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刘明灯墓石雕群
  刘明灯墓石雕群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刑家巷、新木岗、茅坪。此为省内石雕艺术精品之一。清台湾总兵刘明灯自光绪四年(1878)从青海解甲归田后,斥巨资修陵墓,立牌楼,其弟刘明燧请名石工王玉之为其家族营造了近5万平方公里的墓区,历经光绪二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895—1911),长达17年之久。石雕群在解放前由刘氏族人管理,新中国建立后由大庸县接管。墓地及石雕群占地约40亩,规模宏大。现有墓地及石雕群各3处,石牌坊2,神道碑4,石像24,石桅杆4,其他碑刻两块。神道碑立神龟上,碑首浮雕石龙戏水,正面阴刻“皇清诰授建威将军记名提督福建台湾挂印总镇斐凌阿巴鲁刘公明灯”30个大字。其父刘起楚之神道碑与此大体相同。刘墓之墓表毁于1958年,相邻者为刘之三夫人舒氏节烈坊及石雕群,现存牌坊1,石像8。刘之……[详细]
玉皇洞石窟
  玉皇石窟位于张家界市城西七公里的麻空山南麓,为清代乡绅李京开独资捐修,该景点临近茅岩河漂流终点码头,是西线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麻空山又名月斧山,属咯斯特地貌,沿石壁颇多溶洞,石窟便利用这些天然洞穴天凿而成。整座洞窟东西长300余米,共计8洞,分上中下三层,现存石雕像19尊,石刻50余处,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西南唯一的石窟雕刻与塑造群像,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石窟上层“天堂”为雷电洞;“人间”居中,自东至西依次排列为玉金、毫笔、墨池、虎龙、狮子、孔圣六洞;下怪为因果洞,即所谓“地府”。从“天堂”到“人间”,自“人间”至“地府”,上下三层距离分别为60米和70米,其间由宽不盈尺的曲径于悬崖峭壁上相沟连,气势十分险峻。玉皇洞8个石窟,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各具特色,虽杂而不乱。它将石刻、雕塑、文学……[详细]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时代为唐。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教学斋后山坡上。此碑为国内名碑之一。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李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并书。碑石通高400厘米,宽144厘米。碑额篆“麓山寺碑”4字。阴刻碑文28行,每行56字,行楷书,左方断裂一角,右下角脱落一小块,损缺的三分之一,毁361字。上半从16行起,只字不存;下半尚存90字。清陶澍《观麓山寺碑旧拓本诗序》中,谈及碑断裂原因:“嘉庆初年,有达官遣吏拓取,不以法,碑遂裂,或云达官欲题名,曳碑倒将以摩刻,故遂折裂。长沙知府和油灰集残字(共九十四字)复置碑侧,不能变旧观矣。”清光绪《湖南通志》载:“此碑共一千四百十三字,断裂漫漶者二百七十一字。”经查对,100年之间,又损90字。碑文叙述麓山寺创建以后历代来此主持之名僧说法传经情况,并一一列举名僧及有关……[详细]
石门梯云塔
  梯云塔位于石门县楚江镇宝塔居委会境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由时任知县杨云材兴建。修建此塔的本意是“以堵风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此塔遭到雷击,上部三层毁坏。清道光三十年(1840年)举人王大猷督修,首土生员贺安帮、廪生邢坤、武生王祈太为监修,倡首国学生唐思贤捐钱伍仟串;将塔上三层拆除重修。用料仍为花岗岩石砌成,用石灰浆水作为粘合剂。梯云塔为八方七级,每层有檐,仿楼阁式,攒顶宝葫芦为刹,为中空花岗岩石塔。塔高34.15米,底层直径7.65米,每层塔檐角大幅度起翘,底部檐边长3.9米,每层四拱门,拱门屋与层之间错开,显得错落有致,每层四拱门巷道均通向塔中,形成正十字形塔层,塔内置有回旋石阶可达顶层。顶层中心由花岗岩雷公石柱支撑,柱高2.96米,四面阴刻楷书铭文以及纪年……[详细]
245、体仁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体仁堂
  体仁堂是红茶商人刘麟郊故居,位于双峰县域的西部,三塘铺镇枫树山村。西距三塘铺镇城区5公里,西邻架子塘村,北与山冲村相邻,东与石排上村毗邻,南与胜云村接壤,前有八湾河流过。在咸丰初年的纷飞战火中,他经商于汉口等各商埠,以外销红茶为主,短短数年便积累了巨额财富。刘氏致富后,以重金聘请名师教其二子刘校亭、刘良丞,两兄弟不负厚望,成为名重双峰的乡绅,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开始在家修建这座气派的豪宅-体仁堂。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大宅院,横跨棉花、洋楼、年丰三个村民小组,前后分四次历经二十余年才建成。第一批修建了正厅和正屋,第二批修建了左右两侧厢房,第三批修建了槽门、杂屋等,第四批增建了一幢小洋楼,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整个建筑三进六出,正厅堂3个,侧厅堂6个,三厢九进,厢房厅房18个,以天井为中心营……[详细]
