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邹门欧阳氏坊
  隆回县罗洪乡下罗洪村有座建造精美的古牌坊,这就是著名的舆地世家邹门欧阳氏节孝坊。紧靠牌坊有一清代驿亭。邹门欧阳氏坊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系楼阁式石牌坊,四柱三门,面阔9米,高9米。底座为四块条形基石,四根立柱,主体内外两侧各有圆雕石狮。正楼有匾,正背分别镌刻竖额“圣旨旌表”四字;横额“贝也赠修职郎县学生邹汉纪妻欧阳氏坊”楷书大字。青石雕刻四周为镂空浮雕的龙云。竖额与横额之间嵌有阴刻小楷“贝也赠八品孺人旌表节孝”碑文,记述欧阳氏节孝事略及碑坊修建年月等。坊顶端为鲤鱼高翘,檐口饰一斗三升斗拱,正顶上圆雕为葫芦宝瓶,宝瓶上有一淑女雕像,雕刻精美。邹门欧阳氏之邹汉纪(1795—1825),是舆地世家邹氏七子中邹文苏之长子,其舆地学造谐颇深,著作有《今古舆地学》、《蛮村志》等,可惜英年早逝。妻欧……[详细]
282、褚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褚公祠
  湘乡市城东隅夏梓桥街后,有一幢古老祠堂,滨临涟水,“褚公祠”3个遒劲大字,横榜正门上。这是湘乡人民为纪念唐代忠臣、大书法家褚遂良修建的。唐永徽六年(公元654年),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极力反对,高宗震怒,将褚贬为潭州都督。褚巡视潭州各县时,不时到湘乡城东感应寺与方丈和尚私叙兴唐大业。寺左有清池,褚公常临池赋诗,洗笔于池。明末清初,当地人民敬仰褚遂良的书法和为人,便在池旁建褚公祠。祠前楹联云:“洗墨有清池,碎金留逸少真传,如见群鸿戏海;疾风知劲草,还笏报交皇顾命,休云飞鸟依人。”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229年),县丞邵自信曾浚治洗笔池,书横榜曰“唐都督褚公笔池”,为湘乡旧八景之一,名“笔沼春云”。现词、池已毁,但仍存两件珍品:一是正殿前右廊壁间所嵌褚公《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现移至湘乡市博物……[详细]
覃氏祖祠
  覃氏祖祠位于所街乡文家村三组。祠堂为二处清式小青瓦结构四合院落,建筑依山而建,坐西朝东稍南,石基呈长形,建筑面积约为550平方米,分三进,一进为厅堂,二进为中堂,次间大部分已毁,仅存青石基脚,三进为拜堂,两侧有耳房,主要供奉覃友仁、覃添顺、覃添秀等覃氏祖先。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控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详细]
新田文庙
  新田县文庙位于县城龙泉镇立新街东侧。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文庙坐东向西,庙院长97米,南北宽分别为27米、29米、32米不等,总面积2500平方米。庙院由西向东依次为:泮池、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灵星门,全部采用青条石构筑而成,通高7.8米,宽6.7米,设中门和左右便门,三条门上方均用汉白玉石分别阴刻“灵星门”、“太和”、“元气”、“金声”、“玉振”。上下横梁深雕刻双凤朝阳、二龙戏球、八仙过海等图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工艺十分精湛。大成门,封山顶,砖木结构,高10.5米,宽24米,设门三条,正中东面石刻五龙丹墀图。大成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高16米,面宽18.7米,内外共20柱,屋脊置陶制双龙,脊中设彩陶葫芦宝瓶,面盖琉璃黄瓦,正殿内设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整体建筑……[详细]
醴陵彭氏牌坊
  彭氏牌坊又称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绅彭之冕为纪念父亲彭明俊及母亲袁氏而建。牌坊高约5米、宽约4米,整体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门、四柱,为麻石仿木结构,歇山顶,龙状鸱尾檐角飞翘。四柱为正方形,边长0.36米,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小狮,坊上缕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雕刻细腻。中门正面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额书“圣旨”,右门刻“敦伦”,左门刻“乐毅”。下刻坊主家世、官衔等。背面刻“恩荣”二字,下刻建坊题记和行述,字迹均清晰完整。牌坊上石兽缺失的不多。最喜欢那向上趴着的狮子,感觉就像一只抬起前腿依偎在你腿上撒娇的小狗一样,很可爱。牌坊后面是“彭氏宗祠”,今已大部拆除不存,仅遗留部分墙面。牌坊2011年晋升省九。牌坊背……[详细]
高家村古建筑群
  高家村古建筑群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高家村,有高家、月亮潭、洞仔上三个自然村,共388户、1738人。源于何姓、杨姓、义姓(瑶族)。何姓于北宋绍圣元年(1098)迁居于此;杨姓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迁入;义姓于元大德九年(1305)迁居于此。高家村古建筑群依山傍水,气势雄伟,古公共建筑群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有雄伟壮观的五通感应庙,保存完好的文昌阁,有古碑墙、古码头(遗址)、古戏台(遗址)、高霞观(遗址)、6座门楼和祠堂,儒教、佛教、道教成“一”字型并列,是宗教信仰的信中地与融合地。文昌阁位于村东方,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后焚毁。现存建筑为民国七年(1918)重修。文昌阁四面、四层、四重飞檐,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做工考究。屋面为青瓦歇山顶,斗拱飞檐,整修呈护城墙箭型,长宽均为7.6米……[详细]
