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221、瑞峰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峰塔
      瑞峰塔,位于奉化市岳林街道龙潭村南山北峰上,故又称南山塔,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瑞峰塔,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现在的塔身系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县彭公(佚名)募款重建。该塔系多层石塔,六角七级,楼阁式。包括腰檐、翘角、塔刹在内,全部用石条刻砌合榫而成。塔的基座有三级,底层高2.47米,每面宽2.60米。其上高度和面宽逐层缩小。塔高13.45米,基座直径5.20米。各层每面都刻壸门,拱券图案各层略有不同,各层跳檐也都用大石雕成,塔刹已损,刹座上只留复钵,已倾斜。此塔矗立在南山顶上,上摩苍穹,为奉城一景。塔东首下方有一碑亭,也为石结构,通面宽3间,3.31米;通进深2间,2.25米。面积约7平方米,高2.80米,硬山顶。亭顶用大石板起瓦溜。屋脊……[详细]
    三步两爿桥
      三步两爿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利民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东南角,据地方志记载为明建,由聚秀桥和常丰桥相连组成。其中聚秀桥南北走向,常丰桥东西走向。聚秀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6.21米,桥面宽2.27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6米,矢高3.61米。桥两侧有石栏板,南北两侧分别有石阶11级和10级。桥拱券石上刻有“聚秀桥”,东西两侧刻对联“摷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北坡与常丰桥东坡相接,南坡与溪岸道路贯通。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4.8米,桥面宽2.53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2米,矢高4.15米。东西两侧分别有石阶8级和11级,桥面无石栏板。桥拱券上刻有“常丰桥”,南侧刻对联“乘驷漫夸题柱客,成梁为助川功”。东西……[详细]
    张家堡双牌坊
      张家堡双牌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张家堡双牌坊位于浙江苍南县平等乡张家堡村,与古石桥,榕树相依,构成了一处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双牌坊,石质结构,北为节孝坊,南为孝女坊,相距20米,呈“一”字型面东而立。形制尺寸和雕刻纹饰基本相同。四柱三间,面阔7.1米,通高5.3米,每柱侧脚置抱鼓前后合抱,四柱头置蹲狮。坊明间顶梁面额镂雕双龙纹,正中均嵌有题刻“钦旌”两字御碑,中梁上侧额板正中阴刻“节孝”或“孝女”坊名,两旁额板浮雕人物故事画,中梁下侧额板阴刻楷体横书,其节孝坊题有“为故监生杨植存妻章氏立”十一字,孝女坊题有“为故贡生杨焕长文系处土方成松元聘妻杨氏新铨立”二十二字、明间中梁均阴刻楷体横书“皇清咸丰五年岁次己卯大吕月吉旦”,明间下坊浮雕花鸟纹。两侧次间各置三……[详细]
    224、嘉欣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欣园
      嘉欣园,位于富春江镇俞赵村俞家自然村后溪北岸,始建于1922年,建成于1924年。因康有为题“嘉欣园”而得名。来到嘉欣园的正门,上方刻着“渔山樵水之庐”六个字。出于保护之意,并不能从正门进入,只能转弯从第三个偏门进入园内。整个院落占地1900余平方米,由主建筑“渔山樵水之庐”、老屋及屋后一排平房组成。而主建筑“渔山樵水之庐”是较典型的中西结合建筑,占地949.2平方米,五间三进。如今除了主楼以外,其他老屋以及平房已经倒塌。嘉欣园主楼,四面高墙,屋顶内敛,属于歇山式屋顶,形状奇特,外看白墙黛瓦,西欧式罗马柱、罗马线条特征明显,大门前左右二方座放二只明代的青石雕成的大花缸。整个建筑物的设计构思,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结合的特独风格。而高墙上部四周檐下塑有罗马风格装饰图案,墙上四角凸出荷花短柱。主房五……[详细]
    寺龙口青瓷窑遗址
      这座位于匡堰镇寺龙村钓竿山下的古窑址,经历了从晚唐到南宋长达近300年的烧造时间,其遗存之丰厚,品种之多样,实为越窑群体中之佼佼者。1998年至1999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联手考古发掘,终于使这座近千年无人知晓的窑址得以重见天日。窑址的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发现的龙窑窑址,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构造特点和装烧程序。除龙窑外,在旁边还发掘一座制作工场。更为重要的考古价值是,这座窑址的发掘,改变了考古学界以往一直认为越窑衰落于北宋的传统认识,使越窑的烧造时间又推迟了100多年。发掘成果公布以后,前来考察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使昔日冷清的寺龙村变成了游人竞相参观的热土。这些眼花缭乱的瓷片虽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量,但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还是很难对其作出合理的诠释……[详细]
