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41、八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楼。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登玄畅楼》、《玄畅八咏》诗、《八咏》诗等,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八咏楼自创建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唐代的崔颢、严维,宋代的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孟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了不少绘景抒情的诗文名篇。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了《题八咏楼》诗。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期间,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详细]
42、拱宸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横跨京杭大运河。桥身长约98米,高约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据《钱塘县志》记载,当时的举人祝华封为缓解两岸居民船渡之苦,自行募集资金建造了拱宸桥(亦有说法为商人夏木江倡导修建)。“拱”字本义为两手在胸前相合,有恭敬、环绕之意;“宸”字指北辰所在,是帝王的代称,所谓“拱宸”意指百姓对皇帝的拥戴。“拱宸”二字多见于中国古代城市建构的北方,如开封古城的“拱宸门”,上海、广州古城的“拱辰门”等等,今日天津的“北辰区”即是“拱宸”这一命名习惯在当代的延续。此后三百余年间,历经风雨的拱宸桥历经了……[详细]
《民族日报》社旧址
  《民族日报》旧址为晚清时期宗祠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39年元月5日,《民族日报》在此创刊。《民族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的,实际上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爱国抗日宣传阵地,其创刊誓言、办报原则、宣传策略坚守我党团结抗战的正义主张,其发行量和发行面是国民党《浙西日报》的3倍,被誉为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旧址曾一度成为中共浙西特委的秘密住地,领导各地区开展党的工作。《民族日报》的作用和影响,刺痛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神经,1940年夏、1941年12月,浙西行署两次下令改组《民族日报》社,大肆搜捕报社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先后有19名地下党员和新闻工作者被捕,12名遭杀害,血染报旗。1945年10月,《民族日报》停刊,历时6年10个月。报社设在於潜鹤村何家祠堂。从创刊到……[详细]
严氏节孝木牌坊
  严氏节孝木牌坊位于景宁县大漈乡小佐村东南侧,年代为清。梅氏节孝坊,位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小佐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梅氏节孝坊,主体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三间八柱,重檐悬山顶,高5.3米,面宽7.8米,进深5.1米。梅氏节孝坊,四周设石基土墙,夯土地面。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式结构。木构柱子用料粗大,檐口梁枋、牛腿木刻精美,雕工细致,花卉、人物、吉祥动物、云纹等等主题雕刻得栩栩如生。明间自下而生依次设下枋,花枋,上枋。下枋较宽,中间有墨书“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十三个字,下面左右设雀替承托,以减少下枋跨度,雀替为镂空雕刻的云龙。花枋正面中间阳刻“节孝”二大字,左右两边均竖着阳刻请旨的地方官员名录,右边刻:“總督閩浙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详细]
新桥爱吾庐
  新桥爱吾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4736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现存建筑多系清乾隆年间修建,沿中轴线依次列5幢主要建筑,两侧辅以廊庑厢房,建筑四周砌筑块石围墙(局部塌圮)。中轴线建筑明间构架和厢房明间构架均为抬梁式结构;柱、梁用材考究,牛腿、阑额、雀替等木构件雕刻精细,天井、阶沿及檐廊地面用石板和条石铺墁,青石柱础琢饰龙、凤、狮、象和鱼、虾、蟹等颇具地域特色的图案。格扇窗多用蝙蝠图案。建筑屋面施小青瓦,不用勾头滴水,比较适合当地多台风的特定环境。屋脊饰有凤头,平面俯视呈五凤朝阳状。爱吾庐是台州地区五凤楼(当地人又称“米船楼”)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目前五凤楼建筑中保留下来的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历史原貌……[详细]
沙氏故居
  沙氏故居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2005年3月16号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氏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一幢二进四开间砖木结构住宅。南北长38.80米,东、西宽14.80米,占地面积574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由南而北第次升高。这里地处梅岭山脉北麓,背倚青山,面临大溪,峰峦挺秀,溪流清洌,环境十分幽雅。故居为沙孟海(沙文若)、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文度沙氏五兄第出生、居住、工作过的地方。 沙氏五兄弟中的老大沙孟海是当代最为杰出的书苑宗师之一,曾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西冷印社社长等职,他积七十余年之功力,精心翰墨,造诣宏深,成就卓著,以雄浑刚健的书风,独步当今书坛;0沙文求烈士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在故居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反霸、反奸商斗争,从此点……[详细]
五峰书院
