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281、龙兴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庵
  龙兴庵位于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称龙兴堂。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清有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明、次间设两缝抬梁式梁架,梢间设两缝穿斗式梁架,用材硕大,法式简洁。殿内设三个石构须弥座神台,凹堵石板镌刻“X元十四年”铭文,并保存三座早期的石香炉。附属文物和山桥又称百日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单孔石拱桥,桥长35米,桥边尚存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山桥记》残碑一通。保护范围:龙兴庵: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和山桥:桥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龙兴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舒曹红军桥
  红军桥位于清流县林畲乡舒曹村背芜自然村与子竹坪自然村交界处。1931年冬,在林畲驻防的红军独立第7师1团1部在完成任务从归化方向返回驻地途经该桥时,不料遭遇-民团伏击。由于事发突然,激战中,10余名红军指战员血染石桥,英勇牺牲。为了缅怀烈士英灵,当地村民就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以志纪念。红军桥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单孔石拱桥,红军桥长15米,面宽4米,桥面距水面高约3.4米。解放以前,这里是清流至归化(今明溪县)、三元方向的必经之路,前方不足1公里的豁口处就是镇守四县的交通枢纽──五通凹,有官道可分别通往清流林畲、永安安砂、归化城关、盖洋和宁化泉上五个方向。红军桥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冶山摩崖石刻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溥修,侯官张国治书,闽侯欧阳英重修”。还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一曲”至“九曲”等石刻共50处。另有“冶山古迹”题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四块0.60米见方的花岗石上,楷书,横刻,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保护范围:冶山全山。2018年,冶山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氏宗祠追来堂
  王氏宗祠追来堂位于南靖县金山镇水美村,年代为明至清。简介:明正德四年(1509)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6)重修。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5平方米,由前厅、主堂、内天井和廊房组成。祠前旷埕西南侧立三对石旗杆,祠内悬置明万历二十二年(1593)御赐“卓树清标”匾额。前厅和主堂明、次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及斗拱、花板等多以雕刻、彩绘装饰,正脊仍保留清代的剪瓷雕。附属文物水美塔为同期建造的七层八角实心塔,通高8.9米。保护范围:王氏宗祠:向东延伸15米、向西延伸30米,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水美塔:塔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王氏宗祠追来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源叶氏花厅
  陈源叶氏花厅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陈源村,年代为清。清代建筑,坐西朝东,方向75°,由东西两院组成,东西两院中间以两墩三孔石拱廊屋桥分隔。东院面向廊屋,三面建廊,可欣赏廊屋内景;西院面向廊屋花墙,单进厅,厅堂面阔三间带左边廊,进深六柱带前廊;左边廊有通东院的过厅,过厅右壁开圆形花窗;前廊右侧开边门,通往叶宅他院。厅堂明间两根后金柱间为太师壁,设案桌。该花厅系目前福建省仅存的室内带廊桥建筑,由于建筑结构独特,建筑风格与闽北廊桥的风貌相一致,是探索清中期建筑结构、技术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陈源叶氏花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花厅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中共闽中工委旧址西河祠
  中共闽中工委旧址西河祠位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年代为1942年。简介:始建于南宋,清初期重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钦点御前侍卫探花及第林宜春的旧居,后为林姓祠堂,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96平方米,占地面积812平方米,由半月池、小道、围墙、内雨坪、下堂、天井、正堂、后花台及两侧厢房等组成。1942年2月,根据省委指示,中共大田地方组织在大田武陵西河祠召开会议。西河祠是中共闽中工委成立地点和主要活动地点,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领导并开展革命活动。保护范围:东至墙体外10米,南至墙体外20米,西至墙体外10米,北至围墙外10米。2018年,中共闽中工委旧址西河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87、镇江府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府
  镇江府年代:清座落地点: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简介:即太史第,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由庭院、正门、外厅、正厅、上厅及围墙组成,面积1690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间,穿斗式构架,正门悬挂“太史第”匾额,侧边悬挂“金殿传胪”匾额。附属文物龚氏宗祠,由庭院、戏台、廊楼、大殿、后殿神龛等组成。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硬山顶,斗砖封火墙围合为四合院式。大殿天井前戏台与后殿两天井间通道顶部均有藻井,后殿置神龛。保护范围:镇江府:东至龚美河住宅,西至龚美颜住宅,南至龚起生住宅,北至山头—新丰公路;龚氏宗祠:建筑四向封火墙外50米。2009年,镇江府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净峰寺弘一法师旧居