衡阳抗战纪念塔
  衡阳抗战纪念塔 时间为1947年。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山顶,此为衡阳军民英勇抗战的纪念建筑。 1944年,日寇在攻陷长沙后,以10万兵力进攻衡阳。衡阳军民奋起抗击,从6月23日至8月8日,毙敌约两万,伤6万,我方军民伤亡近两万人,当时衡阳守军仅两万人。奋力抵御敌军10万余人的进攻,孤军鏖战47天,最后全军覆没,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的一页。此战迟滞了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行动,有利于全国的战局。当时,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向衡阳守军致敬》。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于1947年8月10日,举行衡阳抗战城奠基典礼,同时兴建抗战纪念塔,于1948年4月15日竣工。 塔为砖石混合结构,通高18.16米,基座八角形,基高1.5米,边长4米,台上围以石栏杆。塔座高4.3米,边长两米。……[详细]
桂阳颜氏宗祠
  颜氏宗祠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泗洲乡竹溪村,此为具有湘南风格的宗祠建筑。宗祠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呈长方形,面阔15米,总进深43.2米,条石铺地,大门有门栏,并有石刻对联及各种图案。共分四进,一进为戏楼,台高2米,面阔5.4米,加滴水未7.5米,进深4.7米,通高10米。台前围石阳刻双龙戏珠,并有凤凰麒麟,花枝蔓草纹饰。台面4柱,上有青石雕龙环绕,雕工精细,工艺高超。台中两木柱间以木板隔为前后台,左、右、前三面的封檐板及斗拱,均为7层木质镂空雕,有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歇山顶盖青瓦,飞檐翘角。二进为天井,两侧为厢房,皆为三柱构架。三进为中堂,面阔15米,进深6.5米,石柱4,高约4.5米,柱础上雕刻花纹。柱上横木牵方架构承托屋面,左右山墙绘戏曲人……[详细]
乌鸦山遗址
  乌鸦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澧南镇高堰村。旧石器时代遗存就埋藏在澧水支流道河左岸二级阶地上覆地层的红土中,相对高度为25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2年底正式发掘。乌鸦山遗存的石器原料以硅质岩为主,砂岩次之,还有石英、燧石、石英岩等。石器组合有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等。石器可以划分为大型与小型石器。大型石器包括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石锤等砾石石器,但比鸡公铛文化同类石器要小,数量也不多,所占比例不足30%。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小型石器的原料均来自硅质岩砾石。石片石器占绝对多数。制作方法为锤击法,单面打击多于两面打击,同时还存在错向加工手段。形体较小的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长石片刮削器……[详细]
长沙北正街基督教堂
  长沙市北正街基督教堂位于长沙市黄兴北路76号,原名中华圣公会三一堂,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保护建筑。始建于1905年,1910年被毁,1911年于原地重建,1915年全部竣工,解放后曾先后作为长沙市百货公司火柴仓库、湘财公司庆典中心,2004年12月20日重新复堂。北正街基督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由孟良佐博士(主教)设计。教堂坐东朝西,建筑面积为703.09㎡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型。教堂有大块麻石砌筑,结构坚实,外观粗犷,是长沙市仅存的唯一一座麻石教堂。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曾在此处避难,现大门内墙上仍保存着1912年黄兴题写的:“耶稣圣名、敬拜宜诚、辞尊居卑、为救世人”的碑文。1904年,辛亥革命领袖黄兴,领导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曾躲避于圣公会礼拜堂,得黄吉亭牧师相助幸免于难。191……[详细]
陶澍故里