  五峰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于2004年,是一个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五峰书院、中国书院文化陈列室)、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景观为一体的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内各种设施配套完备,展示内容较为丰富,各项制度完善,较好发挥了接待、服务和宣传等功能。基地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代表性的景点:一是浙江省政府办公旧址(重楼)。1937年日寇侵华,沪、杭相继沦陷后,浙江省国民政府遂于1938年元旦迁至永康方岩,省府及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等重要机构设在五峰重楼办公,其它机构租用岩下、橙麓村民房。作为省政府临时办公驻地,大多机关较简陋。期间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将五峰重楼建筑漆成青灰色,以示不忘国耻。1942年5月20日,日寇侵犯永康,浙江省政府乃转迁松阳。省政府主要机构迁至方岩办公达四年半之久,成为这一时期……[详细]
48、万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桥
  万桥位于乐清市天成街道万桥村,横跨白龙江。为纪念始建人万规,故名。为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57.82米,横跨于赤水港之上。桥石色绀红,桥面铺陈踏垛和平台相间。两旁各树望柱21根,柱头浮雕莲花,正中两侧一对望柱,柱头镂刻蹲式石狮;桥两侧又间以各长2.42米、高0.43米栏板20块,正中栏板内侧浮雕双龙戏珠。桥两端各有抱鼓石一对。中孔桥板两外侧嵌有“万桥”石额。据光绪二十七年《乐清县志桥梁》记载:万桥为宋元祐二年(1087),邑人万规“竭家赀建桥”。万规倾献家资,率领乡民,运石筑堤,肇造大桥。可水深流急,几次兴波卷澜,冲塌已垒成的桥基、桥柱。万规坚韧不拔,屡塌屡建,多方筹资,组织乡民,多时上百只木船运石,历经八年终于在白龙江上架起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大桥。当地乡民为了传颂万规此举,以其姓命桥——万桥。……[详细]
严济慈故居
  严济慈故居位于东阳市横店镇,年代为民国。作为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世人印象中的严济慈理性、睿智。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至情至性。在他的故乡横店镇下湖严小区,还保留着两幢故居,一幢是祖居也即出生之地,一幢是他和妻子张宗英为母亲建造的康养居所。后者在下湖严被称为当时全村最美的房子。1901年1月23日,严济慈出生在下湖严一幢三合院内。这幢小小的九间头三合院由严济慈的曾祖父所建,西南朝向,占地206平方米。曾祖父于清朝同治年间在横店后岑山开了一家中药铺“惠元堂”,因医德医术受人称道,前来买药就诊的人不少,家境日渐殷实,遂在家乡造了此院。小小的三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构,粉墙黛瓦,木雕精致。院墙上绘水墨画,中间一幅内容为教育儿孙读书,边上两幅题字“人生意气自当平,打死鸭儿起骂争”,劝解人们……[详细]
濮院古桥群
  濮院古桥群位于濮院镇老镇区。濮院建镇于南宋,旧镇的规模与布局在宋元濮氏定居时已具雏形,明清时又加以扩展,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濮院古桥梁群现有古桥梁9座,分别为:众安桥、女儿桥、栖凤桥、大德桥、大有桥、大积桥、定泉桥、秀桐桥及王板桥。众安桥:位于濮院镇花园街东河头,始建年代已无查考,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东西向跨东市河,单孔石拱桥。桥长16.9,宽2.2米,跨度6.9米。拱圈石以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有望柱、栏板,东西堍各16级石阶。桥东堍原为纪念南宋爱国将领施全建有施全庙,现庙已毁,仅存亭。女儿桥:位于濮院镇南市河,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又名“语儿桥”,古为吴越分界处,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跨南市河,宋德祐中(1275-1276)濮振重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修。相传,春秋时,吴……[详细]
达蓬山摩崖石刻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岩峭壁有摩崖石刻。内容为梵文音译嘛呢叭咪哞,为佛教密宗语,即-教六字真言。计长6米,高1.2米,年代无考。新筑平台,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达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迹洞摩崖题刻和秦渡庵画像石刻组成。佛迹洞位于达蓬山磨坊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宽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硕大的天然左足迹,此足迹与普陀山“观音跳”的右足迹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唐天宝元年,僧达慧在洞中结庐修行时发现此足迹,以为佛迹,遂称之为“佛迹洞”。佛迹洞东壁刊摩崖题刻三则:第一则题刻文:“巍巍达蓬,跨海之东,古留佛迹,今逢慧公。自来十载,苦志潜踪,达摩面壁,仿佛宇风。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挥花落,入定云封,佛迹维异,师行维崇。余聆其铎,语语透宗,虎溪相过,敢附陶翁。游佛迹洞谒慧初大师,率……[详细]
海曙楼(宁波鼓楼)
  鼓楼又称海曙楼,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公园路口。海曙楼的基础是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门,几经兴衰,几度易名。五代时,称“望海军门(楼),宋为“奉国军门(楼)”。到了元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拆城毁城,子城的南门——海曙楼自然也难逃劫难。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建城、楼,名“明远楼”,不久又被毁。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太守黄永鼎重建。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倾圮欲堕,太守蔡贵易重建,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更名为“海曙楼”,沈一贯作碑记,董大晟作赋,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及以后多次重修,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除赋碑外,其余均被毁。现存的建筑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建。海曙楼又称“谯楼’’俗称“鼓楼”,置有刻漏,更鼓以报时。宋庆历八年(公元104……[详细]
53、双河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河堰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乡村农舍如同泽国,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东西两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创两闸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来。宋乾道九年,里人曹闶捐钱二千缗,倡率乡豪……[详细]
