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武宣北门城楼位于县城老北街北门上,俗称北楼,城北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始建于明代初期,原武宣县城在今县城东南二十里的旧县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议迁今治,先筑土城,到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宽一丈三尺,周围二百九十三丈,炮台十一门、垛口七百五十八门,四周濠沟宽一丈五尺,深四尺。明宣德六年正式迁县城即今址,县城建有东南西北城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10名。明崇祯八年(1635)年把二帝庙神位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知县翁年伦把北楼作为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民国初年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武宣镇公所。至“文革”期间,东南西城门楼拆除它用,仅存北门城楼。城楼结构北楼……[详细]
      叠彩山石刻及造像分布于风洞、碧霞洞(瞻鹤洞)、木龙洞、临江岩及登顶山道旁,形制为摩崖。叠彩山计有摩崖石刻据统计有230余件,以明清石刻为多,保存较为完整。摩崖石刻造像是叠彩山景区内的一大亮点。这些石刻分布在风洞内,是唐代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石刻造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它们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桂林历史文化的机会。……[详细]
      还珠洞摩崖造像:在桂林市微波山麓。唐代称东岩。洞门面江,由漓江渡舟出入游览。宋时开凿西洞口,解放后,在南麓增辟出入口。还珠洞玲 珑通透,临江试剑石尤为奇特。古人形容它“悬空而下,状若俘柱”。因离 地空隙,象用剑砍成,故名。游人到此莫口不惊叹。千佛岩内有唐代摩崖造 像三十六龛二百三十余尊,造像面容,身材清秀,袈裟轻飘,线条 流畅。以唐宋伯康造像和造像记为最著,刻于唐大中六年,距今一千一百多 年,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洞内摩崖石刻甚多。最早的为唐咸通四年(公元 863 年)桂管观察使赵格和摄支使刘虚白的题名,宋代大画家米帝的自画 像,范成大的鹿鸣诗等,是研究唐宋以来绘画书法的珍贵资料。……[详细]
      桂州城图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北鹦鹉山南麓石崖上,高3.4米,宽3米。刻图时间是公元1271-1273年间。图中反映了主干街道11条,突出的地物是城壕、军营、官署、桥梁、津渡。城内各种军事地物与地方的官、民建筑之间互相沟通,融为一体。城门、城墙、城楼、官署、桥梁、山峰用写景法表示。军营用文字注记。此外,还用文字题记此城的修筑经过、城池大小及工料费用等。它是继《平江图》之后又一重要的城市平面图。……[详细]
      白茆坞牌坊位于全州县视塘乡塘福新白茆坞村,年代为清。白茆坞牌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娘娘村贝丘遗址位于象州县石龙镇迷赖村公所娘娘村东,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娘娘村贝丘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安岭窑址在永岁乡蒋安岭村村东50米和罗家湾村村南200米之间,位于湘江两岸。根据已发现的实物资料考证该窑址为宋窑,主要生产青瓷,文化堆积层明显,时间达几百年之久,该窑后期生产粗陶瓷,是全州目前已知的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处古窑。出土器物类型丰富,有瓶、盏、碟、高足杯和魂坛等;釉色多样,有青釉、黑釉、酱釉等。据调查时发现众多的瓷碗底中心釉下印有“吉、夫、九、大吉、太平”等阳文。蒋安岭窑址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巨猿化石出土地点位于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村,年代为更新世初期。巨猿化石出土地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藻田古墓群在全州西南与兴安县交界处的龙田、野鸡田村东2公里处,包括双藻田村背的水桶岭、哑吧岭、军恳农场、火烧坪、青山岭、果子岭、月盆岭、狮子岭等山坡,东起狮子岭,西至东古头村,南起果子岭,北至哑吧岭,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1千米的范围,以水桶岭墓葬较集中,保存也较完好。1966年普查时发现分布有古墓葬162座,为土坑墓和砖室墓。在水桶岭清理了一座东汉土坑墓,出土器物11件,其中除铁釜架及架上的粗方格纹陶釜放在前面以外,其余9件陶器集中堆放在墓室中部偏北。1973年复查,发现在军恳农场一带的墓葬,绝大部分被夷平,火烧坪、果子岭等墓葬因开辟果园和挖泥烧炭受到严重破坏。在地面采集的墓砖和陶片,有东汉至两晋的特点。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凤凰嘴古墓群位于全州县凤凰乡左家坪的山岭脚下,东起黄陡坡,西至杉树山,南起挂扒山北麓坡地,北至湘江南岸台地边缘,南北宽约300米,东西长约4000米。墓葬较集中的有三公豹山、百份山、担心桥岭、蒋家山、科头庙等地,金田岭和腰假塘的墓较少。196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古零陵县城遗址,范围较宽,面积约2.5万平方米范围内,测量记录总数551座。科头庙古墓部分封土堆高达2米,一般高1-1.5米,底径8-10米;担心桥岭封土较完整,一般高1-1.5米,底径8-10米;百份山古墓最多,封土堆大小相近;金田岭和腰假塘遗存封土最高1米,底径12米;蒋家山和农业中学旁边地带有3座受到破坏,当时清理其中两座,皆为凸字形单室券顶砖室墓。1号墓出土文物36件,2号墓出土文物16件,计有陶瓮、陶罐、铜盆及银戒指、玛瑙……[详细]
