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宋任穷故居
      宋任穷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葛家乡乌石龙村。宋任穷(1909-2005),原名松韵琴,又名宋绍梧,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8军政治委员,参加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详细]
    大皮口村古建筑群
      在距零陵城区100里的零陵区水口山镇有一个神奇美丽的村庄。这个村庄叫大皮口村。大皮口村位于衡山南端,潇水之西,背依柴君山,西临梅溪河,这个村群山环抱,流水潺潺,百鸟鸣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如上天遗留人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皮口村不但风景秀美,蕴藏着神奇的传说,而且这个村历史悠久,保持着明清大型古建筑群,如今村里150多座古建筑,鳌头高耸,飞檐翘角,气势恢弘,特色鲜明。这150座古建筑中,其中明代年间建造的50多座,清代建造的90多座。另外,还有40多座四合院落青砖灰瓦,泥绘彩塑,山水人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院内门窗和廊枋上清晰可见雕梁画栋、雕龙画凤等吉祥图案,外墙及门头上随处可见花、鸟、虫、鱼和“福、禄、寿、喜、康、宁”等木、石刻惟妙惟肖。这大院子共有五纵六横、十二巷,巷巷相通、纵横相连……[详细]
    雷锋塑像
      雷锋塑像 时间为1991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纪念馆内,此为纪念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而建。 雷锋在亿万人民心中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雷锋纪念馆的广场上,于1991年3月5日竖立了雷锋的石雕像。此为雷锋背着枪大步向前的形象,寓意雷锋回到家乡。像高5米,平台基座高4米,通高9米。自从塑像建成后,千百万青少年和其他观众,都曾在塑像前瞻仰、流连或摄影留念。 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人,家庭贫苦,七岁成为孤儿。1949年由人民政府送去读书,1956年参加工作,在团山湖农场和鞍山钢铁厂,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当运输兵,他努力学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迅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详细]
    264、赤峰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峰塔
      赤峰塔,座落在黔城镇高桥村沅江边,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遥遥相望。距离洪江城西22公里的赤宝山顶。塔因山而得名。宝塔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有建塔碑记一块,塔身全部为青砖垒砌,塔周长29米,内园直径4.6米,厚2米,高约28米,共七层八方,每方有绘画及小窗,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顶角8方有铜铃,被风一吹,铜铃发出优雅清脆之声,远近皆闻。位置:位于黔城镇高桥村。清嘉庆年间(1796—1821),在黔城对岸赤宝山又建有赤峰塔。由于颓废已久,莫知其处。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黔阳知县黄杰将蟠龙山浮屠拆迁于此,建七层八方浮屠于此,每层相接处为花纹角砖砌成。原名文峰塔,现名赤峰塔,为湖南怀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峨雄壮,高耸入云。与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遥遥相望。黄杰有建塔……[详细]
    李志民故居
      李志民故居位于长沙市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李志民(1906-1987),湖南浏阳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游击队党代表,红军大队、团政委,师、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组织部长、二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历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第2、第3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历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被当选为第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李志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计房间6间,建筑面积14……[详细]
    陈天华、姚宏业墓
