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三雕博物馆(周氏宗祠)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详细]
赵文楷墓
  赵文楷墓位于安徽省太湖县望天乡华光村。该墓原为石灰桐油夯筑,圆形。高1.8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骸骨由雁平运回太湖,与妻妾合葬于景宁乡人形山。建筑格局原为石灰桐油夯筑,圆形。高1.8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艮山坤向。有碑,高1.65米,上 书--“皇清诰封授中宪大夫显考介山老大人之墓。”文物保护1982年,县人民政府定赵文楷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收录于《中国名胜词典》。1984年,该墓由县文物管理所修葺。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东、北、西三面至石砌挡土墙,南至最底一级石级台阶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30米。……[详细]
花亭湖遗址群
  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横路村、黄镇村。花亭湖为一座人工湖,属长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湖泊,适宜人类-生存,湖区有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遗址54处,形成庞大的古遗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遗址、虎形坪遗址、姜家凸遗址、铜鼓凸1、2、3遗址。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1.5—3米,遗址上部较为平整,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标本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纺轮、器口沿、网坠、石球、石锛、石斧、石刀等,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兰纹及刻槽纹等。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花亭湖遗址群,地域分布集中,文化延续性强,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属薛家岗文化类型,各遗址相隔距离约1.5至3公里,彼此相望,共同形成一个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庞大聚落遗址群,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详细]
施从云墓
  施从云墓位于桐城市金神镇。墓地坐西向东,面积480平方米。墓区平面呈方形,墓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后镌刻其简历。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桐城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初任督官,继任陆军管带。武昌起义,革命军遭清军围攻,施从云等为解武昌之围,在滦州率军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总司令,王金铭任都督,冯玉祥任总参谋长。起义军后遭清廷镇压,施从云被杀害,年仅32岁。是年,其遗骸由三兄扶柩南归,安葬家乡。1925年,国民政府追赠其为上将。1936年,-中央接受冯玉祥等要求,对滦州起义将领举行“国葬”,建塔树碑,北京中山公园铸施从云铜像,供人瞻仰。……[详细]
储氏宗祠
  储氏宗祠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中关镇湖响畈,年代为清末。据史料记载,“储氏宗祠”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始建,历时4年完工,虽距今已有152年,但保存基本完好。其建筑属典型的徽派风格,白墙青瓦,高檐翘角。祠堂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寓“门对青山,窗含绿水”之意;实木铆榫结构,分三重五进,进门正中为大厅,大厅前后均有天井,厅后过天井即为神堂。大厅影壁上 书--一联曰:“读圣贤书当作仁人志士,听祖考训即为孝子慈孙”,以勉励子孙勤学苦读,争当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材。整座建筑呈轴对称型,左右均为房屋,现存共36间,占地1236平方米。建造时,人称“为历传所未有,一时人心翕然,莫不有本源之感,亲睦之风”。2012年,储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东20米至农田,南……[详细]
贺氏启六公祠
  贺氏启六公祠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东山村。座北朝南,面阔31米,通进深41米。贺氏启六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扩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明三暗五,正屋三进三开间,东西各有厢房12间,各厢房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接,总建筑面积达1271平方米。宗祠屋面为悬山顶铺小青瓦,屋内山墙用穿斗式梁柱构架。殿堂为四柱抬梁式五架梁,柱头施插拱、丁头拱,明间与次间立柱上端用额枋穿连,使各开间梁架形成一个整体。柱础为青石八方须弥座,每方饰浅浮雕花草纹。地面由麻沙石板和石条铺砌.-二三进依次增高半米。是该县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徽派建筑大型祠堂。保护范围:距文物本体外沿的四周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各100米。……[详细]
三溪乐成桥
  乐成桥位于旌德县三溪镇三溪村。俗称“三溪大桥”,又称南河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为洪水冲毁。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众人集资重建。全长156米,宽6.20米,桥面至河床高9米。桥孔净跨度尺度不一,中孔为11.50米。桥面两侧设有石质栏杆。乐成桥横跨徽水河,南忱狮子山,北架三溪老街,仅次于歙县太平桥,被称为“千里皖南第二桥”。明正德二年(1507)、造石桥五洞,凉亭一所,因名其桥为“通津桥”。清嘉庆《旌德县志》载:“南河桥在县北三溪,距县三十里,诸水聚汇之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府罗汝芳建。国朝康熙中,邑人江宗孔重建。河阔桥长,计十一孔。工石坚致,栏循整齐”。因桥由江宗孔及本族昆仲乐输建成,故名“乐成桥”。保护范围:周围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详细]
