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21、楞严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楞严阁
  楞严阁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观和旅游胜地,位于四川射洪县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镇街后龙背山头。据清朝光绪年间撰修的《射洪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建后山楞严阁”。清朝康熙年间始由惠清太和陈清觉来洋溪开山。此后又由李一祥,萧阳明,何来淮等任楞严阁住持。清朝后期,楞严阁曾是道教川北会道司所在地。它是成都二仙庵的脚庵,又下辖脚庵十六处。楞严阁道观依龙背山山势兴建,可由洋溪镇正街道通过一巷道上阶梯经石门上山游览。石门两侧首见对联有:“欲上青天揽明月;扫尽红尘闲是非。”再登石级五十余步,登上半山达新中国成立前所建“接引处”寺庙。该庙位于楞山道观下西侧,傍山崖修筑,面临涪江,凿崖壁辟地约二亩余。崖壁上方有古榕树,枝叶繁茂,树阴遮蔽接引处大半。接引处大门有木刻对联,文曰:“楞阁俯三江,每望金华依北斗;山门分两寺,愧无……[详细]
22、二仙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庵
  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成都市青羊宫东侧,是著名的全真道十方丛林、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具有传戒条件的十方丛林。原主要建筑有大山门、三官殿、钟鼓楼、吕祖殿、二仙殿、玉皇殿、斗姥殿、三皇殿、百神殿、藏经楼、客堂、道舍,主体建筑吕祖殿,殿内昔供奉纯阳祖师吕洞宾塑像,是庵内举行各种重大道教活动之所。清康熙年间(1662-1722)长州进士彭定求刻制的《道藏辑要》经版不久被毁,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瀚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的《道藏辑要》即为二仙庵本。该刻板原保存于庵内印制房,1961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是成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1955年5月青羊宫与二仙庵进行生产合并。1958年第八届花会结束时,将青羊宫、二仙庵……[详细]
新津纯阳观、黄鹤楼
  纯阳观是为纪念吕纯阳(吕洞宾)于民国时修建,后演变成忠孝儒林。该观占地2.7万平方米,紧邻县城,可步行前往。大忠亭塑有历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有传统的24孝像。纯阳观塑像体现了儒学后期主张兼容佛道的特色,作为一座规模宏大体现儒学精神的庙宇,在全国独领-。纯阳观原规划中设计了气势磅礴的大忠亭、至孝亭、节楼、义楼、玉皇楼和大成殿,惜因抗日战争爆发,节、义、玉皇三楼和大成殿未及建成。现存主体建筑大忠亭、至孝亭如双峰对峙,各占地814平方米,高达34.5米,堪称蜀亭之冠。建筑格调为“三重檐八角攒尖盔顶式”,四周还各有仿清小品围房44间互为呼应,建筑专家誉之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代表作。亭内及围房内原塑有儒家历代忠臣、孝子240余尊,是全国儒家人物造型最多之处。大忠亭塑的是历代忠臣,从夏朝至清朝,历时4……[详细]
24、周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祠
  有一座建于民国初期,中西合璧砖木结构两层楼房的建筑,堪称乡土建筑的精华,它就是周母孝祠,后简称周祠,位于合江县九支镇安居坝。周祠虽几经沧桑,至今仍然保存较完整。其独特建筑风格在川南未闻有同类者,是川南屈指首数的地面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民国时贵州省主席、国民党上将、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所建。周西成,名世杰,字西成,号继斌,贵州省桐梓县人。他曾参加护国、-战争;北伐后,转战湘桂、川黔;民国12年任川军暂编十二师师长;民国13年率部由川南进驻赤水县城,统辖黔北川南各县。其后,周西成一直坐镇赤水;民国15年6月任贵州省主席、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民国18年,在与滇军作战中,胸部中弹,被抬过打邦河时落水殒命。周西成其父早逝,依靠母亲把兄妹俩抚养成人。民国15年,周西成在任贵州省军务会办时,其母……[详细]
诸葛双忠祠
  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汉遗迹之一。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内供奉有诸葛亮祖孙三代于一堂的塑像,而绵竹双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孙三代,前殿祀诸葛瞻父子,启圣殿祀诸葛亮。成都、绵竹两处祠堂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后人景仰,多有题咏。史书载,诸葛瞻为诸葛亮47岁所生的长子,自幼“聪慧可爱”、“工书画强识念”,才识敏捷,诸葛亮为使他成才,曾写下著名的《诫子书》。诸葛瞻19岁时,娶刘禅之女为妻,拜骑都尉,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待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忠贞,身肩重任,尽心竭力处理军国大事。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保绵……[详细]
