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徐志摩旧居
  徐志摩旧居位于海宁硖石街道干河街38号,名“安雅堂”。据载房建于1926年8月,是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旧居为二进加厢房中西合壁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通面阔13米。前厅及厢房底层有中式廊檐,抱头梁、罗锅椽,雕梁画栋,雅致玲珑。厅内地面铺彩色水泥地砖,是当时从德国进口的洋货,颇为美观。门为落地隔搧。木结构楼梯。考究的多重阴角线天顶装修。厅堂与天井间,也是落地隔搧出入,天井上用中式梁架结顶,细部施蝙蝠香草如意浮雕,周为玻璃窗,清新明亮。第二进有露台。维修后,旧居内部布置徐志摩生平及文学历程陈列,并据其表妹回忆,复原他与陆小曼的婚房、书房“眉轩”及张幼仪房间等,于1999年10月对外开放。2006年对旧居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临干河街的后期建造房屋,新建旧居入口。 2011年1月……[详细]
下旧城遗址
  下旧城遗址位于临海市上盘镇,年代为明。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系初建之桃渚所城,由采自附近岩石垒结而成,后为戚继光抗倭之前沿哨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多被拆毁。下旧城修建在城里头山,三面环山、东滨东海,有居高临下之势。原有东南西北四门,每门均设瓮城,周长1730米,占地面积约187056平方米。西北段于五十年代初被拆迁建房,南门及瓮城于1953年毁废。据保存稍好的北门看,瓮城呈半圆形,长22米、宽10米。城墙绝大部分已毁圮,城垣依旧,山顶尚有部分保留,城墙残高约5米、宽8~14米不等。下旧城是国保单位桃渚城之初建卫城,在明代的抗倭战争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城垣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而城墙规模依稀可辨,有军事史及抵御外侮之研究价值。2017年1月1……[详细]
徐震二公祠
  徐震二公祠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也是永康市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祠堂,为永康市重点文特保护单位。徐震二公祠位于市区武义巷内,规模宏大,占地1512平米米。祠堂分前、中、后三厅,每厅为五开间。三个厅的明间、次间、净间的梁架均为抬梁式。前厅正门系三层牌楼式结构。墙面全部用于青色水磨砖砌成。还有两块长方形额枋,上以荷花、葡萄等花卉立体图案镶框,两侧假边门上,各嵌有一块左为琴棋,右为书画的石刻。大门外两侧墙面三花三墙形式,墙顶上有正脊瓦当滴水装饰。整个墙面气势宏伟,工艺精细。前厅、中厅的前后檐柱,檩条上有马腿,刻有人物、禽兽、花鸟等纹饰。徐震二公祠,解放前为永康县参议会的驻址,并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常在祠内举办书画展览。解放后,曾用作粮库和职工宿舍,近年永康市人民政府已将此公祠拨……[详细]
藏绿乡土建筑
  藏绿乡土建筑--马鞍山古民居和周氏宗祠马鞍山古民居位于五泄镇南约二公里处,隶属藏绿乡十四都村,始建于明朝贞德十五年,由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独自到此定居,开始繁育周氏子孙,距今已有500年,繁衍24代子孙。周氏祖宗有记载的可上溯到1000年前北宋时期的周敦颐(爱莲说的作者,1017-1073年),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所以现在的十四都村的千柱古屋前长满了荷花,到6-7月来风景会更秀丽。青山秀水必会孕育优秀人才,周氏宗族人才辈出,历代历朝进士、瀚林官员,以及院士、将军等不胜枚举。古镇、古村落、古宅的保护和文物、古迹的保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维护意识的加强,已经开始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重视,藏绿周氏千柱屋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也已经开展,修旧如旧、恢复原始的原则也得以落实。藏绿千柱屋,可与诸暨有名……[详细]
温州天主教总堂
  温州天主教总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周宅巷38号,建于1888年,由国籍神父傅貌禄设计监造,为温州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朝向不拘于西方教堂面西的惯例,按照日照和通风特点,采取坐北朝南,由保禄大堂、圣心堂、神父楼、圣母亭、波兰楼等组成。教堂以位于西面的保禄大堂为主要建筑,大堂坐北朝南,主立面竖向线条坚挺有力,桩墩粗壮,纵分立面三段,两条水平间装饰带又将三段联在一起,正中玫瑰窗,两侧窗花明显,爱奥尼柱式,充分显示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圣心堂位于保禄大堂的西北角,建筑体量不大,构造比较简单。神父楼与波兰楼相连,均为二层建筑,砖墙瓦檐,楼前有个小院,凿有一井,平面呈圆形。在保禄大堂和神父楼之间,建有圣母亭,亭内有圣母玛利亚塑像。温州天主教总堂于1985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对外开放。教堂因其……[详细]
下埠头天后宫
