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祠堂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东溪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下设土地部、财政部、军事部、肃反部、粮食部、文化部、妇女部等机构,机关驻地设在睏牛祖厝(陈氏祠堂)。这是安南永德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人民政权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它的成立标志着安南永德红色苏区正式形成。旧址为清朝骑廊式建筑,室内现展出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历史陈列展。旧址被列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泉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地址: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 2020年12月,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祠堂入选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西林建筑群
      水西林建筑群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水西林街,年代为明、清。简介: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林春泽宅前后二进,面阔五间,计有歇山顶八字墙门楼和左右倒座、正座、后座、后花园等;林应宪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应亮宅前后三进,面阔五间;林如楚宅单进,面阔三间;林如楚后裔宅单进,面阔五间;旗峰林公祠前后三进,面阔三间。水西林为明清福州市地区官宦府第建筑群的典型实例。2013年,水西林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群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
    长门炮台
      长门炮台长门炮台位于连江县官头镇境内、闽江口北岸、长门山巅,于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亲自选址和设计建造,后经光绪八年扩建而成,清政府曾在这里设立长门提督。据史料记载,长门炮台建设年限还早于厦门胡里山炮台。炮台整体建筑气势十分雄伟,外观呈圆柱形构造,营垒高四丈多,厚五尺,周长九十丈,占地近50亩。长门炮台作为闽江口第一道防线,曾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写下光辉的一页,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站在炮台旁,近可俯看闽江口胜景双龟锁口,远可眺望川石、壶江、粗芦三岛,引人遐思。如今,长门炮台已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详细]
    324、吴郡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郡墓
      吴郡墓年代:清座落地点:浦城县永兴镇前墩村简介:位于浦城县永兴镇前墩村黄溪洲自然村后山的二层台地上。吴郡(1636—1715),字云土,祖籍安徽凤阳。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京时,吴郡由老仆携带逃来福建,住浦城县永兴镇前墩村黄溪洲。后吴郡仗剑从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随靖海将军施琅进攻澎湖列岛。郡立大功,加左都督衔,授山西大同镇标游击,曾从镇将俞某出猎,用枪毙一虎。不久补为天柱营参将。先后担任山西大同镇标游击、黄州协副将、康熙四十九年升浙江水师提督。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葬于浦城县永兴镇前墩村黄溪洲。墓地势呈椅状,四周梯形条地围绕,用三合土构筑,坐北朝南,墓园分内、中、外三层墓埕,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吴郡(1636~1715),字云士,安徽凤阳人。清康熙二十二年……[详细]
    坂头花桥
      坂头花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二次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民国3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开间,面宽8米,高16米,南北走向,桥长40米。中央主楼三层翘檐,南北偏楼二层翘檐,每翘檐挂风铃,现尚存九个。桥柱6排80根,桥柱及梁枋上有楹联30余幅。顶有覆盆式藻井,拱、梁、柱绘人物故事、花卉图案。桥内设神龛9个,内塑神像,桥中亭和两端桥亭建有0。桥拱左右两侧的石缝中露出两把宝剑的剑尖,直指溪面。桥亭内存清道光年间重修碑记两块。……[详细]
    顺济桥遗址
      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为泉州知州邹应龙以来泉的外国商人资金建成。桥呈东西走向,原结构基础采用全河床抛填块石和条石,桥墩为干砌条石,上部结构为石梁,两侧有扶栏,花岗岩梁桥,长约150余丈,宽1.4丈,桥墩31个。造桥时,泉州古城南门——徳济门内有奉祀海神妈祖的天后宫,原名顺济宫,顺济桥因此而得名。顺济桥建成后历代多有修缮,现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其中西侧残留6个桥墩及连续的桥面,东侧残留4个桥墩及部分桥面,中间部分仅余1个桥墩尚残存有一定高度,其余桥墩仅在低潮期间可露出部分石块。顺济桥是古代泉州通往晋江的“孔道”,为研究泉州地区古桥梁发展历史和泉州海洋贸易提供了重要史料。……[详细]
    石狮城隍庙