雷辅天将军墓
  雷辅天将军墓(巴州区)雷墓,位于化成镇宋家碥村西500米,雷家衙门右侧100米,建于光绪三年,竣工光绪六年。坐北朝南,为土冢墓,封土为长条形,长10.5米,前宽7米,后宽3.4米,前有墓碑,碑前是牌坊,再前是化纸库、石狮一对。墓碑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5重檐歇山顶,底层为7柱、六开间,宽10米,高9.3米,厚0.8米、二,三,四层为4柱三开间,上层为2柱单开间。碑壁上刻有二十四孝、战当阳。石柱上刻有滚龙等高浮雕及镂空雕刻20余幅。下层当心间石壁正中刻有帝诰封武功将军讳辅天、字世义,号仁山,雷老大人,扬太夫人一位寿藏。左侧刻有光绪六年,诰授奉政大夫,特授南溪县正堂,前署巴州正堂,宗弟,乙垣雷尔卿拜撰的碑序。(见附1)又在次间和稍间的石壁上刻有五言诗二首(见附2)。雷辅天墓园全景牌坊为石质仿木结构……[详细]
朱家山东华诗社旧址
  在四川泸州市市中区南极路,有一所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的的住宅,名曰朱家山。它是朱德早年在泸州时结成的“东华诗社”旧址。朱家山是泸州开明绅士、诗人陶开永的住宅,修建于辛亥革命时期。宅内筑有石园,乃一四合小院,有凉亭、水池、假山、天井等结构。殿前左首一小楼,木花雕栏,飞檐悬挂,古朴简陋,书香甚浓。门前一匾,上 书-“帅府”,是朱德将军亲笔所题。字迹苍劲,刚柔并济。朝南座一小楼,隐于修竹之茂,藏于乔木之葱,筑室于峰岩山石之上,即朱德将军故居。1916年,朱德时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兼四川南下清乡司令,驻节泸州先后达五年(1916-1920)。其时,当地百姓深受兵灾匪患之苦。朱德驻任后,表示“既其处此区域,忧患安乐,当与民同”,决心“以兵卫民”,之后的几个月里,他指挥所部平息了匪患。先后写下了《军次……[详细]
金堂云顶山风景区
  介绍位于成都西北部的金堂县九龙镇境内,距离成都市区65公里,由云顶山、沱江“小三峡”等景区组成。云顶石城是川西唯一幸存的南宋末年抗元的古城堡,绮丽的青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相结合,是该景区的一大特色。交通可在城北客运中心或金沙汽千米站乘车到达金堂县。•不错的登山休闲之地,非常的清幽,山上还有千年古寺可以祈福。景点介绍金堂云顶山景区由大小云顶山、沱江金堂小三峡、三学寺、炮台山等组成,山上的的慈云寺始建于南朝,现存建筑均是清代重建。相对一些著名的大山,这里显得非常的清净。大云顶山,又称“石城山”,是宋末八大山城防御体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遗址。山上有“云顶日出”、“雾山云海”等美景,还有唐代的摩崖石刻造像。小云顶山距离大云顶山大约2.5公里,满山翠绿。在山顶上,还能看到金堂小三……[详细]
中江南塔
  中江南塔又名“联云塔”位于中江城南,朝阳南路北侧,坐落在距地表高约30多米(航测海拔442.8米)的铜鱼山顶。山脚北、东北邻东溪河(御马河),西南邻朝阳南路。中江南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37年(公元1610年),为邑人明大理寺少卿宋兴祖建,中江南塔坐南向北,平面呈八边形,为八面体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0.2米。由于中江南塔历史悠久,秀丽壮观,高矗于东溪之滨,连同周围山色一起自古即为中江八景之一而备受世人赞美,清人楹联“东河水汇西河水,南塔云联北塔云”正是其真实写照,至今未曾修葺,现保存基本完好。中江南塔为中江古八景之一,连同所处铜鱼山在内,为本邑之胜景,历来为中江著名风水宝地,也是中江古城历史之象征。现已被收录进《中国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名胜古迹词内。中江县历史悠久,从新石器石代就有人类在这里……[详细]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梨山村之长秋山南麓。据其造像风格,断代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蒲江县志卷二·方外·寺观》记载:“大佛寺,县东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终岁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号龛,系一环首方碑,高1.27米、宽0.43米,文字漫没。这通龛碑应该是记述大佛寺历史的最确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营建于何时,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时代推之,当于唐代兴建。大佛寺摩崖造像,现存17龛,303尊。该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长100米、宽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崖壁东部的大佛区,另一处为崖壁西部的千佛崖。大佛区造像4龛,均坐南向北,1、2号龛的时代大约在唐,3号龛未刻成,4号龛为清代造……[详细]
