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1938年元旦过后第三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移驻山门乡大屯村。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贫苦农民郑永盛的平房里。教导队随省委驻在大屯,负责保卫工作和培训军队干部。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组、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其他群众家里。当时,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2月底,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与龙跃、余龙贵从南昌出发,一路辗转,于3月5日抵达平阳山门,来到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大屯村,并于当日在此召开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了工作汇报,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指示。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大屯村在山门镇北侧半山腰,海拔400多米,东邻凤卧,西北与文……[详细]
王店曝书亭
  王店曝书亭位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为一园林式建筑群,占地6500平方米。为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先生故居。始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原名“竹垞”,曝书亭原是其中建筑之一,因朱彝尊著作《曝书亭集》称名于世,后人遂以曝书亭为名。园林艺术风格质朴淡雅,结构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向北,进门左侧为“娱老轩”,坐北朝南,系三开间厅堂。其西为“醧舫”,三面临水。楣额为清初书法家郑簠所书。距醧舫数十步为“潜采堂”,1963年修葺时将朱氏家祠中的朱彝尊石像移入嵌于壁中。原康熙御赐“研经博物”匾因家祠早毁而佚,现由张宗祥重书,悬于正厅。室内存有朱彝尊手书条幅,用过的端砚以及描绘当年“曝书亭”全景的画卷。轩、舫、堂,环荷池而筑,粉壁砖地,素洁幽雅。园中部,过荷塘石桥至南,即为曝书亭。亭面北,两青石柱上镌有集……[详细]
衍芬草堂
  海宁的私家藏书,自元迄清,向称兴盛,最著者有28家。今独存衍芬草堂,保存基本完整。“草堂”位于硖石镇河东路,居邻蒋园里。这地方自清康熙年间起,渐为蒋氏一族聚居之处。衍芬草堂主人蒋光焴生于1825年。这幢大宅为其祖父蒋开基所建,开基性喜聚书、至光焴收罗尤勤,祖孙三代、共得图书珍籍数十万卷,藏于“衍芬草堂”,与同宗兄蒋光煦之“别下斋”齐名。相关知识:蒋光焴享年67岁,一生为收藏、呵护这数十万卷图籍,耗尽了心血。最为世人称道的是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军兵临江南之际,他撇舍家产,把60多箱橱藏书迁移海盐澉浦的西涧草堂,不久,又携书辗转至武昌,在江汉一带流徙了六七年,于同治三年(1864)把这批藏书一册无损地运回硖石。光焴卒后,子孙又珍护其藏书,在抗战中几经迁移,最终得藏于上海中国银行保险库。衍……[详细]
师儒侍养牌坊
  师儒侍养”牌坊“师儒侍养”牌坊位于平阳县坡南街,面南而立。郑思恭(1566-1646),字允之,号太和,明平阳坡南人,万历十四年岁贡,选授永康训导,捐俸添置教具,赈济贫困生员。后升蓝山教谕,因父应祥年迈,辞职回家侍父终身。浙江右布政使姚永济、温处兵备道米万钟特为建坊。在家二十余年,著有《易学金针》、《东昆先哲录》等忧世之作26种。清兵进入温州,思恭拒绝剃发,留书明志,不食而死,远近士大夫皆哭以诗,永嘉王志彪诗云:“谁为朝廷存冠履,广文先生一冷官!”,“孝子之门忠骨劲,肯教剃发乞余年!”“昆阳山里盛薇蕨,歌罢吞声洒碧血!”牌坊花岗岩制成,4柱3间楼式仿木结构。通面宽5.5米,高6.5米,每柱前后原有石抱鼓,后毁,柱头上置石刻狮子一尊。明间上下和次间阑额正背面装有龙、凤、狮、麒麟、人物等青石镂空……[详细]
东安硐桥
  东安硐桥,在浙江瑞安丰湖街。始建于宋,明初重建,清乾隆五年(1740)修葺,今保存完好。为单孔花岗岩石拱桥,拱券跨度19.21米,净跨4.53米,宽21.58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建有丰湖亭和广济庙。亭面宽三问,进深一间;庙二进,正殿面阔五间,明问前建戏台,均为晚清木构建筑物。硐桥是瑞安市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胜古迹,她不仅以其独有的建筑风格供人欣赏,而且以其多功能的休闲方式让人光顾,更是以其美丽而神秘的民间传说令人瞩目。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瑞安城内火灾连连,黎民百姓叫苦不迭,若遇东风,火烧得更旺,且难以平息。风水先生讲:“这是东门外的硐桥在作怪,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阳光直照硐桥形成焦点,成为起火的源头,再加上东风吹过这圆形的硐桥,犹如天公使用火棍向灶里鼓风一般,火就会越烧越猛烈,要……[详细]
