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旅游

    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呼兰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法国传教士戴治逵主持修建。建筑占地面积327.5平方米,教堂主体高26米,东西长19米,南北宽11米。建筑中所有的门、窗均用青砖砌成圆形。整体建筑为青砖、青瓦土木结构。主体建筑模式系双塔型,直立冲式。是仿哥特式风格的典型欧洲教堂建筑。她的外观及内厅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素有“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美誉。萧红的同学为反对强权压迫到这个教堂做了修女,萧红小学毕业后,父亲不想让她去哈读书,曾被迫辍学在家,萧红为了上学就威胁父亲说不让上学也进教堂做修女。在天主教堂主建筑的两侧1.5米处,有两座祈祷亭分别为圣母亭与耶稣亭。祈祷亭内圣母像高1.85米,耶稣像高2.08米,亭内为正六边型,有六柱为木质,柱高3.50米,亭外有铁护栏高1.20米。在主……[详细]
    尚志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佛光山上,由护国法于禅法师和地方绅士发起, 筹建于伪大同元年(1932)年, 伪康德五年(1936)年始建成。寺院规模宏大,殿堂宏伟壮观,彩塑威严,千姿百态,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尤寺内墙壁配有大量的壁画尤为雄伟壮观。普照寺同当时哈尔滨极乐寺营口的’楞严寺’并称为东北三大寺,文革间遇难寺内佛像全部砸坏,寺内僧侣全部遣散。天台宗四十四代祖上倓下虚大师曾诼锡在此-过普照寺建成后由极乐寺派卢光法师接第一任方丈,驻持三门后卢光法师调走,由定僧法师任第二任方丈,第三任普瑞法师,第四任成懿法师第五任申新法师第六任宝生法师。至现在因缘成熟经政府和宗教局,批准2004年5月16日举行奠基动工,修建本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预计2004年十月末竣工。此项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详细]
    呼兰清真寺
      清真寺坐落于西环路212号。始建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现迁建于1956年。主要建筑面积为182平方米。清真寺主要建筑为拜殿、瑶殿为161平方米,拜殿建筑特点为清式硬山、明柱、卷棚盖、磨砖对缝雕花式。一幢三间,进深三间。瑶殿位于拜殿南2米处,建筑面积为17平方米,通高二层楼高度近10米。建筑形制及特点为方形翘檐,攒尖顶古塔式。塔下雕筑四个大字:“清真古风”。寺院内北侧是一排五间的仿伊斯兰式建筑物。东侧为三间休息室,西侧为二间暖殿。寺院砖墙院套方正,大门南开。整个建筑布局古朴典雅,简洁大方。原清真寺建于呼兰河岸附近,当时由于河水侵蚀而倒塌。现在的清真寺建筑中的大部分构件均是原建筑中的。清真寺已成为多年居住在呼兰县内伊斯兰教民们的活动中心。地址:呼兰区西环路212号呼兰清真寺西濒风光秀丽的呼兰河……[详细]
    绥芬河站-绥芬河站党支部旧址
      绥芬河站-绥芬河站党支部旧址位于牡丹江市绥芬河市站前路38号。绥芬河站是中东铁路东部线的终点车站,建于1902年。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先后派马骏、罗章龙沿中东铁路来到绥芬河传播马列主义。1923年,“二七”惨案后,中共北方区委派胡敬民(胡玉忱)等一些党团员到中东铁路沿线开展建党工作。1925年,绥芬河站党支部成立,党员3人,负责人胡敬民,绥芬河站党支部是中东铁路沿线建立较早的党支部之一。1932年6月,公开身份为绥芬河铁路扳道员的单殿元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绥芬河站党支部书记、绥宁中心县委与省委的交通员,同时负责领导铁路赤色工会工作。1932年春夏之交,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海参崴太平洋职工秘书处中国部主任杨松(吴平)来到绥芬河恢复国际交通站和交通网,确定单殿元担任海参崴至绥芬河的……[详细]
    粮台山古城
      粮台山位于穆棱市兴源镇东南,紧傍穆棱河北岸,是一处陡然突起的石山,形似0伸入穆棱河饮水。兴源恰似坐落在“龟身上”,镇东西南北四座山肢如龟之四足。粮台山居东西二山中部,在一轴线上,各相距一公里半,呈二龙戏珠之势,乡民谓之风水宝地。粮台山又叫凉台山,古时从宁古塔去沙河采金的人,背粮食存于此,光绪年间钦差大臣吴大澂,在此设穆棱招垦局,屯兵建粮仓,故名“粮台山”。乡民上山观景纳凉,俗称“凉台山”。从发掘出土的石器及骨器来看相当于莺歌岭文化,距今有4000年左右,中期器物距今约2000年左右,可见这里是一处古老的居民点。粮台山海拔368米,高出地面近三十米。东、南、西三面险峻,北有缓坡与镇内相通。西南两面怪石嶙峋,与水相连,形势险要,颇难攀登。从北边缓坡登上凉台山,山顶不大,比较平坦,略呈方形,粮台山……[详细]
    东北抗日联军十二烈士山