  下埠头天后宫位于衢江区樟潭街道樟树潭村下埠头自然村,临衢江边而建,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衢县志》卷四记载:“天后宫……,一在城东十五里樟树潭,嘉庆八年(1803)建,系均汀帮傅姓主之。”天后宫占地面积为633.02平方米,分布面积963平方米,大门外墙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全部以砖雕镶嵌,图案极为丰富,外墙明间二楼有“天后宫”三个楷书砖雕大字,中轴线依次前厅、天井、中厅、后厅,从后厅西次间经过廊进入偏殿,偏殿坐东朝西。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诞生,是沿海地区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天后宫是福建商人为供奉天后娘娘(妈祖)所建,全国各地有很多天后宫,其建筑形式各具特色。该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特别是前厅、后进、偏殿,依旧能看到朱红断白,从砖雕、木刻中可以看出清代……[详细]
287、占鳌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鳌塔
  位于观潮胜地公园内的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它是典型的中国式宝塔,也是中国浙江沿海的古塔中是最为精致的。占鳌塔高40米,周围25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砖身木楼,造型极为壮丽。登临占鳌塔观一线潮,是海宁潮观赏的最大特色,登塔俯视,盐官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杭州之玉皇、硖石之东山也隐隐可见。相关传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鳌”是一条巨大的鱼,它有人类般的感情,但它的喜怒会引发海啸一类的灾难。而“塔”则是佛教神圣之物,传说可以降妖伏魔,于是人们建造了“占鳌塔”,祈求能够镇压住鳌鱼,使它不能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鳌鱼不动了,大海就安宁了,所以“占鳌塔”也称为“镇海塔”。它和海塘上的另一景观——镇海铁牛一样,是中国……[详细]
通益公纱厂旧址
  通益公纱厂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通益公纱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翌年竣工,由南浔巨富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等集议并筹募股本,自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历时八年才得以开工。后因经营不善,于1902年停办。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该厂,于1903年8月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后又改为鼎新纺织股份公司。该纱厂几经盘手更名,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纺厂,仍保持原功能并沿用至今。通益公纱厂是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三家民族资本开办的近代棉纺织工厂之一,是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创建、发展史的实物见证,也是拱墅地j近代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奠基石”,其留存的厂房等建筑遗存,是杭州清末、民国时期工业建筑的……[详细]
289、朱陛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陛墓
  朱陛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明代墓葬。整个建筑由东而西依山层筑,递次升高,前后高差约9.8米,总长约60米,最宽处约12米,占地面积约720m2。墓坐西朝东。最前为牌坊,四柱三开间,通面阔6.5米,明间柱高5.72米,上雕石狮;次间柱高2.71米。各间枋上有高浮雕,虽略有毁损,但不减当年精美之感。坊后小桥,接着甬道与平台成为“T”型台、圆口台、横长平台、墓穴等组成。穴为石室墓,用巨条石砌筑,四角以元宝隼扣接,一尸一棺四穴并置。穴后石砌墓墙环绕,左右随山势作三马头状,正脊瓦档雕铜钱纹。后有挡土墙环绕,与墓墙间设巡埂弄,既起通风、排水作用,又方便祭扫巡回。 朱陛,字伯升,号圆峤。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安福知县。 该墓保存较好,2017年1月,朱陛墓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详细]
黄岩五洞桥
  黄岩五洞桥始建迄今七百余年,位于赤溪镇过溪村,东西走向,横跨西江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随桥孔呈五折起伏,砌石级上下。两则设覆莲望柱和栏板。五洞桥长60多米,宽4.3米,4洞跨水。桥面石栏雕刻莲柱,桥两旁筑拱石墩台。五洞的拱圈矢跨为二分之一,县有拱脚推力小,桥孔净空大,外形壮观,适宜西江船只往来等优点。每洞拱圈5道,采用无铰拱石,砌置方式以分节并列为主,直与横拱石相间,半拱部用长条石纵联,以加固5道拱圈的联系。这种砌置工艺,在横向整体性上,优于传统的并列、纵联等技术。桥墩筑“分水金刚雁翅”,能减弱水流的冲击。拱圈与桥面之间。又设置长度超过桥宽的长条石,用以联紧两侧边墙,使拱上建筑对拱圈起巩固作用。五洞桥的构造技术,经受了时代严峻的考验。1933年西江闸建成7墩8孔,设计最大过闸流量每秒14……[详细]
