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下灌村古建筑群
  宁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唐至清末,宁远县涌现出状元两名,进士八十二名,文武举人及各类贡生六百五十一人,居湖广各县之首。其出类拔萃者有唐代湖广第一个状元李郃、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唐宋两位状元出生地均为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宁远下灌村,既是古老的麻将村,也是历史上的状元村,已经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位于宁远县城西南方向约三十公里,号称为湖南第一村的古村。它坐落在“十里画廊”的灌溪与冷江河畔。下灌村始建于四九九年,至今已逾一千五百年历史。该村人口一·三万人,其中李姓人口占九成。历史上曾经出过两名状元,四十八名进士。该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村落建在船形地上,浮飘于冷江与灌溪之间。在下灌村前,有一座山,山上建有一塔。站在村后的高处看,这塔山犹如一根撑杆,把一个偌大的下灌大船,牢牢地锁定在这两水……[详细]
潭宝(窑湾)汽车站
  窑湾位于湘潭市河西老城区西端,湘江从它身边流过。潭宝(窑湾)汽车站始建于1925年,由当时的民国政府公路局以“赈济款”建造,1927年建成。当时总征地9.91亩,收购湘江西岸窑湾原湘潭二十九号(现湘潭市湘江西路134号)河街铺屋面积2860平方米,建平屋顶、砖木结构的圆形台阶式建筑,1927年竣工投入使用。该建筑物设有站房、车房、转车坪、停车坪,以及汽油室、码头护墙等,共费银6万余元,时称潭宝汽车站,该站成为中国第一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汽车站。1913年至1921年间,湖南省督军、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后为省长)为便于调遣军队,耗资90万银元,历时9年修建了潭宝公路,即长(沙)(湘)潭军路(现在的320国道湘潭至邵阳段)延长段湘潭起点站,称之为“潭宝(窑湾)汽车站”。1933年4月30日,车站因汽……[详细]
323、万宜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宜堂
  万宜堂,位于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建造于曾国藩去世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由曾国潢主持建造的一座颇具明代风格、规模较为宏大的住宅,名字寓意“万代千秋”和“宜室宜家”。万宜堂建筑占地面积达30亩,东西两侧各三块高大的山字墙显得格外雄伟壮丽。万宜堂的西面有一口泉井,泉水冬热夏凉,甘甜可口。万宜堂的山字墙都是由青一色的子母砖砌成,内墙则是由土砖砌成,至今毫发无损。据说在制作土砖时,加了不少食盐进去,加之泥巴又和得很熟,所以干后日晒雨淋而不烂。万宜堂建成后,曾国潢就移居于此。曾国潢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梁和曾纪湘分家,各占一头。曾纪梁之孙曾昭伦后来担任过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娄底市博物馆二楼的展室里就有他的大幅照片和生平事迹简介;曾纪鸿的孙女曾昭燏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详细]
324、乐恺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恺堂
  乐恺堂位于涟源市金石镇桃林坝村桃林湾,是清代“翰林父子”谢振定、谢兴峣的祖居地,也叫“谢家大屋”。2011年,“乐恺堂”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桃林湾现在的三进九厅“乐恺堂”大屋是湘中地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乐恺堂是清康熙17年(1678年)谢添荫、谢添弦兄弟修建的,堂名“乐恺”,取父子兄弟相聚一堂、和睦快乐之意,已有300余年,作为翰林府第,现在的面积大约有1万平方米。乐恺堂前后四排平房,青砖木制结构,三进九厅相连。正院中有两道门,两座天井,后厅厅中木格上的金黄色油漆还十分鲜明,厅内木柱横梁上面还有很多雕刻图案。这里发现了清代皇帝书写的一块“太学”匾额。“太学”匾额悬挂在乐恺堂的中厅,宽约2米,高1米,为几块木板镶嵌而成,楷书的“太学”二字仍然清晰。匾上尘土点点,褪尽光泽,表……[详细]
骑龙岗古墓群
  骑龙岗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十板村零溪河东侧山岗上,山岗西600米为白公城城址,北为叶家凸古墓群。骑龙岗古墓群墓葬沿山脊轴线分布,愈北愈密,墓内有墓、墓下有墓的现象比比皆是,打破关系常如拱璧连城,错综蟠结达十余单位。岗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以2002年的发掘情况推算,整个骑龙岗古墓群的墓葬总数应超过千座。方向用罗庚格定,以东西和四维向最多。慈利古墓发掘凡战国墓都是东西向,坐东向西的多。西汉墓则偏四维,四墓向的多,将墓葬区选在县治的东面,可能与当时人们崇拜东方和东方之神分不开。至西汉时人们可能又认识到,人死了之后,只有葬入墓方,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所以墓葬多墓向。方位当阳的方位阳山和岗顶墓连墓,墓最多。当阴的方位,(阴山)没有墓。这与现代风水观念相同。不同的是现阳的方位东方即墓头方……[详细]
堰城城址