小乐山摩崖造像
  小乐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蓬安县东南方约15公里的河舒镇锣山村,与该镇的抗元遗址运山故城遥遥相望。其海拔高度600.1米,山脊为东北西南走向。该处造像位于山体北坡,东西相距200余米。由东向西依次为大佛头像、大佛殿、八仙洞、千佛崖。自明末起,小乐山上开始了佛教造像和寺庙的建设。原有的观音阁、大佛殿等寺庙几经建,最后分别在1958年大跃进和1966年后“文革”中被毁。但该处交通困难,除了遭遇大的政治运动外,建设与破坏均不是很方便,千佛崖造像在二十世纪中叶因被作为民居背壁而得以完整保存,其它造像也均末受到较明显破坏。根据大佛头像右侧一块功德碑残体记载,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曾整修过山上和寺庙,此外不见任何文字记载。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前对造像进行了修复。199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详细]
平昌小宁城
  此城位于平昌县荔枝乡杨柳村。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绝壁,三面环水,东有小径通山顶,平昌县城至邱家乡公路经城东山脚而过,城东有北垭岩,西有罗城岩。从东向西是石铸固城,从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岩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东北面设有渡口,可通报敌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负责漕运。北垭口兴有小场,营有栈房和商店。南宋战乱时期,入城要经店主通报或响箭发出信号,得到州官允许方可进城。四周城门双层,戒备森严。只有东门沿石级而上,一路可通。但镇守更严,必经三关,层层盘查。城上筑子午两城,内为子城,岩高约五丈,城高约二丈,环围约三里。外有午城,岩高十余丈,环围约六里。子午两城均为方石所垒。东西南北,内外四门,城楼高悬,威严壮观。城中央建有三进口衙门,并有庙宇、寺院……[详细]
大田会议会址
  大田会议会址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现为攀枝花市武警教导队所在地,占地3750平方米,是攀枝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为拉姑林业局机关所在地,是1962年修建的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四合院,砖木结构屋架、土坯墙,小青瓦屋面,白泥、白灰浆抹面起保护土坯墙和美观作用,为当时仁和区最好的建筑楼群。1964年9月9日,冶金、地质、铁道、交通、邮电、粮食等18个部委和云、贵、川三省的有关领导共计180余人在大田拉姑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召开现场联席会议,会议传达周恩来总理关于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的指示并作出具体安排,史称“大田会议”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上,从中央领导到各省、市、中央各部门思想认识都统一在下决心建设三线,建设攀枝花。会后,周恩来总理指定国家计委……[详细]
中江寿宁寺
  寿宁寺位于四川省中江县城西侧,北靠葱笼陡峭的楼妙山,而监清澈明净的凯江河,与县城南北二塔争辉,同城东魁山相映。寺后楼妙山北有古迹“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楼妙飞韦”,吸引着拜佛参观的群众来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训导左凝登楼妙山有诗云:“寻常极目叹崔嵬,此曰登监实异哉。四面群峰呈画谱,一湾流水倒瑶台。燕随春风高低舞,风送松声远近来。看看烟霞从地起,不知身在彩云堆。”寥寥数语,色画出楼妙山秀丽风光。名字由来寿宁寺原名“圣寿寺”,建于隋朝皇泰二年(619年)。该寺现所在地原为楼妙山古刹旧址。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青年时期出家于圣寿寺。法师圆寂以前曾说:“四川省中江县寿宁寺是我出家寺庙,希望能回去看一看。”后因事务繁忙,未能如愿,不幸于1987年11月20日在北京广济寺圆寂。同年12月,……[详细]
资中永庆寺
  永庆寺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东北隅重龙山上。地处成渝高速公路中段,距成都142公里,辟为宗教活动及游览场所。永庆寺始建于唐,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续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修,乾隆、嘉庆时多次培修。寺前有石牌坊,上为“重龙古迹”,两旁有联曰:“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架;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牌坊背面上 书-“西蜀名刹”。两旁有联曰:“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掬水,分明胜地曹溪。”牌坊后是“文命诞敷”牌楼,其后是永庆寺天王殿,殿后有重檐八角亭楼。传为宋代修的“来鹤亭”,亭后建有普陀殿。殿后有大旱不竭的“天池”。天池后是大雄宝殿,右侧有月池。典故万丈青山插太空,楼台妆点梵王宫。昂霄鸳岭徜徉处,如带珠江指顾中。这是明四川按察使杨舜原题的一首咏资中重龙山诗。……[详细]