      石马坪古墓葬 在溶江镇莲塘村旁, 位于北纬25°36′,东经110°29′,东临灵渠, 西靠大溶江, 南至太和堡, 北至黄茅岭, 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古墓几百座,这些古墓有 1600~2000年历史,其中多数为汉墓。大部分古墓有较大封堆,多为单式拱砖墓。1984年, 广西考古队与兴安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发掘古墓26座,其中西汉的多为土坑墓,东汉的多为砖 室墓,出土物有铜器、铁器、金器、玉器、玻璃、玛瑙、陶瓷器等。也有兵器或军用品,如 铜斗、铁剑之类。1963年2月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马坪”因墓区中心原有一匹石马而得名。……[详细]
      大梅子坳古墓群位于全州县咸水乡鲁塘村,年代为 汉-晋。大梅子坳古墓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城岗古墓群位于新街镇马家坪村背后,北距古城岗约200米,古墓分布范围宽250米、长300米,墓葬多集中于山顶松林内,墓与墓之间相距10米至100米。墓封土高1米至2米,宽10米至15米,多为馒头形。在耕地内和附近地面发现的遗物,有碎砖块、方格印纹陶片。砖块是青色、红色,侧面饰几何纹、平面一侧为绳纹,一般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7厘米。这座山的古墓很集中,面积约75000平方米。1974年至1980年经实地勘查登记,古墓葬近400座,多为战国至晋代墓葬。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果子园古墓群 位于灌江西岸湘溪村背后,东南面紧靠果子园,距湘溪村约80米;西面 距古城岗约50米。已发现古墓21座,一般墓葬封土高1.5至2米,直径15至20米,墓与墓之间 距离5米至50米。墓葬区是该村的风景林,历代未被开垦,因而古墓保存完整,系汉至南朝 古墓,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沙村古墓群位于黄关镇东北面的白沙村背后,分布于平缓地和山顶,宽300多米、长约500米小古墓封土上长存松树,封土大小不一,大的封土高2米,直径11米;小的封土高1米,直径6米。墓葬排列有序,有37座较集中。从考古试掘钻探和暴露地面的陶器看,是西汉时期墓葬。墓区南侧-是另一墓区,多是砖室墓,因被人盗墓,墓砖和陪葬品抛露地面,经鉴定为南朝墓。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观阳古城,位于新街乡湘溪村雀儿山前一带。古城遗址座北朝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95米,城墙基脚厚8至15米。东有城门通向居民区,西有城门通向城外山(练兵场),东偏南有一大门,为古城主要出入通道。城北面和西北面有护城壕,东面及东南面为护城河,以防御外来侵犯;西南面为陡坡,西面地势较平坦。东西城墙对称位置各有了望台2个;城墙均为夯筑,填土中有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磨光石器和陶片、罐底等遗物。城内陆势东南偏低,西北面高;靠西北中央地带有一高于四周2至3米的长方形台基,地面平整,上有数处石柱。台基北面和西北面曾掘出铁制三菱矛10余件,可能是武器库;台基南面有一30平方米宽的洼地,发现有20厘米厚灰烬,夹有炭屑、铜渣,为当时冶炼场所。城外西北面约100米处有汉、晋、唐、宋墓葬群,东北角有战国墓。现城……[详细]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市区翊武路南段东侧,是该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此纪念碑以青石砌筑而成,布局典雅庄重。碑座设计为三层踏阶,每层边长为2.75米,高度为0.8米,稳固坚实,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纪念碑主体为四方形椎柱体,通高达到4米,线条流畅,凸显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碑体正面镌刻有孙文的题字,其深沉的笔触与丰富的内涵,为纪念碑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而碑体的其他三面,则刻有胡汉民撰写的纪文,这些文字记录了蒋翊武的生平事迹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不仅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蒋翊武的英勇牺牲,以及他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不屈精神。通过参观和瞻仰这座纪念碑,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怀,同时也能反思和平……[详细]
      界首古墓葬在界首镇,东邻界首街,西至桂黄公路,北靠小宅村,南达马路桥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196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63年2月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批古墓,墓穴距地表很浅,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发掘古墓7座,均为砖室墓,有甬道、墓穴,有的还有左右室,墓砖均为几何纹饰,出土文物有铜器、铁器、陶瓷器等,经考定为东汉至晋代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