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当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反对北京军政府与德国签订“二十一条”割让山东给日本的--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学生,引起全国公愤。5月7日,为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福州各校学生8000余人在南校场(今五一广场)举行--,上街----,声援北京学生--,高呼“惩办卖--”“释放被捕学生”“废除二十一条”“-日货”等口号。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出军队、-上街制止,见到学生声势浩大,不敢镇压。院校的学生们为了坚持长期斗争,--结束后,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以吉庇路22号的谢家祠为“-”会址。并组织成立全闽学生日刊社和日货调查部,……[详细]
锦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城址东濒临江溪,西倚金鸡山,南为开阔盆地,北为鸡山垅,面积20多万平方米。2003年9月8日起,福建省博物馆和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2支考古队在发现一处秦汉时期的建筑遗址和20多座汉代墓葬。秦汉建筑遗址在锦城上面山,面积406平方米,在此有上千片简瓦和板瓦,瓦片长宽35厘米,厚10毫米,上刻有汉化的文字和不可辨认的文字。这小片遗址保存比较完整,所有瓦片的布局还保留当时规模的形式,就像还覆盖在屋顶上一样。在东侧开阔地上留存一段堤坝似的土墩,俗称“城墙”,夯土筑成,长30米,宽3米,为古城墙遗址,在城墙内侧发现有残损瓦当1件,只剩下半部分。上面一左一右刻有“央”和“阳”字样,据推考为“汉阳未央”的瓦当。距遗址不远的金鸡山上,发掘了一大一小、相邻的2座汉代墓葬,M1墓室长……[详细]
平潭五福庙
  平潭五福庙又名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传明洪武年间,驸马陈福死后被封为“威灵公五福都城隍”,祀于京师,移炉福清,飞炉海坛。因本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平潭原属福清)福塘里,神主名字为陈福,合计五个“福”字,故民间又称“五福庙”。位于平潭县潭城镇五福庙街平坦,占地940平方米,坐南朝北,依次为庙门、戏台、城隍殿、太岁殿等。庙门石楣外刻“五福境”,内刻“平潭古迹”,意指门立于平坦的巨石之上,这也是“平潭”之名的由来。门内为龙凤戏台,为三拱型天花板屋顶。城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硬山顶。梁架上绘有罗汉伏虎、莲花座斗等镏金图案,大殿墙壁上尚留有清代的龙吟虎啸壁画。殿内供奉有福建都城隍及台湾府城隍。传甲午战争后清庭割让台湾,戍守台岛的官兵挥泪撤退时,特将台湾城隍神像奉送到平潭……[详细]
浦城梨岭关
  浦城梨岭关年代:唐座落地点: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该关位于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高步亭自然村。古时因山产梨,称梨岭;唐贞元初,林藻与其弟林蕴联袂进京赶考,在岭头题下姓名,后两兄弟均科举及第,就称为折桂岭;又岭有五显庙,俗称五显岭。关为南北走向,关墙残长30米,高3-5米,下宽9米、上宽6.5米。关门残高3.2米,厚6.5米,宽3米。在关南侧顶部还发现营房遗址和石砌圆形泉水井一个,井深1.5米,直径0.65米,泉水清澈可鉴,甘甜爽口。据当地老乡回忆:关总长约80米。关门用片石砌成,顶为半圆拱状,关楼南面书“全闽锁钥”,北面书“越闽砥柱”。民国22年(1933),建造江(山)浦(城)公路时被毁。梨岭关规模宏大,关之四周,深坑危堑,林木周密,道路崎岖,地势峥嵘,山奇水秀,挺拔雄伟,堪称“福建第一关”。在梨……[详细]
杨阿苗故居
  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摹刻唐颜真卿、宋苏轼、明张瑞图、清吴鲁等古……[详细]
良地建筑群
  良地建筑群位于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年代为清。简介:主要由文武庙、梁氏宗祠、绪蜒厝、月山公屋、后恢谷仓、水尾木廊桥等六处乡土建筑组成。文武庙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西南朝东北,由前埕、八字形木构门楼、前天井三面回廊、拜亭、两层殿阁及后部附属建筑等组成,占地面积378平方米。梁氏宗祠,又名裕启堂,坐西朝东,由主座上下两厅、前埕与两侧过街门楼、两侧附屋及前部弧形吊脚楼、倒座仓房等组成,占地面积588平方米。绪蜒厝,坐西北朝东南,由左前侧门头房、院埕、上下两厅、左列花厅、右侧两列横屋及后部半圆形围垅、右院墙外附属建筑等组成,占地面积1094平方米;在山墙内壁保留有“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标语口号。月山公屋,坐西北朝东南,由右前侧门道、上下两厅、右后侧书房、左后侧藏书阁等……[详细]
下曹建筑群
  下曹建筑群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年代为清。简介:该村落形成于元末明初,现存多为清中晚期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有杨冈公祠、敬湖公祠、泰宇公厅厦、立人公厅厦、廷玉公厅厦、安俊公厅厦、九龙寺等7处。杨冈公祠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两侧谯楼、正堂等组成;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敬湖公祠坐东朝西,由门楼、戏台、两侧谯楼、正堂、北侧横屋等组成;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泰宇公厅厦坐东朝西,由门楼、下厅、上厅、后座及左右各一列横屋等组成;上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立人公厅厦坐东朝西,由门楼、正厅、后座及左右各一列横屋等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廷玉公厅厦坐东朝西,由门楼、正厅及左右各一列横屋等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详细]
抗战时期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群
