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萧石月故居
  萧石月故居位于衡阳市常宁市兰江乡,年代为清。一栋幽静的青砖宅子,外部青砖墙面、屋顶小青瓦依然显得格外干净,这便是萧石月的故居,修建于1895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故居地势平整,东南紧靠萧家祠堂,北倚风光无限的开阔田园,西与平坦的村道相连,选址十分讲究。座向和主次对称,面东南而坐西北,外型朴实大气,排列整齐,为典型的湖南农家建筑风格。房屋结构雕梁画柱,工艺精美,建设起来既取材便利,又坚固牢靠、规模宏大,结构封闭为一体。整个古建筑占地面积约545平方米,砖石木结构,悬山山顶,屋面为双坡瓦面,面阔三间,洞口屋形制,整体保存完整,为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筑风格。房屋的正面、东南面墙均由青砖垒砌,内墙大多为土砖木结构,小青瓦面,歇山顶,两端有樨头,门槛门墩为红砂石质,正门两侧墙体有回字纹花卉木雕纹饰……[详细]
102、满公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公祠
  满氏宗祠,座落于麻阳县兰里镇,距县城14公里。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距今将近400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乡民为纪念明代名臣满朝荐而复修。因年久失修和大水冲毁,此后又曾经历3次修复。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麻阳县一颇有旅游价值的景点。前后三进五楹,座北朝南,包括右侧边屋在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前有围墙圈成院落,祠内由前厅、天井、大厅和寝室楼等部分组成。其中共有6根方形白石柱和40根圆木大柱支撑,柱下方形青础上刻缠枝花纹。月梁、瓜柱和单盘斗上均有精美的雕刻。大厅顶上有几何纹饰的藻井,两边墙壁上嵌“忠孝节义”四个大字的青石碑,后进为二屋楼房,原是陈列祖宗牌位的“寝室楼”。这座祠堂是九甲支族祭祀满生公的,不过吴满生还不是九甲一支最早的族祖。据吴氏宗谱记载,九甲一支由宋家坦分出去较早,大约在……[详细]
古城郭城址
  古城郭城址位于柏坊镇东白村境内,距常宁市区20余公里,处在湘江南岸一椭圆形台地上,城址本身包括城墙、护城河、城门等结构及建造工艺,现如今其原护城河依稀可辨,土城墙环台地一周,长973米,城址南北最宽处156米,文化堆积层丰富,出土有简瓦、陶片等。城址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普查人员根据《同治常宁县志》记载认为其为三国吴废帝孙亮太平二年(257)所建,分析耒阳县地所置地为新平县县治,故定名为“新平故城”。1995年10月,常宁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至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更名为“新平城址”。2013年,常宁市人民政府将其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考古人员再次到现场进行勘探,却并未发现丝毫三国时期至魏晋的遗存,城址主体文化遗产的……[详细]
周逸群烈士纪念园
  周逸群烈士纪念园位于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天井山公园。周逸群,1898年7月23日生于贵州省铜仁。1919年3月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10月回国投笔从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与贺龙率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0月与朱德一起指挥了会昌战斗。在湘鄂西根据地革命期间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奉中央军委之命,周逸群与贺龙到湘西北地区(现东洞庭湖区)开展武装斗争,周担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建赤卫队,依靠河湖港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了若干小块的游击区。1930年7月,周逸群和段德昌领导的红6军与贺龙领导的红4军在天井山(一说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周任总前委书记兼军团政委,贺龙任总指挥。从而使湘鄂两块……[详细]
105、祝融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祝融殿
  祝融殿,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祝融峰上,此为南岳山上最高的殿宇建筑。祝融峰为南岳72峰的主峰,海拔1290米。此殿俗称“老圣殿”。宋《南岳总胜集》载:“祝融峰者,昔炎、黄之世祝融君游息之所,因而名焉。”据说周秦之前,祝融峰顶即有庙祠,以祀祝融君,之后屡建屡毁。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为殿,奉祝融火神像,取名“祝融殿”,后曾多次修葺。祝融殿占地389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山门为三重楼阁式牌坊,拱券门上竖额为“祝融峰”,门联为“寅宾出日,竣极于天”。庭院内西为走廊,东为厢房。正殿为木石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抬梁式梁架,铁瓦硬山顶。殿中石柱有联曰:“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能解继响;遥遥一千余岁,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此为女书法家周昭怡遗墨。殿后峭壁千仞,名……[详细]
106、陈昌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昌墓
