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长田自然村,是长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楼寨,也是明代义士沈胄和清末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沈瑞舟将军的故居。楼寨建于明代,因其建造时宅基受局限,楼大门偏移中心轴线,故名“歪嘴寨”。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现保持始建时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间结构,楼高二层,后山墙与两侧山墙交接处抹圆,外墙用三合土高筑,二层遍布-眼射击孔,具有典型的防卫功能。寨门前埕树立光绪三年(1877)武进士、御前花翎侍卫沈瑞舟石旗杆一座。歪嘴寨是乌山游击队指挥部和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的重要活动据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乌山游击队队长林秋光、游击队警卫队队长沈木才、游击队员沈长元、沈扁头、沈阿鹄等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云和诏县委和闽粤独立营领导人卢胜、陈文平,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详细]
福塘建筑群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旅泰华侨筹建。万顺大厝是1927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时,途径福塘的驻扎地。保护范围: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万顺大厝为成片保护,其四周保护范围为:东至德阳居东侧巷道,南至南阳楼、留秀楼前巷道,并从万顺大厝后墙向外延伸9米,西至攀桂楼西侧,北至南山旧街、万顺大厝前围墙。亲睦堂: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25米,向西延伸5米,向北延伸15米。旭日东升厝:向东延伸22米,向……[详细]
163、和贵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贵楼
  和贵楼坐落在梅林镇珍山村,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楼如其名,在高速变化潮流中,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楼高5层21.5米的长方形大楼,一层土墙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层缩小,到第五层墙厚仅65厘米,是县内最高的一座方土楼,内部土木结构规整,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1个大门,楼内东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层楼。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中华民国计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和贵楼是花了几千根松木做基……[详细]
建瓯中共闽北临委旧址
  中国共产党闽北临时委员会(简称闽北临委),是闽北党组织早期的领导机构,领导福州和闽北地区的革命斗争。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和-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笼罩全国,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闽北的形势与全国一样,工农运动遭到了摧残,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鉴于福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陈昭礼到福建工作,恢复与发展福建的工农运动。月底,陈昭礼偕徐履峻一行抵达崇安,建立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8月,抵达建瓯,与葛越溪、季永绥等人接上关系,在陈昭礼的主持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闽省暂时划分为闽南、闽北两区”的指示,成立了闽北临委,直属中央领导,书记陈昭礼。稍后,又成立了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闽北、闽南两临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合并成立福建临时省委。闽北临委的负责……[详细]
165、遗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经楼
  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 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五公顷……[详细]
施琅将军陵园
  施琅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与洛江区河市镇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整座墓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艺精致、宏伟壮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中刻“皇清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将军襄壮施公赐茔”,两侧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黄氏”。此墓为石结构,墓翼逐层外扩,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万平方米。墓区由北而南,上下分5个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马、虎、羊、狮、华表各一对,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趺碑亭。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详细]
石笋公园
  石笋公园是开放式公园。整个公园绿草荫荫,古树浓密,接官亭一侧的潭水碧波荡漾,是一个原生态公园。公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笋。石笋高约4米,由七段大小不同的花岗岩迭垒而成,圆锥体自下而上渐细而尖秃,底座有斜线纹雕饰,石面雕琢粗糙,造型奇特古朴。石笋北宋即存在,南宋时王十朋作诗即有“刺桐为城石为笋”句。因石笋的存在,故晋江干流流经此段名笋江,横跨江上的桥称“石笋桥”,亦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内的另一著名景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接官亭”,创建于宋朝,传说为迎接宋幼主莅泉而建,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宫内现存有明朝探花、书法家张瑞图亲题对联一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李光缙作碑记、浮桥名人张允渠集王羲之手迹的《观音大士像记》一幅,历代书画家蔡晏等“竹画”四幅,以及明清木雕等,均为历史珍贵文物。公园……[详细]
朱紫坊张钰哲故居