      东北抗联十二烈士山位于双鸭山市宝清县小城子乡西北5千米,完达山脉蓝棒山西南5千米的石灰窑南沟。此山原名小孤山,是平原凸起的一座小山,从西北到东南长百余米,高百余米。1938年春,日伪军向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和第五军三师的后方密营蓝棒山发起进攻。第二路军五军三师八团一连的12名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的安全转移,在小孤山与日本关东军、伪兴安军400余人的骑兵队展开了一场残酷而惨烈的血战。他们在战斗中消灭日伪军100余人,打死日伪军马90余匹,最后终因寡不敌众,12位同志壮烈牺牲,他们是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排长朱雨亭、战士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为纪念他们,抗联第二路军党委决定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还题诗悼念:“蓝棒山顶云……[详细]
    哈尔滨中共北满分局旧址
      位于哈尔滨市宾县县城三为路宾县教育局院内,距哈尔滨市6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和221国道可达宾县。为黑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为砖瓦结构,东西长15米,南北宽7.5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正面门额上方悬挂着-同志题写的“中共北满分局旧址”牌匾,室内保存有陈云同志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照片、资料及用过的铁床、麻花被、办公桌、角柜、壁炉、台灯等一大批珍贵革命历史文物。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于1945年11月建立,书记陈云,1946年11月并入东北局。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25日,陈云同志率中共北满分局和松江军区在此工作半年之久,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许多文件、政令均为陈云、张闻天等同志在这里起草和颁布的,当时被誉……[详细]
    依兰慈云寺
      依兰慈云寺依兰慈云寺座落在古城依兰城北,松花江南堤内,依兰国有粮食储备库西侧,背倚浩荡的松花江,西临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南望古老的五国头城。慈云寺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东北抗日名将、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为其胞姐在龙王庙基础上修建的。“慈云寺”三个鎏金大字是由2000年5月中旬仙逝的中国著名佛学专家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寺庙的整体建筑主次分明,主体建筑为三座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龙王殿,自南向北整齐的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前二殿为南向,龙王殿为北向。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房,天王殿前有钟鼓二楼。历史上,慈云寺曾几经坎坷,数历沧桑。伪满末年,寺内原有的大部分铜器、铜像,为捐献日本的侵华战争而被拆毁。文革期间,慈云寺再遭厄运,佛像被毁,尼僧四散,连同院外的狮子也被砸毁。1977年……[详细]
    赵尚志将军遇难地
      [赵尚志将军遇难地]赵尚志将军遇难地,位于鹤北林业局先进林场9公里,距鹤北镇60公里。在赵尚志将军的遇难地,鹤北人民为他竖起了这块纪念丰碑,以此来纪念赵尚志将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先烈们在梧桐河上游这一带,舍生忘死,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1942年2月12日凌晨,正值隆冬时节,在小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赵尚志率领两组小分队,从姜把头趟子房出发,直奔梧桐河警察分所和日伪警备队,准备在天亮前打下这个日军驻所。当队伍行至距日伪警察所2公里的吕家菜园子附近时,隐藏在小分队里的特务刘德山借故解手,在趁人不备时,从背后将赵尚志击中,子弹从他的后腰射入,从左前腹部穿出,鲜血直流。当刘德山正欲逃跑时,赵尚志忍着剧痛,举枪将刘德山当场击毙。刘德山这个中国人民的败类,日本侵略者的走狗,得到了应有下场。枪声引起了日伪警……[详细]
    萧红纪念碑、萧红墓
      萧红纪念碑、萧红墓坐落在呼兰区西岗公园内东侧500米处。建于1992年11月。萧红纪念碑、萧红墓占地面积为690平方米。纪念碑与墓系坐北朝南。纪念碑和墓为一个景区,分两个主体建筑。纪念碑位于南侧,墓地在北侧,相距5米。四周是方钢混凝土砌筑的书形图案围栏。萧红纪念碑高2.4米,宽3.4米,厚0.7米,是由一块北方产的大青石雕成。纪念碑正面左边镶着黄铜镀金“萧红纪念碑”五个大字,落款小字:“哈尔滨日报社、呼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建”。字体为苍劲有力的行书。题字是由我省老书法家王田先生书写。纪念碑正面左边镶嵌着铜铸浮雕萧红头像,为我省著名雕塑家王松引先生之作。头像下端镶嵌着镀铜浮雕花环。碑的基座高出地面0.8米,是仿白玉式的钢混斜面基座。萧红墓,占地面积为14平方米,墓地表高0.8米,……[详细]
    哈尔滨烈士陵园