湘潭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位于雨湖区十总正街。原名许旌阳祠,又名万寿宫。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江西众商捐资重修于现址(一说建于顺治七年,即1650年),祀许逊。实为旅潭江西客商会馆。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圮毁,仅余门楼、夕照亭等遗迹。门楼居平政路258号(湘潭市第十六中学校区后门),高 12米,宽5米。四柱五楼牌坊式,花岗岩和汉白玉结构。中门左右置抱鼓石,两端立石狮。顶檐下竖额泥塑行楷“江西会馆”四字,五龙盘边。四周饰蟠龙、凤凰、异兽、人物、传统花纹等浮雕、镂雕,脊角鸱吻高耸,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两端砖墙顶部还保留了数幅堆塑图案。夕照亭为原会馆后花园之水阁凉亭,今地处雨湖公园中湖南侧周家山。1980、2011年维修。亭立于一花池中,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方亭,二层,石木结构,高12米,边长8米……[详细]
韶山村李氏宗祠
  在距离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向北大约不到两公里的韶北村落里,有一幢灰砖青瓦的建筑掩映在民居里,格外庄严肃穆,门匾上写着“李氏宗祠”四个字。这里是一座祠堂,也曾经有多年是当地的小学,但她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1925年,毛主席曾携夫人杨开慧在这里创办农民夜校,传播革命火种,夫人杨开慧曾亲自授课,韶山李氏宗祠从此与红色革命神圣“结缘”。(1945年,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里同志与夫人也曾在宗祠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最近主席家乡韶山实施毛泽东求索之路项目,对整个宗祠进行了修复,虽然旧貌换新颜,但不变的是后人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缅怀。院子里,毛主席和夫人杨开慧当年亲手植下的桂花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静静吐蕊,它们曾见证着一段波澜壮阔、光辉璀璨的历史。当年与毛主席一同在韶山开展农运的还有“韶……[详细]
文仙观三官殿
  文仙观三官殿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镇文仙村,距邵阳市35公里。三官殿与灵真宫、城隍庙、天皇殿、文斤殿等6处庙宇组成文仙观整体,构成湘西南道教中心的古建筑群体。 文仙观三官殿,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50)。宋太祖为纪念文斤(晋代高坪县令)仙人,赏金千两修建文仙观的三官殿,元、明及民国时曾重修。文革中遭到一定破坏。 三官殿面阔3间,宽10米,进深3间9.6米,建筑面积101平方米,梁、柱、枋及东西墙均为木结构。南北山墙砌青砖。单檐悬山顶覆青瓦。殿内为两排减柱抬梁式穿斗式结合的木构架,4杂木梭柱,前两柱高4.8米,后两柱高4.2米,柱腹周长125.6厘米,两端周长94.2厘米。鼓形石,刻有浮雕图案。三合土地面中央有八卦图案。神龛面积7.5平方米。石香炉通高1.02米,炉座上浮雕狮象……[详细]
249、秀云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云观
  秀云观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为湘西南名刹及旅游胜地。 清光绪《武冈州志》:“南岳庙地灵神显,不知起何代。”传说从宋代始,此处宫殿建筑已初具规模,经历代扩建,形成南岳殿、大雄宝殿、地母殿、灵霄殿、观音殿、钟鼓楼、进山牌坊等古建筑群。上述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遭到部分破坏,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百万,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恢复了旧观。 秀云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殿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巧为构筑。进山牌坊石材构筑,四柱三拱大门,重檐翘角。大门及左、右拱门和石柱、梁、枋、基座等部位,均雕刻有花卉、人物等图案,构图生动逼真。门额为“秀云观”,有联曰:“据山门形胜,昭衡岳道宗,天选秀云留帝位;观崖下碧澜,挹雪峰爽气,地临市井亦心清。”经灵霄殿拾级而上30米为南岳大殿……[详细]
长沙杨公庙
  杨公庙位于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杨开慧陵园对面。杨公庙原为祭奉杨泗将军的庙宇,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末改为私塾,民国初年又改为学校。建筑由山门、戏楼、正殿、厢房、耳房等组成,为典型的民间庙宇。为四方形结构。房屋采用砖木结构建筑,上面覆盖青瓦,走廊用石柱支撑。方向为北偏东30度。整个杨公庙占地1500平方米,分为8个展厅。其中第一二三展厅展览了杨开慧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品,第四展室为杨昌济展室,第五展室为毛岸英展室,前厅陈列有杨开慧的简介和领导人的题词。整个杨公庙共有房间11间,门楼外墙上有灰塑。民船业奉杨泗将军为师祖,长沙各地均建有杨泗将军庙或泗洲庙。杨泗将军为民间传说斩孽龙的英雄。传说一条孽龙来到长沙县寻龙河里,兴风作浪。住在河边的杨泗决心除掉这条孽龙,遂赴南岳烟霞洞,拜师习武,师……[详细]