  位于大浦镇堰桥村遗存的堰城城址,其完整的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地下文化堆积等,在我省汉代城址仅此一处。堰城城址地处衡阳盆地东北边沿,位于大浦镇堰桥村中部,当地小地名“城里院”,其坐落处地理环境属山间平地,地域宽广,地势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缓缓延伸至湘江之濒。从小生活在附近的村民陈从伟告诉记者,原来城墙比现在要高,后来在六、七十年代,村民对城墙进行挖土施肥,高度降低了许多。目前,生活在堰城城墙里的还有三十多户居民。他们告诉记者,听老人讲述,城区原来有六十四条巷子,三十四个马厩。不过这些传说有待考证,但也许可反映当时堰城的规模。经考古专家考证,堰城城址整体平面略呈椭圆形,占地约十二万平方米。城墙最高有五米,最低也有三米,城墙最宽处有七米,最窄也有四米,全部都是采用黄褐色粘土夯筑而成。城内地势平坦,地……[详细]
长沙海关公廨旧址
  长沙海关公廨于1911年投入使用,当时由英国人把持,这里曾是海关官员们办公住宿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历经百年沧桑的长沙海关公廨出现基础下沉、内外主承重墙体多处倾斜开裂的状况,被鉴定为随时可能坍塌的最高等级严重危房。从上个月开始,施工人员进场对长沙海关公廨做修护维缮。长沙海关公廨旧址坐东朝西,是典型的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墙面陈旧斑驳,侧墙甚至出现倒塌。2002年,公廨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由于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丧失海关自主权,中国海关由1000多名分属约20个国籍(英籍人员超过一半)的洋员位居要职。长沙在1904年被辟为商埠后,外国殖民者选择了既具“清寒水气,萧疏落木”的宁静、又可观“隔江繁灯”的橘子洲作为“安乐窝”,将长沙海关公廨安置于橘子洲中村210号。筹办长沙海关过程中,“勘地”的是英国……[详细]
辰州三塔
  龙吟塔龙吟塔位于县城东河涨洲,因洲旁水声似龙吟而得名。塔高42米,是湖南省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塔。1996年元月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和清道光二十年碑文记载,龙吟塔建于明代,道光二十九年建成七级宝塔。龙吟塔各层檐下的装饰不拘一格,有石制的斗拱、佛像等,溶合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且溶入了湘西地方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塔内置有旋梯直通塔顶,塔身结构严谨,装饰精巧、典雅,整体造型完美,表现出极高的科学艺术水平。凤鸣塔凤鸣塔位于城东沅水南岸香炉山顶。明万历中,辰州知府毛允让倡建浮屠七级。清道光三十年(1850)重加修理。塔身置八方形台基上,高25米,底层直径4米,八方七层。檐面布筒板瓦、檐口施勾头滴水,泥灰饰葫芦宝鼎,檐角微翘。底层正南开圆拱门,门嵌横额“……[详细]
杨家洲汉墓群
  杨家洲汉墓群 时代为汉。位于湖南省攸县网岭镇。 杨家洲船形汉墓群,在1985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经调查,杨家洲船形墓群呈椭圆形,周长约2500米,宽约200米,中间盆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在这块土地上,保存着西周至两汉时期的文化遗址,发现有篮纹灰陶陶拍、陶罐等器物残片。有近100座大小古墓葬,其中有3座特大墓葬。墓葬凸于地面,呈“L”形,东西向。经测量,墓群总面积达23.75万平方米,东向墓葬呈半圆形,在封土堆四周农民取土时暴露出有夯土痕迹的断面,东、南部亦有夯土痕迹。上层为红色,二层为黄色,三层为红色,四层为灰白色夹青炭土等。现有封土堆高2.7米,底径60米,面积450平方米。正西方的墓葬较大,农民在附近建房挖沟,但封土堆保存完好,并满植杉林,封土堆底径32米,高6.9米,面积1925……[详细]
冠军大屋
  位于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平安村冠军大屋,距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了。据《李氏族谱》记载:该大屋为其先祖李冠军于清乾隆36年(1774年)建成,一共花了三年时间,所以此屋即以“冠军”命名,其子孙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冠军大屋于2014年入岳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前有门楼,四进四横,两学堂一铺一染房。正大门地坪用麻石铺就,地坪前有半月型烟火塘。其梁、坊和砖木石构件都用镂雕、透雕、堆塑、彩绘多种手法表现各种图案,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整个古屋坐北朝南,采用磨光青砖砌筑,青瓦盖顶,青石铺底,包括主房、书房、厨房等各式用房,厅与厅之间由雕饰的木帏栏隔开,装饰遗存仍能感受到昔日雕刻的古朴精致。屋内“晴不暴晒、雨不湿鞋”的巧妙设计更是令人惊叹。这些清代建筑,见证了在政府帮助下,进行了保护和……[详细]
湘潭关圣寺
