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阜阳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详细]
放王岗汉墓
  1997年,巢湖放王岗汉墓博物馆动工兴建,分为放王岗汉墓原址、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两部分,2002年又扩建成巢湖市博物馆。【放王岗】放王岗也被称作桀王城,是一座南北走向、长约500米的土丘,距离巢湖市区2.5千米,东面不远处是“旗鼓相当”的旗山、鼓山。根据《尚书》记载:“成汤伐桀,放于南巢。”夏王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最后一个暴君,但却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关于他还有个成语叫“桀骜不驯”:桀是凶猛的意思,骜是马不驯良,驯是驯服;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不驯顺。夏王桀曾经说过:“天上的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宠幸美女妺喜,妺喜喜欢听裂帛之声,也就是丝绸布料撕裂的声音,夏王桀每天让人撕裂一百匹帛给妺喜听。公元前1766年,商王成汤打败夏王桀之后,夏王桀……[详细]
23、谢脁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脁楼
  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南齐建武二年(495)夏,有个出身显族、年届30的诗人,逆水乘舟,缓缓抵宣。他服已经给萧姓的王侯们当了十余年幕僚的谢脁。虽然曾得到了随王、竟陵王的赏识,还做过明帝的掌中书诏诰,但建康宫廷多变的政治风浪,已使谢眺“疲策倦人世”了;江南的青山秀水,正遂“敛性就幽蓬”、“聊恣山泉”的愿望。谢的文笔托依对应于宣城的景色,产生出一幅幅萧疏淡远、平和宁静、摇曳出尘的写意水墨图卷:“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日出众鸟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夕”……“玄晖诗变有唐风”。谢脁在文学史上有“继汉开唐之功”。杜甫称……[详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位于合肥市芜湖路239号,与省图书馆和包公祠隔街相邻,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其仿古建筑风格,曾为解放初期合肥市四大标志型建筑之一。它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座省级自然科学博物馆。隶属于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其工作经费按行政事业单位核发。该馆组织机构健全,现设科普部、科研部和陈列部三个部,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80%。馆内有固定的科普教育设施,并配有相应的科普宣传资料,拥有较高水平从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辅导人员。该馆现已开放四馆二室,分别为矿产资源馆、奇石馆、生物演化馆、地史馆和宝玉石室、声像室。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已制定规划,准备利用已有的场地和馆藏为基础,多方筹资,经过一定规模的扩建,使原地质博物馆发展成为安徽省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生物进化和地球……[详细]
绩溪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位于绩溪县龙川村龙川溪南岸。奕世尚书坊四柱三门五楼式构造,坊高10米,面宽9米,进深3米,以花岗石为构架,整个框架稍稍向内倾斜,给人以稳重端庄之美感。大额坊上镂刻着“双狮滚球”、“双龙戏珠”、“麋鹿相谐”、“鲲鹏展翅”等鸟兽形状,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有栩栩如生之感。并配以云纹、如意纹等雕饰,更显得威武传神。小额坊上镂刻着楼台亭榭、人物掌故和吉祥戏文,刀法精细,具有较高的雕刻水平。该坊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62年),具有典型的明代徽派风格。背景资料:龙川村(现称大坑口)是绩溪最古老的村落之一,也是绩溪胡氏的聚居地。胡氏一族在明代先后出了两个尚书——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胡富、胡宗宪-相隔60年,按照中国古老的习惯,60年为一花甲子,亦即60年为一转之意,奕世系累世之谓,也就是……[详细]
胡文光刺史坊
  胡文光刺史坊建于1578年,清乾隆、咸丰年间曾修葺。坊基周围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宽9.95米,四柱三间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为质地坚实细腻的黟县青石料构成。全坊以四恨60厘米见方抹角石柱为整体支柱,上雕菱花图案。柱下有长方形柱墩四个,各高1.6米,东西长2.8米,宽80厘米。中间二柱前后饰有两对高达2.5米的倒匍石狮,为支柱支脚,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一楼月梁粗壮,刻以浮雕,精美古朴,柱梁间均用石拱承托,两侧嵌以石雕漏窗。中间横梁前后分别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朝列大夫胡文光字样。二楼中间西面为胶州刺史、东面为荆藩首相斗大双钩楷字,书体遒劲,三楼中轴线上镌有恩荣二字,两旁衬以盘龙浮雕,二楼至四楼左右两侧和端点均流檐翘角,脊头吻兽雕为鳌鱼。檐下斗拱两侧饰有44个圆形镁空花翅,四根石……[详细]
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详细]
28、南谯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谯楼
  南谯楼位于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详细]