  弘一法师旧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寺旅游景区内。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弘一法师旧居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建筑主体以传统木结构为主,呈现出四进院落的“田”字型民居格局。这里复原了李叔同的起居室、书房和洋书房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优雅。此外,故居内还重点复原了桐达钱庄、佛堂等景观,并展出了李叔同生平的图片、石刻、书法篆刻等作品,让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师的传奇人生。在旧居外,还有一片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园林,由太湖石假山、池塘、长亭及弘一大师纪念亭组成。纪念亭内立有李叔同端坐的铜像,高约2米7,形象生动逼真。园林内还设有游廊和小花园,环境清幽,是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详细]
新街礼拜堂
  新街礼拜堂又名“中华第一圣堂”,是我国最早供华人使用的基督教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教堂因屋顶坍塌而重建,新教堂聘请上海著名设计师设计,召请国内著名工匠施工建造。教堂属罗马式建筑风格,廊前立有六根圆柱子,红色坡顶上有六边形钟塔,塔内悬挂着百年前购置的美国铜钟。红色两坡屋面属砖石结构,古雅壮观。殿堂前廊的墙上镶嵌有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赠送的石匾“中华第一圣堂”和“耶和华驻驆之所”。 电话0592-2072383交通 乘1、11、15、20、21、22、32、45、48、122、135路等公交车在中山路站下车步行约90米可达 门票 免费开放时间 周日 景点位置厦门市思明区台光街29号……[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旧址,位于龙岩市和平路62号,松涛山下的原市政府大院内,与中山公园毗连,系1927年时任福建省防军混成第一旅旅长的军阀陈国辉所建。该楼为单体骑楼式砖木构二层洋楼。平面呈方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61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的率领下,第三次攻克龙岩城消灭了著匪陈国辉旅局后司令部设于此。军长朱德在此居住期间,主动做通了当地民匪头目刘烈波等的思想工作,使当地土匪主动投靠红军,加强革命力量,取得了工作经验,这为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特别是决议中对绿林(土匪)的处置方法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发挥了作用。198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元坑陈氏民居
  元坑镇位于顺昌县西南部,辖谟武、槎溪、洋坊、宝庄等13个行政村。《顺昌县志》载“先有‘漠布(现谟武)’才有‘顺昌’”,金溪贯穿元坑境内,明、清时期是入闽的重要水运通道之一,繁忙的水上运输使元坑成为当时商贸中心,留下大批豪宅。各姓氏为纪念先祖兴建祠堂,有吴氏、蔡氏、朱氏、张氏、邓氏、陈氏、叶氏等多座。2010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陈氏民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0420平方米。封火墙内并列六栋大院落。各落多进相接,设前、中、后院门,自成天地,又廊院相通。首栋布局有大门、前厅、过亭、天井、厢房、正厅,覆龟亭两侧天井、后厅、后花园。主栋门坪两侧各设一对拴马石。正厅悬有乾隆年间吏部尚书刘墉为武状元陈瑚题写的“德耀乔松”寿匾。……[详细]
连江光复会旧址
  连江光复会旧址即吴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湖镇东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面积808平方米,坐南朝北,由门厅、天井、主厅、后天井、神殿组成。主厅硬山顶,穿斗式构架,面阔3间,进深5柱。现宗祠也辟作吴适纪念馆(黄花岗生还义士)。清末,连江县透堡、朱山、岗下等地秘密组织反清王朝的“广福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透堡棋盘堂成立连江广福会。在此基础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组织“连江光复会”,并成为福建同盟会的分支组织。宣统三年(1911年),以吴适为首的连江光复会二十六名成员赴穗参加广州起义,此役卓秋元等十名连江籍成员牺牲,他们名字被铭刻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上。吴氏宗祠是当时连江光复会会员的秘密联络点和聚会场所。……[详细]
龙院郑氏民居
  龙院郑氏民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年代为明、民国。简介:始建于明代,坐西朝东,偏北,东西两落并列。西落一进,为民国建筑,东落二进,为明代中早期建筑。西落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天井。东落前部设石板埕,一二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双坡悬山顶。一进主厅设前通廊,明间厅堂为抬梁做法的井字梁架,为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厅内四椽栿上设驼墩叠斗,架平梁;前大小金柱间以丁头栱接一斗三升承托屋架的做法极为独特,其余缝架均为穿斗做法,为福州地区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形式。二进主厅前轩廊为叠斗结构,屋身均为穿斗式做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龙院郑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兴化府城隍庙
