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铜鼓县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石”石刻,是我县最闻名的石刻,我县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闻名。据《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剑劈,县诸石屹矗,森若列载,故因其胜而建官司马。”“试剑”石刻,明末隆庆年邓子龙书,与“铜鼓石”同一石体,又名“试剑”,下则署“武桥”二字,为邓子龙之别号。“潘周过化”石刻,与“铜鼓石”同一石体,明末邓子龙书,是我县重要石刻之一。“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镇压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了,为表现潘周的功满,特在石壁上刻下了“潘周过化”四字。此石刻,反映了明末封建王朝与起义农民的一次浴……[详细]
嵩山岩塔
  “嵩山岩塔”地处冈上镇兴农村圆塘雷家的一个面积约600平方米的竹园内,四面均为翠竹,西侧约20米处是该竹园主人的住房。“嵩山岩塔”原名“普陀佛塔”(该塔基下刻的“嵩山岩塔引”已非常明确地言明塔名),但因当地群众见塔上多刻佛龛、佛名和--,故习惯地称其为普陀佛塔。据刻在塔基部位的“嵩山岩塔引”介绍,该塔是当地老百姓为了驱邪、镇邪而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建造并于清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由原位置向东前移数倍至现位置的。处于塔基部分的“嵩山岩塔引”全文如下:嵩山岩塔引是塔也昉于嘉靖五年揆厥所自大都其间无居人□□条之属又濯濯然一童山也旅里父老嫌其荒辟谋建是以镇压之迄今百余年矣高者平之下者堙之所植之木欲森托处者已成比屋似无烦是塔但以昔人之旧迹在焉因舍旧图新移前数武崇扩较前盖倍亦聊示不忘□尔时……[详细]
武功山祭祀遗址
  武功山祭祀遗址,位于安福县钱山乡、泰山乡境内,处在东经114°10’,北纬27°27’,以主峰金顶葛仙坛、冲应坛、汪仙坛、求嗣坛、白鹤峰寺为主,范围衍及观音岩、三天门、九龙山、集云庵、箕峰、行台、南坪、文家一带,面积3000公顷,散落在6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金顶海拔1918.3米,被誉为:“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这里地处吴楚交汇之要冲,自古以来,即为湘赣两省先民朝天祈福的圣地,吴风楚韵演绎、发展和丰富了武功山祭祀文化。祭天祈福之风历代不衰。直到明代,地方官吏率吏民上山祭祀的活动,仍不绝于史书。自三国吴赤乌年间,葛玄入山--,首开武功山道教之风,后世道徒来山修真者甚众。葛仙翁也成为武功山历代宗教信徒崇祀的主神。唐宋以降,道、释、儒三教融汇于山,逐步形成多教派、多神祗、多坛庵的局面。道徒羽流……[详细]
定南围屋
  定南围屋(含车步虎形围(含方氏私塾)、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含郑氏私塾))定南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一部分,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境内,保存各类客家围屋200余座。定南地区,“围”作为民居,最早见于清初。围屋在赣南大量出现,并形成规模和特色是在清代中晚期。民国后,定南围屋便少建造。定南围屋包含车步虎形围、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等,不同于闽西永定客家围屋,定南的围屋突出的是头,即以虎头为门面。因此为虎头围屋,又叫虎形屋。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是中国富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是客家文化的象征。2019年3月7日,定南围屋(含车步虎形围、明远第围、太公八角围)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定南县几乎各乡镇均有围屋,多用生土夯筑墙体,屋顶形式多为悬山,为其他县所少见。定南的围屋,常为夯土墙,屋……[详细]
洲湖红五军战斗旧址群
  洲湖红五军战斗旧址群(含红五军军部旧址(曹家祠),红军标语群(曹生垣民居、曹光宗民居),-俘虏关押所(京丞公祠),狗爬岭山腰战壕,狗耳朵西山顶和东山顶掩体,水湾西山顶掩体和战壕,亭子东山顶战壕,水湾东山顶掩体,狗爬岭古道暗堡,清江潭“十八堆”-墓冢,红军烈士墓)红五军战斗旧址群位于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三湖村曹家自然村及“狗爬岭”山峰等一带。沿古山道可直达吉安县官田、永阳等地。“狗爬岭”山脉属罗霄山脉在安福南部向东延伸段,山高林密,连接永新、吉安等地。普查队在该村复查“红军标语群(县保)时,向当地村民询问了相关历史背景,原安福县委办退休干部曹生垣、村民兵连长刘文清、村委主任谭钟昌、文书杨赞美、支委刘奇山、村支书江固生等均根据老辈人回忆,提供了原彭德怀率红五军在该地战斗的传闻,随后,普查队展开了全……[详细]
