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清华长沙临时大学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局势日益严峻。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3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经商议,校址最终定在长沙韭菜园的湖南圣经学校。10月,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来到长沙,其中包括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吴有训、顾毓秀等一批教授。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当天校方邀请了一批社会名流来校讲演。这些人物包括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大公报》总编张季鸾、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和陈诚、前中共总书记陈独秀、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等。11月1日学生开始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西南联合大学校庆日。学校在长……[详细]
百梅窑址
  百梅窑址时代为东汉—宋。位于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百梅村,此为典型的南方宋代窑址。窑址分布在湘江两岸的百梅村马草坡、窑堆岭和亲爱村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8年,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湘阴博物馆联合分三处地点进行了发掘。一是在马草坡路口开5*5米探方一个。文化层厚约两米,上部有少量宋代窑址堆积,下部为汉代窑址堆积。汉代时期的青瓷器种类以碗、盅、釜、罐为主,器物的造型与风格同青竹寺东汉窑址基本一致。釉色以青釉为主,少量褐釉。青釉开小片,色泽光洁如玉,器物胎质灰白,火候较高。纹饰有方格纹、波浪纹、弦纹、蕉叶纹等。探方中未找到窑床。第二处在窑堆岭附近,此为宋代龙窑窑床遗迹。窑床呈斜坡状,坡度为15度,窑床宽2.6米,残长22米,壁残高0.2~0.4米。出土有宋瓷残片及……[详细]
新宁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此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古代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坤一所建刘氏宗祠前后三进呈纵向排列,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详细]
永州古城门、城墙遗址
  据史书记载,零陵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时为泉陵侯城,后为泉陵县邑。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为零陵郡城。唐代建子城,城厢格局形成。宋嘉定间,刺史赵善谧增修里城,绍兴、开庆、景定年间三次修葺,筑砖质城墙,增两廓。明洪武六年(1373年),拓建砖石城,城厢周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余,阔一丈四尺五寸,雉堞2942个,城门七:东、南、西、北及太平、永安、潇湘,增建镇永、望江、德胜、五间四座城楼。古城历2139年,至今格局清晰。从零陵大西门城门外向右,有一条僻静小街,其街长不过150余米,宽不过3~4米之间。那青色的石板路、周边斑驳的老墙,渗透出一股老气横秋的景象,这就是紧靠着零陵古城墙的内河街。站在内河街,一眼望去,深色油漆的金属护栏内就是那尽显历史的古老城墙。沧海桑田,朝代替换,斗转星移,时代……[详细]
熊亨瀚墓
  熊亨瀚墓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乡,此为熊亨瀚烈士的纪念建筑。1928年11月27日,熊亨瀚在长沙遇害。19日,乡亲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墓冢占地120平方米,下有长方形台阶,墓围建矮墙装铁门,墓道进门石柱上置石狮2.墓坐北朝南,墓冢长3.5米,宽2.5米,高1.5米,用水泥覆顶,墓前竖花岗岩石碑一块,直书镌刻“革命烈士熊亨瀚墓”。冢后有大墓碑一块,高2.8米,两侧有联曰:“发轫忆当年,洞庭月汉口风长剑走天涯,功垂九域春似海;举头思志士,睢阳齿常山舌丹心昭宇内,血溅三湘鬼亦雄。”1992年其妻詹石兰去世后,家人将其与革命烈士合葬于此。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0-30。……[详细]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湘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沿江东路北段与城正街南端之学坪,原文庙奎星门外学坪中。学坪,过去是湘潭民众-的地方。1938年7月7日,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之际,湘潭各界人士为纪念浴血奋战的抗日阵亡将士,在学坪公建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当时的碑名由湘潭名宦黎丹(1873-1938)题写。“忠贞永式”的奠基礼碑由原陆军中将、步兵学校教育长王俊书丹。1944年湘潭沦陷后,这座纪念碑遭到日军毁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界人士对纪念碑进行修复。1985年,原碑再度拆除重建。重建后的纪念碑,耸立在花岗石台基之上。台基高0.65 米,边长6米,正方形,台基四周绕以石栏,栏高0.8米。栏内栽花植草。碑身立于台基正中,高9.18米,呈方锥形,上宽0.6米,下宽1.2米。碑座四侧为石纹,碑、栏、阶均为……[详细]