  陶澍故里位于小淹镇沙弯坪,由朝廷拨银兴建。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显得庄严肃穆。199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书宅地位于资江北岸,陶澍陵园下游约3公里,内有总督府、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门、双玉飘香、引水石渠等。文塔揽月位于资江石门潭北岸,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第二层“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之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与文澜塔隔江相望的资江南岸有一石崖,长55米,高22.5米……[详细]
王首道故居
  王首道故居座落在素有湘东第一镇之称的浏阳市张坊镇上洪社区上洪片蟹形组,位于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东麓园下,距省会长沙148公里,路程3个小时,水泥公路直达故居。2007年7月10号,王首道故居作为清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长沙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06年4月,王首道出生在张坊镇上洪村蟹形河排屋场(今上洪社区蟹形组)一个贫寒的农家,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走上革命道路以后,他又曾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回到故乡搞革命,担任苏维埃浏阳县委书记、湘赣省委书记等职务。后来于1933年被调派赴中央苏区,此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1949年3月,王首道参加了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湖南……[详细]
龙家牌坊
  龙家牌坊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皇图村,此牌坊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 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图龙姓六房基祖龙庆云,于明嘉靖年间曾诰封中宪大夫,之后到清代又有3人获此殊荣,后人建牌坊以纪念,后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底座4座3门,主体为3层5顶,枋、额6横5列。通高11.8米,底座高4.37米,主体7.5米。底座总长9.7米,进深1米,占地约10平方米。底座由花岗岩石装砌,中门宽2.1米,高3.96米,两侧为石砌拱门。主体建筑3层5列,坊顶5个,为仿硬山顶式石顶,最高层为4檐式,其余3檐式,正面上镌“诰封”二字,下为“中宪大夫”石额。枋、额、顶等部件以斗、榫构筑,结构紧密。石额44方,人物浮雕9,镂雕图案33。脊为“魁星……[详细]
294、黄庭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庭观
  黄庭观位于中国湖南省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白龙潭东侧,距南岳镇1公里。始建于唐初开德元年(公元816年),五代时名魏阁,后宋徽宗赐名“黄庭观”至今,是南岳古镇景区的一座羽流道观。黄庭观依山临壑,叠石而成。它两进三厢,亭横于前,观宇纵连于后,仍保存古式建筑的面貌。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所单位之一。据《南岳志》记载:黄庭观是唐初开德元年(公元八一六年)所建。五代时,楚王马希声重修后,名叫魏阁。阁内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据《南岳志》记述:宋景祐年间,仁宗赐观名为“紫虚元君之阁”,是依照唐朝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大书法家颜真卿游南岳时所书《晋紫虚元君领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仙坛碑铭》的头衔而命名的。宋微宗崇尚道教,道教经典中最著名的真经为《黄庭经》,于是赐名为“黄庭观”。历元、明、清各朝,屡有修建。现存建筑为……[详细]
295、蜚云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蜚云塔
  蜚云塔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澧县城郊,蜚云塔内外浮雕佛像117尊,此为省内所罕见。明天启初年(1621)建塔三级,清嘉庆十六年(1811)易砖为石,后停工,嘉庆二十二年(1817)续建落成。塔为七重楼阁式石塔,八字形,飞檐起翘,高约33米,底径12.5米,高约5.9米,以上各层均递减,顶层高3.2米,直径6.4米。塔顶为八方台阶形攒尖式,上设莲瓣一圈,中置三节葫芦形宝顶,上下衔接处置一圆形盘,上小下大。一层西向辟一门,余六层均为四门。设十字巷道。门顶拱形,内有旋梯108级直通七层,七层呈穹窿顶,中置一四方石柱,四面有铭文,南曰“皇图巩固”,北曰“文运光昌”,两为“皇清嘉庆十六年知澧州直隶事成都谢攀云率阖州士民倡举重建”,东为“皇清嘉庆二十二年知澧州直隶事贵安定佩莲率阖州士民重建造成。”此塔……[详细]