  抗战时期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群位于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年代为1938-1946年。简介:1938年5月,因抗战爆发、厦门失陷,集美学校被迫内迁,直到1946年全部迁回厦门,前后经历八年。“第二集美学村”是抗战时期内迁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的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集美高级商业学校、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及三校联合创办的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旧址的总称。旧址现存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分别为:教职工办公室旧址(顺善堂)、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旧址(正旺祖祠)、教职工宿舍旧址(来宜堂)、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旧址(观音堂)、陈嘉庚故居(中庭厅)、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旧址(梓房祖祠高平堂)、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旧址(迪光堂)、集美职业学校校舍及抗日救亡剧社(文派祖祠高平堂)、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旧址(集……[详细]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元至志二年(1322)重修;梁氏十四世始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回乡祭祖修家谱时筹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又募捐重修;民国期间,宗祠曾作为校舍;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宗祠作为仓库使用。改革开放后,于1987年由族人梁敬錞捐款再次重修。建筑坐西朝东,占地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祠门前有158平方米祠埕,门墙上部为近代式,上有女儿墙;大门两侧有一对陶瓷酒盏拼镶的白象。进祠门有一戏台,四坡顶,戏台后部雕刻拼花十分精美。戏台上有凤凰池。戏台前有天井。祠堂厅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屋架结构为穿斗减柱造式。正中设神主……[详细]
西山故居
  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时代为清代。该单位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本街,为南宋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宅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始建于宋嘉定十四(1221)年。清咸丰八(1858)年毁于火,光绪十四(1888)年重建。南北长66米,东西宽21米。总面积1221.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2.53平方米,庭院面积588.87平方米。四面围墙,东、西、南三面墙外有流水沟绕护。中轴线依次为花墙、前庭院、门厅、天井、正厅、后院。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侧有厢房、侧门。侧门上槛外分别额书“鸾飞”、“鱼跃”等字,砖质,阴刻楷书。建筑内梁坊、瓜柱、斗拱以至瓦当均有精美雕饰。两厅均为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前厅额枋有清代吕佩芬匾额“西山真先生旧宅”。1982、1984年进行维修,保存……[详细]
131、梵天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天寺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闽南著名的佛寺。梵天寺距同安县城1公里。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原名兴教寺、有庵72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改名梵天禅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70年),名僧无为及徒智性等和尚募缘重建法堂及寝室,十七年重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文公书院、千佛阁、仰止亭、魁星阁等建筑群,由下而上、层层叠起,座落在大轮山南坡山谷一条中轴线上。宋朱熹为同安主簿时,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处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刘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导的紫阳书院等,都是纪念名儒朱熹的重要历史建筑。寺院里还……[详细]
132、种德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种德宫
  种德宫最初坐落于厦门鼓浪屿西部鸡母山向北延伸支脉西麓坡地濒临小河处,背山面海,信众称为大道公庵。以后庵未知何故停止祀奉大道公活动,故称其庵为旧庵;称庵前之河为旧庵河。据传说大道公神像被请进种德宫祀奉的年代,大约是在明成化(1455年-1487年)年间。在上述种德宫停止活动后,聚居在现今内厝沃路(内厝澳路)与鸡山路的居民,又募资在鼓浪屿西北部俗称湾仔尾山东南麓坡地(现编为内厝澳路门牌373号)新建一座种德宫。 其始建年代,志书未载。种德宫是一座三门二进殿宇,建筑面积约78平方米。宫后及宫右另筑护厝,整座宫宇掩映于古榕树下,环境幽静,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正中大门顶石梁横刻:“保生大帝”四字。其上悬挂直书“种德宫”木匾。中门两侧刚门框石柱上分别刻着:“点水活生灵,庙祀桑邦弘种德”及“一丝神脉……[详细]
南后街叶氏民居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详细]
吉庇巷谢家祠
  吉庇巷谢家祠位于三坊七巷东南侧,南临安泰河,东靠八一七路,处于吉庇路中段。中轴线坐北朝南,建筑初建于明代,清末时为谢氏人家祠堂。由临街的石门框入门头房,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北侧设青石门框入一进。一进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轩廊顶部无卷棚饰顶,结构简捷,檩下插拱承托方斗,明代的特征较浓;后天井两侧为披榭,中开石门框入二进。二、三进结构与一进相仿。倒朝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后临塔巷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前后四进,前为浅面厅,进青石框大门为主座。大门框精制,楣上一对青石门簪,明代规制,全市少有。主体建筑用材硕大,三面环廊,当中天井,全用条石铺砌;墙檐下灰塑“八仙过海”、“双狮戏球”等图饰;花厅小巧玲珑,古为书斋。后墙与宫巷相邻。祠……[详细]
后龙古建筑群