186、钱鏐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鏐墓
  墓在临安县太庙山南侧,上为圆形封土堆,高约900厘米,直径约5000厘米。清《临安县志》“艺文”云:墓基左右有龙虎两条回抱。立华表一对,石羊、石马、石虎俱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墓前立墓碑,题“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三十字。又于东会锦门口,立一方碑题“钱武肃王故里”。《杭州府志》载,墓陵内两顷四十亩。四至皆详载可考。1966年前,石人、石兽、华表犹在。“文革”初期被毁,仅存断裂墓碑。1982年,在天目路重树“钱武肃王故里”石碑,由沙盂海题。1956年,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钱鏐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至柔故居
  周至柔故居,位于临海市东塍镇下街村2-25号。2003年12月5日公布为“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周至柔(1896~1986),原名百福,临海东塍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兵学教官等职。于民国22年(1933)被派往欧美等国考察航空,负责创建中国空军。返国后出任中央航校教育长、校长和航空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兼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率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民国35年(1946),任由航空委员会改组的空军总司令部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台湾省主席”,“总统府”参谋长、“总统府”战略顾问、“总统府侍从室”主任等职,并获授一级上将军衔。周至柔故居建于民国29年(1940)……[详细]
陈安宝烈士陵园
  陈安宝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凤凰山。1995年9月,路桥区人民政府为烈士修建陵园,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陈安宝烈士墓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名留青史”碑文,张爱萍题额“陈安宝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正面镶嵌着巨幅将军面像铸铁浮雕,面像浮雕左下是一巨型铁拳雕塑;面像浮雕右下面是8发-,象征8年抗战;陵园右边是张爱萍将军题词碑刻:“为国捐躯,名垂青史”,左边是郑洞国将军题词碑刻:“气壮华夏,国魂永存”,陵前另有朱德、刘少奇题词碑刻。从陵道向上,是陈安宝墓。墓的右前方矗立着高10米的墓碑,为三棱柱式,上刻有--题额“抗日名将陈安宝之墓”。整个陵园气势恢弘,庄严肃穆。陵园右后方建有亭子,造型奇特,其下建有陈安宝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分三大部分:“取义成仁,为国捐躯”,介绍陈安……[详细]
史家庄花厅
  义乌东阳素以木雕闻名,宋时盛极一时,至明清更是登峰造极。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层次分明,无论浮雕还是深雕,无不精美绝伦。史家庄花厅为一厅三堂结构耗时三年完工。几乎就是东阳木雕之集大成者花厅主人叶樟朝,幼年丧父,年少时,到怀鲁的舅舅家做客,其舅舅为怀鲁一富,建有豪宅。舅舅常出言相讽,料定外甥不会有出息,不能建造华堂。叶樟朝长大后发愤图强,在上海等地经营火腿生意,后来成为史家庄的首富。1909年,叶樟朝开始实施儿时梦想,建造超群的豪华住宅,1912年建成。又传,叶樟朝建成此满堂雕刻的住宅,竟未花“一分”工钱。因为时值战乱,营造业萧条,许多工匠到外地无法谋生,挤在东阳本地无活可做,又碰上了连年旱灾,乡民生活无济。而叶家存粮很多。就此时,叶樟朝命管家着手营造。凡参与建造的各种工匠,均可带全家来吃饭,不收……[详细]
兰溪市蒋氏宗祠
  坐落于浙江省兰溪市柏社乡洪塘里村“蒋氏宗祠”,祠堂共有前后三进,前排门楼9间,中厅5间,后进9间,两厢共26间,计1758m2。始建于明朝隆庆初年(1567年),隆庆末年完工(1572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岁次八月竖寝室,十月建享堂及拆其厅料,十一月建两庑,十二月竖门楼,岁暮而止。次年因物力已竭公议且停,又过了三年打石板为砌阶沿、门限、石鼓之需,又过了三年而备门扇、窗棂、楼栅之料,又过了三年为神龛盖叠、楼板之具,物竭财蹶。十有四载而获成功,时岁次甲寅乃康熙13年(1675年)祠事完成。咸丰辛酉(1861年)粤匪扰浙江浦江兰溪一带,祖继沦陷,蒋氏宗祠也付于一炬,同治丁卯(1867年)磋商重建门楼、寝室、东西两厅两廊、厢庑,亦云劳矣,大局告成,规模初具。但是中厅仍缺,经蒋氏乡贤商议,于民……[详细]