  湘潭关圣寺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平政路,关圣殿石构件的雕刻技巧具有很高的造诣。 寺坐西朝东,由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五省商民集资筹建,为一商民会馆。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春秋阁碑记》载:“创自国初,越年以来,略加修葺。乾隆三十九年(1774)修大殿。重建舞楼,以及韦陀堂、墙垣、禅房,皆涣然壮观。”现存建筑有大殿、春秋阁、钟鼓楼等。 大殿为宫殿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5间,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双龙正脊鸱吻,翼角高翘,建筑在花岗石台基上,高16米,长44米,宽14米,气势雄伟,结构严谨。殿前有透雕蟠龙狮座石柱4根,高4.8米,其最大直径0.8米。石栏板上雕有各种形态的花卉山水和动物图案,石阶御路浮雕白石盘龙,两旁置石狮。殿周门窗,均浮雕人物故事,藻井上木雕贴金盘龙,……[详细]
332、石灵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灵桥
  湘潭县响塘乡石灵桥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古桥,此桥全长约80米,宽约10米,高15米,全桥皆以花岗石砌块筑成。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四个,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石灵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以此推之,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石灵桥装饰美观,桥身的望柱饰有南瓜造型的石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石灵桥历史上为湘潭与宁乡、望城等处交通要道,现仍为湘潭与宁乡、长沙等县市南谷方向的重点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一直受到重点保护,当地百姓非常珍爱此桥,他们一直不让载重车辆通行,以免损坏石桥。湘潭市文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石灵桥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颇大。集历史、……[详细]
城步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坪村。 宗祠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民国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后扩建。门联曰:“创立功成继续黔旺,重光伟绩绍恢汝南。”门面及外檐墙壁上饰有彩绘图案,进前厅为戏楼,中厅左侧竖有“国先茔”石碑,上厅中间为宫殿式神龛,上有飞檐楼阁及横匾两块,一曰:“数宁宗功”,一曰“灵爽贰凭”。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 祠堂系三正两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台基长方形,总面阔15.2米,总进深46米,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此为祭祖、议事、宗法、读书、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此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牌坊、戏楼、山墙、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木、石构件中有许多精雕细刻的神话故事一……[详细]
彭德怀墓
  彭德怀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西南40公里的彭德怀故里乌石镇,是彭德怀纪念馆的一部分,当地百姓称为“虎口”之地;墓坐落于卧虎山,坐北朝南,背依巍巍乌石峰,南眺十里山川。彭德怀墓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高约5米,宽7.4米,呈菱形,墓体与墓基成76度的夹角(彭德怀于1974年11月29含冤去世,享年76岁);墓体与墓基相交底边长1.898米(彭德怀生于1898年10月24日);墓碑棱角分明;彭德怀墓的墓碑为黑色花岗岩菱形造型,墓墙为巨型花岗石砌成,墓呈菱形竖立,红色花岗石贴面,正面菱形正中上 书-“彭德怀之墓”和“1898—1974”楷体字样。1999年12月28日,经中组部批准,彭德怀骨灰从北京八宝山公墓安迁到这里,完成了彭德怀生前归葬乌石家乡的夙愿,它成为伟人故里中鲜见的文化景观,为乌石革命……[详细]
335、卢古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古祠
  卢古祠位于安仁县牌楼乡山口村,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本地卢氏族人供奉、祭祀先人及商议办理族中大事的场所。卢古祠又叫卢家宗祠,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青砖、穿斗式梁架、马头墙,四合院式。大厅前面设戏台,两旁有横栋,正厅与横栋各有天井,正厅前面有横街,大门两侧分别傲首蹲坐两座石雕雄狮。整个建筑布局风格具有唐宋时期祠堂建筑的特点,科学、严谨、壮观。祠堂的前面是一方占地5亩的池塘,池塘水清如碧,岸边绿树成荫。祠堂内部正厅、偏厅及各种功能用房齐全。正厅内除摆放着卢氏家族先人的灵位外,还在横梁上悬挂着不少本族子孙及第晋升的匾额。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整座建筑及附属功能用地30余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古祠被改建成办学场所,现在是牌楼中学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安仁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曾木斋故居
