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纪子庚墓
      纪子庚墓位于象山县石浦镇汝溪自然村口,墓在石浦汽车东站西南方约100米。墓向朝东偏南,为“落地龙头式”。是纪子庚先生与其父母的合葬墓。墓门前栏碑,额题“道泽孔长”四字,立双象、方形四柱,八字头前柱为双狮,镶栏板上石刻松鹿、寿星、梅鹤、麻姑蟠桃等图案。雕刻精良。墓龙脊背中内侧嵌青石碑,书颜体“流芳百世”四字。墓前祭坛左侧有后建的“国立北京大学教授马叙伦撰并书”的墓志铭(原件)墙一堵。墓前立象山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一月按原样复制的直立式蔡元培题“纪子庚先生之墓”碑。2007年10月30日被公布为第六批象山县级文保单位。纪子庚先生(1865-1933),亦名传长,石浦镇延昌人,祖籍福建同安,是一位大慈善家。屡救弱济贫、捐建(修)灯塔、桥梁、码头、学校、道路,惠及福建沿海、玉环等地;扶持鄞县张葆灵……[详细]
    乐清碉楼
      乐清碉楼,也称乐清炮楼,是一种融民居与军事防御工事为一体的民用建筑,平面以方形为主,一般为石(砖)木结构,外筑厚实的石(砖)墙,墙体逐层开设内大外小的0-射击洞眼,小窗高墙,外观如碉堡,相当坚固,易守难攻,且冬暖夏凉,适宜人居。乐清碉楼现有20多处列入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乐清碉楼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融民居与防御工事于一体的近现代建筑,主要是为了防范海匪而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如平面布局小巧别致,综合运用中西建筑技法,在居住功能外,重点突出军事防御功能。当时战乱频繁,乐清沿海海匪活动猖獗,除劫掠航海商旅外,不时登陆上岸打劫家舍,沿海人民不堪其苦。鉴于乐清沿海海匪患纷繁严重,为了保家卫村,沿海人民被迫奋起自卫,白天各村设有岗哨防范海匪,夜间村村设更夫打更巡逻,设警防寇,沿海富有人家,纷纷筑起……[详细]
    冯雪峰故居
      冯雪峰故居,位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故居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坐东朝西南,为前后二进五开间二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55平方米。大门前左右各植雪松一棵,右侧立长方青石碑一块上面阴刻-题写的“回忆雪峰”,门边墙上镶嵌有丁玲题写的“雪峰故居”黑色大理石匾。进入大门,天井中是一座冯雪峰半身铜像,左右各有二间厢房,门厅明间为抬梁式,其余各间为穿斗式。二楼供家居,前檐设槛窗。后进为厅堂,穿斗式,明间用于会客,次间为主人卧室。故居一楼陈列着反映冯雪峰各个历史时期生平事迹的照片及著作等实物资料。门厅次间还陈列着犁、耙、风车、纺车、石磨等生产、生活用具。二楼陈列着战友、同事及文艺界人士悼念他的挽联、书画等。故居院后有条花丛小道通往冯雪峰墓园,那是2003年,家乡政府将他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详细]
    264、碧环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环桥
      碧环桥位于鄞州区五乡镇仁久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碧环桥建于明代。在五乡镇夹塘村,为单孔拱形石桥。全长11米,宽2.4米,桥堍宽4米。桥面两侧均有浮雕荷叶栏板,各边五块。栏板间置望柱各边六块,柱头雕刻莲花,有复莲、仰莲、含莲等多种形状,桥堍设彩云纹抱鼓石。跨度仅2米的桥孔容得一条中型的舟船通过,桥基桥墙都用长条石交错叠砌,有块石护底。拱桥采用高1米、宽0.6米的拱形大石,分4节并列,砌成的圆拱超过半圆成为“陡拱型”拱圈。专家认为这种“纵联分节并列砌叠法”具有良好的抗外力性能,拱圈顶部的一块扇形桥额有雕饰方额横书“碧环桥”正楷桥名,上款“嘉靖癸已(1534)”,下款“仲冬鼎建”。因此这一座460余年前的石拱桥,由于它特有的构造和半封闭性的家族私用环境,直至今日仍保存完好……[详细]
    江心屿浩然楼
      江心屿浩然楼位于鹿城区江心屿文天祥祠东侧。楼原址在文天祥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移今址。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的“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命名。一说楼名“浩然”,从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句;一说因唐朝山水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是为纪念他而建的。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温处分巡道秦瀛以先贤之名不宜命楼,改“浩然楼”为“孟楼”。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复名“浩然楼”。江心屿浩然楼坐北朝南,面朝瓯江而建,为二层木构建筑,进深七柱,面阔三间。一层设回廊,置美人靠。江心屿浩然楼北侧为花园。花园西北角管理员起居室与文天祥祠相通。明万历八年(1580)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亨创建,名浩然楼。清乾隆年重修。其建筑系三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详细]