  张钰哲故居位于福州市法海路芙蓉弄。约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四面围墙,坐东朝西偏南,房屋为单层木构建筑,单进五间排,四房一厅。1902年2月张钰哲就出生在后厢房的小披榭中,在此生活了17年。1991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后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钰哲故居位于法海路芙蓉弄7号,房屋是福州传统五间排结构。故居现主人主要是金秀芳三姐妹,金秀芳是张钰哲的侄孙女。50年代国家实行“私房房改”时,张钰哲故居被国家征用,只留有五间私用,其他的变为公房。1986年,福州市协和医院盖宿舍楼,又有一半被征用。这一次被征用的一半故居被拆掉了。从此,张钰哲的故居便只剩下一半了。精致的小花园成了小过道,童年张钰哲亲手栽的黄皮树、龙眼树也被锯掉了。张钰哲生前特别喜欢故居小院子里的龙眼树和黄皮树,每次……[详细]
169、瑞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塔
  瑞云塔位于福清市融城东南龙首桥头,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兴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成后名为瑞云塔。塔高34.6米,花岗石材质,仿木结构阁式,七层八角。塔座周长二十四米,塔基由八块青石围成,状似八条案几脚,承托着角形的莲花座。座上依次以长短不一的八块一组青石叠加而上。飞檐八角浮雕弥勒,飞檐下是步廊,八面围上石栏杆,石匾上镌“凌霄玉柱”四字。第二层至七层两面开门,每个门各有两尊守门神,全身披挂,威武雄壮,全塔共有二十六尊。每层塔吣还设有佛龛,雕有佛座像,后佛像被人盗走。各层都浮雕着武士、比丘、罗汉、花卉、飞禽走兽和佛教故事等图案,丰富多彩。全塔大小浮雕菩萨、……[详细]
陈政墓和陈元光墓
  位于云霄县城西面3公里处的将军山麓,将军山开漳圣迹之一,是“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陈政及夫人司空式合葬墓所在地。陈政墓始建于唐仪凤二年(677年),墓葬规模恢宏,有享堂、石人、石兽、神道碑等。根据出土柱刻,墓前“甲骑具装”石马等雕刻系南宋嘉熙庚子年(1240年)增置之遗物,其风格和工艺为国内所罕见。陈政,字一民,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总章二年(669年),因泉州和潮州发生农民起义,陈政奉旨来闽“平乱”。公元677年4月,陈政病殁,葬于将军山。其子陈元光袭其职。唐垂拱二年(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于云霄县西林村建立漳州府,从此,云霄成为漳州府发祥地,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谒祖。现墓地尚存马、羊等唐代大型石雕,附近有磨剑石、试剑石等胜景,现已开辟为将军山公园,建有公园大门、龙池、归德楼等……[详细]
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
  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鸿山公园鸿山寺内。始刻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高2.8米,宽1.56米,楷书直下计6行,共60字,字纵17、横15厘米。文曰:“天启二年十月二十六等日,钦差镇守福建地方等处都督徐一鸣,督游击将军赵颇、坐营陈天策,率三营浙兵把总朱梁、王宗兆、李知纲等到此,攻剿红夷。”此刻反映,明天启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库恩,命令雷约兹司令官率舰队第二次占领澎湖,并以此为据点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骚扰,厦门、海澄、漳浦、诏安、铜山(东山)等地深受其害,福建总兵官徐一鸣于同年十月率师攻剿。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是研究明代海防和反侵略斗争的珍贵史料。鸿山寺位于思明南路中段,现为鸿山公园。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就在鸿山寺南侧的摩崖上。与“鸿山织雨”题刻……[详细]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泉州城东南石狮市蚶江镇原清代海防官署内院。俗称“蚶江对渡碑”,清嘉庆十一年(1806)立。花岗岩石质,长方形,圭首,高2.34米,宽0.86米。碑额阴刻篆书“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10个大字。正文阴刻楷书,记载清代蚶江的海防设施及与台湾鹿港对渡之事,系泉州府海防通判郑奎撰,候选教谕许温其书。该碑在“文革”初被砍为两截,分别放置于厕所墙上和水渠上,后文物管理部门将其搜集粘合重立于原址。蚶江地处泉州湾口,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被朝廷指定为与台湾对渡的惟一港口,该碑乃是研究清代海防及海峡-的珍贵文物。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的所在地为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批号为35050033,具体地址位于石狮市蚶江镇前垵村。蚶江地处泉州……[详细]
岭上街红军标语墙
  红军标语墙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移至岭上街陈家大院内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和红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用党和红军的政策动摇、瓦解敌军,用墨汁在沿街墙壁上 书--写布告、标语。红军在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上 书--写“红军万岁”、“打倒--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以及“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巨幅文告。巨幅文告为《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高2.6米,宽4.2米,面积约13平方米,计665个字,字体为楷书,是原中央苏区现存的文字遗迹中单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派的丑恶面目,号召刘和鼎部下官兵认清形势,弃暗投明,走到红军队伍中来,共同抗日。红军标语墙……[详细]
双门顶明代石坊
  双门顶明代石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具体地址在修文西路与延安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漳州古城的香港街上。这座石坊是漳州现存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福建省内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双门顶明代石坊包括“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石坊,相距不过三十来米,所以共享一通国保碑。其中,“尚书探花”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纪念林士章而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这座石坊宽8米、高11米,南北向,以青白石相间建造,楼顶置鱼形脊饰,檐翼角起翘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具有典型的明中后期牌坊风格。石坊正中的龙凤匾上刻着“隆恩”二字,表示这座牌坊是经过皇帝批准的、礼部制定等级的。而“三世宰贰”石坊与“尚书探花”石坊相距不远,也是明代建筑,同样具有极……[详细]