  后龙古建筑群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龙津桥、柏舟遗烈坊、张氏宗祠、慧光寺等四处古建筑组成。龙津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桥长33.5米,桥身东西走向,拱跨23米,桥屋面阔十三间,悬山顶,桥面鹅卵石铺砌,桥头天后宫为附属文物。“柏舟遗烈”石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坐北朝南,通高5米,两柱一间三楼式,葫芦顶刹,中嵌圣旨牌,横匾中刻“柏舟遗烈”、左右各刻旌表内容,额坊浮雕精美图案。张氏宗祠于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天井、大厅等,占地面积382.8平方米。大厅面阔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慧光寺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崇祯十六年(1643)及清代均有重修,主体建筑正殿等保……[详细]
文儒坊尤氏民居
  文儒坊尤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东段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及民国初期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座共三进,花厅位于主座东侧,亦为三进,皆有后门可通丰井营,其中之一即为丰井营2号。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尤家改建为八字砖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两侧厢房的门扇、壁扇、窗门、花格全部楠木雕刻精制。斗拱、方正挂洛等雕刻精美,第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尤以两侧厢房的四扇对开式楠木门扇,上刻有松鹤、灵芝、花瓶、牡丹、玉鼎、如意、香缘、蝙蝠、龙凤、寿桃等100多种图案。第三进己经改建,后门为丰井营。尤为福州商业界巨富,文儒坊有许多产业,有尤丰街之称。花厅在主座东侧。宅院两座相邻,由主座出入,五十年代作为省公安厅宿舍时,两座相通的小门被堵塞,在花……[详细]
137、齐云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云楼
  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O),距今已有600多年,是目前已知始建年代最早的圆形土楼,堪称“楼母”,证明华安是闽南圆土楼发祥地。齐云楼郭氏家庭,是一大旺族。据齐云楼珍藏的两本《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开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弟号叔,以太原为最古郡望,又望出华阴、冯翊。至唐代郭子仪中兴唐室,封“汾阳王”,其后以“汾阳”为堂号,奉郭子仪为郭氏一世祖。郭子仪有八个儿子,长子郭曜生子岩、嵩。唐代王审知人闽之际,郭嵩随军入闽,居于漳州芝山东麓郭坑,是为郭氏入漳始祖。其后经过三十几代子孙非常复杂的播迁,传到郭子仪以下第三十世孙郭叔资,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42年)开基华安沙建岱山村。郭氏家族在岱山传衍了七、八代,到明万历年间已是巨族。齐云楼兴建之后,直到清末,郭氏家庭向外迁移的非常多,其中最集中最……[详细]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鳌峰坊东口南侧,背靠于山,为明代迟清亭旧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号花厅原有四进,除第一进为三开间住房外,二、三、四进为假山、鱼池、花园0,迟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间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高士其父亲高赞鼎在花厅二进鱼池东侧建一幢双层小楼,它是高士其青少年时期的住房。花厅现仅存两进,占地面积仅四百平方米。3号主座前、后共五进,入石框大门为首进,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三面环廊,厅堂三开间,中间为厅,两旁有前、后厢房,左厢房为其父高赞鼎、母何吟阁住房。二、三进同样是三开间,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两侧为前后厢房,前后厅都有天井,前天井两侧有披榭。四进也是三开间,双层楼房,楼上供佛,五进为倒朝三间排,已圮。每进都有小门……[详细]
林公忠平王祖殿
  时代:明至清地址: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该殿创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年(1809年)增建太子亭.该宫坐南朝北,面宽17.27米,深24.38米,总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金柱抬粱式),土木结构.殿前太子亭为三檐歇山顶,顶上有“赐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和建造宫碑,皆为明代遗存。左右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双檐歇山顶,瓦栋上有泥雕,保存完好。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赐封林公忠平候王”牌匾,宝殿中间,有林公和诸神的塑像,神态各异,可见当时塑像工艺之精美。殿中石柱径达30多公分、长丈余,殿沿青石板每条都达丈余,表面光滑,可见当年建造此宫殿时所费财力之巨大。大殿朝前的,是一溜浮雕,上面刻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这些浮雕表面光滑……[详细]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位于沙县湖源乡圳头村、城前村,年代为1933-1934年。简介:由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组成。1933年8月,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率领中央红军东方军进击沙县,成立了13个区、乡苏维埃政权。1934年1月,东方军再次进击沙县,并于1月25日攻克沙县,成立沙县苏维埃政府,沙县成为中央苏区县。2月25日,红军撤离沙县后,东方军红七军团19师在闽西北地区迂回游击。5月29日,驻扎在湖源乡的红七军团19师与国民党军80师239旅在湖源乡南洋岐高地发生遭遇战,并取得了胜利。红军活动范围遍及湖源乡,先后有红七军团19师、红军九军团、红军三军团、五区中队等多支部队在湖源乡驻扎。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等古厝的竹筋泥墙上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