合肥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原建筑物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可惜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战火毁坏。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祠内陈列包拯及其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详细]
蔡家畈古建筑群
  蔡家畈古建筑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组。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至清末民初,房屋650余间,建筑占地面积约14600多平方米,为殷氏聚居的独姓古建筑群。该建筑群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民居现有人口389人,98户,以殷姓为主;大小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13800多平方米。代表性古建筑有8处,保存状况较完整。民居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堂心和祠堂系……[详细]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淮南村,包括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两个点,分别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该建筑群为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民政府为开采九龙岗矿而初建,主要用作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居住。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时,占用此建筑群并略加改建,使该建筑群又成为日军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历史见证。2011年6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淮南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始建于1930年,为国民政府淮南煤矿局办公楼。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煤矿,1939年该楼成为日商炭矿株式会社办公楼,1945年日本投降后,淮南煤矿收归国民政府所有,成为淮南煤矿局办公场所。该楼为二层砖混水泥结构的楼房,平顶,民国建筑风格,……[详细]
歙县檀干园
  檀干园位于歙县西10公里唐模村。建于清初,乾隆年间修葺。曾是本村许氏文会馆旧址。以门外溪堤遍植檀树、紫荆树而得名。又因园内有人工湖,湖内模拟杭州风景,故当地民间俗称为“小西湖”。湖为清初唐模村一许姓富商所凿,有三潭印月、玉带桥、灵官桥、湖心亭、白堤等风景,以供其母游乐。整个唐模村誉为“全村同在画中居”。从唐模东向进村,有清代建筑八角石亭和同胞翰林坊。亭分上下两层,四边有虚阁,飞檐悬有铁马,风吹铮铮作响;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亭左临溪,沿堤有多株数百年古樟树;亭右为一小五谷祠,下面竖有一小巧别致的青石牌坊。越亭向西数十步便是有名的《同胞翰林》石牌坊。它宏伟壮丽的建筑设计和精致的徽派石雕艺术,是附近一带石坊中所罕见的。坊为表彰清康熙进士许承宣、许承家兄弟而建。石质,四柱冲天……[详细]
33、五教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教堂
  这一明代民居幸存,为研究绩溪县城的发展史、建筑史、家族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是绩溪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之一。1998年5月,五教堂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刘敦桢教授前来徽州调查古建筑时就已发现,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时过50春,五教堂成为绩溪这一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老县城内仅存的一栋明代民居,有如掌上明珠,珍贵至极。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极大。“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对程朱理学信奉不疑而顶礼膜拜。葛氏是绩溪县城的一个大家族,而且文武双全,遵从儒家学说,信奉程朱理学当是在理的事。“五教堂”木质匾额高悬太师壁,醒目警神,是葛氏子孙严于遵守、勤于实践的信条。五教堂坐北朝南,以南……[详细]
熊、范二烈士专祠
  熊、范二烈士专祠位于安庆市沿江东路,与迎江寺相邻。该专祠原为慈云阁,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英果敏公祠。民国元年,安徽省政府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改为“熊范二烈士专祠”。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气势宏伟。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询被捕遇害。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和炮兵队官。曾参加安徽岳王会和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他被推为起义总指挥,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集结安徽太湖举行秋操,适又逢光绪……[详细]
廖河戏台