施家墩遗址
  施家墩遗址位于海宁长安镇兴福村。属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于1973年省文管会调查时发现,并对土墩进行局部清理,出土了原始青瓷豆、罐、簠等30余件遗物。历年来采集的标本有印纹陶片和夹砂红陶的鸡冠耳、牛鼻耳等。2009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施家墩遗址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后获知,遗址中心墩大部分为封土,从东侧断崖来看,厚度超过4.6米,近底部的夯土层内含有零星的战国硬陶片,结合1973年的考古收获,推测中心墩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型土墩墓。遗址中心墩周围为良渚文化墓地和生活区,表土层厚约0.5—1.0米,文化层厚约0.6—1.2米。施家墩遗址的发现和调查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埋墓制度和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011年1月,……[详细]
王坟遗址
  王坟遗址位于海盐县西塘桥街道西塘社区,由高墩及四周农田组成,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94年8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海盐县博物馆联合对王坟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证明高墩为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墩顶有良渚文化早期墓葬和祭祀坑,随葬品有石器、玉器、陶器等,陶器组合以鼎、豆、罐为主。墩底部有崧泽文化晚期的堆积,包含大量的陶片、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等,陶系有夹砂红陶、夹砂黄褐陶、泥质红陶、灰陶、黑衣陶等,陶器纹式丰富。另外还发现该时期的水井,井内出土了一批崧泽文化风格中为主要特点的陶器,有鼎、罐、壶、杯、纺轮等,其中漆绘泥质黑陶杯和涂朱灰陶罐是少见的陶中精品。王坟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崧泽文化的社会性质和文化内涵,与良渚文化的关系及与宁绍地区古文化的交流等具有较大的价值。1997年8月……[详细]
绍兴蔡元培故居
  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嘉谟公在笔飞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自祖父以下三代合祝元培父培宝煜居东首一楼一底加一骑楼,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现绍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门厅三间,坐西朝东,门楣匾额“蔡元培故居”系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书。厅内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目光和蔼睿智,一派长者风范。大厅上方悬挂毛泽东褒誉先生“学界泰斗”匾额……[详细]
武岭学校旧址
  武岭学校,即武岭中学。坐落在浙江省奉化市国家级著名风景区溪口镇武山西麓。整个校舍布局严谨,设计合理,主体建筑为大礼堂、教学楼及宿舍楼、医院等。这些建筑均为砖混结构,有明显的中轴线,呈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其屋顶为歇山单檐,举架不明显,瓦坡较平,梁架为木结构,屋身无立柱,跨度较大的抬梁由砖墙或钢筋水泥柱承荷。每幢楼房皆有门厅,或方、或半圆、或以西式为主、或以中式为主。台基都较高,故建筑特显巍峨。据《武岭学校校史》记载:武岭校园建于1929年,由翁文灏之弟翁文涛设计,上海孙裕生营造厂承建,1930年竣工。当时共占地4公顷多,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校园内遍植花木,每幢建筑之间都有庭园,房子掩映在花木之中,是奉化市一处不可多得的民国时期优秀建筑群。2003年被公布为奉化市文物保护点。20……[详细]
黄店刘氏四祠
  黄店刘氏四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年代为清。刘氏四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刘家行政村,由宝训堂、燕翼堂、敬承堂、与耕堂组成。4座古祠堂,最早的始建于明代,最晚的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刘家村村民以刘姓居多。据刘氏宗谱记载,刘家村刘氏始祖为唐大中节度史刘巨容,元代由刘孟节从建德师源迁居此地。村里明清至明国民居、厅堂建筑众多,其中这4座古祠堂保存较为完整。更难得的是,刘家村至今保持着沿袭下来的銮驾祭祖的新年习俗。史料记载,黄店銮驾起源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刘家村光是銮驾就有128具,都有百年以上历史,比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还大。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刘氏族人就会因这些古祠堂和旧民俗而济济一堂。它们是刘家村的一个精神象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历史深处的印记。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长兴钟楼