  陈昌烈士墓位于浏阳市西南部镇头镇土桥村炭坡塘山坡上,地势开阔,坐南朝北,故居在其东部300米处,附近有山塘一口,前为田垄和简易公路。墓冢建于1930年,1985年重修。墓地呈半圆形,墓冢直径3.8米,高0.6米,墓前地坪有石栏围护,左右置石华表,高2.8米,墓碑立后,高2.7米,宽1.25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保存较好。陈昌烈士于1930牺牲后即葬于此。1954年3月3日,为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浏阳县第十四区区委会、金江中学、第十四、十五区各完小和烈士后裔刻碑(汉白玉质地)两通立于墓区,一碑上刻:“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另一碑上刻:“父亲陈章甫烈士墓”,以示纪念。70年代,陈家后裔再次刻“立志做您的好后代”碑一通(汉白玉质地),慰籍烈士的在天之……[详细]
九里楚墓群
  九里楚墓时代为战国。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此为楚国封君的一个特大型墓葬。1980年6—10月发掘,封土堆残高5.2米,墓口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2.8米,总面积1131.6平方米。墓口下有11级台阶,台阶宽0.6~0.9米,高0.75~0.9米。11级台阶下为竖穴墓室,墓穴底长13.7米,宽10米,左墓室四周壁边,备有一生土台阶,宽0.5~0.7米,从封土堆顶至墓室底部,深近20米,斜坡式墓道在东边,坡度18度,全长19米,墓道墓坑内填土分层夯筑,夯层为0.25~0.3米。墓有一圆形盗洞,盗墓年代约在秦汉之际。葬具规模大,外椁盖板外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盖板上覆竹席。外椁高4.1米。为二椁三棺,内外椁的盖板均由47厘米见方的木材垒叠而成,有东、西、南、北4个边箱,深2.2米,……[详细]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驻酃县水口团部旧址(朱家祠)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驻酃县水口团部旧址(朱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酃县水口,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部设在朱家祠。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酃县第一个党支部——凉桥党支部书记周礼。周礼向毛泽东汇报了中共酃县特别支部和农民协会在大革命失败后遭敌人破坏的情况和凉桥临时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毛泽东对临时党支部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问周礼酃县有没有国民党驻军。周礼告知到现在为止,酃县还没有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只有南乡和东乡两个挨户团。南乡挨户团头子叫陈大观,有30支枪,东乡挨户团头子是贾威,有七八十支枪。为了解酃县及周边的地形和敌情,毛泽东交待周礼办3件事:一是画一张详细的酃县地形图;二是为部队找一名向导;三是去茶陵侦察一下敌情。部队……[详细]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乡)板仓。距长沙约70余公里。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面垅背山,坐北朝南,前筑以防护矮墙,形成院落。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作杂房、配房。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院落西部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陈设了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1928年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距故居右侧300米处的棉花坡山头上,建有杨……[详细]
贺绿汀故居
  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绿汀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贺绿汀故居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砖木结构。故居坐东南朝西北,呈“凹”字形布局,依山傍水,前有池塘,后环青山,院内共有房屋21间,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1903年7月20日,贺绿汀出生,在此度过了童年时期,外出求学后回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投身革命。解放后,贺绿汀先后四次回家探亲,在此居住。贺绿汀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世界级文化名人,贺绿汀故居先后被列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邵东县重要……[详细]
三潭书院
  三潭书院坐落在凤凰县吉信镇之一山顶。主楼巍峨雄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落后是四合院,院中一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和课堂宿舍,前后对称,布局严谨。院内花木扶疏,幽静雅致;院外古柏参天,金桂飘香。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乡绅吴自发(时任贵东兵备道)等捐白银8万两,筹建书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绪六年(1880),吴自发归里省亲,登院运眺,见山下万溶江形成三个碧潭,即更名为三潭书院.书院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历史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别号诚斋)回乡探亲(吴系得胜营人),吴在与亲朋故旧闲谈中,对自己读书不多深表遗憾,同时,对故乡苗汉杂居,文化落后的现状深感忧虑,决心在家乡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家乡子弟的文化素质。清朝朝廷曾……[详细]