228、汪华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华墓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营建,墓依山南向,根据地形建有巨大的环形扶手,中为圆形封土,墓前原有拜台、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毁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对府城,左右冈峦屏护。墓前右为享堂,二进五开间,飞檐高瓴,壮丽堂皇,现仅存遗址。左为家庙,两进,有左右廊房,现部分毁坏。原先还有神道、翁仲、牌坊,现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毁,今呈封土堆积。今墓遗址尚存,墓前右为汪王墓祠遗址,三进,现仅存地坪遗址;墓前为忠烈王庙遗址,三进五开间,现存遗址和部分门屋,门屋内保存有两通清代部宪禁碑。汪华,唐歙县人,隋末皖、浙、赣一带农民起义领袖,曾自封吴王,降唐后封越国公。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徽州汪姓都是他的后裔。保护范围:以墓冢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包括所……[详细]
歙县王氏故宅
  王氏故宅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大北街100号。该宅始建于清代,主楼为三开间三进深二天井二层木结构建筑。南北开间平均为9.26米,东西进深为20.67米,门前坦开间为9.05米,进深为3.35米,后院开间13.29米,进深为8.48米,厨房开间为3.83米,进深为5.92米,偏房开间为2.78米,进深为4.05米,石板阶梯宽为1.32米,长4.05米,共占地面积为373.91平方米。整体建筑造型古朴大方,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王氏故宅梁架结构及梁枋和木构配件,简朴大方,具有徽派建筑的风格特征,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典型范例。王家为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历代均为新安名医,民国版《歙县志》称之为“新安王氏医学”。新安王氏医学在新安医学中占有重要一席。保护范围:四周檐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详细]
汤池果树窑址
  汤池果树窑址位于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河西村民组。窑址座落在虎尾山,窑址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该窑烧制的器物,以黑釉为主,釉色明亮细腻,器物在庐江、舒城、枞阳、巢湖等地唐宋时期墓葬中均有出土。窑址座落在虎尾山,分南、北两座,两山之间有一条大道,两山麓有窑门、窑砖、窑灶、窑具,堆积大量器物残片,堆积层离地表20至40公分不等,窑址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两山之间以及附近不仅经常挖到本地窑厂烧制的器物残片,还能见完整的柱子、钵子、壶、碗、盂、杯等。该窑烧制的器物,以黑釉为主,釉色明亮细腻,器物在庐江、舒城、枞阳、巢湖等地唐宋时期墓葬中均有出土。保护范围:以孔家大塘为窑址中心,周围10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100米。……[详细]
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
  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现有始建于民国初年的房屋20间,总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旧址原为当地富商王文彩的住宅,1940年7月,新四军在此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淮上行署,下辖怀远、凤台、蒙城、宿东、宿南5个县,是当时行署办公所在地和行署领导人-起居之所,建立后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军政素质的干部和军事将领,是英勇的淮上儿女不屈不饶抗击日寇,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抗战期间,彭雪枫两次进军淮上,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中共在龙亢设立淮上地委。1940年,豫皖苏边区党委移驻龙亢,改称豫皖苏边区淮上行政公署。龙亢成为当时淮上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旧址是当时行署办公所在地和行署领导人-起居之所,刘少奇同志1941年路过此处并留宿。保护范围:主体建筑院墙四周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详细]
冯村进士坊
  冯村进士坊,石牌坊名。位于绩溪县浩寨乡冯村。四柱三门五楼,花岗石结构。高8米,宽8.2米,进深2.米。正面上层有恩荣匾,下层额坊正中有进士第三字,落款小字:钦差巡抚南直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王恕,钦差巡按提调学校监察御史戴珊、翟谦与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崔渲,赐进士及第翰林编修曾追为戊戌春闲同年冯溶书。背面落款:徽州府知府王勤、经历张聪、同知张英、知事袁顺、同判娄宗、照磨王憋、推官杨宣、检校谷英与绩溪知县吴迁、主薄张进、县函江筏、典史程刚、儒学教渝李痪、巡导涂寅,大明成化己亥岁七月吉日立。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坊体外,东、南、西、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0米。……[详细]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
  胡祠文昌阁石狮、石雕栏板坐落在绩溪县华阳镇北门外县委党校内。文昌阁,原是胡氏宗祠的一个组成部分。胡祠现已拆毁,仅保存了专为存放谱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和部分石雕。文昌阁,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00平方米。始建于明隆庆已巳年(1569)。现存建筑为清代建。在原胡氏宗祠的门楼和庭院两处,保存了狻猊一对,石雕栏板八块、望柱十根。青石圆雕狻猊,面目狰狞,形态威武。望柱头饰“锦簇花团”栏板均用回纹饰边,画面为松鹤延年,凤凰对歌、喜鹊闹梅、母鸡哺雏、燕集红梅、画鹛栖枝等内容。形象丰富,栩栩如生。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1986】128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详细]