      哈尔滨烈士陵园哈尔滨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是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动力区体育街1号,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系全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朱瑞将军灵柩葬于此地。陵园由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灵堂、烈士墓等建筑组成。由中国-长张爱萍题写了“哈尔滨烈士陵园”园名。哈尔滨烈士陵园,整座陵园苍松翠柏林立,四季常青,环境幽雅整洁、庄严肃穆,陵园里,有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松江军区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卢冬生、战斗英雄王凤江等17位烈士的陵墓,还有一座21位烈士合葬墓。朱瑞将军墓位于陵园中心,建于1953年10月,墓碑高7米,呈长方体,乳白色……[详细]
    合江省委省政府旧址
      合江省委、省政府旧址位于佳木斯市前进区保卫路与中山街交叉路口的东北侧。合江省委、省政府旧址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楼始建于1934年,原为伪三江省公署。1945年11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合江省政府成立,省会设在佳木斯市,此楼被政府征用,成为合江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早期领导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做地方工作。11月,张闻天从延安来到东北,于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兼合江军区政委。李延禄任合江省政府主席,李范五任副主席。合江省辖依兰、抚远、勃利、同江、富锦、桦川、汤原、鹤立、萝北、绥滨、佛山、虎林、饶河、林口、鸡宁、东安、通河等19县和佳木斯市。合江省的建立,使合江地区的革命迅速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巩……[详细]
    黑龙江日报社旧址
      黑龙江日报社旧址位于黑河市北安市,年代为1945年-1949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黑龙江报社旧址分为两部分,印刷厂旧址位于黑河市北安市交通路十三道街南侧;旧址主体建筑则位于今北安农校院内。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久,我党接管了伪满北安《康德新闻》报社,更名为黑龙江报社,侯野锋任社长,章子冈、张向凌任副社长。1945年12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在北安创刊《时事新闻》(2日刊),是《黑龙江日报》前身,从此揭开了我省新闻史上新的一页。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后,报社迁至省会齐齐哈尔。黑龙江报社为黑龙江省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闻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诞生了我省第一张党报,也是我党第一次公开同北满人民见面的报纸。从此,党的声音通过报纸不断在全省人民中传播开来,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详细]
    圣弥勒尔教堂
      圣弥勒尔教堂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海山胡同24号,9、101路等公交车能直达教堂。属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天主教圣弥勒尔教堂为黑龙江天主教堂内的主要建筑,民国19年(1930年)动工,民国20年(1931年)末竣工启用,由当时天主教黑龙江教区主教瑞士人英贺福主持修建,资金由瑞士国教徒捐赠。教堂地基、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主塔通高43米,顶端有高1.75米的十字架。十字架下为钟楼,内悬德国进口的5口铜合金钟,1大4小。大钟高度和直径均1米多,重1000多千克。小钟高度和直径各是0.30米,每个重100多千克。铜钟每天报时3次,钟声音谱是1、2、3、4、5,能传送到数公里远。现铜钟已遗失。钟楼四周镶着德国进口五色厚花纹玻璃装成的十字架长条窗户。教堂底层为大堂(礼拜堂),北端……[详细]
    黑龙江将军府旧址
      将军府将军府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详细]
