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天主堂会议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年代为1934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为纪念这段珍贵历史,党和国家批准在旧址所在地兴建纪念馆,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二方面军最大的和中国红军在江南最后的根据地。它孕育的红二方面军不仅自己完成了长征,保存了强大实力,而且为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牵制和挫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同时,粉碎了张国焘0-红军的阴谋,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详细]
安江大垅倒湾风雨桥亭
  安江大垅倒湾风雨桥亭,位于鸡公界320国道、沪昆高速中间的大垅村倒湾双岔溪。据专家推测,此桥亭修建时间应在清乾隆末年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复修。桥亭正梁上记载有“皇清光绪拾陆年岁次庚寅仲夏月中浣日榖旦”(1890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日出之时)时过百年后,公元1995年乙亥再次复修。桥亭的石碑较完整地记载了两度复修的时间及背景——“再修首士碑文序言:承先贤功德树后辈风尚。大团曰浪溪上游,地属四达,旧架有木桥。覆以瓦亭,因石墩过卑,每逢春涨乱流,漂木维塞桥间,岁岁震动,数十年来,日就倾矣,光绪十六年,群谋捐资三百缗以新之,迄今百余年矣。岁长风雨残桥身,桥身人为二焚之未毁,奈何瓦碎脊折,檩椽朽临覆边。公元1995年乙亥岁,附近诸乐善者,效古人之由,募化集人民币6000元,越明年春再次复修竣工……[详细]
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旧址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位于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桂东县位于湘赣边界、井冈山南麓,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站在雷打石上首次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1928年4月3日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毛泽东在沙田镇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边的土台上,向工农革命军和地方赤卫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军宗旨教育,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详细]
飞山方广寺
  方广寺,于宋代建于靖州城西之飞山,背靠山巅之宝鼎,坐西朝东。寺前植古柏和银杏,周围平坦开阔,良田千亩,林木苍翠。寺院南北长79米,东西宽34米,总建筑面积852.8平方米,中轴四进:第一进为山门,门内有一小院,两侧为碑廊。第二进为过厅,为三开间歇山式木构建筑,其明间为通道,两次间供四大天王,两侧有卷棚顶厢房,中间为院场。迎面是第三进为正殿,计7间,重檐庑殿顶,四周有廊,殿有月台,大型祭祀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这是寺之中心。第四进为后殿、厢房。寺院宽敞,殿宇气势雄浑。大殿后,有灵官殿、玉皇阁、皮卢寺;并有半山亭、小天门寺、大天门寺、磨针庵等,构成了寺院建筑群体,十分壮观,寺内居僧尼十余人。每逢二、六、九月,远近香客云集,早为佛门圣地。但世事沧桑,寺院累遭毁坏。洪武初整修,改为元天宫,又遭匪劫。清乾……[详细]
欧阳氏故宅
  欧阳氏故宅位于衡阳市珠晖区粤汉街道向荣里社区湘江东路119号,始建于清代晚期,是曾国藩的岳父欧阳凝祉的故宅。站在门前,可以看到,欧阳氏故宅是一座青灰色的古宅。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曾国藩当了官以后,为他的岳父欧阳凝祉谋得了莲湖书院山长,即主讲兼总管一职,并找了这栋宅子,让岳父全家迁到这里居住。曾国藩在衡阳训练组建湘军水师时,也时常来这里小住。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著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详细]
潕溪书院
  潕溪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原名沅溪书院,由苗族教育家吴鹤创建。吴鹤是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湖南吉首(镇溪)人。曾随大思想家王阳明游学江西,为其著名弟子。耿直不阿,不乐仕途,拒官不就,坚持在乡里设馆办学,为唐宋以来苗族第一代汉文化知识分子。后人为其建祠立碑,开设沅溪书院以为纪念。清乾隆三年(1738年),乾州厅同知王玮在书院内设立义学,聘请常德龙阳举人龙升明讲学,高朋满座,人才济济,盛况空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书院改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苗民起义,书院被毁。光绪年间,在外做官的徐凤翔为给家乡子弟营造读书环境,募集股金筹建书院,其中一股作为“文昌会”经费,仿照长沙岳麓书院规模建造书院,光绪十八年(1892年)落成。戊戌变法后,废书院设学堂,1936年,国民政……[详细]