淮南春申君陵园
  春申君陵园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陵园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脉的赖山,南邻瓦埠湖,距李郢孜镇政府西50米,其封土高19米,底径87米,占地总面积7000平方米。1979年10月,安徽省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考察,1992年谢区政府为黄歇墓立了碑,2000年动工兴建“春申君陵园”,同正式对外开放。……[详细]
鸦山岭古道
  鸦山岭古道是徽州历史上相互贸易的必经之道,也是战事通道。东向长15公里,西向长13公里,两道均用块石、石板砌筑,路面宽1-1.5米不等,基本上沿山溪沟壑行进。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些线路均是历史上商业繁荣的最好见证。鸦山岭古道开凿于清代顺治年间,嘉庆、光绪及民国年间均有维修。刘家冲村位居西向古道,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有500年历史。水榨村位居东向古道,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古道沿途多古村落、古建筑,记录了历史文明的进程。鸦山岭古道,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进行了全面考查,2009年8月被郎溪县政府正式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保存最好的是鸦山岭山脚至山顶鸦山庙的一段“九曲十八弯”。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祠文昌阁
  方祠文昌阁坐落于华阳镇梨尖角县工业局内。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占地2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二层建筑,高9.5米,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现仍保存原貌,是方氏家族存放谱牒、文稿及祭拜文昌帝君之所在。文昌阁平面正方,象征四方如意。墙体封至阁高的三分之二处,向外挑出下层屋檐。二楼四周有可启闭的槛窗。木结构采用抬梁、穿斗两式结合之做法,山墙柱通顶,明间一、二楼柱子错位归安。雀替、梁驮、斜撑等均饰以精美雕刻。结构严谨,小巧玲珑,线条奔放,明快轻松。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1986】128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蚌埠禹王宫
  禹王宫座落于涂山,是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下旨而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祭祀大禹和禹妻涂山氏之所。古禹王宫曾有五进院落,10个殿堂,40余间殿宇房室。古刹历经数千年风雨,损失严重,解放后经数次修缮和重建,已经成为皖北地区著名的全真派道观。现存建筑有清道院、纯阳道院、长春道院、苍龙阁等殿堂,特别是香火竂,建于明神宗万历42年,完全用青砖砌筑而成,造型简洁、质朴,是禹王宫至今保留最完整、最珍贵的古迹。修葺一新的纯阳道院添建了石造台基,回廊飞檐斗拱,上履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每年农历3月28日的禹王庙会,是涂山重要的祀祭大禹活动,远近闻名,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香客最多时达20余万人,场面蔚为壮观。……[详细]
广德603探空火箭发射场旧址
  广德603探空火箭发射场旧址位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1960年建成,是我国首个生物试验探空火箭发射场,又称“六O三”基地。包括发射控制室、发动机测试室、发射场坪发射架等十余个配套设施建筑。自1960年到1966年在603基地用T-7火箭发射共11次,T-7M发射4次。文革-爆发后火箭发射基地陆续转移到酒泉、西昌。仅剩一个发射架和部分房屋,原1200多亩用地被改造成项目林。高52米的笼式钢骨发射架依旧巍然耸立在1256平米的发射坪中央。该遗址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攀登的攀登的革命精神的见证。是全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华儿女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保护范围:以发射架为圆心,以卷扬机最大距离75米为半径圆面积。建……[详细]
汉阙遗址及水牛墓
  汉阙遗址及水牛墓相山公园内作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奏鸣台是当年为迎接封建官僚和地方绅士上山朝拜时奏乐的地方。因为此处曾有一个较大的汉墓,墓前有守陵石阙,当年在筑奏鸣台时拆掉石阙作为构建,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石阙的残片、阙帽和阙身,它对研究古戏台和汉代石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奏鸣台高约2米,长、宽约6米,由大量汉代石块堆砌而成,周围地面以碎石块铺筑,东侧有一段台阶。考古人员解释,地面和台阶是近年补建的。沿着台阶走上奏鸣台,除了保存完整的大石块外,还有一部分碎小石块。考古人员现场对汉阙遗址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仔细勘测,详细测量记录所有石块的长宽高等数据,并进行了绘图。据现场勘测统计,奏鸣台大约由超过100块的汉代石块构成,其中最长的一块超过3米。……[详细]
天柱林氏祠堂
  位于水吼镇天柱村胜利组的林氏祠堂,始建于民国1924年,公元2005年至2007年由“十德堂”与“九牧堂”两支林氏后裔合资重新修葺。林氏祠堂内的檐口、梁架、栏杆、柱础、龙井等构件,其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构思精巧,深受明清时期古建筑文化之影响,生动地反映出了成熟的徽派建筑的雕刻艺术。祠堂一进设有亭阁式全木结构的戏楼,并在两侧置副台与厢楼;二进为“九牧堂”厅堂,为祭祀、祈福活动场所。在一进与二进之间配一口天井。西边耳房有3扇“哥特式”窗户,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此-议事时改建的。整个建筑设计为二进,轴线取南偏西5度;通面阔25.6米,通进深21米,占地面积达540平方米。在硬山墙面砌四列二级马头墙,穿斗式木构架,白墙灰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