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南省旅游

海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
  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管理单位是文昌市宋庆龄基金会。宋氏祖居为传统的海南民宅建筑,砖瓦土木结构,正屋凹廊布局,设有正屋两间,厨房一间,横屋三间,围墙门两个,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围墙正门横楣上方挂邓小平题写“宋氏祖居”四个金色大字。宋庆龄陈列馆建于1985年,位于宋氏祖居的西北侧,祖居和陈列馆相距85米,两者是一个整体,占地面积共93.6亩。陈列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屋顶饰有金黄色琉璃,建筑面积420平方米,馆前有面积达720平方米的两级平面的前庭,门口前庭正中竖立宋庆龄半身汉白玉石雕像,雕像高1.2米,基座高1.7米,宽1.5米,陈列馆院正中庭院竖立孙中山半身花岗岩石雕像,孙、宋两座雕像在同一中轴线上,两个雕像距离40余米,其正门前宋庆……[详细]
定安县衙遗址
  定安县衙博物馆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中南街、东门街和西门街交接的丁字路口北侧,是国家2A级景区。定安县衙遗址位于定安县定城镇,时代为明。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二堂为中心,向北87米,向南90米,向西82米,向东27米,面积25.01亩。……[详细]
海口钟楼
  海口钟楼被列为海口八景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是为适应对外通商而建立,已成为海口的最重要的标志性与象征性建筑物之一。如今的海口钟楼是1987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依照旧钟楼原貌拨款改建。建成后成为海口一大景致,命名为“古钟新声”。钟楼位于海口市区北部长堤路海口儿童公园内,面向入海口,南面中山横街与中山路相对,北临海甸溪,依街傍水,姿影绰约,景致十分幽雅。用地面积110.25平方米,建筑占地27.56平方米,楼高27.3米,6层钢筋混凝结构建筑,外貌雄伟壮观。大钟选用上海555版电子钟,四边钟面由直径2米塑料块构成,时针长0.53米,分针长1米,30分钟报时一次,由扩音器从4个大喇叭播出电子音乐,音乐清晰、宏亮、悠扬。旧钟楼介绍: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设立统管本岛沿海十处的……[详细]
石石矍村
  石石矍(què))村,位于琼州海峡澄迈湾南岸,老城镇开发区境内,可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天然泉灌水1200亩,海岸线曲折连绵约5公里,涂滩1000亩,盛产甘蔗、鱼虾,主要经济来源于打渔、种植和第三产业,人均收入4000元。西南方向是海南第一港—马村港(古称石矍港)。石石矍古村始建于唐代,历史已超过1400年,村内现存传统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其中保存较好的将军第(冯氏大宗祠)始建于隋唐年代,距今超过1400年。矍村地势后高前低,村前有一形似梳子的小湖——饮马湖,全村各院落沿着小湖依势排列,连成一体。且这里是南朝高州太守冯宝、冼夫人渡琼置州登岸之地,也是冯氏先祖最早居住之村,同时也是冼夫人最后的留芳之地,被称为“冼夫人村”。全村现有300多户,1500多人,全部姓冯……[详细]
丘濬墓
  丘濬墓 明弘治八年(1495),丘濬病逝于京师官邸,终年75岁。次年,朝廷为丘濬举行葬礼,墓地选定在琼山水头村五龙池之源。据说,丘濬墓地是他生前特意托人回到家乡选定的。在去世前3年,丘濬托风水师寻访墓地,担此重任的是安徽人徐豹。徐豹到达琼州后,直接找到丘濬的学生,著名诗人王佐,二人一起为丘濬在家乡选择了一处最后的归宿地。 丘濬墓建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修建花费工时将近4个月。墓庭占地0.25公顷,主墓用花岗岩砌成,圆顶,高约6米,坐南朝北偏东5°。原墓基分为6层,墓道计有16级台阶。墓前立有墓碑,高4.4米,底座宽2米,碑身宽1米,上方刻有对舞双龙,中间刻有“皇明敕葬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特赠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诰封正一品夫人吴氏之墓”,左右边沿刻有青松、仙鹤……[详细]
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群
  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群位于澄迈县,时代为明-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美榔村以村中传统火山岩建筑集中区域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68309.29平方米。大美村将大部分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群集中连片区划入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的具体区划边界以《保护区划图》为准,面积约2.5公顷。扬坤村扬坤古村落的核心地段,将大部分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群集中连片区划入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的范围主要是古建筑集中的区域,具体区划边界以《保护区划图》为准,面积约2.4公顷。龙吉村东起村庄风水林西侧,南达浣衣池,西至村西风水林东侧,北到村庄北部新建村居南侧。核心保护区总面积约6.29公顷。罗驿村东起李氏宗祠东侧外墙,东南至文昌塔、观音庙和古驿站遗址,南达村前日湖、月湖南岸,西至岱之祖祠西侧,西北至用倒塔、侯……[详细]