月岩石刻
  月岩石刻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道县月岩村,此为湘南地区石刻聚集地之一。月岩在远古时期由于河流冲刷,形成河道穿山溶洞。后洞顶部塌陷,堵塞河道,河流变成阴河从附近岩洞中流出,这里成为天然岩室。洞中顶部塌陷部分形成大圆形天窗。东西两洞口高大如城阙。游人入岩洞,仰望天空,初如月的上弦,再进入中央,天空如满月,将出洞口宛如月的下弦,故称月岩。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此,谓“永南洞三,月岩第一。”洞内两侧岩壁题刻甚多,共有明清题刻54方,如“月岩”、“寒岩”、“鸿门窍”、“理学渊源”及诗词游记等。当地群众谓: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率太平军进道州时,曾游此,并题词镌于岩壁,今已不存。岩上有0,传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濂溪)讲书处。名濂溪读书室。石穴、石床犹存。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详细]
湘粤赣红军游击队桂东活动旧址——西边山桃寮村
  湘粤赣红军游击队桂东活动旧址——西边山桃寮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这里有离天三尺三的八面山。有古树参天,密林簇拥的原始次森林。现在,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看到了附近那一排排高大的核桃树吗?正是有了这一片的野生核桃林。所以当地人把这个小村庄叫“桃寮”。桃寮村是有名的红军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湘赣边区游击队、湘南游击队在这八面山的桃寮村一带进行艰苦卓越的革命活动。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大家随我来。现在我们站在的这个地方,地名叫长排脑。是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桂东分东西两边山。诸广山脉的群山桂东人叫东边山。而八面山脉一带地区叫西边山。东边山与西边山在桂东基本是这样划分的,1935年5月,红军的副政委游世雄和政治部主任李国兴率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中的一支队伍,从普乐的赤水仙到西边……[详细]
叶氏家庙(敦本堂)
  叶氏家庙(敦本堂):始建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1488—1528),由朝门及家庙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朝门座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70平方方米;家庙座南朝北,建筑面积378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进,两天井。家庙的朝门与家庙主体分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朝门青砖青瓦青石地板,门前黑漆廊柱上 书“世系由来根叶尹,家声自昔著崖州”,点明始祖来自河南叶县,本系源于崖州都督。打开中门,两侧有两副红底黑字的对联,分别是“七叶重光辉翰苑,三枝毓秀耀庐阳”和“政声传东鲁,世泽著南阳”。进朝门,过一小坪,才是家庙门楼。门楼比起朝门来,显得特别精致,鸿门梁三层镂雕双龙戏珠,云水纹环绕,层层相扣,形象逼真。梁枋上悬挂“叶氏家庙”匾额,两边门柱有对联。门楼下的大门为四对落地隔扇门,雕刻工艺精美。进入前厅,厅柱挂一长联:“……[详细]
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
  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俗称“五号高楼”或“洋房”),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吕仙亭办事处吕仙亭居委会,在岳阳市城西最南端的三角坪贮木场内。原隶属岳阳木材公司,现属泰格林纸集团华泰木业公司范围,该楼是清末修建粤汉铁路时专门为英国铁路工程师所建的一处二层券廊英式高级住宅楼。1914年,铁路督办詹天佑任武长段修建总指挥,自武昌至长沙,陆续动工修建路基。同时,在粤汉铁路岳阳段的山坡上修建了五栋(或是五栋以上)两层楼的洋房,作为英国专家工作与生活用房。现仅存此一栋。“专家楼”为砖木结构,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9.8米,占地面积293平方米,通高10.9米,方向北偏西40°。该楼四周环以回廊,底层抬高砌成约0.8米的架空层。一层回廊柱之间作成券,上下两层均铺设木地板。二层廊柱均为双罗马……[详细]
