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路北灵山遗址
      灵山遗址位于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桥灵山遗址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路桥城区西部灵山东麓。2010年3月,灵山脚下在施工过程中,一位考古爱好者发现该遗址。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路桥区博物馆人员开展考古勘探、试掘工作。灵山遗址地表海拔在3至5米,文化堆积覆盖在厚薄不一的杂乱沙土层下,顺地形呈坡相分布。根据地层深度和出土遗物,主要可分为上(晚段)、下(早段)两个形成阶段,分别形成于商周时期和河姆渡文化晚期,是一处史前和商周时期的村落型遗址。发掘范围内的文化层总厚度大部分为50至100厘米。出土遗物主要有:比较碎小的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印纹硬陶,绝大部分难辨整体器形;少量的斧、锛、镞、砺石、刀等石器;极少量的木器以及鹿角、酸枣、炭化米粒等动植物遗存。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出土了独……[详细]
    大有桥街章宅
      大有桥街章宅位于桐乡市濮院镇鸣凤社区大有桥街40~46号,为清代末年濮院镇人章辅臣所建,距今一百余年。章辅臣为清末濮院镇本地商人,以经营南货生意及米行发家后,遂起建大宅。整座民宅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坐西朝东,前临大有桥街,背临濮院西市河,三进三开间天井院式建筑,分前后两院落。前院有房屋建筑二进,第一进为披屋,依傍临街院墙起建,第二进为平厅,宽敞轩朗。后院正中为楼厅,两侧有厢楼,天井、院墙、厢楼保存完好。房屋整体布局保持历史原状,梁架结构完整,建筑木构件雕工精细。现老宅前院建筑依次为照墙、披屋、前天井、平厅和后天井,临街照墙气势恢弘,中间有石库门,右边角处设小边门,两门均石质门柱、横梁和门槛。进入正门经过披屋过道后是大块条石铺设的石板天井。天井后面是正屋,三开间的平厅,五架梁,前后双步,梁……[详细]
    仙岩洞摩崖石刻
      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年代为明至民国。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浦坝港镇仙岩村以北石笋山的仙岩洞内。仙岩洞晋时称“法云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为“百花清洞”,据传说此洞系仙人所凿,故又称“仙岩洞”,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洞口朝南,高25米,深50米,宽27米,四周绿树翠竹遮天蔽日,依山有石阶可达洞口平台。平台约200平方米,筑有石围栏,围栏望柱上雕有明清时期留下的狮子、白象、兔等各种瑞兽及仙桃等图案,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迎面是正门,额书“第一洞天”,两侧对联为“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洞壁留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文信国公大忠祠”时留下的“八仙”“三世尊”等石刻浮雕以及“仙境”“海天胜景”“海角仙涯”“卫乡保国”等摩崖石刻。这些浮雕及摩崖石刻形象逼……[详细]
    总台山烽火台
      总台山烽火台总台山烽火台位于北仑区东南部的郭巨,西接阿育王山脉,北负穿山,南濒东海,是浙东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明朝初年就在此设立了千户所,构筑郭巨城,建造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位于北仑区白峰镇北郊外的总台山山顶。总台山又名三塔山,海拔309.2米,是穿山半岛东端最高的山峰,同舟山群岛的朱家尖隔海对峙,山顶上能清楚地俯瞰北仑港口码头雄姿,梅山港、螺头水道和峙头洋水面的点点航帆。烽火台石屋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当时按郭巨城构筑,称为三塔山台,清明沿用。升总台,下辖高山、土泽、观山、梅山等五个烽火台。郭巨总台山烽火台石屋建筑结构独特,台基用沙土夯成,其上建石屋。台基呈梯形,上边长7米,下边长8米,高3.7米。十分坚固。石屋硬似山顶,条石盖铺,石柱和石梁采用榫卯结合……[详细]
    孙家境孙氏祠堂
      孙家境祠堂位于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民谚“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形象地道出了在孙家境显现的地域文化奇迹。据说昔日横河孙氏高官府第比比皆是,于是皇帝颁旨赐孙家一个“境”字,规定官员凡踏入孙家村境内,都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因此横河孙家境的“境”字成了一项殊荣。历代以来,孙氏家族成员居官显赫,政绩卓著。南宋淳熙进士、烛湖先生孙应时,弟子史弥远任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别人争相附势,他却超然自避,高风亮节令后世敬仰。明江西巡抚、忠烈公孙燧,矢志维护朝纲,被宁王朱宸濠所害,赠礼部尚书,谥忠烈,并赐祠南昌。忠烈公季子孙陞,嘉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品德高尚,赠太子少保,谥文恪。