    汤溪城隍庙
      汤溪城隍庙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由汤溪县第一任知县宋约所建,现保留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是一座建筑宏伟、雕刻精细、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也是朝观古圣先贤的旅游胜地,其建筑构件雕刻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欣赏价值。现被人们誉称为“江南第一庙”。城隍庙马腿、斗拱、花牙子以及大部分梁、枋均刻以精细纹饰,用五彩退晕等手法刷饰,原主要墙壁和天花板、梁枋上都有彩绘,每一幅图画中都有一场戏,整个建筑显得富丽堂皇。在每根梁的两端各雕刻着四纹图案,饰以缠枝花卉,中间以卷轴形式各雕瓶案花卉和壶杯果品清供饰物,在梁架结点上砌上明造的架料,以鸥鱼状纹的叉手为主体,饰以花卉图案,并将斗拱雕刻成……[详细]
    三垟周氏旧宅
      三垟周氏旧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大地主周衡平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依次为门台、前厅及主楼。门台及前厅均为晚清时建,门台砖砌,单间悬山顶;前厅面阔九间,屋面硬山式,两端用观音兜山墙。主楼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面积达102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深2间,四面回廊,地面为拼花石英水磨地面,北立面用克林斯柱,南立面用爱奥尼柱,门窗上部用券顶,立面额枋等处多用浮雕手法堆塑各式中西花草图案,二楼用宝瓶形栏杆,天花石膏吊顶,线脚装饰精美,屋面为歇山顶,施小青瓦,阴阳合铺。 三垟周氏旧宅用材考究,制作精巧,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是“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主楼是温州地区现存……[详细]
    奉化县学旧址
      奉化县学旧址位于奉化区锦屏街道东门路227号锦屏中心小学校园内,地处古城核心地段,俗称孔圣殿,始建于唐,今存建筑为清代建。民国以来,原县学古建筑大多被拆毁殆尽,现仅存大成殿、跨鳌桥(泮桥)和泮池。大成殿于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咸丰九年建成,坐北朝南,单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式梁架,占地约356平方米;大殿共用36柱组成,平面略成正方形,面阔三开间约14.5米,进深六柱十四檩约16.3米;大殿四周20根檐柱组成连通迴廊,正脊滚瓦花脊、两端塑鸱吻,屋面现被换为青瓦。跨鳌桥,即泮桥,清代单孔式石拱桥,南北向横跨泮池之上,原桥面长约16.9米,桥拱净跨3.8米,现矢高1.4米。拱券并联分节砌筑,东西两侧拱券旁各有鳌头两只,桥身及桥墩由具有本地特色的梅园石错缝垒砌。东西两侧拱券旁各有鳌头两只。先……[详细]
    吴越郊坛遗址
      吴越郊坛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吴越郊坛,又名拜郊坛、登云台,建于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是吴越国王钱鏐祭天的场所。现存遗址大致分二层,占地约2000平方米,两层平台之间由数十级台级相连,中间的山体皆以齐整长方形大石块垫铺,人工垒筑痕迹明显。在两层平台上,散布多处历代遗迹,如灵化洞、登云洞、“朱天庙洞”、甘露井、午梦床以及近十处摩崖题刻。其中,吴越国王钱鏐为建郊坛而镌刻的题记全文为:“梁龙德元年岁次辛巳十一月壬午朔一日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钱鏐建置”,29字,竖排4列,每列约7字,字径为9厘米,书体工整,凿刻精良。该题记的发现,印证了《淳佑临安志》、《西湖游览志》、《方舆胜览》、《两浙金石志》等文献中关于吴越郊坛的记载。吴越郊坛遗址为研究吴越国的历……[详细]
    270、昌文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文塔
      昌文塔,位于磐安县安文镇惠化庙后的梅枝山(又称马鞍山)上。建于明朝万历丁未年(公元1607年)六月,历经沧桑仍岿然屹立。当时,建造资金由安文陈姓募捐,是一座风水塔,意为使安文昌盛,故名“昌文”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3.68米,围24.68米,墙厚1.5米。用条石砌基脚,以特制专用青砖砌墙,石灰嵌缝,外用石灰粉刷,是六棱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每层之间有搁檀,上铺楼板,沿楼梯盘旋可达顶层。塔身二层之间外壁以菱角牙子用砖叠涩出檐,檐角上翘,造型雄伟状观。每层设有拱形窗口三个,供游人凭眺。塔尖置铁葫芦一具,顶插龙叉,以定风避雷。登塔眺望,独秀、花台、螺峰、西山尽收眼底,俯瞰文溪两岸,高楼林立,气象万千。明学者陈时芳《登昌文塔》诗云:“拾级凭栏望欲迷,平原千顷麦初齐。峥嵘顿觉诸天近,律谇还警众……[详细]
    大溪边余公墓