澧县宋家台遗址
  宋家台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位于澧县大堰挡镇宋家台村,地处洞庭湖西岸澧阳平原的台地上。1986年发掘。发掘出一组属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红烧土房基面和一处墓地,并发现遗址周围有环壕。房基面东西长27.7米,南北宽11.8米,面积约500平方米,保存良好。房基由红烧土碎块铺垫,厚度1米-0.6米不等,视其原始地面面貌而定,中间有两条近东西向排水沟,并夹一条走道,将房基面分为南、北两部分。房基面上清理出了柱洞,将南北部分各分隔四个房间,门向朝南。其上倒塌的大块红烧土有明显的夹木〈或竹)的痕迹,说明房屋采用编竹(木)夹泥供烧的方式建造。地层中还出土编织竹帘,可能作为房间的隔墙。该组房子应为宋家台原始聚落的一个家族的住所。发掘墓葬25座,其中5座瓮棺葬,其余均为东西向长方形土坑墓。墓葬间隔较密,重……[详细]
南洞庭水利闸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袄、物产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黄茅洲镇、阳罗镇、南大膳镇地处沅江市北部,属长江流入冲积平原,南与赤磊洪道相连,东北紧靠漉湖,由塞阳运河贯通黄茅洲大闸、义南闸、大东口闸。塞阳运河,共动用民工5万人次,开河长度44公里,投工250万个,完成土石方400万方。它位于大通湖大垸内,南起沅江市塞波镇到阳罗镇后分为东、北两支:东支经大东口闸后流入漉湖,北支经普丰垸东堤拐弯与全省最大的内陆湖——大通湖相通;南面通过黄茅洲船闸进入赤磊洪道,全长61.5公里。塞阳运河贯穿了大通湖地区,包括沅江、南县、华容三县市及大通湖等五个农场和大通湖渔场,成为这些地域水运交通的大动脉和主要抗旱、排渍、排灌的黄金水道。同一时间……[详细]
洗笔泉石刻
  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书堂村属亚热带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9°,降水量1411毫米,无霜期274天。其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突兀,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水资源充沛。地下蕴涵丰富的花岗岩矿石资源。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相传为欧阳询所书,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县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为隶书,相传为欧阳询所书。刻在一块长约1.8米,宽约0.6米天然花岗岩上。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详细]
曹里怀故居
  后湾村民小组隶属于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现有31户102人,户主均为曹姓,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都有一手酿造“白露酒”的技艺,可以说是个土酒飘香的小村。而让人们最为赞叹的是:这里,是新中国开国中将曹里怀的故乡。比起后湾的其他农舍,曹里怀故居显得有些矮小,从大门进入正厅,迎面墙上挂着一幅曹里怀身着将军服的黑白照,由于房间窄小,照片显得很大,房子的内部分隔成多间小屋,室内有一固定的木梯可登上二楼,还有一后院。1909年11月15日,曹里怀在这里出生。他幼时念过一年多私塾,1923年考入资兴县乐成高小。1928年初,曹里怀与志同道合的同学龙志坚,各骑一匹从土豪家没收来的马,跑到资兴滁口,找到何长工,加入了**队伍,从此告别家乡,踏上了**征途,这一别,就是整整21年。曹里怀第一次回后湾是……[详细]
255、大冠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冠堡
  大冠堡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大发现,在新田县发现两个古堡群。一个以毛里乡的大冠岭上的大冠堡为中心,周边5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冠堡、新宅岭堡、大利堡、百万城堡、龙形堡、龙秀堡、凌宵堡和狮子望月堡;一个是以石羊乡“南国武当山”为中心,周围群山之中散布着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飞龙堡、乐大晚堡。这两个古堡群相对独立,又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各堡与中心堡举目可及,呈众星捧月之势。其中大冠堡的处这一带山岭的最高处,海拔685米。堡内共有17个房间屋基,总面积7000平方米,内城墙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墙上的走道平均宽约2米。除房屋外,古堡内还有两个蓄水池。蓄水池长、宽各10米左右,沈约5-6米。