内江王家祠堂
  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由山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院坝组成。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山门为六柱五间四滴水式门罩建筑,上 书“王氏祠”;正厅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厅前为五级阶梯式踏道;正厅屋顶脊饰为两条直径约0.3米粗、相向对峙的龙,双龙之间是一座用青石雕刻、高约2米的六角形宝塔,塔座为莲花,塔身雕龙刻凤,造型精巧。戏台为斗拱木结构,雀替、台沿上有大量镂空或深浮雕人物、龙兽、花饰等图案。四川内江王家祠堂其飞檐、脊饰、封火墙、石刻、木雕、塑像保存完好,代表了清朝中期精湛的建筑艺术水平。古韵盎然的山门为六柱五间四滴水式门罩建筑,门罩宽8米,高约8米,最上层飞檐翘角的顶以及整个正面均为青石雕刻而成。正中石刻楷书“……[详细]
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史杨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这是说这所书院在距离今天六百多年前的规模和影响之大,其声名鼎盛完全可与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媲美。另有一副楹联是:“自严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契,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昔张丞相读书于此,高山不远,愿多士风流接踵,长城万里,莫将青史让前贤。”它以点带面地说明了这所书院的特有景……[详细]
剑阁文庙
  剑阁以“剑门天下雄”著称于世。作为古代秦蜀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向来受到历代统治的高度重视。行政建置较早,东汉末年剑阁境内置汉德县,自南朝至清末1400余年间一直置州设府。因此,这一地区也开发得早,建校兴学历史悠久。剑阁中学的历史源流,近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兼山书院,远可以上溯到宋代的官学。剑阁中学的校址位于剑阁县普安镇卧龙山麓,前临闻溪河,门对鹤鸣山。先是唐代天宝年间(742-755)剑州刺史韦明宗在这里建造东园(本名“闻溪”,习称东园)。后成为州城一大景观,是供人们登临游览的一大胜地。唐代和北宋州学设在州衙之后,南宋淳熙六年(1179)始由知州张渊迁建于东园。淳熙十三年(1186)知州杨为缉重修大成殿,当年冬月动工,次年春完工。绍熙无年(1190)剑州升为隆庆府。翌年,隆庆知府费少南……[详细]
何家坝史前遗址
  在米易县挂榜镇不少居民家的灶台上,放有一种被称为“雷削子”的石头,传说是天上的雷公发怒时,从天上摔下来的什物。民间还传说,当妇女生孩子难产时,把“雷削子”烧红泡水喝下,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这种打磨得光光生生的石头,让人着实感到有些神秘。1987年,当时修建堰沟的乡民在距地表深2.5米的地方挖到两个完好的双耳夹陶罐和成堆的陶罐、陶片、黑色炭粒(泥)组成的堆积物。后又相继发现了石斧、石锛、石镰、钻孔器(石纺轮或石佩器)、石箭镞(石剑尖)等形制偏小,工艺粗糙、原始的磨制石器。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雷削子”之谜,也为研究安宁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文化类型和原始人类生存形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原来,大约在距今4000至3000年的时候,在安宁河西岸的何家坝,黄帝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用他……[详细]
张爱萍将军旧居(张爱萍故居)
  位于达渝高速公路罗江入口处旁的张爱萍将军旧居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州地灵人杰,英雄辈出,尤以通川区罗江镇最盛。“木有根,水有源。”张爱萍将军故居在今罗江镇高石村,先祖南宋末年即为当地望族。今北外镇青杠村明月龙王潭畔有明代将军墓,即是张家早期为国培养的栋梁明威将军张翼龙。张爱萍官至副总理、国务委员兼-长,其弟张灿明官司外交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张灿明在任副部长期间曾负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工作,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做出了贡献。地址:中国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G65包茂高速罗江镇高石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