文渊阁大学士孙如游,辅光宗,赠少保,谥文恭。东阁大学士孙嘉绩,义师扶大明,赠太保,谥忠襄。令人称道的还有文恪继妻杨文丽,育子个……[详细]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马街道、莲池街道,年代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横井、松台山仙人井、松台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炼丹井、县前头古井、白鹿庵井、永宁坊井,共8处古井)温州古井历史悠久的当属晋代时郭璞建永嘉郡城时所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据《温州府志》(明弘治版)载,东晋郭璞为永嘉郡城选址时,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发现九座峰像北斗星错立。郭璞认为城墙绕山巅而筑,贼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绕山筑城,并凿了二十八口井,以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二十八宿井”表达了“取象于天”、天长地久、水源不断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别为:八角井、白鹿庵井、横井(天宿井)、积谷山冽泉、积谷山义井、炼丹井、三牌坊古井、铁栏井、屯前街井、仙人井、永宁坊井、奎壁井、解井、双墙井、……[详细]
    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座落在仙居县城西30公里处的郑桥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陶器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罐、瓶、壶等),炊器(釜、鬲、鼎),饮器(碗、盘、盆、杯),以及纺织工具的防轮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小量的凹底和圈底,石器制作小而粗犷,经打击略粗磨,仍处在原始状态。但也有一种器形细少的品种,……[详细]
    苏村苏氏大屋
      苏村,是遂昌县北界镇的一个小山村,地处丽水、金华、衢州三市交界地带。苏村民居沿溪而建,村庄分为南北两部。溪上一座大桥,连通南北两岸。据《桃源苏坡宗谱》的村居图所记,村南部的高山有前山、高岭,前山前部的两个小山岗,一个形似凤凰,村人称凤凰咀头,一个形似伏虎,称伏虎山,著名的苏家大屋就在凤凰咀头的山前。苏家大屋的西部,有一大片水田,叫“洋耶畈”。洋耶畈的南部为坑里源,坑水自南向北,汇入桃源溪。房屋大多为新建,混凝土结构居多,风貌较不协调。苏氏家庙,位于桃源溪北面,坐北朝南,门前大路。苏姓大屋与苏氏家庙隔溪相望。据史料考证,自苏氏太公苏允贞从四川眉山迁居浙江遂昌北乡桃源苏村之后,绵延近千年。据记载,永公学博而敏,业精以勤。行端品正,谨始慎终。训子以义,有惠困穷。一生积德,百世高风。九十二年世讳允贞……[详细]
    南湖赵氏宗祠
      南湖赵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南湖乡龙湖砍头村凤凰山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据赵氏宗祠卷一载:“于嘉庆十一即公元180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鱼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东西厢廊、门台、旗杆石组成。南湖赵氏宗祠正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六柱十一檩,明间梁架抬梁式,其余间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带有前廊,廊柱及明间前、后金柱采用圆柱,下带鼓形柱础;其余柱均为方柱,下带礩形础。前檐柱向外出一踩,为莲花状垂柱,设飞椽。明次间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地面分为高低二层,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线划为方形斜镘状,局部加刻圆形图案。阶沿铺压条石,外设月台。后檐设有神龛,上供奉赵氏先祖牌位。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盖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南湖赵氏宗祠前……[详细]
    方文彬故居
      距上水三弄巷口约五十米,有一条狭弄与法院街相通,两条小弄交界,形成一个相对开阔的所在,我县历史上的知名公益人物方文彬故居便建于此处。方家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最早先建起后进,经数次扩建,形成主体建筑加北侧附房再加后花园的格局。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坐西朝东,占地约38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平面呈纵长方形。硬山顶,马头墙,阴阳合瓦,穿斗式结构。墙体上部用青砖,抹白灰。下部用红砂石质条石铺砌。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门厅、前天井、正厅、天井、中进、后天井、后进。前进正门门楣上方以刻有几何纹饰的砖细围出长方形门额,中砌青砖。门额上方施门罩,以青砖叠涩出檐。正门前筑4级红砂石阶。青石质门框、门槛、门枕石,门槛较一般民居略高。三合土地面,红砂石天井。天井四周檐下牛腿雕刻自鸣钟、花瓶等图案。前廊带卷……[详细]