      石狮城隍庙位于闽南风情十足的城隍街,城隍街位于石狮市区宽仁。前身为宽仁街,城隍庙的兴盛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该庙所在地便命名为“城隍街”。络绎不绝的人区,充满闽南特色的小店铺,海内外慕名而来的香客。聚集在此,以现代人的姿态去领略古老闽南独特又简单的魅力。石狮城隍庙相传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二年)。清朝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和扩建。民国十二年,石狮地方官绅、巨商及华侨捐款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据传石狮城隍公威灵显赫,民间有何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请城隍公去坐镇,都能获得0-的结果。如每年初四,石狮城隍为善信指点迷津、逢凶化吉,让石狮人平安,生意兴隆。给石狮带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石狮城隍的影响力不但启遍及闽南,而且远至台湾和水南亚。台南、高雄、新化、台中的善信几乎每年都组团来。石……[详细]
    328、镇安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安桥
      镇安桥位于浦城县临江镇本街,时代为清光绪。该桥位于浦城县临江镇压本街,横跨临江溪,连接水西村与水东村。桥四墩三孔,全长70.45米,宽3.6米,高6米。东西登桥引道各5米,石阶各21级,旁立石护栏。桥墩大方石砌成。宽3米,长9.9米,每墩迎水面有大型神鸟石雕。墩上用圆木井字形平铺叠涩出挑,再平放巨木为梁。桥面木质,上覆廊屋,廊屋单开间,立柱46支,悬山顶,单檐两披水,檐下附风雨板,两侧翼设栏杆,置长条木凳。廊屋正中设神龛。桥东西两端各立砖砌牌坊式门墙。拱门上方横眉石刻“镇安保障”。东头桥台留存残碑,刊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众捐款额。镇安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将乐擂茶具窑址群
      将乐擂茶具窑址群位于将乐县古镛镇胜利村五马山窑址、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廖厝山遗址、将乐县古镛镇玉华村横窠岽窑址、将乐县安仁乡武宿村良坊自然村良坊窑址,年代为五代—现代。简介:由五马山窑址、廖厝山窑址、横窠岽窑址和良坊窑址等四处窑址组成,从五代北宋初、经明代、清代至现代,以烧制有擂茶的主要器具——擂钵等。其中,五马山窑以烧制青瓷器为主兼烧陶器,廖厝山窑址、横窠岽窑址和良坊窑址为专门烧造陶器的窑址。窑址群构建了从五代到现代的擂茶具发展的清晰链条。2013年,将乐擂茶具窑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窑址地表陶瓷器堆积及窑炉遗迹周边各外延40米。……[详细]
    婆罗门佛塔
      婆罗门佛塔一座坐落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大轮山梵天寺内的钟楼北侧,一座在梅山寺,照片所示为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原在同安区西安桥头,为西安桥的附属建筑物,放又名西安桥塔。据《同安县志》记载,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同安县人许宜、释宗定建西安桥,并镇以石塔4座,桥头桥尾各两座。1957年根据郑振铎建议,迁至现址保护,现存3座(1座残缺)。佛塔为石构实心,高4.68米,3层方形,塔座及塔身浮雕取材佛教故事,形象生动逼真,是研究宋代婆罗门教和石雕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驾:沈海高速同安互通至同安区,经环城北路至梵天寺可达。……[详细]
    庐丰蓝氏家庙
      庐丰蓝氏家庙位于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济村青头坪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称东山祠,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东南朝西北,占地2968平方米,建筑面积959平方米,由主堂、东横屋、西横屋、院门、禾坪、化胎等部分组成。中轴线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门楼、下堂、天井及两廊、上堂。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楼中间石刻“恩荣”二字,下刻“蓝氏家庙”,大门左右两侧配置石狮、石鼓各一对。上堂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厅堂为抬梁式木构架带前廊后轩,悬山顶,三川式镂空屋脊,堂后筑半月形化胎。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庐丰蓝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京城堡
      大京,古称大金,地处福建省霞浦县东南海滨,靠近浙江。当地居民以渔业和农业为主,民风淳朴。引用浙江人的话,“北上去青岛,南下去大京”,可见大京在江浙人心中的地位。大京渔村距县城40公里。这里三面傍山,东面临海,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大京古城堡,历经六百载风雨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据说是现今全国最长的乡村古城堡,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大京村类型:古迹军事城堡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交通 在霞浦区间车站乘坐前往大京的班车,1小时一班,行程约一个半小时,票价19元……[详细]
    城内林氏宗祠
      城内林氏宗祠位于仙游县城内济川巷31号,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清代重建,坐北朝南(偏西),通面阔39.72米,通进深36.06米,建筑面积1432.3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左右庑廊、正厅、左右护厝。前厅面阔五间,进深十五檩,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十八檩,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整栋建筑的木柱、梁、枋用材硕大。两边护厝均面阔八间,各设四个小天井。大小天井共九个,中轴线上大天井长9.36米,宽12.34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城内林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