临高文庙
  临高文庙,临高文庙位于临高县城美丽的文澜江畔,是海南省现存较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大型古建筑群,位于监高县城美丽的文澜江畔。其主体临高文庙建筑由大成殿、大东门、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等组成。大成门前原有棂星门、泮池、金水桥、东斋、西斋等、是临高县著名的旅游胜迹。一九九二年开始,由中央、省有关部门拨款和临高县人民政府出资修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历史临高文庙原叫儒学,明清时与孔庙合二而一,历称学宫,亦称孔庙、圣殿。临高文庙于北宋庆历年间,奉诏始建,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南宋绍兴年间移建于现址,毁于元朝。明洪武三年重建于旧址,亦已有700多年。文庙历经明代知县、清代知县募捐修建。民国初年,绅士谭鸣鸾等人组织了几十人,简装轻骑,深入各乡村、墟镇集资大修。据石碑记载,捐款人……[详细]
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
  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海南省、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公园路2号海口人民公园内。管理单位是海口市民政局。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4年4月,是为纪念坚持琼崖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2万多名烈士而建。2003年由地方政府划拨专款进行重修。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0.8亩,建筑面积36平方米。纪念碑用大方块花岗石砌成,碑四周设有石栏杆,呈四面体,碑总高14.5米,碑身高11米,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基座正面及碑身背面上刻有朱德同志的题词:“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同志们!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英雄行为,对解放琼岛和全中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烈士们的功绩永垂不朽!”纪念碑四周绿树成荫,松柏挺拔,为革命丰碑增添了庄严……[详细]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
  王文明烈士纪念园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风路(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校旁),纪念园占地面积2073.49平方米,园内建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和王文明衣冠冢。1985年,琼海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兴建王文明烈士纪念亭。纪念亭占地面积0.5亩。亭呈六角形,高5米,顶缀琉璃瓦,六壁缀瓷砖。亭正面上方横梁上镌刻“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四周有水泥栏杆。王文明,1894年出生于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字钦甫。1917年至1920年,在琼崖中学读书时,王文明参与领导了爱国学生运动,曾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日货总会会长。1924年秋王文明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他广泛团结琼崖革命青年,以《新琼崖评论》为阵……[详细]
海口天后宫
  海口天后宫位于中山路87号的海口天后宫(也称天后庙、妈祖庙)始建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历史。解放后,海口市财政部门将天后宫当公产接收,后转归海口市房产局管理。海口市房产局将其当做直管公房,长期租赁给海口市商贸局所属的海口市特需商品供应总公司的中山华侨商场使用。2000年6月,海口市政府批准公布天后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海南省政府批准公布天后宫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最晚在元代,在琼山(今属海口)、万州(今万宁)、崖州(今三亚)和感恩(今东方)等地,就已经出现了“天妃庙”。不过,万宁、三亚和东方的“天妃庙”已无遗迹,唯有海口的尚存,遗址就在海口老街中山路和白沙门上村,庙名现叫“天后宫”。日本人小叶田淳的《海南岛史》也提到:“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详细]