  曾木斋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上架乡古楼村4组,建于清光绪年间,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屋高两层,宽五间,硬山顶,左右出三字山墙,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该故居为民间独体建筑,锁筒子屋样式,屋后倚香府当山,门前临无名港,远望对面岭。通面阔20米,进深22米,曾木斋故居基础布于高0.7米的台基上,前设檐廊,立檐柱两根,檐内大门居中,设双开实踏门页,入大门为中堂,堂后设神龛,两侧设门与次间相通,屋上无梁架,山墙搁檩,盖双坡硬山瓦顶,两侧出三字山墙封檐。1876年,曾木斋在这里出生并度过大半生革命生涯。该屋一直由其后裔居住,并负责日常保养及维修,整体基本保存完整。屋上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平直的三字山墙、四分五水瓦顶、锁头形样式等,表现出典型的地方风格和湘南营造形式。曾木斋故居是与曾木斋有着直接联系的……[详细]
337、蒙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泉
  蒙泉位于县城西南芙蓉峰下,泉水甘冽,烹茶无垢,煮酒醇香,可与长沙的白沙井媲美。井旁有宋绍熙壬子年(1192年)鄱阳张垓书刻“蒙泉”石碑一块,碑高2.3米,宽1.02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知州陈国仲雇石匠用条石将蒙泉砌成八角形井,并在井旁建一石亭。光绪十八年,督学使者张预于亭柱刻“此来柱笏看山,孤负平生能著屐;为客飞符调水。偷闲试院且煎茶”对联一副,并在对联旁刻识:“桂阳多好山,使者不能游也。城西芙蓉峰下赵侯庙,有泉甚清洌,试院茗饮则取汲焉。庙废久,今州刺吏宜都陈国仲新之,招浙僧昌福司香火。丹徒茅君尝谒侯庙,僧乃介以乞余书。余以僧同乡人也,为缀二十六字贻之。光绪壬辰五月既望,钱塘张预书并识。”蒙泉,古名万军泉,俗称八角井。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赵子龙奉命取桂阳。临行前,……[详细]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
  坦山岩劝农记碑刻立于万华岩洞口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碑高2.50米,宽1.73米,厚0.54米。上有南宋郴州知军赵不退在此进行劝农活动的记载,全文23行,楷书,碑额横题《坦山岩劝农记》篆体六字。作为现存不多的古代官员重农桑的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绍兴十六年(即1146年)朝奉郎赵不退来郴州任知军,两年后(即1148年)赵不退带领部属、官员、门人等到郴州各处巡查,进行劝农活动,来到万华岩时发现洞口凉风习习,在这里小憩,又见周边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崖壁雄奇,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即兴归来后命门人安世隆撰文记录这次劝农活动情况,并在万华岩就地取石,刻碑记事。大家请看这一句,“务农重谷,天下之本”就是这篇碑文的中心思想。碑刻字数虽然只有400多字,但从碑文内容看,把农……[详细]
乐大晚村古建筑群
  乐大晚村位于永州市新田县石羊镇,地处“南国武当山”东南部,是乐氏十一世先祖——均佐公于元末明初开立的基业,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乐大晚开基立业先祖“特科状元”——乐雷发之后。乐氏四世先祖乐雷发为南宋宝祐元年特科状元,留下了著名的“廷对八策”;五世祖斗之为开庆元年进士;六世祖仲谦“神童举景定三年壬戌科房山京榜进士”,留有典故“子骑父当马,父望子成龙”;乐大晚开盘祖公乐佐均启发后裔,始终信奉着“忠孝立德、耕读传家”的精神,以兴农勤耕为本,以重教笃贤为天,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文人贤达。据史记资料记栽:明清时期,乐大晚村先后出了“两名进士,七名贡生”,清嘉庆十年乙丑科进士乐观周、清道光六年丙戌科进士乐克谐;在民主革命时期,大晚村贤达——乐仲光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后,他留……[详细]
蒋家窑遗址
  蒋家窑遗址唐宋青瓷窑址。位于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蒋家祠一带,居湘江东岸。方圆1000米左右,共发现窑址20余座。此处地势平坦,窑床遗址大部分用匣钵垒筑而成。1974年考古学者配合筑路工程清理古窑1座。该窑为龙窑式,窑床斜面长33米,窑墙用双层匣钵垒砌。窑具中有圆筒形匣钵,承垫物有环形乳钉状垫圈、三岔形和四岔形支托。主要器形有碗,盏、盏托、盆、钵、缸、壶、瓶、尊、烛台、砚和工具等:其中如军持、高足式盘座、盏托,刻花类壶、瓶等,过去很少出土。碗、盘托,盘现葵花形器口和荷叶边器口3胎色为赭灰或浅灰,仅个别制品因氧化程度不同而呈褐红色。一般不施底粉,釉色以虾青为主,少量为青黄、青灰色。釉质光洁莹润,也有小开片或作冰裂纹开片的,釉汁往往不到底。其制作工艺,除素釉外,常采用刻花、印花、雕塑,个别器物上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