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毛泽东、李立三1921年冬来安源旧居
  位于安源镇老后街的安源刘和盛饭店,是毛泽东、李立三等1921年冬来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地方,始建于民国五六年间,系一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85平方米。安源镇老后街是当时安源比较繁华的街道,这一带有好几家大饭店,而刘和盛饭店设备简陋、价格便宜,一些工人、农民常在这里食宿。毛泽东、李立三为了方便与群众接触,就选择这家小饭店住下了。随同来的宋友生、张理全是长沙甲种工业学校的教员,他们有些学生在安源当机械工人。毛泽东、李立三就是利用这层师生关系,广泛地接触、发动和组织工人。第二天,张理全、宋友生顺利地找到了周镜泉、李涤生等几个曾在长沙甲种学校读过书的铁路工人,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参观了八方井、炼焦处、洗煤台等各个工作处结识了许多的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并邀集工人晚上来刘和盛饭店谈心。在交谈中,毛……[详细]
渼陂毛泽东旧居
  渼陂毛泽东旧居位于文陂镇渼陂村。1930年2月举行的“二七”会议期间,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交通路线:渼陂位于吉安东南22公里处,属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从吉安青原汽车站乘专线车前往约20分钟车程。吉安市分为青原区和吉州区。两区被赣江相隔,2号和10号公共汽车在两区之间行走。青原区:吉安火车站,青原汽车站。吉州区:城南汽车站,城北汽车站,长途汽车站。……[详细]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位于茨坪店上村,毗邻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开始,红四军军部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砻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同年夏,军部迁来井冈山茨坪村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朱德、陈毅同志主要负责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此屋中间的厅堂是军委召开干部会议的场所,右间是朱德同志的住房,左间是陈毅同志的住房。住房内陈设简朴,桌上除批阅文稿的笔墨外,就只有晚间照明用的一盏一根……[详细]
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
  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含留守苏区中央总供给部旧址、留守苏区中央国家银行旧址、留守苏区中央运输连旧址、留守苏区红军供销合作社旧址、留守苏区中央兵工厂旧址、留守苏区中央军区政治部旧址、留守苏区政治保卫局旧址),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位于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旧址为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土或砖木结构,建于清末、民国时期,各旧址间相距2公里范围内。整个旧址群,建筑面积约为2300平方米。旧址内留有苏区标语,由总供给部、中央国家银行、运输连、供销合作社、兵工厂、政治部、政治保卫局等旧址组成。1934年10月13日,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在瑞金宣布成立,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1934年10月22……[详细]
65、杏花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杏花楼
  时代:清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湖路29号简介:杏花楼俗称“水观音亭”,位于南昌市南湖路29号,地处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侧的湖心岛,东、南、西、三面环水,北侧经小石板桥连接与环湖路和建德观街相邻。杏花楼始建于唐,明武宗正德(公元1506—1521)年间,曾为宁王朱权五世孙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一度是相国张位(字洪阳)的别墅,始称“杏花楼”并延续至今。楼西设“闲云馆”,是文人结社聚集之地,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人在此多有吟咏。清时,为祀娄妃而在西侧另建“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俗称“水观音亭”(水观音亭于文革初期毁为平地,不复存在,杏花楼与之一墙之隔,连为一体,故……[详细]