    张璁碑亭
      张璁碑亭位于鹿城区人民西路妙果寺西侧。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大学士张璁御碑,原是大士门张氏一品家庙中的单体建筑,1958年2月改移今址。系明代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硬山顶并做有周廊腰檐。亭内竖立敕制汉白玉碑三座。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永强人。明世宗间为内阁首辅,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忠。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等。1981年6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张璁碑亭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以碑亭周边栏杆为界。建筑控制地带:东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2米至妙果寺围墙为界;南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3米为界;西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8米为界;北以松台山游步道为界。……[详细]
    临海五洞桥
      临海五洞桥位于临海市大洋街道,年代为清。五洞桥即新桥,在临海大洋街道新桥头村,位于新桥头村与曹家、山下村之间。桥始建于明景泰间(1450~1456年),为一游方僧人筹资修造。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大水所毁,翌年由里人章维新、张正礼等发起重建,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落成。同治四年(1865年)又曾重修。五洞桥为临海仅存的五孔型石拱桥,长方形块石砌置,拱券作分节并列结构。桥的跨度南四孔基本一致,而北一孔则相对较小。桥全长75米,宽4.1米,高4.8米。桥面随拱券略呈波浪形,两侧设望柱与护栏,望柱共36对。每根柱头雕刻猴或莲花等,莲花样式繁复,有仰莲、覆莲,还有莲蓬,含苞。雕刻手法既有圆雕、浮雕,又有深刻,浅刻。造型丰富优美,工艺精湛细腻。护栏栏板大多尚存,以中间为界,北截多刻博古、……[详细]
    93、虹明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虹明桥
      虹明桥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年代为清。西跨湖桥始建于南宋,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整座桥由单孔拱桥与三孔梁桥组成,全长61米。其中拱桥长30米,拱券净跨5.5米。桥栏板处刻有捐资重建者姓名、年月等。三跨梁式平桥全长31米,均分三跨,现桥面已覆水泥。拱桥以北5米处有小型单孔梁桥一座,名“同堰桥”。与西跨湖桥平面呈“7”形。两侧座栏上刻清干隆、嘉庆年间重修字样。2011年浙江省政府将西跨湖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虹明桥位于柯桥区福全镇徐山村徐山大江和徐山门前江交汇处,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年间重建。由主桥与引桥二部分组成,主桥在北,引桥在南,均为石梁桥,平面略呈“Z”字形,全长58米。主桥分四墩五跨,南北走向,中间一跨跨径较大,达4.91米,矢高2.8米,其与南北跨之间各有……[详细]
    横山周窑址
      横山周青瓷窑址位于云和县赤石乡张坝自然村北面约1公里的半山坡上,坐西朝东。该窑址是云和县人民政府1989年12月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理发掘出较为完整的窑址:窑床长53.5、宽2.1米;操作间长2.3米,面积5平方米,操作间前有一通风道;窑头和火塘保存完整、火塘呈半圆状;窑尾及排烟道完好;窑床成13—20度随山坡而建,窑床中部规则排列着7道匣钵,最多有7层;窑墙下部为泥砖错位叠砌共7层,上部为匣钵倒置叠成共3—5层,窑墙背部为2道匣钵,中间填入山泥;窑外两边的柱础整齐排列,每边有一排水沟。经清理发掘,已判定该窑群至少有7座窑床,其中一窑下窑,叠位高度为2.5米。经整理发现,出土的器物以碗为主,其余有盘、碟、杯、盅、香炉等;还出土了火照、淘罐、砚台、香座、荡箍、碾钵、纹口钵、修坯刀等。碗分……[详细]
    新光古建筑群
      新光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年代为清。很多人把新光村称作江南的乔家大院,一来是因为始迁祖朱可宾是清朝的传奇婺商,二来是村中灵岩庄园气派恢弘。新光村始祖朱照北宋年间为婺州通判,退休后定居浦江县城西街,第十三世祖朱胜于洪武二年(1369)迁居茜溪五沙畈上宅(现智丰村,俗称朱宅旧屋)。第廿三世祖朱可宾(号灵岩)于1740年前后在应家畈(现新光村,朱宅新屋)开始建造新宅灵岩庄园。嘉庆年间,朱可宾的后辈朱舍钢对灵岩庄园又进行了扩建。新光村古建筑群的主体便是朱可宾族人聚居的家族庄园。灵岩庄园的主体建筑群呈“井”字形布局,以家厅诒穀堂为中心,两侧布置的是朱可宾的宅第,再往外则分布着他四个儿子的生活起居空间。整个庄园一共有5个厅堂、5个花园、6口池塘,既有花园又有菜园,既能耕读,居住亦宜人。新光村围……[详细]
    松阳黄家大院