      陈天华、姚宏业墓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为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烈士陈天华、姚宏业墓冢。 此为合葬墓,共茔分冢,坐西北朝东南,茔地面积60平方米。墓身为花岗岩石凿成的长方形石棺,棺长2.5米,宽1.02米,高0.76米。墓围内侧立4块汉白玉石碑,北刻“陈烈士天华之墓”,南刻“姚烈士宏业之墓”。墓前青石坪上置石桌、石香炉各一,两旁各立石鼓一对。墓北侧为一长方形青石碑,阴刻楷书“陈天华先生墓碑”,此为1921年树立。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湖南新化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参与创立华兴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发起同盟会。先后著《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书宣传革命思想,影响甚大。姚宏业(1887—1906),益阳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留学日本,次……[详细]
    桑植起义旧址
      桑植起义旧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东正街县政府院内。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主动向党中央请求回湘西拉队伍,搞-。1928年1月,0中央同意贺龙的请求,并组成0湘西北特委加强领导。1928年元月11日贺龙和周逸群等从上海前往湘西北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武装,举行武装起义,创建革0据地。2月28日湘西北特委一行抵达桑植县洪家关,立即发动群众,成立0桑植县委,组织工农武装。仅一月时间,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700多条枪的工农革命军。4月2日,工农革命军分三路大军,举行了武装起义,攻占桑植县城,并建立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李良耀兼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桑植县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0员领导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是中国0员在大革命失败后,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以农村包……[详细]
    城步南门城楼
      南门城楼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门街。它始建于原诸葛城旧址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县官范山监修。城围五里三分,高1丈八尺,阔八尺,上覆楼二百二十间。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隆庆二年改名为“临江门”,清顺治十六年改临江门为临江楼,后倒塌。在嘉庆、道光年间曾两次进行全面维修,名国八年由知县吕佐文主持维修,并改名为“利济门”,嵌石碑于城楼拱门之上。南门城楼为双层建筑,系石构件和木构件组成,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基地成“凹”子形,总面积733.3平方米,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底层是拱形城门,全为石构件,用大条石砌成,独成体格。城门高4.8米,宽4.8米。拱门上方嵌一块长1.68米、宽0.7米的石碑,上镌刻“利济门”三个20公分见方的大字。城门口向下砌有长4.3米、宽5.1米的石坎踏步1……[详细]
    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是衡阳市区为数极少的古代湘南民居建筑之一,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木雕、彩绘、堆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是研究晚清民居建筑及见证1944年衡阳保卫战历史的罕见遗址。“陆家新屋”是由陆成祖(1838~1891)出资兴建,于1887年落成。,湖南省衡阳市人。生于清道光18年(1838年),4岁葬父,由其兄陆成珽抚养成人,后在湖北加入曾国藩湘军,屡立军功,被保举为记名提督,曾统带襄河水师正左营,襄河水师健捷营,襄河水师健捷左营,统领陆军成胜左、右两营,被授予振武将军衔。他清光绪17年(1891年)陆成祖去世,享年54岁。由于这座古建筑保存完好,现被辟为旅游点。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抗日衡阳保卫战期间,这座建筑是日军黑濑联队的指挥部。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攻打衡阳的战争中,日军这个联队负责攻打张……[详细]
    嘉禾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嘉禾县普满乡路下坪村村口。始建年代不详,于清道光十年(1830)重修。祠堂为砖石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747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屋、戏台、中厅、神堂和两侧厢房等组成。门屋为五开间,两稍间为耳房,设一正门和两个侧门,大门横梁雕有二狮戏珠,门槛刻有花卉。正门上用行楷书“刘氏宗祠”四字,门柱刻对联一副:“奕寝堂统序群昭群穆,广门户宏开公子公孙”。左侧门上 书-“穆门”,右侧门上 书-“昭户”,均为白底黑字,檐下绘有八仙等图案,已较模糊。正门前立两根石柱,高5.4米,阴刻对联一副“驷马跄跄光世德,鹿车拥拥振家声”。门屋山墙为前坡三叠后坡两叠担子墙。进入正门即为戏台,石木结构,搭建于门屋之后,戏台长7.7米,宽6.7米,总高10.4米。戏台为歇山顶,飞檐翘角,穿斗式梁架,内置四方……[详细]