宜丰崇文塔
  崇文塔,位于宜丰南屏公园最东端耶溪之滨、绿秀山尾。此塔非佛教寺院之藏经塔或贮舍利之塔,乃为崇文而建。明天启六年(1626)创基,崇祯四年(1631)建第2层,十三年(1640)建第3层,清康熙元年(1662)建第4、5层,康熙五十六年(1717)方续建第6、7两层,历时91年始合尖。乾隆四十年(1775),改砖刹为瓷刹。崇文塔,嘉庆二年(1797)又改瓷刹为铜刹,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崇文塔,塔为七层八面,楼阁式。砖石结构,以桐油石灰为粘合物。塔体里外都施白垩。塔高45.5米,每两层间有腰檐与平台,腰檐面为斜坡溜水,下部作锯齿迭涩和仿木椽头。平台面敷石板,下部作锯齿迭涩,第l、2层间与2、3层间的平台下无迭涩,只作斜面,石板下置龙纹瓦当和风纹滴水。崇文塔,底层外对径8米,内室对径4.3……[详细]
瑞金龙珠塔
  瑞金龙珠塔俗称白塔,座落于瑞金市区西南方向约3000米之绵江河畔。该处因塔建寺,因寺而设地名,塔下寺这一历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瑞金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龙珠塔及与之毗邻的瑞金市烈士纪念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百县林融为一体,成为我市重要的城市园林景观及旅游景点景区。龙珠塔是瑞金典型的水口塔,是瑞金城市的重要标志。龙珠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壬寅年(1602年),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西关杨氏捐资重修,一九三四年再次维修,并以塔为中心辟建犁庭公园。该塔为九级六面,壁内折上式,可沿阶梯至塔顶;塔高34米,底层-39.4米,内径2.85米,墙厚4.38米;顶层墙厚2.73米,内径1.75米;为砖石结构,内外石灰粉刷;塔基六角处用小抹角柱础;第一级有三门可入塔内,第二级起,内层各级均铺有楼……[详细]
罗田世大夫第
  世大夫第古宅位于安义东南约10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石鼻镇罗田村委会罗田自然村内。由罗田富商黄秀文于清乾隆辛巳年(1762年)创建。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幢私宅占地面积44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中有三幢房子,每幢即是单独的建筑,前后幢又相互依靠,紧贴而建,使之相连接,串在一条轴线上纵向排列着,成为面阔三间进深11间之深。“世大夫第”古宅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八字形门。紧靠着这幢建筑的北侧是由四幢古屋组成的纵向排列相串而成的房子,再北侧仍是由四幢古居串成的房子。上述共11幢房屋组合在一块,外观上就是一座特大型的房屋。高门大户,就是这幢古屋的正大门的特点,主屋的正大厅由于跨度大,木架结构上采用了穿斗式与抬梁式结合,形成一个高旷的大厅堂。在靠近天井的部位还采用了卷棚式,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详细]
篁碧华氏宗祠
  位于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篁碧畲族乡畲族村村西的华氏宗祠,始建于道光丁酉(1837)年,是叔侄三人同赐一朝(华日新(京一郎系),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江苏道布政使,身居二品;华祝三,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西宁知府加布政使衔,三品正堂;华立三,进士出身,任甘肃安化知县),共同兴建的一所宽宏高大的宗祠,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华氏宗祠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大门上悬“华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匾。八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宽敞的建筑。祠堂内分前厅、中厅、享堂。上厅为享堂,原供奉本族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前厅是吹鼓奏乐的地方。族中凡有修谱祭祖等大事时,也可以在厅内楼台演戏,台下可容二百余名观众。本族人娶亲时,新娘要在宗祠下轿,拜天地祖宗。华氏宗祠的布局呈平面方形,坐北……[详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驻地旧址群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驻地旧址群九江市修水县20世纪30、40年代1、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部白岭旧址(白岭镇下泰清村石嘴上胡墨轩屋〔又名跳石屋〕):与文物本体重合;2、第二十军军长杨汉域白岭住地旧址(白岭镇温泉村30组丁家桥胡毓英屋):以旧址本体为界,东延伸至山脚,南延伸1.47米,西同文物本体,北延伸至山脚.面积:279.91平方米;3、白岭镇温泉村抗日泉(白岭镇温泉村泰清温泉):东延伸至0.6米,东南延伸0.8米,南延伸0.4米,西南延伸0.8米,西延伸至山脚,西北延伸0.7米.面积:14.57平方米;4、第二十军军部暨军长杨汉域住地路口旧址(路口乡路口村坳背源岭下丁定时屋):东延伸1米,东南延伸21.31米,南延伸2.6米,西南延伸1.11米,西延伸0.5米……[详细]