      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位于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数年后因流寇焚毁,清康熙已末年(1679)重建。御帘村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方--战三明的主要集结地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敌后方。彭德怀、杨尚昆率领东方军以明溪依托攻克沙县期间,曾设司令部于御帘张氏大祖厝。1934年1月8日,彭德怀于此发布《三军团向沙县前进的命令》,25日晨,红三军团对沙县卢兴邦部发起总攻,并大获全胜。2018年,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各向外延伸60米,西、北各向外延伸40米。……[详细]
    335、定风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风寺
      定风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现存的三宝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观音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39.18平方米,三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山门亭、弥勒殿、三宝殿、后堂、观音殿。弥勒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两边厢房上建有八角形拱顶钟鼓楼;三宝殿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上饰覆盆式藻井;观音殿面阔三间,悬山顶。保护范围:寺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定风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
      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拔仕村,年代为宋。简介:宋代驿道,为闽中郡西晋京官路。驿道旁尚存题刻三处:一为宋宝庆乙酉年(1225)题刻楷书“拔仕”二字,字径0.5米;一为宋嘉祐三年(1058)题刻“福州怀安县修沙溪路记”,楷书直下计十四行,记叙怀安县令樊纪修整沙溪路的德政,字径0.11米;一为宋宣和元年(1119)题刻,楷书直下计十二行,记叙林慈等募缘铺境内官路的情况及捐资者芳名。题刻对研究我省古代交通、宋代名宦事迹等具有较高价值。2013年,拔仕官路及摩崖题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摩崖题刻周边及官路遗迹两旁各外延20米。……[详细]
    337、赤石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石宫
      赤石宫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尚书桥村新村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六年(1826)重建,坐西朝东(偏南),面阔五间15.9米,进深17米,占地面积270.3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山门、天井、左右廊庑和正殿组成。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柱7檩带前廊,后檐石柱浮雕八仙人物。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9檩,前檐立园雕盘龙双石柱。柁墩、雀替浮雕牡丹等花卉,基本完整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尚书桥为附属文物。保护范围:赤石宫: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尚书桥:桥两端各外延10米;上下游各外沿50米。2018年,赤石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莆田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英龙居委会双池巷。宋德祐元年(1275)始建,元大德九年(1305)增建,明万历九年(1581)、三十六年(1608)修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1987年修复。是莆田明末清初抗清斗争据点之一。吴门人寺僧佺修,托迹于此,暗中与邑人余、黄担等人进行抗清活动。寺坐西向东,通面阔30米,通进深116米,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两庑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殿内有十几根宋代梭形柱和6根宋代方柱以及覆盆柱础。拜亭为元代原构。云门寺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后宅村,年代为1930年。简介:1930年在此建立三朱地下交通站,为厦门中心市委、闽中特委(地委)乃至闽浙赣边区省委和福建省委、泉州中心县委等的重要交通站;亦是晋、南、惠、莆、仙等地的主要中转站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始建于1890年,1907年续建,由三座并列建筑组成。右落和中落均三合院式,主座面阔三面,进深两间,墙体承檩,硬山顶;左落面阔二间,进深二间,硬山顶。2013年,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位于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年代为清。简介:由花砖宗祠、林氏大宗、龙头宗祠和绥丰宗祠组成。宗祠分前后两排排列,前排为绥丰宗祠,后排由东往西依次为花砖宗祠、龙头宗祠、林氏大宗。其中林氏大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以后陆续建设其他三座宗祠,占地面积1292.22平方米,建筑面积829.18平方米。建筑群坐北朝南偏东,均为两落一进合院,悬山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雾峰林家林朝栋等回乡祭祖,立有“奇昴公祀田”碑记一通。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