坂浦古厝(良山洪氏民居)
  良山洪氏民居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坂埔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洪氏民居由顶点金、封君祠、思源居、若莲居等建筑组成,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砖石木构筑,均为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顶点金:坐东朝西,由水池、石埕、下落、天井暨两厢、上落、南护厝、北护厝、棋盘厝等组成,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主座面阔五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封君祠:坐东南朝西北,由砖埕、下落、天井暨两廊、上落等组成,建筑面积254平方米,主座面阔五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思源居:坐西南朝东北,由砖埕、下落、天井暨两廊、上落、南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252平方米。主座面阔五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若莲居:坐西北朝东南,由砖埕、下落、前天井暨两厢、上落、后天井暨两厢、后落、西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568平方……[详细]
岳口街清代石坊
  在新华东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壮简易”和“闽越熊声”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赐名予这些石坊,体现了对平台名将蓝理、许凤立的表彰。这些石坊威武雄壮,特别吸引人的是,五处镂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动展现了明清时期漳州与海外的友好交流,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坊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赐福建提督、左都督、挂镇朔将军印的蓝理所立。蓝理(1649-1720),字义甫,号文山,漳浦县赤岭人。在澎湖海战中,蓝理腹部被炮击伤,拖肠血战,功居第一,康熙帝称他为“破肚总兵”。“闽越雄声、楚滇伟绩”坊,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赐福建全漳总兵官、左都督许凤所立。香港路的牌坊,可称为“文牌坊”,它为文官而立,而新华东路的牌坊是“武牌坊”,它为为武官而建,时间约晚100年。漳州的明清石牌坊以其……[详细]
177、古谯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谯楼
  古谯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文献居委会步行街中间。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创建,原为子城城门楼,宋绍兴六年(1136)焚于火,知军刘登重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焚于倭乱,隆庆五年(1571)武师卿重建,并匾“壶兰雄镇”。清康熙九年(1670)知府慕大颜重修,三十一年(1692)焚于火。康熙三十六年(1697)知府卞永嘉重建,并楼门洞上画坎卦之象以制火。嘉庆年间(1796~1820)知府马夔陛重修并书门额。现存建筑为三层台楼,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坐北向南,高16米。石构基台长50米,宽25米。台的东、西两端原有向南凸出的“伸手”3~4米,今存1.5米。城台门洞前后8.8米,上面架15根横梁。门洞两侧以条石层层叠涩出挑,顶部盖以5米长石梁。前后两门洞各宽5.4米,拱厚3.1米,……[详细]
怀安窑址
  怀安窑址(淮安窑址)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天马岭,1953年发现;1962年普查发现南朝遗物。窑址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石岊山山南端。1982年发掘,发现两个厚1~3米的文化层堆积,年代分别为南朝和唐代。其0-土的南朝器物3000余件,有短流注子、钵、盘、杯、碗、盅缸、茶盏、茶托、菜坛、盘、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多足砚等文具、鐎斗、火盆等明器以及大量的窑具,一件支座上有“大同”纪年。瓷器均灰白胎施青釉。唐代斜坡式龙窑窑床遗迹,在南朝堆积南约5米处。窑床残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出土器物2000余件。除继承南朝遗制外,还有长流注子、瓜棱形注子、多咀塔式谷仓、五谷小罐、盒、陶俑、狮子以及明器等。瓷器为灰白胎,均施青釉,少量有褐彩。该窑唐代产品在日本九州等地有出……[详细]
衣锦坊欧阳氏民居
  欧阳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清初为某盐商住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欧阳瑸、欧阳玖兄弟购置后重修,一度典卖给他人,又经欧阳瑸四子欧阳勣赎回,后由其十二子欧阳推居住。欧阳推,曾是建筑工程师。主座第一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7柱;第二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6柱,穿斗式木构架。主屋建筑两边封火墙上有泥灰塑圆月,月内“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为全市仅有。西花厅由坐向相背、围墙相隔的前后两座组成,占地400平方米,沿中轴线从北往南为书房、覆龟亭、前后花厅,具有大、奇、精、巧等特色,汇聚了整座宅院的精华。书房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2柱。中间为厅堂,旁边为书房,演出时则作为化妆室使用。覆龟亭,两边设美人靠,演戏时则为戏台。前花厅,又称男花厅,坐南……[详细]
180、谷城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谷城宫
  谷城宫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水南村山兜自然村,亦称谷城祖庙。谷城古庙,创建于北宋,原址在谷城山(俗称青山)松、竹、梅三隐岩的梅隐岩。明嘉靖间毁于倭乱,明崇祯间由里人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奉敕巡抚广西等地方督理军务加正品服俸林贽捐金舍地鼎建于今址(荷岭)。该宫座东朝西,主建筑三进,南北外廊边为廊屋。中轴线依次为驻马亭、山门、正殿、后殿组成。驻马亭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二间,驻马亭与山门面宽同,进深前后相连,抬梁、穿斗混合结构,两建筑为同一屋面,单檐歇山顶;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单檐歇山顶 ;后殿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单檐悬山顶。中轴线主建筑群南北墙外设长廊紧接廊屋,原建筑南设观音堂,北设土地公厅,两厅内结构均为檩条直接安在夯土墙上,屋面宽及进深均同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