崇德城旧址及横街建筑群
  崇德城旧址及横街建筑群位于桐乡古镇崇福。崇德城旧址包括城墙遗址、护城河及运河古桥梁司马高桥。崇德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就已置县,但建城较迟,崇德城墙最早建于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十九年,为防倭寇进犯,当时的海防长官下令拆崇德城墙,将砖石全部搬运到乍浦筑城,崇德老城墙至此拆毁。明嘉靖三十四年,为抵御倭寇侵犯,崇德知县蔡本端奉檄重新修筑城墙。第二年正月初七,时任右通政,正好在家乡休假的崇德邑绅吕希周为防倭寇,发动全城兵民再筑城墙,新城周长近4公里,有水旱城门各5座,城墙完工后,根据吕希周建议,引大运河改道,回环绕城,作为护城河。现城墙遗迹尚存崇福镇城墙弄内长10余米,宽20米的一段城墙断垣,护城河踪迹清晰,部分水域还在通航。横跨护城河的还有一座运河古桥—司马高桥,这是桐乡市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运……[详细]
大舜庙后墩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岱东镇北二村北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镞,通体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保存完整。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均为通体磨制,保存完整。采集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形有釜、鼎、罐、象鼻形支座……[详细]
厚仁后宅厅
  厚仁后宅厅位于永康市石柱镇,年代为明。后宅厅坐落在永康市石柱镇厚仁村,为厚仁李氏第八世祖松川公(字用彰)所建,距今已有近500年。它是永康现存唯一的明代古民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整座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最多时曾同时居住着上百人。厚仁村古称碧湍之浒,据称始迁祖辉公1304年迁居于此,正是看中这里溪水环绕、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现在的厚仁村有1300多人,村民多姓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曾经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包括1座古祠堂、4个古厅堂、5眼古井,古桥、古亭各2座……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布局严谨。如今,始建于公元1506年的李氏家庙经过修缮重建,已经承担起文化礼堂的功能,展示着村庄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家族记忆。村中4个古厅堂只剩下后宅厅,而且其东厢房也早已付之一炬。从其保存相对完整的正厅和……[详细]
挑矾古道
  挑矾古道位于苍南县,年代为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挑矾古道主要起点福德湾,人文遗迹众多。福德湾位于半山腰,是当年开采明矾工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依山而建的民居,形成一条小街,民居砖石结构,典型的旧式矿区建筑。附近尚有旧式煅烧炉,旧采矿区等遗迹。福德湾山脚为矾山老街,旧称“内街”。以亭子脚为中心,曾店铺众多,过客匆匆。如今民国建筑依然完整。南宋、埔坪,地方上均信奉马仙娘娘,埔坪柯岭脚下,就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马仙宫,内尚保存一康熙年间勒禁碑,门前参天大樟树,紧挨大道,成为挑矾客的重要憩息地。溪光村历史悠久,清代南宋垟机智人物李士林旧宅即在此,李士林倡导修建吾南书院,成就清代平阳地区一大书院。南宋老街,则保留了众多民居和人文遗迹。北山下,有多座民居,分属李氏、周氏、欧阳氏,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浙南……[详细]
58、汤和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和庙
  汤和庙位于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办事处宁村(即“宁村所城”)的十字街头。汤和庙原名东瓯襄武王汤公庙,清时改称汤和庙至今。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报经明朝廷批准,为表彰汤和筑城功绩而建。汤和庙从照壁到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殿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扩建,此后不断集资维修,直到现在。汤和庙坐北朝南,照壁在路南,上 书-巨大的“福”字。大门在路北,上悬刻有“汤和庙”三个金黄色大字的雕花竖匾。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个院子。二门分左中右三座门,均为石础红柱红门,柱上悬有木刻黑底绿字的楹联,中门上方有两道横匾:一为“永康兆民”,另一为“第一功臣”。进了二门又是一个较大的院子,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大殿,殿上供奉着汤和的木质彩雕像,由一个巨大的镶玻璃的彩色木龛护卫着,上悬红底金字……[详细]
59、西洋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洋殿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吴三公像。殿外东侧有一古井,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以是从井里涌出,传说颇似杭州净慈寺的“运木古井”。据《庆元县县志·人物》记载:吴三公为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兄弟间排行第三而得……[详细]
开平闸遗址
  瞿屿陡门,俗称“下陡门”,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门自然村,杨府山东麓。据村民介绍,瞿屿陡门在20世纪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晒谷场。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贯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被发现。2010年8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贯通工程”建设,对杨府山东麓的瞿屿陡门进行清理。陡门平面呈东西方向,建于瞿屿(即杨府山)山麓基岩上,故名。陡门总长约16.75米,闸5孔,每孔宽约2.8米,孔高约1.8米,闸墩长约2.3米,宽约0.5米,墩两端立方形花岗岩石柱,石柱间以条石砌筑,北首并排两立柱上开闸槽两排,闸墩北侧有斜撑条石,闸墩柱头开有卯孔与闸墩条石和撑石卯接。墩上有石桥。东数第三闸墩立柱南侧面上刻有竖列“开平闸”三字。瞿屿陡门确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南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