    梁村河桥
      坐落在莲都区老竹镇梁村西侧约100米处的渥川溪上,是一座三折边单拱石桥,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已有460多年历史,东西走向,全长11.95米,宽1.74米,高3.1米,净跨11米。河桥桥台由块石、卵石混合砌筑,桥拱架呈八字形,斜拱用并列三根扁长条石,拱顶安置桥面石板,折边之间以横锁石联固,桥面分节三列四块石板铺设。桥石板北侧壁刻隶书阳文“嘉靖壬寅年里人梁□造”。河桥是浙南山区常见的八字撑石桥,其特点是桥脚像八字支撑桥面,桥脚上不砌侧墙、填肚,以利于宣泄洪水。这种桥梁适应山区小溪众多、易于暴发山洪的自然条件。据专家称,在莲都区古代八字撑桥梁中,河桥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有山区桥梁代表性。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丽水市境内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1……[详细]
    嵊州鹿门书院
      鹿门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芦峰山麗,此地因古木参天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故称“鹿门”。书院创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五年重修,这是一座四合式楼台建筑,底层为石砌台基,南、北两面各建一个拱劵洞,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台基之上构建木结构房屋,四面相向回廊相通。“鹿门书院”系南宋理学家吕规叔创立,更楼系吕规叔之子吕祖璟所建。1174年,告老还乡的朝臣吕规叔从婺州迁此,开始凿山叠石,结构精庐三十楹建筑,创建鹿门书院,以办学得以闻名,淳熙七年(1180),浙东大饥,理学家朱熹以浙东道常平盐茶使之职来嵊赈灾时,访吕规叔于鹿门,在鹿门书院讲学,讲学之余登游东侧庐峰,并在北门题了“贵门”两字(山有贤人良足贵,鹿门应改贵门额),后人将鹿门改为贵门。更楼之名得之于吕规叔之子吕祖璟,祖璟公曾任淮南安……[详细]
    总理纪念堂、中正图书馆旧址
      总理纪念堂旧址,原名中山纪念堂,坐落在奉化市锦屏街道锦屏山南麓、中山公园下山腰。纪念堂是1928年为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日寇侵华期间,中山纪念堂曾遭日机多次空袭,损坏严重。抗战胜利后重修,遂改今名。2003年被公布为奉化市文物保护点。2007年公布为奉化市级文保单位。现为奉化市民革所属锦溪书画院使用。总理纪念堂,坐北朝南,由主楼纪念堂、锦屏小筑和小平房组成,占地677平方米。纪念堂为两层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明间原为陈设孙中山像,供人瞻仰。锦屏小筑为瞻仰者提供小憩品茶或交谈小议之处,正屋也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天井栽有四季花卉,环境幽美,1948年蒋经国夫妇携儿女来总理纪念堂瞻仰拜谒时,曾小憩于此。小平房坐西朝东,位于纪念堂与锦屏小筑之间的西首,面阔五开间,为……[详细]
    衢州书院
      衢州书院位于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年代为清。衢州书院始创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当时衢城名士、雍正元年举人吴士纪所建,初名修文,后经多次毁废重修。现存书院位于衢州市区小西门,为清代建筑。书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从南至北依次为大门、前厅、后厅和楼房。前后厅之间有天井,两侧有厢房和走廊,后厅与楼房之间亦有天井。前后两厅为教学空间,通面宽均为24米,通进深均约8米。前厅面阔十三间,采用七檩硬山前后廊的形式。后厅面阔九间,为硬山檩八前后廊的形式。梁架之间多悬柱,为古代室内减柱的做法,其目的是腾出空间,便于实际使用。后楼为跑马楼的形式,为先生起居之所,也供远道而来的学生寄宿。衢州书院建筑位于市区繁华路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建筑中垂花悬柱的减柱做法较为独特,构……[详细]
    230、灵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桥
      灵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三江口,跨奉化江下游,俗称老江桥,原为船排连锁而成的浮桥,是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始建于唐曾名东津浮桥。由于灵桥,位处闹市,历代盛况不衰,虽屡修屡坏,屡坏屡建。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木造浮桥经不起风雨侵袭,人过车驰,一遇台风临境、骤风暴雨,浮桥时有断链折索,舟排飘散,行人落水等险情发生。至清末民初,始有人创议改建,1922年甬人陈树棠又建议改建,几经周折终于于1931年旅沪甬绅乐振葆、张继先、张申之等重行发起,,8月1日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沪、甬设筹备处出资,由英籍和本国工程师共同进行设计,德商西门子洋行总承包建造,宁波人施工, 1934年5月1日开工,1936年改建为三联钢骨环洞式单跨拱桥,长132米,跨度97.5米,桥面离最0位3米,设计合理且颇具预见……[详细]