湘乡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湘乡市望春门53号,始建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原名“石碑寺,后因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有高僧慈惠从浙绍云门山来,卓锡于此,天现祥云,邑侯秦豫奏于上,以其祥瑞,更名云门寺。云门寺占地约10亩,其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其中观音阁最为壮观。殿阁进深35.4米,通面宽17.5米,高约15米。古寺居城市中心,历千余年风霜雪雨,刀兵火劫,依然得以保全,在全国实属罕见。现殿内供奉有全国第二大之木雕泥塑千手千眼观音像。佛像身高12米,全身贴满黄金,直立于莲花宝座上,面颊丰满,双目微俯,形态端庄慈祥。佛顶有宝冠24面,各面塑有-;上身千手,每手掌心内各有秀目一只。云门寺最著名的文物还有石雕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每尊都是同一块整体的汉白玉……[详细]
横岭鼓楼
  横岭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横岭鼓楼是鼓楼与寨门建筑工艺巧妙“联姻”的一个典型例证。 横岭是依山环水的侗寨,明天顺间(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横向的山岭延伸处而得名。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寨门两座、廊桥一座、庙宇两座、戏楼一座、家祠两幢、萨坛两个等。寨内鼓楼均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南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圣母庙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场坪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鼓楼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详细]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祠位于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刘捷-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区的农运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此前秘密发展的岳北农民俱乐部,公开地从祥吉兴饭店点搬到堰脑头刘捷-祠,正式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在农会中加上“工”字,表示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工农握手革命的意思。1923年9月16日,岳北农工会在刘捷-祠正式成立。岳北农工会成立后,成为了岳北地区最高的权力机关,使全岳北68个区的农会都聚集在农工会的旗帜下,加入农会者骤然增至10余万人之多。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当年岳北农工会的伟大斗争,……[详细]
何绍基故里
  何绍基故里位于道县县城东郊1公里处的东门乡东门村,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1100多人。据何氏族谱记载,明清以来,全村出进士24人,曾有“十五代秀才世家”之称。其中代表性人物有何凌汉、何绍基父子。何绍基故里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故里建筑布局合理,探花第、进士楼、东洲草堂、士民居等,构架精巧,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庄严肃穆,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进士楼与探花第是清代民间祠堂公共建筑的标本,是研究河南社会习俗的实物载体,有很高的历史和建筑科学价值。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至四川学政。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驰名中外,有“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高峰”之美誉。1990年,全国首届何……[详细]
300、湖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公祠
  湖公祠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西洋江镇湖桥村,位于县城西北角,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两侧为厢房。公祠为湖南地区典型的清代建筑,其脉络清晰,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功能齐全,给我们留下了清代传统建筑实例,为我们研究我国南方清代时期建筑提供了重要事物资料和参考证据。湖公祠建筑特别是牌楼,据有较高的文物和历史艺术价值。大门牌楼为四柱三门,有五龙拱圣及山水、花卉、鸟兽等浮雕,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正门阴刻对联:“拜礼歌诗犹是当年世胄;来雍止肃常怀入厝精诚。”右门联曰:“一派衣冠承典礼;千秋文物笃宗祊。”右门联曰:“一水渊源开镜鑑;诸峰罗列有儿孙。”第一进为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明间筑戏台,台顶为内收八角交错叠涩式,屋顶重檐翘角……[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