红旗渡槽
  红旗渡槽位于白鹤镇,西起新楼村,东至溪东村,横跨104国道、三茅溪和“上三”高速公路,处于北干渠中腰地段(29+850——30+647.5),为连接三茅溪东西两岸灌区的纽带工程。变截面悬链线浆砌石拱结构,全长797.5米,由11跨大拱和79孔小拱桥组成。设计跨度大拱每跨56.05米,计算矢高17.32米,矢跨比1∶3,最大高度28米。槽身宽5米,高3米,梯形过水断面,可通过最大流量10.5立方米每秒,槽岸两侧各有一条与槽身同长度的1米宽人行道和栏杆。西首槽头建有闸门房,设节制闸和退水闸各一座,以控制过槽水量和排泄上游渠水。1977年8月15日,红旗渡槽工程指挥部成立,9月15日,渡槽工程开工。开工后至1978年11月中旬,来自12个公社198个大队的750名民工,历经一、二两期工程施工和三次……[详细]
宝胜寺双塔
  宝胜寺双塔在平阳钱仓镇近郊北山麓。寺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寺前原有四塔,现仅存二塔,相距仅11.8米。每座残高约15米,六面五层。顶层残破,不见塔刹。80年代进行修缮。1984年修建两塔时,在东塔第二层北面壁龛内发现石碑一方,始知塔建于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比原定造于靖康年间推前了一百六十多年。二塔黝黑古朴,外貌相似,皆为砖造,高15.16米。六面五层,作重叠楼阁形式,每层均有腰檐平座,转角用砖砌出八角倚柱,柱间隐出槏柱二根,上承阑额,作成三间式。明间壶门状壁龛内供佛像。倚柱上置转角铺作一朵,与阑额上一斗三升补间铺作一朵平行,上承撩檐枋,枋上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檐,以代替檐椽和飞子。檐口轮廓圆和,至转角舒展反翘,一如江南风尚。台基须弥座式,边长3.3米,高1.75米。此外,该塔每层……[详细]
浙东运河河道——西塘河
  西塘河自高桥入宁波市区西门口(望京门),全长12公里,平均宽度32米,平均水深3.12米。西塘河原是广德湖北岸,宋政和七年(1117),明州知州楼异开垦广德湖为田,为尽可能地弥补由此造成的对水利系统的破坏,在原广德湖西边修西塘河,并连接废湖之前的两段塘河,形成了现在完整的西塘河。据《甬江志》(2000年版),1990年,通航能力为30吨。西塘河连接宁波城和姚江,作为避开姚江咸潮,进入宁波古城的一条重要航道,西塘河是人-河进入宁波城的最后一段里程,也是经由水路离开宁波城前往杭州、北京等地的起始点,是浙东运河乃至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通江达海大通道的“重任”。2011年1月,作为浙东运河河道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塘河历来是宁波对外文化行政往来交流的交通要道。明初……[详细]
和丰纱厂旧址
  和丰纱厂旧址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江东北路317号,据《宁波市志》记载,和丰纱厂创建于1905年,由戴瑞卿等21人组成“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丰纱厂),设厂于宁波江东冰厂跟,占地5.3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办公楼和成品车间。结构办公楼,又称小洋楼,为二层外廊式西洋风格楼房,为四坡顶。上下屋结构装饰相同,均面阔三开间,前有围廊,柱头为爱奥尼柱与科林斯混合式,外墙红灰相间,造型丰富、外观沉稳。内部装饰西化,房间、廊前顶上均饰石膏吊顶与石膏线脚,地面长条地板保存完好。西侧次间有楼梯,车木扶手。成品车间建于1905年,屋身较高,山墙饰观音兜,东侧墙外有楼梯可上二楼,东北侧有单屋建筑,原为办公楼,屋顶为人字型坡顶,外墙均为实叠墙,红砖镶嵌其间为装饰线。和丰纱厂是宁波乃至全国近代纺织厂工业史上的重要纺织……[详细]
张煌言墓(含张煌言故居)
  张煌言墓(含张煌言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西湖区南屏山荔枝峰下。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宁波市)人。南明兵部尚书,奉鲁王监国,据守浙东山地和东南沿海一带,清康熙三年(1664年)在南田悬岙岛(今象山县)被捕,同年九月初七遇害于杭州弼教坊,遗体收于今址。墓建成后屡经修缮,于1966年底毁,1983年按1920年重修时旧貌修复。墓坐南朝北,三墓成品字形布列,张煌言墓居中,西侧为参军罗子木墓,东侧为侍童杨冠玉及舟子墓。三墓皆圆形拱顶,墓壁清水砖砌,上封土植草。张氏墓直径5.20米,高2.45米,前立“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碑一方。罗氏墓直径3.07米,高0.92米,前竖“故明参军溧阳罗子……[详细]
洞头妈祖宫