    楼山后国舅厅
      楼山后国舅厅位于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建于清中期(1736—1820),坐北朝南,屋顶为硬山造,墙面为白灰砖墙,整体布局为二进二天井,建筑占地面积317.19平方米。该建筑前面阔12.96米,后面阔17.28米,进深21.86米,建筑总面积为466.7平方米。门楼上部全部以砖雕镶嵌,有众多花草、动物图案,做工精细。大门为石库门与前天井相连,天井用长条青石铺砌,天井檐牛腿、雀替雕刻为花草和动物浮雕。前厅面阔三间,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后厅与前厅相同。据史料记载,明孝贞皇后在楼山后有五位兄弟,明成化二年,先后建造国舅厅,其它在不同年代被拆,现尚存的国舅厅是老四清中期建造。楼山后国舅厅保存较好,国舅厅门楼有众多花草、动物图案砖雕,做工精……[详细]
    马厩庙大桥
      马厩庙大桥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南北跨于赵泾港上。明代已有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重建。三孔石拱桥,全长39米,宽3.1米,中孔矢高5.2米,拱跨10.1米,边孔矢高2.8米,拱跨6米。石桥采用薄墩连拱技术,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南北各有石阶37级。设条石栏板和方形素面望柱,石桥最高处栏板设计成靠背式,既加固了桥身又便于行人憩坐。栏板石和望柱与地栿之间以铁质构件铆合,构件间浇以糯米汁。石桥正中千斤石浮雕漩涡纹。有桥柱联4对,西侧边“扬帆东驶柽联三泖口,驱车南望遥指九峰巅”,中间“南狩渡景公庙貌至今称马厩,西区沿大易塘名终古属赵泾”;东侧边“半月偃赵泾五坊门户,长虹环马厩三县交通”,中间“隔岸拱星枢南望海沙北通汉水,横塘澄月影东连泽浦西溯硖川”。东侧券脸石上端刻“马厩庙大石桥民国十八……[详细]
    233、云岫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岫庵
      云岫庵座落在鹰窠顶山腰,海拔150米,庵名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名句,形象地点出了云岫庵世外桃源的意境。云岫庵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初,建庵伊始,即供奉观音大仕。一千多年来,庵曾五废五兴,明代中叶为鼎盛期。当时普陀山屡遭倭乱,曾有僧尼渡海前来避难。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因香火旺盛,日夜难以安静。于是,听从龙女献计,于晚上跨海来此休息,后因走漏消息,善男信女闻风而来,故云岫庵有“夜普陀”之称。1993年,海盐县人政府批准云岫庵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庵重获新生。现有殿宇73间,占地11亩,1993年,省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云岫庵为宗教活动场所,赵朴初为云岫庵题额。现庵内有“雪窦泉”,水质甘冽,四季不竭,烹茗最佳。地址: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近鹰……[详细]
    西水驿碑
      西水驿碑位于嘉兴市区斜西街西端环城西路西侧、京杭运河环城段东岸。坐西朝东。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地处要冲,“南通八闽,北连三吴,旁及江右”,驿站建立较早。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于嘉兴城西门建安运站,至宋发展为嘉驿站。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嘉兴路水驿站。明初称西驿站,后屡毁屡建,宣德年间重修,万历七年(1579),扩建起厅堂廨舍。清康熙十一年(1671),重建西水站,成为排班鸣炮,迎送过往官员之地。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师晖亭,以迎候乘驿命官员和外国使臣。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西水驿设施之完善,传递、招待功能之齐全,反映出嘉兴城当时的繁华景象。1998年于西丽桥东堍建筑墙体内发现元至元五年(1268)嘉兴路重建西水驿站时所刻碑石。碑高2.14米,宽1.06米,厚0.27米……[详细]
    中正图书馆旧址
      中正图书馆旧址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中山公园南坡山腰。它于1925年由本县士绅朱守梅等集资筹建,1928年竣工。初落成时为奉化县立图书馆。1930年后董事会决定更名为“中正图书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因该建筑遭侵华日军严重破坏,遂由奉化参议会组织“修缮委员会”募集资金进行重点修缮。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称“人民图书馆”。1950年7月划拨给人民文化馆管理。1984年文管会办公室单独建制,中正图书馆旧址作为文物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和藏品库房。2003年被公布为奉化市文物保护点。2004年,市文保所迁离该地至体育场路56号。2007年公布为奉化市级文保单位。中正图书馆旧址占地680平方米,其主楼是一幢三开间三层仿西洋式建筑(西侧另有附属小平房五间)。前立面为罗马式穹顶,每层前廊为花柱扶栏大阳台,……[详细]