    汉昭阳侯城遗址
      邵阳侯城遗址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此为本省保存完较好的汉代城址之一。《宝庆府志·沿革表》载:汉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县东境置昭阳侯国,封长沙刺王之子,汉景帝六世孙刘赏为昭阳侯。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侯国。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26)改为昭阳县,隶昭陵郡。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为避司马昭讳,改昭阳县为邵阳县。直至唐初又在昭阳侯城旧址设昭陵县治,武德七年(624),撤邵陵入邵阳,城废。昭阳侯城历经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达600余年之久,一直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城现存黄土夯筑城垣,城呈长方形,东西宽250米,南北长250米,残长约100米,残高6~7米,宽5~10米,夯层厚约8公分。城址总体保存完整。城址内曾出土汉代的青铜剑、矛、铁刀、铜……[详细]
    石花彭氏支祠
      彭氏支祠位于娄底经济开发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石花村,坐南朝北,据彭氏族谱文字记载,支祠始建于明崇祯二年,民国三十六年大修。砖木结构,两侧为马头形封火墙,进深三厅,长38.7米,面阔14.3米,祠内均为青砖柱和石柱础,结构稳固,牌头有各种彩绘图案和八仙过海等泥塑造型,保存完好,雄伟壮观,泥塑栩栩如生,上厅还刻有“大清嘉庆二十五年渡船捐碑”的字样。彭氏支祠前有涟水相依,后有狮形山为靠,可谓风水宝地。历经几年的申报,彭氏支祠经娄底市文物管理处【2012】14号文件批复同意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划定支祠本体建筑以内为保护范围,支祠本体建筑东南西北各三十米范围内为建设控制地带。近几年,祠堂主体建筑设施不断修复和完善,保持了文物风貌,环境焕然一新。为有效保护好文物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石花村特意成立了彭氏……[详细]
    樟树下古建筑群
      樟树下古建筑群地址:梅田镇樟树下村时代:清类型:古建筑级别:省级概况:樟树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万余㎡,为清至民国初的青砖青瓦椽檩结构建筑。村中巷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人文底蕴深厚。据碑文记载,樟树下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规模很小,道光至咸丰年间又有续建,逐渐形成现有规模。民居均为青砖青瓦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门楣、窗格多数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草虫、花卉图案。巷道相通,宽敞,青石铺地,且修有较为科学的排水系统。墙体相连,布局合理。古时四周圈以丈余高围墙,墙上布满枪眼,以防匪盗侵扰百姓。几条主巷道都装上厚重的栅门,栅门关上,外人则无法进入,村民则可在村内进退自如,安全系数极高。且村内还有两口古井,储备足够的粮食,可与外长期对抗。原村内还建有私塾,学童不用外出读书。因村民崇尚耕读,……[详细]
    兔子山遗址
      兔子山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铁铺岭社区,总面积约46.37亩,已进行考古发掘区域面积29.67亩。2013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考古所与益阳市文物处联合对该处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古井16口,出土了15000余枚简牍及大量瓦当、漆木器、铁器等生活、生产器具。2014年4月9日,兔子山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城址未间断地保留下了楚、秦、汉、三国乃至唐宋时期的遗迹遗存,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是益阳古县衙所在地,延续时间约1500年。为研究各朝的政治、经济、司法制度,了解县乡政府的运作和普通吏员、百姓的生活情况提供了实证。此次出土的简牍数量多,时间跨度约600年,涵盖了简牍使用时期。从清理出来的简牍看,大多是益阳县署档案,其中秦二世文告简……[详细]
    滴水洞一号楼
      滴水洞一号楼 时间为1962年。位于湖南省韶山市西北角。此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下榻并从事工作的纪念建筑。 滴水洞一号楼总建筑面积1804.74平方米,为砖木混合结构,1960年动工,1962年建成,是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一号楼内设主房、副房、多用会议室、娱乐室,配有厨房、餐厅,外层有双回廊。为安全起见,1970年又扩建了防震室、防空洞。1966年6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嗣,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延春等陪同下,来到滴水洞下榻一号楼,在此工作休息12天,26日在会议室接见中共湖南省委、湘潭地委、湘潭县委、韶山管理局、韶山公社的主要负责人,听取工作汇报。28日,毛泽东去武汉。7月8日在给-的一封信中说:“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详细]