万宁青云塔
  当地亦称这山尾岭、万州塔。青云塔体为八角形,用火砖和零星石料砌成,塔高约27米,分七层七檐。顶层正中,突出一个八棱柱,柱顶托道一个球形塔刹。底层内壁为八角形,上面六层内壁均为圆形,每层从不同方向对开两个拱门,一供观赏,二供通风透光。底层西面开一个门,门顶塔墙上嵌有一块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刻有青云两字。旁有道光壬辰年建小字。塔的第三层与底层塔门同向。又嵌有一块同样大小的石碑,上面刻有甲峰两字,旁有小字,因太高看不清楚,塔腹中空,光线充足,风清凉爽。游人从底层西门进去,可仰望塔顶,纵观塔腹全貌,领略古塔的高超建技和迷人景色。青云塔是海南现存地稀有古塔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壬辰年(公元1832年)。据《万州志》载,青云塔的前身是文魁塔,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毁坏后于道光壬辰年重建,取名青云……[详细]
甘泉岛遗址
  甘泉岛遗址位于海南省西沙群岛中的甘泉岛坡地上。文化堆积层厚度约1米,地层中有少量植物燃烧剩下的炭粒灰烬。1974-1975年发掘出土有半陶半瓷器双耳罐10件、卷沿罐5件、棱形壶2件,器盖3件,年代为唐至五代。出土瓷器有小口瓶、点彩瓶、点彩罐、粉盒、凸唇盏、莲瓣纹钵、宽沿画花大碗等,时代为宋。大部分器型同于广州西村皇帝岗晚唐至北宋窑址所产,胎釉、纹饰均一样。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1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其中有唐代青釉陶双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划花大碗、莲花纹大碗,突唇碗、粉盒等瓷器皿,……[详细]
杨善集纪念亭及故居
  杨善集纪念亭及故居建于1958年,坐落在琼海加积镇富海路。杨善集,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琼崖党组织和武装斗争主要创始人,1927年9月23日,在领导全琼举行武装总-的椰子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杨善集(1900-1927)字义甫。1900年2月4日生于海南琼海市福田北捅村。1916年就读于琼崖中学,参加-。1919年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师。1921年秋考入广东公路工程学校。1923年1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参与创建琼崖革命同志会等进步青年团体,出版《新琼崖评论》等刊物。1924年被派往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2月转为中国0党员。1925年8月回国,9月起任共青团两广区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执行委员兼广州地委书记和宣传部部长,12月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发……[详细]
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为汉代古井,名叫“汉马伏波井”,位于东方市西海岸。井口颇大,直径八尺多。据乡人传说,此井原系方井,后人扩大为圆井,以砖砌成,井近处原有伏波祠,久已毁废。墙上嵌一块石碑,题“汉马伏波之井”,署“乾隆辛巳”(清高宗二十六年即公元1761年)。“汉马伏波井”,四面环山,时而云雾缭绕,幽静之极。一条高山河流从西侧奔流而下,浓浓的负离子散发着扑鼻的自然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夏日水凉,冬日水暖,十所村数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从不枯歇,自古水质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称。据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大诗人郭沫若1961年视察海南观看此井时证实,此井确为汉光帝时马援将军经过海南时所造,已有一千九百五十多年了。郭沫若饮品井水,连口称赞,诗随口出:“水泉清冽异江灌,……[详细]
冯白驹故居
  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白驹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南约5公里的长泰村。村庄四周林木苍翠,从平坦的大道进入村庄,在盘根错节浓荫如盖的老榕树旁,便是被-总理誉为“琼岸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将军的故居。长泰村背依山丘,面俯绿野,冯白驹故居处于村庄最高处,屋后古木成林,屋前庭地宽阔,花圃艳丽,草地如锦。冯白驹故居始建于1922年,1942年冬日军“蚕食”“扫荡”时被焚毁,1951年修复,1984年按原貌重建。宽阔的庭地上,一座雄伟的雕塑首先映入游人眼帘,冯白驹刚毅的面容令人肃然起敬。黑色花冈岩雕塑底座上,由-题写的“冯白驹将军”五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故居由正屋、后屋、铜像和陈列室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亩。走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庭院正中的冯白驹半身铜像,铜像高1米、宽1米,基座高1……[详细]