陈锡兰故居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在任时,重视农业,清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宜君、兴平两县民众赠“万民伞”。朝廷念及政绩突出,敕封为五品知府,享五品俸禄。陈锡兰故居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告竣于光绪三年(1871),动用各种工匠100余人。陈锡兰故居坐西朝东偏北,三正二横,砖木结构,中间置四合天井,两边配有厢房。正屋六排五间,正中的明间宽敞明亮。天井四面试通廊,报厅、天井及两边厢房比正堂屋低1.3米,正面看,高低有序,山墙飞檐翘角,窗花构图精美。……[详细]
白云岩古建筑群
  白云岩古建筑群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铺村,为湘西南地区佛教名刹。因妙音寺主殿位于白云岩溶洞内而得名。《宝庆府志》载: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巡抚白某弃官为僧,法号宝鉴,坐化洞中,成为始祖。自宋至清,在此先后修建了妙音寺、毗庐寺、牧云寺、慈寿寺等庵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妙音寺又称顶庵,始建于南宋末年。殿门筑有砖石结构的牌楼,门额以高浮透雕手法镂刻龙凤图。门框抱石鼓上有石狮一对,精雕细琢,工艺精湛。门联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横批“恰似普陀”。此联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佛教“四大皆空”的思想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另外建有钟鼓亭、禅堂、斋舍、山门灯。禅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廊,单檐歇山顶,明……[详细]
石门村明代古建筑群
  石门村位于临武县花塘乡境内,若不留意很难让人相信,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乡村,会有如此密集的古民居群。村内现存多幢明代民居,是郴州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所有古建筑中明代中、早期进士蒋士林的官厅和故居尤具特色。据当地族谱史料论证,蒋士林生于明永乐二十一(1423),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后外放今湖北孝感县。蒋士林是该村蒋氏始祖于宋淳祐年间,迁居此地以后出现的第一个官宦。蒋士林官厅位于后龙山下,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外墙青砖;进大门有太师壁,壁后有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天井后正中为大厅,用以会客和公务;厅两侧有主人用房,可做书房亦可宴客。在官厅左侧,还有蒋士林一座故居,该建筑有两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结构与官厅类似。在石门村,还发现了三座明代祠堂。其中一座……[详细]
八担丘(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
  八担丘——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中村村。为策应湘南起义,1928年3月18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第2团全部到达中村集结,并随后在这里开展了10天的革命活动。为训练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从3月19日开始,毛泽东采用上午给这个营讲课,下午给那个营讲课,分别留半天讨论的方式,集中一个星期的时间,对部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政治教育。课堂就设在小铺头的八担丘稻田里。田边摆着一张小方桌,一条小板凳,一块小黑板。战士们就着禾蔸席地而坐。毛泽东时而坐着讲,时而站起来比划着手势讲,时而在黑板上写着,战士们听得聚精会神。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中国革命的特点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战略问题。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和革命性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建立井冈山革……[详细]
汝城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甲辰年(1424),由两个朝门及宗祠组成,砖木结构。宗祠座西朝东,占地面积364平方米,面阔三间,纵深三进,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厨房组成。门楼单檐歇山式,鸿门粱镂雕双龙戏珠,顶棚彩绘历史故事,露台青石铺就。大门及两边的侧门门板上均彩绘门神,形象威猛。大门前立一对石鼓,石鼓顶部各卧一石狮。大门上方悬“钦赠铁券”匾,门楣上方书“李氏宗祠”。前厅、中厅、后厅之间用两个天井隔开,便于采光排水。中厅两边山墙上各有四幅祖传彩绘画及一幅对联。左联为“金堂玉马风云际会,苍松翠柏雨露长新”;右联为“爱日依庭祥云在户,潘圮为质松柏居心”。后厅设神龛,上悬“奉天敕命”匾。祠内现还保存一块石雕圣旨碑,正中浮雕“圣旨”二字,两侧饰以龙纹;背面正中浮雕“恩荣”二字,两侧饰以凤纹。祠内两侧山墙……[详细]