      大溪边余公墓座落在大溪边阳光村后的小山坡上,座北朝南,偏北15度东。墓室前筑四柱三间三楼石牌楼一座,分为二层,前一层为贡香石桌,后层为墓室,上用石条做成,门楼式建筑,内有石碑记,上有年代明“隆庆三年”。面阔约7.7米,进深15.7米,面积121平方米,碑上刻字因日晒雨打已风化,模糊不清。该墓布局完整,历史悠久,保存情况较好,为研究开化明代墓葬及余氏一族在开化的迁徙及居住情况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碑文如下:窃见往往作文者,张荣讳辱,隐恶扬善,过近于谀。吾故自叙生平履历,直示于后。曰:先世自萝蔓塘迁青嶂,转徙芳山,宋节度千十五公卜居六都。历九世,至予先考讳宽者,为生,刚介不屈。年三十,被诬人命,拘禁杲垣。然,好施与,多活人命。每自云,如获善报、冤雪、团圆,自后有子,当名“从……[详细]
    陈傅良墓、祠
      陈傅良墓、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陈傅良墓位于瑞安市罗凤镇凤川村凤凰山北坡。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瑞安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官至宝谟阁侍制,永嘉学派创始人之一,卒谥文节。墓始建于南宋宁宗年间。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1988年修葺。现墓域长10.50米,宽7.5米。坐南朝北。后有砖砌神座牌楼,墓前40米处有砖混结构的台门。神座牌楼正中嵌墓铭一通,上刻:“宋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侍制止斋陈公之墓”。 陈傅良祠位于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仙岩山积翠峰下。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存建筑为民国初年重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房、正殿、东西厢房。门房和正殿皆面阔五间,达 16.……[详细]
    273、含山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山塔
      含山塔位于湖州市善琏镇含山。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明正统六年(1441)重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含山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角七层,塔高38.5米,直径5.9米。塔底为须弥座,由花岩石砌成。束腰中雕有嬉耍的狮子、蝙蝠、荷叶、荷花、缠枝牡丹、花卉等图案,刻工精湛,富有情趣。塔檐用砖叠涩五层铺伸,花岩石凿成角梁,垂脊上铺塔瓦,檐角原系有钢铃,风吹响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塔中有砖砌台阶,可直登塔顶。登临塔顶,俯瞰水乡景色,令人赏心悦目;京杭大运河依山而过,河港纵横交错,碧波粼粼,舟楫点点。绿色的田野、星罗棋布的民居,炊烟袅袅,好一幅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塔顶置有铁铸塔刹。由覆钵、仰莲、七级相轮、宝盖、宝珠、葫芦等组成,雄伟矫健、高耸挺拔。含山塔于1984年列为市重……[详细]
    华美医院旧址
      华美医院旧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永丰路42号,2011年1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华美医院前身为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在宁波城区开办的大美浸礼会医院,1915年改名为华美医院,寓中美合作之意。1923年-1928年用所拆城墙的条石,城砖建成四层住院楼和三层护士学校楼。1930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将医院财产移交给中方,任莘耕为首任华人院长。1949年10月18日,遭国民党飞机轰炸,住院楼第四层和护士学校楼被毁,后重修住院楼第四层。 华美医院主体建筑布局规整,讲究对称,悬山式楼顶,四层楼平面呈“冂”字型,大堂内方格藻井,柱头所嵌雀替具西洋风格,为中西合璧风格的典型建筑。 作为宁波早期的西式医院,华美医院主体建筑现保存完整,并继续发挥作用。华美医院见证了宁波西医的发展史,对……[详细]
    南雁会文书院
      南雁会文书院南雁会文书院位于平阳县南雁荡山风景东洞华表峰下。相传为宋时北港鹤溪陈经邦(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经正兄弟读书处。二人受业程颢、程颐门下,为洛学传入平阳之始,其后书院废圮,仅存旧址。现书院为清光绪九年(1883)邑令汤肇熙倡议重建,坐东南朝西北,环境幽雅,风光秀丽,五间木结构楼房,重檐歇山顶,院前有花坛园圃,楼上有坐槛,中县汤肇熙题写“高山仰止”匾额,柱间有孙锵鸣,吴承志等名流撰书楹联。入口为东天门天然岩洞,门台用青石构建,门楣上嵌“会文书院”青石横额,两侧有孙衣言撰书,“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名联。门台右首毗邻棣萼世辉楼,楼原在溪对岸西山下,宣统二年(1910)移建今址,楼屋二间,青砖砌筑,上悬郑孝胥题署“棣萼世辉楼”匾额。两侧有启蒙思想家宋恕(后改名宋衡)撰“不分新旧唯……[详细]