    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熙宁街三角塘28号。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湖南地下党最高领导机关在长沙的秘密据点。委员会成立于1942年12月,抗战胜利后,机关据点迁驻长沙市区。1945年10月在长沙召开会议,研究恢复党组织和重新进入城市开展工作等问题。委员会由书记周礼以及刘亚球、张春林、刘鼎组成。此后,周礼等在此居住工作。1946年冬,地下党员凑集经费,以周里夫人常杏云的名义和她的四姑合伙,修建了这栋带铺面的二层木楼,并在这里办了“妇女缝纫合作社”,以作为省工委的秘密机关。省工委按照党中央的地下党工作方针,在湖南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书记周里偕夫人常杏云以开缝纫铺为掩护在此工作、居住至长沙和平解放。旧址系一栋板壁构成的两层楼房,坐西朝东,上下正房各两间,楼上东向……[详细]
    贺氏宗祠
      贺家祠堂(贺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边贺姓人家于清光绪年间集资构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约600平方米。据贺氏族谱记载,贺氏宗祠始建于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距今约两百八十年历史。起初只修缮里侧一栋,原称诚公祠,道光年间扩建为现有规模,更名为贺氏宗祠。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该建筑端庄轩敞,典雅大方,与山环水抱的,围墙灰砖青瓦,墙沿白底彩绘,侧墙由两两对应的品字形高高码头墙组成,高低错落有序,稳重端庄。整座建筑从造型和颜色、绘画设计,匠心独具,浑然一体,与古梅山洞市自然环境十分和谐,是古梅山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而又独具文物和美学价值的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布局细看正门石雕,门梁二龙戏珠,龙纹清晰精美,……[详细]
    绥宁于家大院
      在山清水秀、美丽而神奇的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颇具规模、保存较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隐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闺秀,李熙桥镇李熙桥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筑群体,排列整齐,屋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窨子屋25座。从远处观望,座落于太极图阴阳分界线S形山脉弯里的于家大院,享受着朝阳防暑、背风通气、近水防洪、靠山安全、视野开阔等五大风水之利。古落建筑群里的窨子屋巷道交错,共有4条纵道,8条横巷,巷巷相通,巷道相连。整个建筑群的布局按照太极八卦阵建造。院内巷子过道,均用花岗岩铺就,防火防盗墙设计周密。每座窨子屋的墙上方,均匀地留着几个砖头大的小孔,那叫防火孔,一旦邻居家发生火灾时,就用鼻孔防火砖(砖的一面特制了个人鼻形状的凸状,便于手抓)堵住窗孔,……[详细]
    曾熙故居及墓
      曾熙故居慈德堂,坐落在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石狮口,建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德堂历130年霜剑风刀,尚余两进,余皆坍塌,如今曾熙故居经过一年多的修复,焕然一新。慈德堂内有长方形草坪、围墙,围墙外有一条小河,跨过河上的小石桥,前方是一片荷塘,每到夏天荷花盛开,一望无际。堂后一排青山,古木参天,分外秀丽。慈德堂建筑的外表全部采用青砖所筑,远远望去,建筑给人以大气的感觉,门前的四根柱子更是独具特色,建筑后面一片山林,树木茂盛,建筑在山的衬托下秀美而典雅,肃穆而庄重。故居内陈列的生平事迹以曾熙先生家乡求学、兵部救国、致力教育、海上扬艺四部分为主线,围绕先生生平及“书画文献”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表性曾熙书画作品真迹复本(包括书画创作和临书作品),展览精选先生之翰黑书札,强调书法与中国学术文化的……[详细]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时间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湘鄂赣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建筑。1930年,平江、浏阳、铜鼓、万载、大冶等县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迫切需要成立湘鄂赣苏维埃政府,以便统一领导这些地区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因此于民国20年(1931)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赣军区,选出杨幼麟为省苏维埃主席,李宗白、涂正坤等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省苏维埃政府管辖湘东北(平江、浏阳、岳阳、湘阴、临湘)、鄂东(大冶、阳新、通城、通山)及赣西北(万载、修水、铜鼓、萍乡)地区20多个县。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令,领导人民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斗争。根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