吴氏家庙与崇本学校
  名称:吴氏家庙时代:明万历至民国初地址:南昌县岗上镇蚕石村位于南昌县岗上镇蚕石村的吴氏家庙,是岗上镇蚕石村吴姓村民的祖庙。该建筑为明万历年间始建,其中第三进为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吴氏家庙”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538平方米),为抬梁穿斗式木架构,外墙用青灰色砖砌成。家庙门楼气势宏伟,二进“萃涣堂”和三进“崇本堂”庄严肃穆,整体为晚清风格。该建筑主体基本保持完好,仅钟楼、鼓楼和两边侧房因年久失修而损毁比较严重。民国时期,吴英甫在此创办“崇本小学”,解放后为“蚕石完小”,文革前转为“岗上中学”,1990年停办,现仍为吴姓村民的祖庙。“吴氏家庙”为明万历年间始建,据载在清代曾有过一次大修,现建筑的第三进为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其它建筑大部为清代建筑或构件。“吴氏……[详细]
桐木岭红军哨口工事遗址
  因为险,以前是雄关,现在成风景。桐木岭哨口工事设在桐木岭的马坳,有“鹤立鸡群”之势,进退便利,左右呼应。现在这一哨口工事按原貌进行了全面整修,并修了纪念亭和诗词碑,碑上 书写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井冈山共有五大哨口,位于茨坪四周,山峰陡峭,峡谷幽深,地势十分险要,它们是五条通往井冈山的要道。分别是北面的黄洋界哨口,南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冲哨口,东西的桐木岭哨口。在这些哨口的万丈深渊中可以看到苍鹰在半山中盘旋,景象十分壮丽。五大哨口里的双马石哨口海拔1286米,因山顶上有两块相叠的大石头形似两匹骏马,故名双马石;周围林中有很多野生桃树,桃花盛开期迟至农历四月;桐木岭哨口海拔860米,桐树成林,每年桐花盛开之时,花开漫山遍岭;朱砂冲哨口与黄洋界互成南北对峙之势,在它的峭壁上……[详细]
西林寺塔
  西林寺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境内。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西林寺塔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西林寺塔小巧紧凑,秀丽严谨。北宋大师人苏轼曾有《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传颂千古,也使西林寺声名远播。世事沧桑,西林寺也数度兴废。该寺在今天的兴盛局面。是与觉海法师分不开的。西林寺塔,高大雄伟的山门飞檐斗拱系砖、石、木结构。门前四尊石狮守护佛地。墙上两侧“若般”、“脱解”道出佛教真谛。而由德高望重沪上名家杜宣老人书写的:“古刹立云间七纪兴衰尚留,禅风到西林十方护持重显宝塔光。”一副对联更是道出西林寺……[详细]
永丰报恩寺塔
  报恩寺塔位于永丰县县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1369年,在永丰县内流量很高。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全县古塔之首。该塔为青砖结构,9级4面,塔顶为圆柱形铁刹,塔体为正方形。底层每边长6.45米,每层向上递减,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东面二至七层,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层券龛内原有红石雕像和供奉物,文革-期间被毁。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文化厅拨款进行了维修。……[详细]
公果徐氏宗祠
  公果徐氏宗祠位于铅山县,时代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雍正六年(1728),以徐宗堂(进士,任萍乡督学)和徐宗琬为首,举全族之力,重修宗祠。将原部分木柱更换成石柱,扩大了房基面积,始为现在范围。民国中期,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占用宗祠作为军事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宗祠作为村小学教学场地,直至1986年新校舍建成后迁出。村小学迁出后,因无人使用,宗祠逐渐荒废。2007年,徐氏后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集资对宗祠再度修葺。宗祠青砖外墙,内外粉白,两侧用三阶风火山墙,内部为一院落两进一天井,六柱五开间。宗祠大门用当地产的冷青石做门框,上嵌匾额“徐氏宗祠”。进门后为一露天院落,中铺过道至前厅。前厅用前后两坡阴阳瓦屋面,中厅前檐柱为八菱形石柱,下垫八方形雕花柱础,穿插枋间雕……[详细]