  在长兴县雉城镇县中百公司后院,钟楼系歇山顶双檐式单体木结构建筑,飞檐画栋,翘角垂铃,结构稳重庄严。钟楼原是大雄教寺的一部分,大雄教寺原名报德寺,是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为太妃所建,寺址原在城西1里。明初,元帅耿炳文筑城壕,于洪武二年(1369)迁建到城内,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有司,其左侧建有钟楼,高凡3层。钟楼大门朝南,卷顶门洞,两扇石品门左右分开,在门洞两边墙上有斗大的“钟楼”两字,正书。在第三楼,大铜钟悬挂在中央,钟通高2.05米,钟身高1.46米,钟壁1.12米,钟壁厚10厘米,重2000余公斤。钟口呈瓣莲花形,钟体铸有纹饰,顶端有一圈莲瓣纹,上股方内铸饰八卦图案,下股方内铸有铭文“洪武七年龙甲寅二月三日吉时铸造,长兴知县萧涧、守御千户所官刘显……”此钟铸造规整,造型精美,形体……[详细]
297、爱日庐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日庐
  “爱日庐”位于奉化区锦屏街道正明村南大路16号,为民国时期国民党要员俞济时旧居,俞济时(1904-1990)。1924年入黄浦军校第一期,从蒋介石二次东征,参加过二次淞沪抗战,授中将衔,四十年代任蒋介石侍卫长,在当时奉化是个有影响的人物,传言此宅建筑为俞北伐克城有功受赏3000千大洋而建,1930年建成。该建筑坐西朝东,取名“爱日庐”寓意“挚爱东方之日”,主楼为一栋五间二弄楼房,面阔23.7米,进深12.2米,楼房左侧有一附属平房,门楼朝东,位于东围墙北端,顶部呈半圆形,中堆塑宝相花,下嵌梅雨石匾额,上刻楷书宅名“爱日庐”三字。“爱日庐”建筑工艺精湛,为中西合璧典型民国风格,且人文内涵丰富,保存完整。2003年10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奉化市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公布为奉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详细]
东坑下桥、莲川大地桥
  东坑下桥、莲川大地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木拱廊桥。东坑下桥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689年),桥长29米,拱跨21.80米;莲川大地桥东西走向,建于清嘉庆8年(1803年),桥长41.50米,拱跨31.10米。两桥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单孔,外观呈八字形,由上下两层系统组成,其“三折边”、“五折边”、“剪刀撑”及端竖排架的木撑拱构架已趋成熟,比较科学地解决了廊桥受力的问题。廊屋造型简朴,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较为简素,两次间多设桥凳,供行人休憩之用。景宁现留存古代木拱廊桥17座。东坑下桥和莲川大地桥是其中历史较为悠久,跨度较长,造型优美的木拱廊桥,保存现状基本完好,是研究木拱廊桥重要的实物……[详细]
鸣鹤新五房
  新五房位于慈溪鸣鹤古镇鸣兴村新五房弄1号,岳庙江以东、街河以北。该建筑坐北朝南,呈矩形,由照壁、门厅、主楼和东西厢房组成的正院及东侧跨院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670平方米。照壁呈内八字;门厅为双坡顶,面阔五开间;主楼为九间两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东西厢房均为四间一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主体建筑东侧为跨院,由前后进偏房、南侧二间小平房及古井组成,前进偏房为三间一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带北侧二间小平屋,后进偏房为六开间小平房,前后进天井处有古井一口。新五房为清晚期建筑,由鸣鹤叶氏五房后人所建造,其主楼东次间为语言文字学家胡吉宣的旧居。土改后,供十余户人家居住。新五房用材比较考究,工艺精湛,柱、枋多用披麻捉灰,砖石花窗雕刻精美,布局规整,保存较好,在浙东地区晚清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1年1月,由浙江……[详细]
花亭(含丽水桥)
  花亭(含丽水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岩头镇下村。花亭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建于荷花池畔得名,俗称接官亭。方形,木构。高7.1米、面宽4.52米、进深4.5米。四角重檐,攒尖顶。亭子用檐柱、金柱各四根,檐柱间设大额枋,平身科斗栱二朵,用双下昂出二跳。出檐用飞椽,坡度平缓舒展,翼角举起。中用五层斗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百驴”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钱”图案。 丽水桥位于岩头镇下村下殿。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为三孔梁式石桥。东西走向,跨丽水河。长12米,阔3.8米,净跨4米。桥墩以方柱并列,上置帽梁石,石板桥面分为三段,每段九根石板直铺。桥面南侧刻有“丽水桥”,北侧刻有“明嘉靖戊午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