    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 位于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五代吴越国在此建资延寺时凿山造像。主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后有宝珠形背光,内雕缠枝牡丹,边缘饰火焰纹,均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两侧有菩萨立像和天王立像各两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伽鸟各两尊,作散花状。龛楣呈拱弧形,正中横列七佛,两端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均为浮雕。北面地藏龛,内雕地藏菩萨像和左右胁侍。地藏光头大耳,作和尚打扮,半跏趺坐式,左脚下垂踏莲座上,两侧胁侍持物恭立,龛左侧引出云头,绕向龛外上方,云际间浮雕“六道轮回”。附近还刻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字篆书题额和……[详细]
    平阳文明塔
      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楼阁式空心六角七层青砖结构,高三十五米,逐层向上收缩,前人称“文笔峰”。塔内原有木梯盘旋而上,惜于民国期间火毁,至今塔内可依稀辩认火劫痕迹。文明塔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典型代表。塔旁还遗存塔碑一通,石兽一只。文明塔于光绪四年兴建,十年(1884年)三月落成,为当时振兴文风的标志建筑。该塔结构严谨,造型简朴大方,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平阳县城标志性古建筑,文明塔自1986年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以来,至今未作维修,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历经100多年的岁月摧残和人为破坏,现大部分构件风化脱落,塔顶漏水严重,且屋面和塔身长有大量灌木和野草。塔梯烧毁后至今未复原,原有的附属建筑“文明书院”等已毁圮。由于不……[详细]
    花坦古建筑群
      花坦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永嘉县花坦乡的珍溪西岸。始迁祖朱兴,五代时任永嘉尉,爱此溪山之胜,遂定居于此。村落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块石寨墙,东、北、西三面开设寨门。内存民居、祠庙、牌楼、亭阁等古建筑50余座。民居依山而筑,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单体建筑平面有一字、口字、曰字等式,立面或一层、或二层楼阁。花二村“四面屋”由前后厢廊、前后厅堂组成,占地达1600平方米。宗祠4座,规模宏大。以乌府祠堂为最早,原名敦睦祠,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系二进二廊合院,中设戏台,占地600平方米。前厅面阔九间,进深二间,梁架粗壮,斗拱密叠,悬山式屋面。屋面明间高于次间,次间高于梢间,成三重檐。另有牌楼“宪台”、“溪山第一”两座,均建于明代。前者平……[详细]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巅东侧。辛亥革命后,原光复会会员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清、沈钧儒等为缅怀先烈,于秋瑾殉难五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会,重建秋瑾创办的体育会,并在云居山岩壁刊刻题记一则。题记崖壁高4米,最宽处8米。共分三组,第一组位于岩壁左,上刻“云山万古”,行书,字径高0.45米,宽0.35米。第二组位于岩壁中部,分两部分,上部书:“中华元年,浙江体育会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赠山岩供摩崖用,因题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吕望记,宁海叶颂清书。”行书,字径高0.10米,宽0.10米。下部书:“逸趣”,行书,字径高0.50米,宽0.50米。并有1916年落款。第三组位于岩壁右,楷书“贞固”,字径高0.53米,宽0.……[详细]
    海盐海塘(敕海庙段)
      海盐海塘(敕海庙段)位于海盐县,年代为明、清。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又称“鱼鳞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东部沿杭州湾一带。此段海塘南至南台头闸北侧,北至城北路口,长约2300米,是钱塘江海塘的重要构成部分。鱼鳞塘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创筑,用以抵御海水入侵。黄光升修筑的鱼鳞塘采用五纵五横的条石叠筑方法,底部开槽打桩,一二层五纵五横作“丁”字形排列,三四层五纵四横递减,跨缝相叠至十八层。南接海宁,北连平湖。历代增筑,清乾隆、道光年间曾对海塘进行维修。现海塘为重力式鱼鳞石塘,大部分为双盖鱼鳞石塘,塘底有木桩,塘外向海中有护坡、“丁”字挑水坝,塘上有防浪墙。鱼鳞塘是研究海盐县历史、文化、经济、军事、水利设施的实物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现保存较好,仍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