安化文庙(毛泽东游学梅城寓所)
  安化文庙——毛泽东游学梅城寓所位于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毛泽东曾两次来到安化县城梅城。1917年,他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利用暑假,和同学萧子升以游学的形式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四县(按行走线路)。1925年,毛泽东经宁乡黄材至梅城,在梅城文庙召集当时中共安化地下党领导人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开会,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在农村发展党组织,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他在会上强调:“目前农民运动的中心,就是要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和组织起来,要组织贫农、雇农中最觉悟的分子,没收地主、土豪劣绅的财产,要组织梭镖队准备配合北伐军作战,打开工作局面。”散会后,毛泽东就寓居此房。毛泽东还到安化甲种师范学校,走进教室对学生讲话,他说,“要读活书,不要读死书。旧秀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读活书就是除学习书本知……[详细]
黄溪村古建筑群
  黄溪古民居主要分布在三个自然村,即:大院子、黄溪园、新屋场。共有窨子屋160多栋,总面积35300多平方米,其中大院子规模最大,面积最宽,共有窨子屋100余栋(部分已拆旧建新),面积达26200多平方米,高墙围立,青瓦灰墙,楼阁飞檐,青石板铺路,井字排列,横五竖七条街(弄)道,“正弄子”为主道,长180米,宽1.7米。整个建筑设东南西北四道大门,内弄要卡设若干小大门,门两边均设观察眼和枪口,院子中央特建有雄伟的“十楼”(即10层小楼),供观察、报警之用。有古庙、库铺、客栈、茶馆、作坊、学堂、民居等,民居为主。窨子屋内,清代、民国初期的门匾、横联、石雕石刻、壁画题字、门窗木雕等,随处可见,雕工精致,式样各异,令人叹绝。窨子屋一般为两进两层,也有六进二层不等,主大门多为“八字大门”,雄伟壮观。屋……[详细]
谷朗碑及谷郎墓
  谷朗碑及谷郎墓 时代为三国。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侯祠内,此为省内惟一仅存之吴碑。 此碑原在耒阳县城东谷府君祠内,后移入蔡侯祠内,1966年被砸断拿去修水塘。1979年找回予以修复,仍置蔡侯祠内。碑为青石制成,高176厘米,宽72厘米。碑额11字,碑文18行作隶书,每行24字,字径3.5厘米,无撰书人姓名。 九真,秦赵佗置,公元前111年入汉,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南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三国吴以后,辖境渐狭。碑文除叙述谷朗生平及其德行,出仕经历与所做之贡献外,同时述及当时南方边陲之治乱情况,具有史料价值。此碑文词古雅,书法端庄,浑劲高古,不见起止转折之象。与其他汉碑一般隶法不同,实为隶书转换为楷书始。此为本省现存最早碑碣之一。 谷朗墓位于耒阳市亮源乡,坐东朝西,周砌花岗石,冢高0.4米……[详细]
梅城武庙
  梅城文庙武庙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此为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古建筑群落之一。清乾隆十二年(1748),邑人邓天人等重建孔庙,并增建明伦堂、考棚等。清嘉庆八年(1803)在孔庙内开办崇文书院,清末改为学堂。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饶谦等移建武庙于现址。孔庙占地3100平方米,由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南北两厢房组成。照壁正中有“瀛州”、“龙门”两石刻,泮池长23.7米,宽11米。棂星门两侧有90厘米高的石狮。大成门面阔7间,小青瓦屋面。前为青石铺地的天井,两侧有厢房。大成殿高10.6米,面阔20.2米,进深14.5米,占地260平方米,三星宝珠压顶,盖琉璃瓦、戗脊饰飞禽走兽,屋角青龙倒衔。屋架为穿梭梁架结合,有青石浮雕柱础。屋面防水结构特殊,先铺小青瓦,再铺大铁瓦,最上为……[详细]
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故居位于长沙市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许光达(1908-1969),原名德华,湖南长沙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师范学校,参加-。1925年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冬,转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炮科学习。大革命失败后,提前毕业从戎,随南昌起义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身负重伤,与部队失散。先后辗转于上海、安徽、江苏、河北、长沙等地,寻找党组织。1929年7月经安徽省委介绍到上海,参加了周恩来主持的军事训练班的学习后,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洪湖根据地。先后任红6军参谋长兼红2纵队政委、红17师师长、红8师师长等职,指挥了无数次战斗,在应城之役中两次身负重伤。1932年5月,中央决定他去苏联学习和治疗。6月入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4年后又转入东方大学……[详细]
