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杨村坊式亭
  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坊亭合一的建筑。位于石城县小松镇杨村燕交坪,距县城约20千米。坊式亭为清代所建,用麻条石、青光石和红细质条石砌成亭状。南北端各置亭门,亭门正方各砌石牌坊,亭坊结合,中有通道。牌坊勒“圣旨”字,还雕刻人物故事,南进门额上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浮雕,北门是“八仙过海”、“郭子仪拜寿”。边饰蝙蝠和变形奔兽图案。底边饰香草龙和如意花卉图案,两端雕刻内容形式有异有同。亭坊合一建筑,便于坊主给行人施茶解渴和避风雨,含旌表节孝行善之意。坊亭设计独具风格,图案雕刻逼真精致,旌表姓氏拱边框,为菊花枝叶连续图案,四季花、如意古钱、双凤牡丹、荷花出水、水鸟双鹊栖梧,构图新颖、变化多姿、刻划细腻、刀法流畅。……[详细]
案山水阁
  案山水阁在小江镇案山村,由当地谢氏族人集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原名文渊阁。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两度遭兵毁。民国19年(1930年),谢族再度集资依原貌修复,并更名案山水阁。案山水阁在案山村西南里许,南向,临水溪。楼阁用四根木柱砥挺成砖木结构正方形,四层塔式。高18.55米,底层长29.8米,宽18.2米,占地5425平方米。青砖砌墙,三合土沟缝,周围平房构成三合院,第二屋至顶层均木屏作墙,每层木粱构架,灰瓦翘檐,每个檐角都挂一只风铃,阁顶脊背设雄师一对,相向戏舞滚球。阁内壁色棕黑,唯顶棚油漆彩绘。今虽剥蚀脱落,但仍可窥察当年精湛技艺。1983年,案山水阁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43、难禅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难禅阁
  难禅阁,位于宜春城区重桂路南侧路口(现正在重修)。0为庑殿式,正方形,边长16米,四阿屋顶,重檐,琉璃瓦。抬梁式木结构架。四个柱子围成一间,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全为木圆柱,有雕刻花纹,四周为门窗镶成。阁内板门、隔扇门都有菱形花格纹雕刻。此阁原名“曹椽”,意思就是刑法部门的房子,为北宋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7年)从包拯的故乡安徽庐州来的李仲元先生所建,当时他任袁州府司理,负责刑律、狱讼工作。此人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有治国之才的正儒,而且是位有着菩萨心肠的佛学爱好者。在任职期间曾经挽留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小住赏月,剪烛西窗谈佛论禅,颇为投机。景点位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古袁州府的宜春县)宜春鼓楼步行街……[详细]
西垅刘氏宗祠
  西垅刘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西垅刘家组。1986年4月,公布为彭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彭泽迄今发现保存下来的最大面积的清代祠堂。西垅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建成至今,一直是西垅村刘氏家族的祠堂,建筑面积大,布局结构分间多,它为清代村落、家族和祠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西垅刘氏宗祠总宽16.8米,深26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系三进两天井的砖木结构清代徽式建筑,左右厢房,门厅置0-,走廊后为正堂,大小十余间,且大部分门窗和梁柱装饰雕刻保存较好,石础、石门、石凳等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门前石旗鼓与左侧清代同期民居均保存较好。……[详细]
太平观碑
  南唐建清江县(现樟树市)时所立,也是建县以来现存唯一保存较好的千年古碑。碑坐落在樟树市区西南38千米昌傅镇太平街西北侧的蒙河北岸。青石质,通高4.07米,碑平面圆顶方足,高3.75米,宽1.25米,厚0.31米。顶端雕刻披云纹装饰,两侧起凸棱3道,额中开1圆孔,孔径0.10米。石龟为座,体形丰盈,造型庄重沉稳;刀法粗犷、简炼,碑铭为南唐礼部侍郎江文蔚创修太平观序,凡1200百余字。字大如卵,阴文,勒石甚精,书体端庄,笔力雄健,因历年风雨侵蚀,字迹湮灭,可见者无几。太平观碑是研究南唐时期碑碣造型、雕刻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1957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太平观碑”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公村管氏宗祠
  杨公村管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相传为唐代国师杨筠松择地而建,后毁。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原址重建。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墙,三进厅,两边有厢房。面阔15.2米,进深40.9米,高11米,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下厅设有戏台,中厅和下厅饰有藻井。中厅和上厅间左侧庑廊设有专为纪念杨筠松的“尚义祠”。大门砖石结构,四柱三间三楼,门额上嵌有阴刻“管氏宗祠”石匾。门前庭院内有一对刻工精细的红石狮子。该祠曾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和近代多次重修,2004年9月于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固革命旧址群
  东固革命旧址群东固革命旧址群主要有东固平民银行、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会师旧址、东固毛泽东旧居、军民誓师大会会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公略亭、东固革命烈士纪念塔、东固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二.七”会议旧址、红四军总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中共赣西南“一大”旧址等。东固革命根据地以东固畲族民族乡为中心,包括富田镇、文陂乡,曾是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史上的多个先例:第一张纸币、第一个赤色邮局、第一个无线电培训班、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第一个综合兵工厂,以及孕育了21位青原籍共和国开国将军。……[详细]