      黄氏家族经过近百个春秋的苦心经营成为当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间开始在后院兴建“梅兰轩”和“竹菊轩”两座楼房。又于光绪年间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楼”,并于民国七年投资55000块银元在前院兴建一幢规模豪华的“百寿厅”。前院“百寿厅”俗称“七间”,为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进深33.8米,厅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寿厅”,仿佛在艺术的长廊徜徉。厅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均以“寿”字为主题,牛角和雀替上的200个篆休“寿”字,笔法无一雷同。后院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这些富有浓……[详细]
    97、白云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桥
      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以后历有毁建,现存之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不论从造型或其建筑风格来看均具特色。白云桥是座陡拱式单孔石桥,桥北是余鄞公路,桥西为高耸的牛山,距仙圣庙仅50米左右。白云桥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石阶22级,桥南石阶24级。白云桥仿佛像一条彩虹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白云桥的造型、装饰和雕刻富有艺术性。石桥又高又窄,两边I山峦高耸,桥下深涧激流,恰似一空中走廊,凌空飞架雄奇突兀,颇具虹贯白水之势。桥面两侧共有十六根望柱,中间四根顶上雕塑了栩栩如生雌雄狮首石像,精致秀丽,真是巧夺天工。桥孔两侧边墙上均镌有桥联,西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详细]
    张思村乡土建筑
      张思村乡土建筑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古老的村落,朴实的民风,张思村留下了三座祠堂,也留下了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张思陈氏宗祠,又名上陈宗祠,位于村中心墩头西北面,为务园陈氏第十三世祖浙峰公为其始迁张思高祖所建之祠,祠堂始建于明末,乾隆五十四年和嘉庆十九年有过二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修建。门楼为民国十七年重修,大门上的“陈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民国戊辰裔孙重修”。宗祠建有戏台和正厅,两旁建有厢房,为四合院形式。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的是陈氏家族纯孝的传统美德。村中的龙光陈公专祠位于墩头台之南,它是张思陈氏十八世祖龙光公专祠,陈龙光于清乾隆初曾议叙监运司知事,其孙陈慕诚于……[详细]
    飞鹏巷陈宅
      陈权东民居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飞鹏巷98号。坐北朝南,由主楼、后楼外加围墙组成庭院式寓所。据说此民居为陈权东民居第。解放后曾做为市委机关宿舍。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台设在庭院东南角,为西式砖门台。主楼为三间二层楼房。一层高出地面约1米(房屋底层架空为防潮与通风),由水泥楼连接。一、二层带廊,设水泥栏杆。房屋立面不在同一平面,凹凸有序,房门、窗均向外开启,并在门窗外设有百页式门窗套,可以自由启动。房间内部均架设木地板,一层下设有地下室。明间由屏门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为堂间后为楼道。屏门上木雕精美。后楼为四间二层砖房。南侧中部与主楼相通,带前廊,廊带砖做低矮栏杆。二层由一层西侧墙边楼梯旋转而上。走廊设北侧靠墙。后楼为四脊顶,青瓦铺面。院西北角有一水井,水质较好。陈权东(1882-196……[详细]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939-1942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城关镇厦河村。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到丽水。次年5月在城内四牌楼开设一家兴华广货号作掩护。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以“兴华广货号”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至1941年4月省委机关迁往温州止。旧址为重檐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63.38平方米,三间二层,现辟为陈列室。1939年至1941年间中共浙江省委在丽水城郊设了十余处秘密活动点,主要有:兴华广货号、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刘英书记住所。兴华广货号坐西朝东,四开间二层楼,木结构。一楼为店铺,二楼为住宿与办公场所,刘英书记以商人身份作掩护开办店铺作为省委联络站,负责与东南局及各特委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