其中陈列的文物,有周恩来当年阅读的书报、留影、作文、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和用过的桌椅、羽毛球拍、砚台、笔架等,反映了少年周恩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活动。1910年秋,周恩来随伯父从铁岭来此读书。在东关模范学校,少年周恩来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详细]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位于中山区中山广场9号。2013年6月28日,入选大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1月5日。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大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此建筑位于中山广场9号,两侧分别是上海路和民生街。其中,上海路是连接胜利桥与中山广场的道路。该大楼建于1909年,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由日本建筑设计师妻木赖黄进行概念设计,其弟子太田毅完成全部详细设计,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建筑立面为五段划分,窗楣做成断裂山花。最特别之处在于中央及两端屋顶上的三个绿色圆形穹窿,中间大,两边小,造型别致,远远望去,像三支绿色的火炬点亮在半空中。在日本侵占时期,它是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营业楼。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早期的外汇专业银行,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详细]
张店古城遗址
  张店古城遗址1972年就已被发现,分大、小两个城。大城南北长约340米,东西长约240米,小城在大城南侧,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13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83年1月,当地农民在村边意外发现了一块马蹄金。根据城内外出土文物断定,张店汉城遗址始建于战国,两汉时期呈现出繁荣景象,辽金时期沿用。2009年,由辽宁省和大连市组成的考古队对张店古城遗址周围的汉墓进行发掘,清理发掘了两汉墓葬212座,出土了2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玉覆面、鎏金铜贝鹿镇、玉覆面等。墓葬是历史的见证,张店遗址规模之大,文物之丰富,十分罕见,说明张店汉城是2000年前一座人口集中、十分繁华的城市,其经济文化水平,甚至高于汉代的辽东郡。2017年6月22日,来自中国全国的考古及历史学专家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召开会议,对大……[详细]
仙人岛烽火台
  仙人岛烽火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仙人岛村东北的墩台山上,此半岛原名兔儿岛,由四个小丘组成,远眺形似一卧睡的小兔,头西尾东。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岛怒潮即在此处。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面。此台正方形,南北向,底边长13.5米、顶边长11.02米,由下至上逐渐内敛,高约15米。台基为石条砌筑,其上的台身为青砖构筑。台的顶部四面对称设八个水流,顶端有垛口,台心为白灰土夯筑,砖墙白灰勾缝。原台顶建有哨楼。烽火台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烟台、接火台、举火台等别称。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对烽火台的最早记录,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就已有与烽火台同等功用的军事设施了。因其在战争领域里的重要作用,历朝历代都大加修筑。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烽火、狼烟已……[详细]
利州佛塔
  利州佛塔,又名精严禅寺塔,矗立在喀左县蒙古族高中古塔分校内。此塔建于辽代咸雍五年(1069年),塔高34.1米,为八角密檐式砖塔,是一座稀有的砖雕艺术品,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信步来到塔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的两株古槐。过古槐、仰望古塔,总会看到成群的紫燕围着古塔上下翻飞,燕鸣呢喃,那明亮的欢鸣之声,犹如佛经传颂之音,又似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之声,令人陶醉其中。每当临近考学之际,祭塔之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虔诚膜拜。古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型,塔基边长均为5米,石条砌成,高出地面6米。古塔的下两层为塔身,空心楼阁式,塔身以上共七层,为实心密檐式,收度很小,在辽代塔中很是少见。精严禅寺的第一代住持圆盖圆寂后就葬于塔内。每层塔面为白色,整个塔身灰白相间,上……[详细]
墩台山烽火台