营前毛泽东旧居
  营前毛泽东旧居位于营前镇象牙村崩河堪自然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土木结构,悬山顶,通面宽六间29.7米,进深二进,中隔一天井,旧居占地面积588平方米。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同志率红军主力从井岗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从遂川进入我县营前,毛泽东同志当晚就住在此民居召开了崇、犹、康等县地下党负责人联系会,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等问题作了指示,拉开了我县武装斗争序幕。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县文广新局争取到省文化厅、财政厅50万元基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旧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同年,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陈列布展。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
  修铜宜奉县委、县苏、红军医院旧址(修铜宜奉临时县苏旧址、修铜宜奉临时县委旧址、修铜宜奉红军医院旧址)九江市修水县20世纪30年代保护范围:1、修铜宜奉临时县苏旧址(黄港镇林场矮子坑):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面积:1514.06平方米;2、修铜宜奉红军医院旧址(黄港镇杨家坪老医院):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延伸至河边,南延伸至山脚,西延伸屋后坎边,北延伸9.77米.面积:414.81平方米;3、修铜宜奉临时县委旧址(上奉镇麻洞村黄家塘):以文物本体为界,南延伸4米,西延伸1.39米,北延伸1.94米,东同文物本体.面积:83.08平方米.……[详细]
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火车站)
  马回岭火车站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县马回岭镇,原是1922年修建的南浔铁路马回岭车站。站房为二层楼房,欧洲近代建筑风格,砖石混凝土结构,坐东朝西,南北宽15.98米,东西进深9.2米,高6.9米。附属建筑有仓库、厨房等。1927年7月下旬,聂荣臻奉周恩来之命,来马回岭组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8月1日,聂荣臻合同李硕勋、张云逸、周士第等人按照预定计划,率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和第七十四团侦察连从马回岭火车站出发前往南昌,并击败了前来阻止部队行动的张发奎部队,次日与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该旧址于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干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又进行了整体维修。……[详细]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市区解放军171医院内,原为美国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公寓,是一栋坐西朝东的回廊式二层西式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24平方米。1927年7月中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进驻九江,指挥部设在圣约翰中学的这座西式两层楼房内。云集九江的共产党领导人多次在这里召开研究和部署南昌起义的重要会议。26日,叶挺率部从这里出发,乘火车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7月辟设为“八一起义策源地——叶挺九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详细]
沙洲坝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旧址
  这是一幢杨氏私宅,建于1879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亦称“中共中央”)旧址。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驻此房,同年4月与从叶坪搬迁到此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合署办公。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沙洲坝的黄竹堪下召开了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补选了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改选了政治局,设立了中央书记处,增设了白区工作部等机构。选举博古、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项英、陈绍禹、陈云、任弼时、毛泽东、顾作霖等12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博古为总书记,正式成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193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迁驻云石山。……[详细]
上饶集中营石塘旧址
  上饶集中营石塘旧址位于铅山县,时代为1941年-1942年。上饶集中营石塘旧址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石塘村坑背,包括胜春号、东祝宗祠、天和号、赖家行、松泰行、周氏宗祠、饶家宅院、林氏老宅、王家大屋、查家号、祝家老宅院上花朝门、祝家老宅院下花朝门、舒记行等古建筑,保存较好。上饶集中营石塘旧址,见证了集中营的历史内幕,不仅是国民党-派制造血腥罪恶的人间地狱的历史见证,也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英勇不屈与-派进行顽强抗争的实物遗存,而且为古建筑群,建造技术精湛,雕刻精美,工艺考究,融入大量人文历史、民俗、建筑等文化内涵,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上饶集中营石塘旧址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