    老金沟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北满省委机关老金沟遗址位于绥化市庆安县同乐乡同发村金沟林场小红营检查站西20米处。1939年—1942年间,为保存实力,坚持抗战,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第三路军总部曾迁驻庆安县,先后在老金沟、尖山子、小红营、青峰岭等地召开过省委工作会议。并在烟筒砬子山附近设立军政干部学校,在阎喜五赵子营开办第三路军被服厂。冯仲云、金策、许亨植等省委领导和抗联名将曾在这里工作过。省委书记金策在这里主办了北满省委机关刊物《统一》,共出版10多期。1940年金策主持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行动纲领》,同时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其中条款的政治标准对在极端艰苦和分散游击的环境下,保证抗联部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1998年10月,中共北满省委机关老金沟遗址被庆安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详细]
    宁安大石桥
      宁安大石桥大石桥是古城宁安最美丽的寻幽揽胜的去处。大石桥背山面水,后有鸡鸣山,前临牡丹江。古朴壮观的大石桥,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座古桥始建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初建时叫“长板桥”,为木质结构。后改修石桥。几百年来,几经修缮。宁安人说起大石桥,总会提起金油匠修桥的故事。据说同治年间,有个姓金的卖油郎,是个终生未娶的光棍汉,卖油时常过往此桥,他见石桥破损不堪,便倾其一生积蓄,把大石桥修葺一新。大石桥是以青石砌筑的单曲拱桥,桥长25米,宽4.5米,高7.3米。桥面两侧对称排列56根石立柱,柱顶均雕刻石桃。石柱之间的石板护墙刻有图案。桥下呈高4米多的巨型拱洞,泼雪泉水从桥洞一泻而下,流经山谷,注入牡丹江。大石桥四周林荫遮日,古桥流水,景致十分迷人。现已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详细]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位于佳木斯市同江市通江街北段东侧。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以关税为抵押还债,在黑龙江省一带增设3处海关,即哈尔滨、三姓(今依兰县)、拉哈苏苏(今同江市)。拉哈苏苏海关建于1910年春天,当时由英国人负责沿江上下15千米来往船只、货物的验收、收税。海关建筑为欧式风格,总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由主体办公间和附属货场、住宅组成,系砖混结构平房。主体建筑为“T”字形,面积550平方米,墙壁厚55厘米,内设大小房间14个,门厅2个,室内有地下暗室,深2米,面积30平方米。该遗址现为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拉哈苏苏海关遗址是同江市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1946年5月4日,同江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长章克华率20多名战友与国民党光复军激战于此,终因……[详细]
    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
      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位于双鸭山市集贤县七星峰森林公园内。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原是典型的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1932年,日本侵略铁蹄踏入集贤后,开始疯狂掠夺这里的林业资源。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下,1936年,抗联独立师(1937年10月改编为抗联第十一军)进入此地,建立了抗联密营兵工厂、被服厂和军政干部学校等抗日基地。随后,抗联第三军、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八军的一部分人员也相继进入此地。由于七星砬子山高峰险,易守难攻,成为抗联活动最大、最重要的抗日游击区,李兆麟等抗联将领,经常带领队伍转战这一带。1938年2月,七星砬子抗联密营被日伪军破坏,第八军一师政治部主任金根、兵工厂50余名战士和20余名工人全部壮烈牺牲。至今在遗址中建有革命烈士墓地。目前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作为省级……[详细]
    虎头关帝庙
      虎头关帝庙,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建于清雍正年间,作为黑龙江省较早的清代建筑之一,1981年此处作为中国名胜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管理。1986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在虎头镇正南,乌苏里江左岸,依山傍水。西侧有石矻台阶84级直达庙后山岭之上。庙基长17米,高4.54米,木质建筑。四周花墙,庙顶黑瓦覆盖,重檐飞角,斗拱交错。庙门两侧悬挂一副对联,上联:知我者惟春秋乎;下联: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庙为两进结构,庙内前厅八根明柱,皆雕二龙戏珠图案,两侧兵器架上摆置着金瓜、钺斧、朝天镫、枪、刀、矛、戟。进入廊檐,并排四根明柱,下端石鼓做基础,上端燕尾雕龙,迎面四幅绘有“百古图”的阁扇。打开阁扇,便是大庙正殿,殿内有七尊塑像——正中关羽,下有六配,左配:地藏佛、判官、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