梅汝璈故居
  梅汝璈故居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朱姑桥梅村内,建造于1856年(清朝同治年间)。该建筑座西朝东,南北宽41米,东西深15米,占地面积为603平方米。建筑本体为青砖构筑,共一层,屋面为前后披人字形,灰色机制瓦盖顶。内部为青石地板,木质门窗,门窗上刻有清朝年间的花纹刻。内部结构为“三井加两院”(前院、前井厅、中井厅、后井厅、后院)。该故居通过几代延伸,1902年到梅汝璈父亲手上,梅汝璈就是在这里从乡村学子到国际0-官,1948年从东京回来后就一直在台湾、北京等地定居。1950年土改,该故居被分给村里贫下中农使用。梅汝璈是代表中国审判东京战犯的首席0-官,作为中国抗日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人物,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青云谱区普查人员对该故居进行普查,发现故居……[详细]
井冈山红军被服厂旧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区,并决定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这时已近寒冬,然而,军中的物资却非常紧缺,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伙食费也时常难以为继。许多士兵只有两层单衣,生活十分艰苦,给养问题成为当时迫切而又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毛泽东便指示余贲民负责,将上山后打土豪得来的少量布匹,聘请宁冈当地的一些裁缝师傅,在茅坪乡的坝上、牛亚陂、马源坑等地开始着手进行被服军需生产。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下了遂川城,在大汾缴获了敌人几百担白布,这使当时部队冬季被服问题有了着落。为了使这些布匹尽快制成军衣,在茅坪乡桃寮村正式创办了被服厂。桃寮,位于黄洋界下,离茅坪约十里许,这里地处偏僻,又有一幢较宽畅的生产用房———张家祠,从此,被服……[详细]
33、东林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东林寺东罗汉松据传为慧远手植,古松苍劲挺拔,碧绿繁茂如盖。古松……[详细]
万载城隍庙
  城隍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冯厚礼以红巾刘仁旧居改建,座落在康乐街道龙河东岸集贤坊(今仿古街),永乐年间毁。正统10年(1445年)县丞周济重建。景泰三年(1452年)典史朱选修葺,弘治年间(1488~1505年)颓废,知县张文谋复新。正德九年(1514年)邑人辛润出资重建,前殿后寝,东西两廊,中外二门,规制略如县衙,教谕朱宪曾撰文褒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邑人又3次捐资修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拓基重修,添建头门外站亭两廊。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进攻县城,与官军交战,庙毁。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十年(1860年),同治九年(1870年)合县绅民迭次修复。新中国成立后的“0”期间,破除迷信菩萨尽毁。1997年捐……[详细]
九仙山城堡
  九仙山城堡位于广丰县,时代为清。九仙山城堡,是明未清初农民起义军驻军山寨,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堡在广丰九仙山的半山腰处(今高阳村境内)。原有东门、南门、北门,西门未建。城门构筑在险要地段,高3米,宽2.1米。城堡内,现存聚义厅、旗杆墩、水碓、石磨等遗迹,以及杨文墓、岩洞及题刻等。在通往主峰的峭壁上,还有栈道的遗迹。九仙山,位于广丰县西南六十华里处。属仙霞岭支脉铜钹山山系。其山势陡峭,岩如斧削,主峰海拔571米。东有梳头山、盆架山;南有关公石、百花岩;西临军潭水库万顷烟波,与油瓶石、军谭山遥遥相望;北倚狮头山,犁头尖峰。远眺九仙山,群峰绵亘,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九仙山城堡建于公元1648年前后,据<广丰县志>记载,明末,唐王朱聿键任命占兆恒(广丰人)为兵部左侍郎,周天吉(广丰人……[详细]
新城战斗旧址