湘潭文庙
  湘潭文庙位于湘潭市城正街。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原址小东门侧。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于现址,为祭祀孔子之专门场所。庙宇为封闭式院落建筑,由棂星门、泮池、牌楼、大成门、大成殿、四贤祠、崇圣殿、钟鼓亭等组成。大成殿为主殿。是为重檐歇山顶,九脊,鸱吻,四周回廊由16根圆古柱支撑,黄色琉璃瓦,内外坊、藻井、斗拱等均用五彩施绘。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等年间修缮或扩建学院。明末再度毁于战火。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修。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及民国3年(1914年)、民国36年(1947年)和1983年,多次修葺,从棂星门至大门外已拆除。文庙先后为湘潭县立简易师范、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地委党校、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师范学院所在地……[详细]
文立正故居
  文立正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庙湾组。文立正,原名立徵,字国遒,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人。1911年4月出生。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次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爱国-,与反动-展开英勇搏斗。1937年10月,赴鲁北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3月,由李锐、谢文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鲁南人民自卫军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鲁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二地委委员、宣传科长等职。在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期间,他头戴破毡帽,身着旧棉衣,脚穿铲鞋,腰揣两支手枪,率部在津浦干线及枣庄临城支线上,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主动出击,爬飞车、断铁轨、炸火车、袭洋行、毁桥梁,夺机枪,打得日军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1……[详细]
麻绒塘古遗址
  麻绒塘古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李昌港镇麻绒塘村,东经112°14’54.6″,北纬28°37’28.4″;海拔47M。南距资水约1.5公里,东南距益阳市区约7公里,遗址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台地上,周围地势平坦,为资水流域的冲积平原,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遗址剖面深达标1.5米,堆积较为单纯,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第1层:表土耕作层,土呈灰黑色,松散。厚15~25厘米。含现代的砖瓦瓷片等。第2层:扰乱层,土色较杂,松散。厚10~25厘米,深25~40厘米。含近现代的青花瓷片,伴出泥质、夹砂陶片。第3层:土呈灰黄色,稍紧。厚8~15厘米,深35~55厘米。出土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夹炭陶片,有陶鼎足、罐、釜口沿等。第4层:褐灰色土,较紧。厚10~25厘米,深50~65厘米。出土遗物主要……[详细]
长沙中山亭
  长沙中山亭原为清朝中期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当时的清提督衙门府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宫,中山亭位置驻扎着保卫衙门府的“先锋卫士营”,因此这一建筑就叫做先锋厅。1930年新建中山路,与先锋厅主楼相连建起了附属钟楼,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建筑正式命名为中山亭。2002年初,黄兴北路拓宽改造,长沙市政府将中山亭保留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2006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长沙中山亭准确的讲,中山亭不是亭子,而是一座钟楼,故被称为长沙标准钟楼。所以《长沙老建筑》一书中将其归属为公共活动建筑。钟楼修建时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后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中山亭。1930年2月动工,7月竣工。当时中山亭最靓的地方是楼上的四面电动标准时钟,从德国进口,花了400银元。有了这些钟之后,长沙……[详细]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凉水村杨家寨。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员会以及军委分会从永顺塔卧转迁龙山兴隆街新寨坪蒋家大屋,随后于5月6日再度转迁龙山茨岩塘龙家湾龙家大屋。红二、六军团直属机构红军医院也随着省委二度转迁,最后设在茨岩塘凉水村杨家寨的杨家大屋。红军医院分门诊、住院、中草药加工几个部门,负责人段利权,有工作人员100余人,伤员800多人。伤病员来自龙山、永顺、桑植、宣恩、咸丰、来凤前线负伤的战士。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经常到医院看望病人。凉水村和近靠红军医院的半寨村的农户家家都设有病床,情况紧急时,伤员就往红军医院后山的大山洞转移。红军医院由于国民党兵的-,药物奇缺,治伤医病主要靠中草药。伤病员看门诊,时在病房,……[详细]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