  墩台山烽火台位于鲅鱼圈区海星街道办事处海星社区,坐落在鲅鱼圈区墩台山上,山脚下是繁忙的营口新港,西望渤海。该台为四方体,上窄下宽,高12.85米,底边长14米,上边长11.4米。由花岗岩条石砌筑的台基、青砖台身、垛口和瞭望铺房组成,每面各有两个形制一样的水流。实心台以沙石土夯筑,当年用绳梯上下,是明代修筑的烽火台遗址。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墙体损坏。2000年鲅鱼圈区政府集资修缮,恢复了原貌。我市烽火台达174座。烽火台作为一种军事设施使用了很长时间,早在我国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应用到战争中,近代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而逐渐退出了战争序列。烽火台多建在独立的高山上,四周视野开阔,利于传递军事情报。有圆形、方形、梯形和圆锥形等不同形态。建筑材料是因地制宜、各不相同,有石筑、砖筑、砖石筑和夯土等几种。烽……[详细]
开原老城清真寺
  开原老城清真寺位于辽宁省北部的辽北古城开原市境内,隶属铁岭市,位于铁岭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测,具体位置位于辽宁省开原市老城镇内东大街路北。开原老城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整体寺容为坐北朝南、青砖青瓦的四合大院,总占地面积为3383平米,建筑面积800平米。其中有门房5间,中为门楼,东2间为殡仪室,西2间为架子房、沐浴室,分男女大小净间。正房5间为讲堂,是阿訇讲学、诵经、会客、办公的地方,也是住宿之所。东厢房3间为对厅,西厢为大殿及望月楼。大殿为古代宫殿式建筑,都是聘请能工巧匠建造的,楼堂殿宇精工雕琢,望月楼和大殿前厦的燕尾上均雕刻花草树木和各种鸟雀,颜色适度,十分雅静。望月楼为2层6角亭阁式建筑,顶端为银月衔星,是寺内最高建筑,气势巍峨,上冲宵汉,且……[详细]
安德州城址
  安德州城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营子乡五十家子村中。城址长800米,宽600米,东北角城墙保存较好,现存城墙宽1-2米,高2米。城内散布大量砖、瓦和陶器残片,均为辽代遗物。城内原有元代灯台塔一座,1971年被毁。城北的柏木山沟里辽代庙一处,内有乾统八年(1108年)“兴中府安德州创建灵严寺碑”一通,1972年被毁。据城址遗物和《辽史》所记,该城始建于辽,初为安德县,后设安德州,沿用至金元时期,后毁废。现存辽代佛塔——青峰塔,在城址旁的塔山上,塔身为砖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36米,塔身残破。该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第七批第932号)。《辽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载:“安德州,化平军,下,刺史。以霸州安德县置,来属。统县一:安德县。统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初隶……[详细]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位于西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辽河社区。在营口市后河沿、营口日报社西侧,就是这座英商码头,主要从事轮船运输和保险业务,真实地记录了营口开港后外国资本涌入。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为1890年建设,是英国人建造使用的建筑物,所用材料全部用船从英国运进。该建筑全部采用红砖砌筑,是当时外国人在华建造使用的建筑物较独特的一处,其屋顶采用西洋古典式檐口,下部檐身随墙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构件,上部挑檐部分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挑檐板,挑檐板下出牛腿,牛腿宽0.2米,牛腿间空档也是0.2米,设计很严密。从营口外运的主要是大豆、豆油、豆饼等大宗货物;回程运入棉纱、日用品等小宗物品,往来货运吨位不能完全平衡,于是把这些预制混凝土檐口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挑檐板和大量红砖作为压舱物从英国本……[详细]
铁岭白塔
  原名圆通寺塔,铁岭白塔为其俗称。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为唐代所建,主要依据圆通寺石碑刻《重修圆通寺塔记》,该碑刻载该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据考证,银州历史并非始于唐,内容详见本书《古银州考证》一文。另参照多种史料,铁岭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该塔建筑所用之砖考古称为沟文砖,为辽代特征砖,辽以前没有这种砖,此有文物部门鉴定,唐代不可能用辽砖来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凭信。据日文版《满洲-帖》记此塔为辽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年建,但无认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以修缮。此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塔身为青砖垒造,砖长2尺4寸,厚6寸。略成锥形。塔顶刹杆有铜盘和……[详细]
赤山山城
  赤山山城位于盖州市东南约45公里处,盖州市万福镇贵子沟村的赤山南麓,山城基本保持高句丽时期的特点。赤山山城为高句丽时期山城遗址,建在起伏的山脊上,因山设险。北面凭借赤山五峰,东、南、西用石头筑起高墙,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全城占据十六个山峰蜿蜒相承,工程宏伟,凭借地势,依山设险,是个攻能长驱直入,守则能固若金汤的重要战略山城。东窄西宽,城内东高西低形成一盆地,泉水丁冬冬夏不绝。全城周长2389米,东城墙建在赤山东起第一个山峰下,距城内龙潭寺400米远的东岗上,这条岗连接南北两山,堵截贵子沟通往尚屯的沟川。始点向南50米处是东门;北门设在岭丫口上,宽5米(仅存残址),城门往南24米设马面一处,长9米,宽6米,残存高度4.3米;东城墙占据5个主峰,长551米,每个山峰处都依山设险(无石墙);西城墙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