    王任叔故居及墓
      王任叔(巴人)故居、墓,位于奉化市大堰镇大堰村,200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任叔(1901——1972年),笔名巴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奉化大堰人。1925年在奉化中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次年赴广州进北伐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所工作。“四·一二”事变后被捕。出狱后,在上海从事写作,为“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1941年,党派他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在华侨中开展抗日救亡和爱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避居苏门答腊,进行地下抗日活动,解放后任我国首任驻印尼大使。1954年起,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1961年调南京编译局,1972年7月在家乡含恨去世。巴人墓在大堰村北面瓦屋山脚,前临山塘,坐北朝南,墓碑上刻着胡愈之题的“王任叔巴人同志之墓”等大字,前有拜……[详细]
    大嵩所城遗址
      大嵩所城遗址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咸祥镇。包括大嵩所城、合岙烽火台、炮台岗烽火台、横山烽火台、黄牛岭烽火台、火爬岭烽火台等六级七处遗址,以大嵩所城为中心,散布于宁波市鄞州区瞻岐、咸祥两镇。大嵩千户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9),下设烽火台六处,为鄞东海防要地。今大嵩所城仅存一部份城墙,位于瞻岐镇西城、东城两村。另有所城东门遗址,位于今东城村村委会前,目前保留着北壁石砌建筑和嵌入的直条形石槽,其余全毁。此外,合岙烽火台、炮台岗烽火台、横山烽火台、黄牛岭烽火台、火爬岭烽火台遗址分布瞻岐、咸祥两镇的村落山顶,均占据险要地形,与大嵩所城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海防体系。大嵩所城遗址覆盖范围较大,遗迹较多,是明清东南沿海所城及所辖烽火台海防体系的典型代表。现存所城城墙虽不完整,但所城格局基本完……[详细]
    马渚横河水利航运设施
      马渚横河即虞余运河的余姚段,经宋代大规模的整修改造而成,西起牟山长坝,经湖塘江、马渚中河,过曹墅桥注入姚江,八十年作为杭甬运河甲线。斗门在南宋起便有陡门、闸坝等设施的记载,1952年,在原闸基础上建成斗门爱国增产水闸,水闸南侧建人力拖船坝,1969年前后在分水墩北侧建厢式船闸。1983年运河改造,河道截直,斗门老闸废弃,中河两端新建西横河、斗门升船机,1986年为配合东排工程,重建西横河水闸、新建斗门水闸。斗门老闸、斗门新闸和升船机、西横河闸和升船机在空间上南北呼应,发挥着航运、节制的作用,是沟通姚江与曹娥江之间重要的枢纽之一;在时间上反映了从宋元以来此段运河水利航运设施技术的演进过程,为运河发展变迁提供了一个截面。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斗门老闸斗门老闸自古有之,……[详细]
    239、长安闸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闸
      长安闸包括上闸、中闸、下闸、水澳和长安坝。是中国大运河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长安闸始建于唐代,北宋形成复式澳闸。长安闸是宋代江南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枢纽,是大型船舶平稳顺利进出上下河的重要水工设施(上下河水位高差1.5-2.0米)。水澳分为上澳和下澳,是为上闸室和下闸室输送水、储存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大型水塘。据考古发掘表明,现残存遗址为南宋时期。长安坝,即老坝,建于元至正七(1347)年,用人、畜力量拔船过坝,进出上下河,是现在长安镇拖船坝的前身,清中期后逐渐废弃,现仅存遗迹。现存文物本体除宋堰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三闸、元坝(老坝)均能确认其位置,基本格局尚存。现各闸均改建为闸桥,闸墙闸门柱都有保存,上澳澳口经考古发掘已确认。长安闸是江南运河重要的水利水运工程遗产,首创运河闸澳制,达到平稳……[详细]
    王士琦墓
      王士琦墓,位于临海市括苍镇张家渡村王庄山。王士琦墓位于王庄山北麓,方向为朝北偏东10°,石刻在墓前约70米的山脚。1983年4月15日,临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王士琦墓前石刻现存碑亭、石文官、石马、石虎、石羊和华表。碑亭原有二座,一座已毁,今尚存左侧的一座。碑亭全部由石板和石块构成,平面基本上为方形,正面宽2.37米、侧面宽2.15米、通高4.15米,其中顶脊高0.49米。亭顶阙式,脊饰鸱吻,中间部分略损。石文官二个,通高3.26米、肩围2.41米、身围2.72米、肩宽0.9米、颈周0.11米,其中头高0.695米。均戴冠秉笏,身穿宽大朝服,所不同的是左有须,右无须。石马二匹,背饰雕鞍,安详温顺,站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