  妈祖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洞头列岛有妈祖庙9座,东沙的妈祖宫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浙江尚存的规模最大、建构最完整的一座,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清乾隆年间,福建惠安的渔民在东沙港从事渔业生产,船上敬奉妈祖樟木雕像,手、足和身子之间用关节插连。当这些渔民要返乡接神像上船时,不知什么缘故,神像的手和足掉了下来。当地的渔民看到了,忙说:“妈祖不想回去,这里风光好,她喜欢这里,就把神像送给我们吧!”就这样,这尊妈祖雕像留了下来。东沙和附近几个村筹集银两,按惠安妈祖庙的风格建造了东沙妈祖宫。妈祖宫修建后,香火不断,尤以渔民为多,不少过境的台湾渔民也前来祭拜。每逢农历三月廾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升天日,庙里举办大型的祭祀活动,请戏班演戏,成了民俗文化活动的盛会。这座建于25……[详细]
何文庆故居
  何文庆故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赵家镇泉畈二村。何文庆(1812-1863),字周重,国学生,诸暨赵家泉畈人,诸暨莲蓬党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何文庆“知外科医,善拳勇”,好见义勇为,他联络诸暨本地及邻县绍兴、新昌、嵊县一带佃农,组织了莲蓬党,参加者以佩戴锡铸莲叶捧荷花一枝为标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金华,何文庆率莲蓬党起义,加入太平军,连克诸暨、浦江、嵊县、上虞、余姚、慈溪、镇海等地,并遣其长子何松泉率军入新昌,克天台等地,成为太平军在浙东的中坚力量,何文庆因功封为“志天燕”,后晋封为“志天义”,并派驻镇守镇海。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退保慈溪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1863年,何文庆在……[详细]
孙大年墓(孙子秀墓)
  孙大年墓位于梁弄镇建隆村后象鼻山腰,是孙大年、孙予秀父子合葬墓,其东为狮山,西为虎山,面对贺溪,周围峰峦叠嶂,环境十分优美。墓葬与山体合为一体,封土高达近三十米。墓前有石翁仲(文武各二)四个和石羊石马两个,后又出土了孙大年和孙子秀父子的墓志铭两方。孙大年、孙予秀父子合葬墓是余姚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葬。据传,原有墓道长约二公里,用卵石砌成,宽可五马并行,还特置进丧、转丧两石桥。墓前有石砌台阶,过台阶为碑石亭,整个石亭为花岗石制成,上置云纹石梁和石雕飞檐亭顶,中立棕红色石碑,上刻有孙子秀生平。过碑亭约6米处,有石墙两道,石墙中间有一小石碑,上刻有孙大年生平。再往里即为石羊石马和石翁仲。石翁仲内文外武,比真人略大,精雕细刻,栩栩如生。文臣头戴进贤冠,身穿朝服,手抱朝笏,文质儒雅;武官身披盔……[详细]
普安桥遗址
  普安桥遗址位于桐乡屠甸镇和平村,遗址实际分布面积近一万平方米。遗址堆积丰厚,文化层分五层,2层为商周堆积,3层为良渚文化堆积,4层为人工堆筑的古土墩,5层系崧泽文化遗存,显示从崧泽文化到商周时期基本连续的发展过程。遗址自1994年发现后总计发掘面积6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屋13座、墓葬41座,生活区与墓葬区并存,这在良渚文化中还是首次发现。出土文物有石器、玉器、陶器、骨器和动物骨骼等,部分器物涂有鲜艳的红色。普安桥遗址生活区与墓葬区并存,土墩的形成与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丧葬行为有关,与单一高台墓地有所不同,遗址中房屋建筑遗迹保存良好,柱洞、墙基槽、火塘等迹象大体能显示建筑的单元和聚落整体的生活景观。墓葬均为南北向的单人竖穴土坑墓,棺木有平底箱式和圜底独木棺两种,出土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和精……[详细]
云和王家祠堂
  云和县城司前巷的王家祠堂,始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和王氏传至第十二代祖王挺、王严兄弟时,人丁渐旺,家底殷实,弟王严出资建造了云和最早的街道——浮云街(现解放街老街段),街道长470余丈。元延祐元年(1314),兄王挺出资建造了王家祠堂。明宣德元年(1426),王海澄出资扩建了王家祠堂。明嘉靖年间,云广兵巡王一卿捐资扩建,如今祠堂西首仍保留着王一卿故居。清咸丰五年(1855年),王氏族人对祠堂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祠堂主要梁架构件留至今日。清咸丰八年(1858)、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两度转战云和,王家祠堂遭受一些损坏,族人又进行过一次较大修缮。王家祠堂是族人开展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旁边建有戏台,还有宽阔的晒谷场,逢节庆日,云和人常在此举办大型庙会、集市等吉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