  廖河戏台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整座戏台由四根边长为40厘米的大方木柱支捧,于方柱上端3.5米处穿梁铺板成台面,正面横梁上有“大雅元音”金字匾额。面积32平方米。顶部为歇山顶抬梁式结构。戏台为廖氏祖先所建,初称“报赛神台”,主要供族内青年子弟演唱“目连戏”。以酬神祀祖,后形成黄梅采茶戏,成为三省五县艺人荟萃献艺之地。该戏台对研究黄梅戏等地方戏曲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为前后两台两层,占地面积40平方米,台上正中横梁上有嘉庆二十年、学远、善长、济川、义英修等字,台前两柱刻有倒爬双狮,各书“福”“禄”一字,台上正面三匾并联生辉,中“大雅元芙”左“德”右“象功”诸字,玉琢金雕,朱漆金粉尚存……[详细]
涉故台(陈胜吴广起义旧址)
  位于安徽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东距津浦线7KM,西至206国道8KM,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古代是一片沼泽地,故名“大泽乡”。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即发端于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与九百闾左同赴渔阳戍边,至大泽乡,因雨受阻,失期当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吴广遂智杀校尉,率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筑坛盟誓,诛伐暴秦。因陈胜字涉,后人遂将其盟誓之坛为“涉故台”。涉故台呈覆斗形,北高4.6米,南高3.2米,东西长67.6米,南北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周围绿树掩映,环境优雅。上有古柏数株,东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余米,曰:“龙眼井”,为寺庙遗存。涉故台上存有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民国29年四块碑记。据碑文记载,明代以前曾于此台设置过“楼……[详细]
古淝公所
  亳州在清朝初、中期建有30多个商业会馆,第二个在亳州建会馆的商人是徽商,皖南卢州帮、名叫詹潢建,以他为首的徽商在亳州市何家巷建了“古淝公所”,现在存有大门、大殿、偏房等建筑。现为亳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詹潢建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在城北二里的三障庵购买义地三亩,以作为徽商的义坟用,说明当时在亳的徽帮人数已不是少数,而且有了盈余,商业扎下了根基,他们依做胡筝、徽墨、歙砚,加上宣州的宣纸即做文房四宝的生意而出名,当然还以经营药材为主。后来徽商生意大了、来亳州经商的人员多了,“古淝公所”的地点显得小了,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6年)于门神街东头路北又建了一个会馆,即徽国文公祠,会馆与公所其功能性质基本都是一样的,两个都在同时使用,而徽国文公祠会馆门脸是牌坊架式,上面布满徽雕,殿房全是皖南风格……[详细]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它座落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包河河畔。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国立图书馆。1953年4月在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达6345平方米。1981年建成七层书库大楼,建筑面积增至13900平方米。1998年10月,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2001年10月,2.3万平方米的新馆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1400余个,满足藏书容量420万册。新馆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和安全保障等配套服务系统。确保了高速网络传输,使网络配置灵活方便,多机处理、集中数据管理模式实现了数据资源的……[详细]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
  宿州基督教福音堂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大河南街45号。原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清末派遣传教士建,是皖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基督教堂建筑群体,中西结合。宿州基督教福音堂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17—1922在宿期间最初居住于此,其作品《大地》描写的是当时宿州人民-的场景。福音堂整体建筑坐南朝北,东西长70米,南北长77米,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由大门厅、男客厅、女客厅、大礼拜堂、小礼拜堂、牧师院、钟楼等组成。大礼拜堂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教堂院落之正中为大门厅,门厅两侧竖立抱鼓石和镌刻图案的画像石。大门东西两边有男、女客厅各五间,落地木制门窗,古色古香,做工精细,雕梁画栋,颇为气派,建筑总面积165平方米。进门之后,堂院正中是大礼拜堂,为古典式殿堂建筑,为福音堂中心建筑,南北9间长34米,东西5间宽17米,建……[详细]
40、中江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江塔
  中江塔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系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中江塔堪称为芜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