  自鹅岭西行5公里,就到达新城战斗旧址。1928年2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新城东门侧的棋山上亲自指挥了新城战斗。这次战斗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正规营、一个靖卫团,击毙国民党军队营长王国政,活捉了国民党县长张开阳,俘虏国民党军队100余人,缴枪数百支,彻底打败了江西国民党军队的首次进剿,夺取了宁冈全县,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史称“新城大捷”。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新城战斗,修复了南门城楼,并在棋山上修建了纪念亭。1928年2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新城东门侧的棋山上亲自指挥了新城战斗。这次战斗歼灭-军队一个正规营、一个靖卫团,击毙-军队营长王国政,活捉了-县长张开阳,俘虏-军队100余人,缴枪数百支,彻底打败了江西-军队的首次进剿,夺取了宁冈全县,使井冈山革0据地初具规模,史称“新城大捷”。新中国……[详细]
塘边古建筑群
  塘边古建筑群(含塘边八栋屋建筑群、奎光堂、塘边大夫第)传统格局和特色简介:刘景洪,仕中书舍人,于乾佑末(923-936)因致政而徙安成邑南塘边。后隐居不仕,始为塘边一世祖,赠尚书令,至今有千余年。至南宋期间,塘边已分东西两边,其规模已非一般村族可比。元代该村建统宗祠即(塘边刘氏大宗祠),统宗堂下分东五房、西五房。东五房于明初建“奎光堂”(东边总堂)至清代又派分“思本堂”、“积厚堂”、“赦封堂”、“敦本堂”、“四爱堂”;西五房同期建“五房祠”,统辖陆续分支的“爱启堂”、“仁礼堂”、“清振堂”、“滋德堂”、“致美堂”、“继美堂”、“启佑堂”、“裕庆堂”、“明德堂”等。唐末立基以来,塘边村落内外开筑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水塘,大者面积达百亩以上,小者仅几十平方米。村口有塘,村外有塘,村内建筑面塘、环塘。……[详细]
湖洲古建筑群
  湖洲古建筑群(含花门楼、庭院、榜堂、继美堂、古戏台、习氏大宗祠、长乐庵、天府庙、古民居群、习振翎中魁立石、书院)湖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整个村落95%上都是习姓居民,大概有1000多户人家。以前湖洲村叫花门楼,后来因为历史变迁的缘故,花门楼改为湖洲村。古村内聚集着近600户3000多名习姓村民,保留着众多都属于明清时期建筑。习氏大宗祠位于湖洲村偏东,离沂江岸不远,最早为明代建筑,砖木结构,歇山式,进深60.8米、面阔22.2米,建筑占地面积1349.76平方米。现存建筑实体为清代重修,内建筑为三进,中间一天井,为前厅、中厅和后厅,现状保存较为完整,宗祠功能延续至今。文名世第宅,位于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东南面,包含继美堂、榜堂和门楼,作为一组古建筑群构成文保单位—花门楼。南北向,面阔……[详细]
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
  大井朱德和陈毅同志旧居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北5公里大井,距毛泽东旧居约10米。是一栋黄泥墙体青瓦房。俗称“黄屋”。1928年5月起朱德、陈毅来到大井时住此。大门内左间为陈毅住室,右间是朱德住室。1928年秋,陈毅腿上生疮,就住在这里治疗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腿疼稍好一点就拄着拐杖深入群众家里进行调查研究,还带着通讯员到田里帮助老乡收稻谷。1929年2月,旧居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84年按原貌重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有天井,占地671平方米。大井朱德、陈毅同志旧居与毛泽东、彭德怀同志旧居仅隔十余米。1928年5月以后,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从原宁冈茅坪迁上井冈山后,曾在大井村办公,办公的住地就是当地群众邹安仁家一栋干打垒的祖居房屋。军长朱德、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同志便经常在这幢屋子里工作和居住。……[详细]
白鹭村古建筑群
  白鹭村古建筑群(含恢烈公祠(含院墙、旗杆石6组)、王太夫人祠、兴复堂(含院墙)、佩玉堂(含院墙)、福神庙(含院墙)、书箴堂(含院墙)、兰善堂、拱祥堂(含院墙、门楼、)书升堂、鼎福堂)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北端,毗邻兴国县和万安县,故有“一脚踏三县”之称。白鹭村得名于宋绍兴六年(1136年),白鹭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赣南客家文化。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1-3]2006年入选“中国十大古村”。到目前为止,白鹭村是江西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在2006年9月18日于湖南桂阳闭幕的“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