  康王庙位于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沿江大道9号。1926年9月,中共湖南区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扩大党的组织的指示精神,经李维汉和郭亮的推荐,决定派遣向钧前来衡山负责衡山县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向钧,字俊奇,别号素我,湖南平江人。1906年出生。1921年在岳云中学读书时,通过表姐杨开慧的介绍,认识了毛泽东,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于192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长沙市-常委,省-执行委员,湖南省反对基督教大同盟和反帝大同盟宣传负责人等职。向钧来衡山后,深入全县城乡,走访各共产党支部,了解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思想情况,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他的努力工作下,1926年9月,也就是向钧来衡山的当月,中共衡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武官巷子召开,到会代表4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直属中……[详细]
胡林翼墓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之,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省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历任贵州镇远、黎平知府、贵东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等职,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学家并称为“中兴四名臣”。1861年9月30日,因病呕血死于武昌,后追赠总督,授太子太保、兵部侍郎,赐谥文忠。著有《胡氏兵法》、《读史兵略》46卷,奏议、书牍10卷等,辑有《胡文忠公遗集》,曾绘制《大清一统舆图》,为我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胡林翼为人文武双全,为官清廉,十分重视教育,生前倾其所有,在益阳石笋瑶华山南麓创办了“箴言书院”,一百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育了3万多名优秀人才。其军事才能也为后人所崇拜,民国杰出爱国将领蔡锷将军曾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详细]
119、聚龙居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龙居
  聚龙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桂东县贝溪乡,此为省内保存较好的集两湖两广建筑精粹的特色民居。 聚龙居,因山脉走向似群龙聚首,故名。俗名戏台背,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广东、海康县清道分司巡检官郭同朝所建,占地18亩,建筑面积2553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有3进9厅18井,前后两院,东西外大门。大小居室99间半。入东大门,见墙联:“贝山气灵钟鸿开甲第,溪水源流远蔚启人文”,把贝溪的山水人物概括于此。门楣上为“红光萃”。门柱有联“红映兰阶生瑞草,光凝桂柱长灵台”。正厅大门前檐挑梁木雕双龙抢珠(已毁),门额上为镀金楷书“聚龙居”。双页大门,门上绘门神,中厅前为天井,檐柱左右上方雕刻刘海砍樵故事。檐角饰以花鸟图案,神龛上供列代祖先灵位,后厅设左右厢房。 左边司厅门上 书“……[详细]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
  国务院确认湖南省洞口县为中国革命老区后,洞口的革命先进事迹已受到了中外爱国人士的特別关注。在抗日战争时期即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武冈,简称“黄埔军校武冈分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总校设在武冈县城,部分军官总队分别开设在洞口县的杨氏宗祠、曾八支祠、尹氏宗祠,六年来培养出各级军官23052人,投入抗日战斗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给中国革命史冊上添上光辉的一页。尹氏宗祠位于洞口中县山门镇岩门村中心位置,风景秀丽,具旅游资源丰富的雪峰山麓。历史悠久,这里不但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四军官总队旧址,还是尹氏宗亲的超源聚集地之一。在这里可以留阅黄埔军校将领们的风彩,可以追索尹氏历史。尹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扩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由正中牌楼、戏楼、中堂、神主堂及两側厢房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