  兴化府城隍庙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梅峰居委会庙前路,明洪武三年(1370),兴化知府盖天麟迁建原子城内西北角的军城隍庙于此,宣德五年(1430)、弘治二年(1489)、嘉靖三十八年(1559)和万历三十四年(1606)、崇祯四年(1631)、清康熙三十年(1691)、光绪年间(1875~1908),庙先后由地方府、县官员维修、扩建。仍然保持明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由照墙、外埕、内埕、大门、甬道、仪门、月台、戏台、中门、风火门、镇壶楼、正殿、两庑、寝殿组成。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抬梁穿斗木构架,重檐歇山顶。该城隍庙是研究明代建筑结构和城隍文化的实物资料。兴化府城隍庙200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祥谦烈士陵园
  林祥谦烈士陵园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枕峰村福夏公路东侧的枕峰山西麓。林祥谦于1982年出生在闽侯县尚干镇的一个贫农家庭,他1906年进入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进入汉口江岸机务工厂当钳工,1913年转到工务修配厂当铁路工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并创办了《劳动周刊》,在工人中进行广泛而通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1921年12月下旬,中共武汉地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陈潭秋找到林祥谦等人,希望他们团结工人,组织江岸工人俱乐部,以此作为对敌斗争的指挥部。林祥谦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他担任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干事,1922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领导铁路工人同帝国主……[详细]
蔡忠惠公祠
  蔡忠惠公祠年代:明、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下藤路位于仓山区下藤路199号,为明洪武年间,蔡襄第八代孙蔡伯起迁居福州下渡后集资兴建,清代重建。奉祀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蔡襄。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两度知福州,卒谥“忠惠”。2003年南迁60米,复建于今址。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从西向东,依次为门楼、正殿、拜亭、祭厅、议事厅。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双坡顶。大门正面匾额楷书“蔡忠惠公祠”;后壁墙匾额“蔡氏宗祠”,结构严密,笔力遒劲。前回廊墙上嵌蔡襄楷、行、草体碑帖石刻20余方。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霞贯石楼群
  霞贯石楼群位于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霞贯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组成。曜星楼,清乾隆丙辰年(1736)建,由红砖埕地、山门、围墙、天院、曜星楼及左侧、后侧护厝组成;曜星楼为方形二层楼,石构门框,门楣嵌石匾一方,楷书阳刻“曜星楼”,落款“乾隆丙辰春仲阳宣”。阅汪楼,清康熙庚辰年(1700)建,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方形二层楼,一层前厅设木梯通往二层。石构门框,门楣上嵌“阅汪楼”,落款“告康熙庚辰年”。承泽楼,清乾隆八年(1743)建。主体建筑为两层楼,中为天井,四面厢房,计24间房。2013年,霞贯石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内。1928年,共产党员杨则仕被秘密派回家乡凤头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读书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929年7月,杨则仕在杨氏祠堂主持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政和支部,杨任书记。杨氏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置一厅十三室,面积760平方米,陈列着杨则仕等17位革命烈士事迹、中共政和支部旧址纪念碑、革命遗物纪念室、建松政边区地形图,以及杨则仕、陈贵芳等革命志士的手迹、题词等十余件,革命文物20多件,革命历史图片47张,中央、省领导题词20多件,具有重要的文献和纪念价值。县委、县政府已把第一支部诞生地“杨氏祠堂”辟为纪念堂,并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年代为1927年。简介: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年10月,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保护范围: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线。2018年,中共平和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
  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中心小学内,年代为1921年。简介:建于清乾隆丙戌年(1786),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围墙、灰坪、大门、前厅、天井、中厅、正厅、后院。中厅面阔14米,进深6米,通高5米,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两侧为护厝,大门内侧有回廊与中厅相连。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组织进步读书会“奇山书社”。1923年9月,在书社的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护范围:建筑东、南、西滴水线和北石砌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岩声报创办地桐冈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