桥头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保存完好,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详细]
上井红军造币厂旧址
  --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约6公里,与“百竹园”毗邻。--沿用了墨西哥银元的模具,正面打了一个“工”字,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造币厂前面摆着一个巨大的“工”字银元模型,可以拍照留念;里面还摆放着当年的机器,还有各种实物,集币爱好者不能错过的地方。--另外这里还记载了一个跟“工”字银元有关的动人故事,大家可以请个解说员,去了解一下,体会一下革命胜利背后的艰苦,我们的胜利多么伟大。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约6公里,与“百竹园”毗邻。井冈山革0据地自创建以来,由于敌人的经济-,物资奇缺,物价昂贵,军民生活处于极度困苦之中。为了活跃根据地的经济。1928年5月,在王佐的建议和推荐下,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详细]
水南余庆堂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委会水南自然村内简介:水南“余庆堂”位于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委会水南自然村内,创建于清道光二十(1840)年,由富豪黄怡齐精心规划构筑。因其在江西古重镇吴城开办水运木行而发迹,回家创建了“余庆堂”。余庆堂占地面积1940平方米。主屋由两幢房屋组成,坐北朝南,砖木、硬山顶穿斗式结构,面阔12.9米,进深25.44米,后堂俗称“闺秀楼”,为堂楼结构,楼上设有回廊,靠临天井边沿设有凭眺雕花栏杆和堂楼花窗。整个“闺秀楼”的木板装修,雕刻图案繁多,且纹饰精美,雕工细腻,使整个后堂显得富丽堂皇,让人叹为观止。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于都土塔
  于都土塔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周边,包括水阁口塔、中埠塔、水头塔、下马塔。水阁口塔位于于都县禾丰镇蔴园村,又名文峰塔。是座六边七层楼阁式土塔,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砖叠涩出檐,宝葫芦顶,高27米,底层边长4.52米,厚2米。在第二层上嵌有一块红石匾,上阴刻于都知县傅缄题写的“文峦耸秀”四个大楷字。塔底层辟有一门,内为空筒式,原有十三层横木梁相错架设,今大多朽落。据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载,该塔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中埠塔位于于都县罗坳镇中埠村,又名廻澜塔。六边七层楼阁式,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砖叠涩出檐,高36米,底层边长4.3米,厚1.6米。底层北向辟一门,塔内结构为空筒式,原各层有木梁板,今具朽落。第二层东南面和西北面开拱形窗孔,其它各层各面均为盲窗。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记载该塔建于乾隆……[详细]
75、邦伯坊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邦伯坊
  邦伯坊位于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前端,远处是巍峨群山,前面是千顷沃野,上游“进士名塘”清泉顺渠从坊前流过,鹅卵石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远方。前、左、右三口水塘形成品字形与古坊相辉映,坊后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及宗祠、书院建筑。邦伯坊系表彰三舍村(海州知州)刘戢功勋显赫,由明正德当朝皇帝御勅而兴建的功德牌坊。邦伯坊为4柱3门仿木楼阁式麻石结构。通高7.53米,宽10.14米,基座用方型巨石叠压四层,石高78cm,长2.6米,宽65cm,厚重典雅。门额为巨大月梁,明间宽3.5米,横梁前高浮雕双狮戏珠纹,后为双凤朝阳纹。次间宽2米,左右横梁前浮雕双马奔驰纹,后为鲤鱼腾空图案。梁下置透空神鳌雀替承托。二楼正中月梁刻有楷体“邦伯”大字,左首题刻:“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黄金如,为奉训大夫、海州知州刘戢”。右侧落款为:“……[详细]