每个蓄水池能蓄水500-600立方米、整个城堡为手工精细……[详细]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位于衡阳市雁峰区、蒸湘区、珠晖区,时代为1933~1956年。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共有9个文物点,分别是:1957年建成通车的衡阳湘江公铁大桥、1936年建成使用的衡阳站早期建筑、1947年重建的衡阳西站早期建筑、建于1938年的衡阳中山堂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图书馆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专家楼旧址群、衡阳焊轨厂(现为广州工务大修段衡阳焊轨车间)百年钢轨(专用线)。衡阳地处湖南省中南部,衡阳铁路南接广东、西通广西、东连江西,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历史上曾是粤汉、湘桂两个铁路管理局所在地。从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运营到现在,衡阳铁路为我国铁路建设和湘中南地区经……[详细]
长沙天主教堂
  长沙天主教堂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春巷,此为省内历史最久的近代教堂建筑。此教堂始建于1901年,为欧洲仿哥特式建筑,由意大利籍传教士翁德明主持建筑,砖瓦为武汉制造。1910年因“抢米风潮”被毁,1911年重修,1980年12月又一次进行了维修。天主教堂由教堂和7层22米的方筒形钟楼两部分组成,与主楼神父楼连为一体,形成群体式庭院式格局,占地约9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教堂建筑物地基为“十”字平面底,跨度14米,长度32.52米,檐口高10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教堂坐北朝南,南端入口为麻石台阶,近门为尖端石柱门廊及大门牌坊,牌坊上耸立高两米重约半吨的花岗石十字架,外墙镌“天堂”金色大字,入内有唱经台。北端正中为祭台,竖圣母玛利亚油画像;大厅内有坐凳、跪檐供信徒祈祷;左右……[详细]
刘氏大屋
  位于常宁市三角塘镇罗田村(现为双湾村)的刘氏大屋,有着浓郁的庄园风格,历经200多年,仍保存较为完整,目前在整个湘南地区都不多见。勾镂的窗花,对称的天井,飞翘的檐角,坚固的0,设计合理的粮仓以及一些精致的小部件,无不彰显着当年刘氏大屋的繁华和兴盛。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先祖是常宁荫田镇人。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刘氏后人为人正直且经商有道,在创造了一定的财富后,觉得祖辈所在的荫田镇村落不够开阔,便有意另寻一处“风水宝地”定居。于是,他们一路沿着进城的方向寻找,后相中了三角塘镇原罗田村一处地势甚为平坦、视野开阔的“宝地”。刘氏便携家眷搬迁至三角塘镇斥资建了一座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豪华庄园。因为刘氏所建,后人们将这里称作“刘氏大屋”。大屋坐东朝西,拥山倚水,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屋……[详细]
萧克故居
  萧克故居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朝西北,是一座以砖木为主的古典建筑,俗称“大厅屋”。整个厅屋为长方形四合院式,青砖青瓦,穿斗式梁架结构,屋顶为硬山式,通面阔19.4米,通进深21.1米,占地面积409平方米。门口原有一对石狮昂首蹲坐,文革期间已被毁。大门两边嵌一幅钩边行楷对联:“门闾高大常依日月照映,子孙蕃昌不愧齐梁正脉”。跨入大门,右边是耳房,与左边厢房有一口天井相隔。过耳房即到正厅,正厅分上厅和下厅,两厅之间又有一天井相隔。厅两边有厢房12间,用木板隔开,是萧克将军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萧克将军就诞生在这里。故居一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保护,经常拨出专款进行维护。2008年,萧克故居遭受冰灾,部分厢房垮塌,县政府、县文物管理所筹资18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维修……[详细]
邹汉勋故居
  邹汉勋故居位于隆回县罗洪乡官树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邹汉勋之父邹文苏修建。故居座北朝南,总面阔71.85米,进深84.7米,总占地面积6085余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罗洪名儒邹文苏之妻吴珊瑚秉承父学,通晓古今地理沿革,吴氏及其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皆致力与地研究,号称“邹家七子”。其后裔邹代钧、邹永萱、邹新陔等,均为中国近代舆地名家,其中邹汉勋尤为杰出,被誉为中国近代与地学奠基人。他的博学多才,被士林尊称为“古之郑贾,今之江戴”;他的与地学与当时驰名京都的魏源的经史、何绍基的书法并称为“湘中三杰”。乡谚赞曰: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可见其当时的知名度。故居布局故居所在地背倚苍翠山峦,面临开阔田畴,院前椿溪河象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