王如痴故居
  王如痴故居位于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二组。王如痴,名书铨,号如痴,1903年1月25日出生于今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终身未婚。王如痴1915年入祁阳县城读小学和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积极参加学生-,1925年高中毕业。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被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后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和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遗队,先后任红10军团19师参谋长、师长。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返回闽浙赣根据地时,被敌围困于赣东北的怀玉山地区。王如痴率部队千余人,占据怀玉山,敌人四面围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王所率部队伤亡惨重。25……[详细]
凤凰文庙
  凤凰文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最初是作为学校(当时叫学宫)修建的。乾隆《凤凰厅志》记载:“五寨司(元代凤凰称五寨司)向设土官,本无学校…康熙四十九年,偏沅巡抚赵申乔、分巡道孙调鼎捐建学宫学署…乾隆八年(1743年)令将各学宫从祀诸贤、诸儒神牌位次遵照太学成式书写字样,东西先后序次安设。至乾隆十八年,礼部核改,复奏定通行”。道光《凤凰厅志》记载:“学校王政之本也,立文庙以祀先圣先师,又学校之本也”。孔子被尊为先圣先师,所以祭祀他的地方称庙而不称祠。雍正十三年(1735年),凤凰厅通判何潜捐百金重修;此后,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二十二年、五十年、嘉庆五年(1800年)多次进行扩修。道光十六年冬至十九年八月(1836—1839年),凤凰厅同知姚华左、总兵杨芳等地方官绅又筹集捐款……[详细]
198、月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月岩
  月岩在道县城西20公里处的清塘镇。岩有东西两洞门,东洞门长65米,宽40米;西洞门长105米,宽60米,宛如城阙,状极雄伟森严。入洞数十步,敞若广庭,洞顶空能见天,日光直照洞内。月岩酷似月亮,自乐边看象上弦月,自西边看象下弦月,从洞中看,空顶之空圈宛如明月悬空。天光透入岩中,竟是三个月亮,中间的月亮能随着行人的步伐变化出“上弦、满月、下弦”,真是溶洞中罕见的奇观。“月岩”由此得名。因东西两门贯通,又称“穿岩”。是为道州八景之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徒步一游月岩后,竟酒未沾唇,饭未下咽,就在月岩中撇下拐杖,解衣脱帽,草鞋当枕头,仰面而睡,真真领略了此妙境的也只有霞客先生一人了。他在《楚游日记》中把道州月岩列为“永南洞目”第一。 月岩系都宠岭山麓,周围一带属喀斯特地形,群峰挺拔,青嶂翠岱,酷似……[详细]
衡阳窑址
  衡阳窑址位于的松木乡和茶山镇境内.时代为唐至宋。位于衡阳市茶山及衡阳县新安,此为湘南青瓷系窑址之一。此窑于1973年发现,处于衡阳市北郊湘江两岸茶山乡的梁家河、浏阳河、江家河、罗汉寺一带。此处河岸壁陡,山峦起伏,杂草丛生,古木参天。陶瓷碎片即隐没在杂草丛中,有些瓦砾堆积则大面积裸露在外。窑口系青瓷系,素面不带彩。釉色青灰,荷叶绿、豆青、虾青或青中泛黄,或光泽如玉。胎色以铁灰与紫灰色为主,类似半陶半瓷制品,也有一部分胎色灰白,可以看出系瓷土烧制,瓷化程度也较高。胎色较深,往往在坯胎外表上一层白色化妆粉,然后施釉,釉水及底。表面不施加彩绘,有些在碗碟的圈底坯胎上压印花碟图案,表面通体罩上透明薄釉,此种施“满釉”的器底印花装饰,其他窑中少见。茶山窑的产品,有些窑场以烧制碗碟为主,有的以壶罐为主,梁……[详细]
200、潇湘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潇湘楼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今天借用李白《夜宿山寺》这首诗来形容我们的潇湘楼一点都不为过。先生们、女士们各位朋友请随我的手指处便是潇湘一带赫赫有名的潇湘楼。一眼望去,楼顶穿过云层,楼身巍然耸立。从正面看整个楼阁就如“品”字一样端庄落座在1209平方米的突兀的小石山上,因楼傍古城墙潇湘门而得名“潇湘楼”。楼前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石板街,石板街依祁水(又名小东江)西岸而延伸。小东江上可追溯到邵阳与祁东四明山发源地流经邵阳、祁东、祁阳北部各镇。祁阳县城东江村头海水湾与湘江汇合。祁水与潇水在此汇合形成两股水系回漩产生诸多灵气,潇湘楼建于此灵气之地与文昌宝塔、万卷书岩相得益彰,更显文风盛世。相传潇湘楼是为纪念舜帝“泛湘江”巡祁阳而建,供奉舜帝和娥皇、女英像。原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