罗田友山私宅
  罗田友山私宅座落于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屋主黄兰芳,字友山,清同治年间拔贡,历任江西省万年、宜春、九江等府县教授、教谕,民国初曾任宜春县知事,后为江西省议员。该建筑坐北朝南,庭院式组合建筑。由主屋、陪屋、前庭后院组合而成。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罗邓氏祠堂
  “上罗邓氏祠”位于万崇镇上罗村小学旁。为上罗邓氏后裔纪念其开基始祖邓君民而建。上罗村邓氏原本姓李,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8月12日)的后裔。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杨州,赐封李璟第八子李从镒(yi)为邓王,镇守宣杨。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氏官员受到通辑诛杀,李从镒遂携家提眷,操舟夜发宛陵(安徽),隐居洪州、宜黄、乐安等地。宋微宗崇宁二年(1103),其孙邓君民从济口桥头(乐安招携)肇居上罗,为躲避朝庭追杀,上罗村李氏更姓为邓,延续至今。祠堂始建于明朝宣德戊申年(1428),为使邓氏后裔缅怀先祖丰功业绩,抒发故国之思,--之痛,激励后代发奋图强,正德丁丑年(1517)增建“钟楼”、“鼓楼”,清朝康熙甲寅年(1674),民国十三年(1924)重修。……[详细]
艾溪陈家村明清建筑群
  时代:明至清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简介:地处架桥镇艾溪陈家村,明至清代民居。村南正中为明英宗天顺六年(1464年)建“义门世家”总门楼,4柱3间红石青砖结构,高6.2米,宽9.6米,外六字形围墙内。内门木柱楼阁式凉亭建筑。外上方有磨制的青砖向外向上叠成3飘檐,脊顶两端翘角,正中置官帽。两中柱上刻该村嘉靖进士第三、翰林院编修陈栋撰并书对联曰“义路示周行愿当前守辙循途谨凛步趋元履错,门墙尊孔训基我辈乘机斗捷寻常入即余闲”。村内有44幢南向明清建筑(2幢明代后期建筑残存),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共有匾额22块。明清建筑一律为外斗砖内木架结构,有石板巷道串通。东庄园的“中宪第·云亭别墅”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现存门楼,别墅、马房及残存后房7幢建筑,共千余平方米,红石庭院186平……[详细]
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
  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为一栋四扇六间民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建筑。高约7米,宽13米,进深14米,总面积为345平方米。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世纪二十年代万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万安暴-动-,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万安暴-动-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五大农民暴-动-之一,与湖北黄安暴-动-、湖南醴陵暴-动-、广东海陆丰暴-动-、海南琼崖暴-动-齐名。1927年万安县委根据江西省委关于“赣西南暴-动-以万安为爆发点”的决定,成立了以曾天宇为书记,张世熙、刘光万、陈正人、余球、汪群、曾延生、肖素民等为委员的暴-动-领导机构“万安行动委员会”作为指挥暴-动-的军事机关。此后,一场……[详细]
新兴书院
  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在双镜村上镜开设庐陵(吉安市古称)最早的书院——新兴书院。由于书院的名气,外县学子纷至学读,永新学子刘沆青少年时也就读于此,后在北宋天圣年间(1030年)进士及第(第二名),皇佑年间(1053年)入相,书院因学子增多迁入彭氏宗祠,“新兴书院”人才济济,从宋朝至清朝科考的进士、举人、秀人120多人,皇帝敕封翰林以下学士的有22人,朝庭、州、府所赐的牌匾有36块,现“名登天府”之匾仍悬于梁上。民国年间,国民党中央委员、上海党支部书记彭述信也出自于此。书院因学子增多迁入彭氏宗祠——承德堂,由彭氏后人在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以尚好的楠木为柱、用红心杉木为梁对祠堂进行修缮扩大,并易名为“承德堂”。这栋祠堂长为60米、宽12米,占地720平方米。祠-拱上 书画诗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