道县回龙桥
  回龙桥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道县侗族自治县坦坪乡坪日村,此桥为侗族人民的传统建筑。 回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民国20年(1931)重修改建,将木墩改为石墩。桥长60米,宽4米,除两孔中立石墩外,全部用杉木建成,木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十分严密,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建筑技术水平。全桥可分为东西两段,结构迥异。西段券拱式,以圆木组成排,分数排置石墩上,逐排悬臂伸出,形成拱券,上铺木板桥面;东段为梁式,以圆木组成排,选置两排平铺于石墩上,在中间石墩上垫两排圆木,然后在两端桥墩之间,搭接圆木两层,上铺木板,构成桥身。桥上覆盖重檐屋顶形成长廊。在桥两端及中部,建3个多角亭,中亭书“文昌阁”,两端亭均题“回龙桥”。皆为三重檐,下层四坡,顶为六角攒尖顶,上置覆钵、“金盆”及宝瓶。……[详细]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位于望城县黄金镇金山桥社区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由四处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场,以及石料堆积场组成。四处采石场平面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体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体均为陡峭的绝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遗址南向区域为开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区域为废弃的石料堆积,遗址中心区开凿有狭窄的甬道与外界沟通;主采石场两侧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场3个,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部分区域为碎石回填;东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势较高,坑深5米,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据长沙市文物局专家介绍,新发现的该处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详细]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常德市城区人民路、青年路和建设路之间。1943年的常德城保卫战历时15天,57师8000多官兵几乎全部牺牲于阵地上。日军也伤亡惨重,约近万具日寇的尸体倒在常德城内城外。仅日方资料记载,就有4名联队长以上高级军官和5个大队长、4个中队长死于此役。57师爱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15天时间,为各路援军争得了宝贵的战机,得以形成对常德城的反包围,迫使日寇在常德城只呆了不到7天,连尸体都未及烧完,就仓皇北逃,最后跑到长江以北才惊魂初定。1944年,常德会战结束后,由常德县政府配合74军留守处,在常德城收敛了阵亡于城内的千余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遗骸,在当时以一个重磅炸弹坑为基础,修建了士兵合冢,又将在城区周边阵亡的将校级军官遗骸集中,修建了将校墓,建了纪念碑,两座纪念亭、纪念牌……[详细]
柳直荀故居
  柳直荀故居位于长沙县高桥镇高桥村方塘冲,由其祖辈于咸丰年间建造,是革命烈士柳直荀同志的出生地及年少时的居所。柳直荀出生于绅士之家,祖辈世代学医,其父柳五亭是当地有名学者和医者。柳直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想激进,18—19岁开始干革命工作。他1916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雅礼大学的学生参加了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的五七国耻纪念-。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任湖南区委委员、省农民协会秘书长,致力于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贺龙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农工委员会委员。1928年9月,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在天津法租界开设小古董店,以商人身份掩护工作。1929年冬,任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7月,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六军政委,,……[详细]