  德兴梧风洞死难烈士纪念碑位于风景秀丽的梧风洞跑马坪。1934年红十军团在军政委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参谋长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挺进皖南,北上抗日。当时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纠集重兵竭力围截红军北上。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被迫回师赣东北苏区休整,又在怀玉山遭遇重围;300名突围出来的在梧风洞疗伤的伤病员在清明节遭遇国民党四十三师疯狂“围剿”,全部惨遭杀害。为了纪念死难的烈士,1987年,在跑马坪山上一山清水秀之地,建起一座“桐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背面镌刻方志纯为纪念红军指战员在梧风洞殉难50周年题写的“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含纪念亭、纪念碑、邵伯平烈士墓、跑马坪)位于德兴市花桥镇梧风洞林场,建于1986年……[详细]
镇武楼(闽粤通衢)
  “闽粤通衢”是又叫镇武楼,旧称元帝阁,位于石城县城廓头街,始建于明万历庚戌年(1610),清康熙丙辰(1676年)重修,并署其门曰“闽粤通衢”;乾隆甲申(1764年)复修,并加勒其名于门额。清代以前是石城旧城北关门楼。该楼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10年),门额上刻有“闽粤通衢”四个大字。镇武楼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城楼。楼内通长12米,有0-、瞭望窗,上下关联,气势雄壮。廓头街,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长约1千米,宽2~3米。顺琴江水南北通向,分上、中、下3个街段,各街段都挖有古水井,供街民生活之用。角头街自古以来一直是北边上水片人进入县城的必经之路,街上还有多处古庙、拱桥、水井、古建筑遗……[详细]
柳山书院遗址
  柳山书院建于半山开阔之地,这里田地平展,水港横斜;周围重山环绕,层峰叠翠,侧连寺院。书院为砖木结构,外体长方形,长约三百八十九米,宽约九十八米。总建筑面积三万八千平方米。四面的墙皆为青砖平砌,前后重屋顶民房式,风火墙内,盖瓦从不同方位向内倾斜。书院内进五重,由外而里,依次为教学区、藏书区、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生活区等。按当地百姓的说法,书院应该分为三大厅,前厅顺山墙起列分上下二层,楼下每边置厢房八间。由前厅过大天井,登两旁台阶,进入中厅。中厅檐高十点二米。从中厅过两侧之小天井到后厅,后厅为供孔圣人所在,也称为神堂。“文革”时期,柳山书院改作国家粮库。一九七三年粮库拆迁后书院被毁。……[详细]
渼陂红四军卫生队旧址
  渼陂红四军卫生队旧址作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沿续地,渼陂还保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她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四军军部旧址、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等五处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总工会旧址、黄公略旧居、曾山旧居等十多处红色革命旧居旧址及当时留下来的红军标语180余条。从渼陂村内先后走出了四位共和国将军,其中包括被彭德怀总司令誉为“万岁军”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和政委梁必业两位中将。《闪闪的红星》、《决裂》、《陈毅出山》和《井冈山》等影视剧都在村内取景拍摄,因此渼陂村被誉为将军村和电影村。……[详细]
上寨红军医院旧址
  上寨红军医院旧址红三军团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平富乡上寨村红旗自然村公路旁,该医院原称“上寨红军医院”,成立于1930年8月。1932年4月红三军团进驻此地,改称“红三军团后方医院”。内设办公室、会客室、诊疗室、药房、病房、厨房等。旧址系砖木结构,悬山顶,通面阔三间26.3m,进深三厅。月梁、屏风、门墩雕有花鸟、动物纹饰,木雕、石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4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县文广新局争取到国家文物局、财政部131.7万元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旧居进行了全面维修。竖年,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陈列布展。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鄱阳大成殿
  鄱阳大成殿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4米,占地478平方米,建在一米多高的须弥座上,殿前云龙纹辇道为明王府遗物。位于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4米,占地478平方米,建在一米多高的须弥座上,殿前云龙纹辇道为明王府遗物。大殿为抬梁式殿堂结构,重檐歇山顶,檐下悬挂铜铃,殿内设如意藻井,内外额枋皆抹金雕刻古饶州风景人物故事。,时代为鄱阳大成殿在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镇,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鄱阳大成殿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4米,占地478平方米,建在一米多高的须弥座上,殿前云龙纹辇道为明王府遗物。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屋红五军军部旧址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位于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周屋宗祠。1929年1月下旬,红五军500余人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突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从大汾突围,向赣南转移,于2月9日到达大余新城。当晚驻营于章江南岸有数百户人家的周屋村。深夜一时许,突遭尾追之敌4个营的袭击,彭德怀命令部队迅速往信丰县方向转移。周屋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向东,砖木结构,青瓦盖顶,由前厅、中院、后堂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2004年12月18日,被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7月7日,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11年7月18日,被列为大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