海口白沙门天后宫
  白沙门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是海南兴建的第一座妈祖庙,也是海南妈祖文化的起始地,相传是由福建商贾渡海到海口经商而建,有800年历史。白沙门村是城中村,地处海口市区最北端的海甸岛上,过去是一个滨临琼州海峡的渔村。以前,天后宫前有个小港口可以停泊船只,据说,那时官员到海南岛赴任,都在此上岸,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入宫祭拜妈祖,而后走马上任;商人渡海到海南,在此登陆,也一定要拜祭这里的妈祖,才可做生意。数百年来,村里的先民过着日出扬帆起,日落满载归,向大海讨生活的日子,在大海的风浪中,期盼丰收平安。因此,祀奉妈祖,祈求平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解放后,政府填海要地,高楼大厦替代了低矮渔村,宽阔的马路替代了沙地滩涂,村民远离了大海,朴素的妈祖信仰却一直渗透在海岛人的心中,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和……[详细]
17、见龙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龙塔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见龙塔,1986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救和保护。1996年,定安县文化馆集资对见龙塔进行修缮,使其保持昔日风姿。见龙塔是海南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时间较早的古塔之一。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县伍文运和乡绅林起鹤等捐资创建,未竣,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县吴先举等捐资继成。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塔顶覆盆上树铁刹竿巅插蓝天,游人可从内壁砖梯螺旋登至塔顶,远眺建江南岸,观赏江边及远处绮丽景色,贻情悦性,心旷神怡……[详细]
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
  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府城镇北门的三角公园内。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由社会力量捐助,建于1931年12月。整个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设计奇特,独具风格。纪念碑高4米,基座呈圆形,直径4.6米,碑主体结构呈三面竖写“东北”字样形状,及汉字壁画构建碑体,代表东北三省,隔面均刻有“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的醒目大字,其主干为六面柱体,像一把利剑直戳象征日本侵略者太阳旗的圆形基座上,以表示中国人民收复东北三省的决心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袭沈阳,开始全面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谓之“九·一八”事变。为表示永远不忘这一国耻日,琼崖人民自愿捐款兴建起这座永久的纪念碑。……[详细]
封平约亭
  封平约亭位于澄迈县大丰镇大丰村内,距老城镇(古县治)约十公里。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年),同治二年(1863 年)重新修葺,保存至今。封平约亭,坐北朝南,木石结构,一进四合院式布局,前为大门,中为庭院,后为正屋。面阔10 米,进深约20 米,总占地约200 平方米。“封平约亭”意为封平都议事的场所。 因其地处当时交通要道,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商贸物流繁盛而形成了市集,所以又叫“封平多峰铺(市)”。青石板路边还立有集市行界碑,如:肉、鱼、米、油、盐等,均分界买卖,依约交易,童叟无欺,可见当时商贾云集,繁荣之盛。封平都治就设在该地。 地址:澄迈县大丰镇大丰村 交通: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大丰互通出口处附近。 电话:0898-67518207 ……[详细]
镇琼炮台遗址
  镇琼炮台遗址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滨海东路北侧与泰华路南侧的滨海公园。管理单位是海口市博物馆。镇琼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炮台呈圆形,是露天式古炮台,四周墙垣环炮,垣高3.15米。整体占地面积0.89亩。炮台内北部由护垣分隔成五座炮位,各置大炮一尊(原炮已无存),炮口朝北,直指琼州海峡,控制整个海口湾,同时有水泥阶梯可登临炮位屋顶平台,以便瞭望敌情。正门至炮位建有一条笔直的水泥甬道,长15米,为炮台入口,是兵员进出、弹药输送之道,甬道两旁地势平坦宽敞。台内西侧有水井一口,供兵员生活使用。镇琼炮台建时正值中法战争,是清政府为防御法军侵琼而建,这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