桂东唐家大屋
  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唐家大屋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东县城关。此为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并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建筑之一。唐家大屋始建于清末,原为唐姓居住。因年久失修于20世纪50年代倒塌,1967年按原貌修复,旧址土木结构,面积36.平方米,硬山式,小青瓦,厅屋居中连接左右厢房,为两层。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部负责人会合于此,现旧址内毛泽东、朱德的住房和前委扩大会议室等均作复原陈列。民国17年(1928)4月,毛泽东、朱德率部在井冈山会师。8月,由于中共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坚持中共湖南省委6月26日要红四军向湖南发展的指示,把红四军两个团拉往湘南,在郴州遭到失败,退回桂东,毛泽东率领部分红军往桂东迎还红军大队。8月23日,两军在桂东会合。毛泽东在城西的唐家大屋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失败的教……[详细]
坐果山遗址
  坐果山遗址该遗址位于源远流长东安县大庙口镇南溪村二组的坐果山上。2008年10月,源远流长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清理出了一组完整的山地居住遗迹,共发现古人用来支撑房屋柱子留下的柱洞100多个,灰坑(包括火堂)10余个。从柱洞的位置可以看出,生活在坐果山下的商周古人采用山石为墙,在山石之间空地立柱搭棚。从中可以复原商周时期人类依据岩山的自然环境来建筑居室的情形。在遗址内一条长达数十米的自然深沟中,发现文化层厚达3-4米,出土子大量的文化遗物,石斧、石锛、石凿等石器,釜、罐、鼎、鬶、纺轮等陶器,还有少昊的青铜矛、镞、和玉玦、玉环等。根据发掘出土的大量动物遗骨,可以确定的经济形态是以狩猎为主体。所发现的石器,已椹了一条完整的的石器制作加工链,这……[详细]
新洲古城遗址
  新洲古城遗址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5公里的新洲镇,城址东濒澧水、南临嘉山及豹鸣山。新洲设治据史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直隶澧州志》引《世说新语》曰:东晋南平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澧阴,见允于幼童中。《澧志》谓:“澧阴当即今新城,(车)允产于新城,新城旧隶南平,今治于澧。”而新洲有城的最早记载为唐大历年间,“新城在州治东四十里,车胤读书处。唐大历间,李泌筑。”元末明初,澧州治所曾一度移于此,明以后城遂废弃。新洲古城平面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西南段及向西北拐角、东段及向北拐角尚保存较好,西、南两面护城河也保存较好,北面局部尚可辨护城河形迹。现城址东南部仍为新洲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有人口近5000人,城址内其它面积为农田和水塘,城墙残垣上居民住宅,城内包含着万寿宫及孟姜女两个社……[详细]
岩排溪古建筑群
  岩排溪古建筑群位于湘西州古丈县高峰乡岩排溪村,与怀化市沅陵县桐木溪村比邻。建筑群坐北朝南,背枕观音山,面朝团山,二侧为金刚嘴、刀背山两山环抱,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村落周嗣均为古梯田,从寨前山脚至寨后山腰垂直高度约两百米范围,共有古梯田近千亩,79级,古梯田东西引有古水渠9条,灌通整个农田,素有“九龙之水”的称誉。农耕与旱涝时节,确保了生产与农作物的收成;九条引水渠道基本为凿山劈石工程,总长达15公里的灌溉古渠道,见证了岩排溪人们不为艰难与非凡的才智及勇气,激励着后代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现存古矿井3口,陈述着这里有着悠久的金矿开采技术。岩排溪的各类遗存,是研究湘西地区古代稻作农业及冶炼工业的重要实物资料。岩排溪古建筑群由大村,小村和向村组成,共一百余户,均北枕观音山,南朝团山,东西分别为金刚嘴……[详细]
茶陵龙氏牌坊
  龙氏牌坊位于茶陵县秩堂乡皇上村。明万历六年(1578),曾任四川龙安知府的龙庆云致仕后,建造了这座牌坊,以纪念其先祖中宪大夫龙仁夫。这支龙姓自宋至清,先后有4人受封“中宪大夫”衔。此牌坊后在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中宪大夫牌坊在石砻龙姓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它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是省内少见的古牌坊,向人们展示着一页页尘封的历史。 此牌楼与其他牌楼的区别是不由柱子支撑,而是由一个石拱门状的底座支撑,这种造型极为罕见。其底座由大块岩石砌4座石墩,分成3间,中门较宽,呈方形,两侧为石砌拱门,门洞较小。牌坊上部由石料构筑,榫卯穿插丝丝入扣。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高12米,底宽11.5米。坊座、石坊石质粗糙,石额质地细腻,整个造型庄重大方,雕刻精美灵动,人物、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