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卧龙山诸葛寨
  县城之西15公里的卧龙山诸葛寨,《舆地纪胜》记载:“葛山,在梓潼县西二十五里,旧经云,昔诸葛北征、尝营此山,因名。内有景福院;石碑云,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寺。又有石龛,云,贞观年造。”《蜀中名胜记》载:“志云,梓潼西南二十里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见虎豹蛇虫势恶,自卧草中,兽皆俯伏。有古碑,在此山之景福院。”清嘉庆版《四川通志》载:“武侯庙在县西北三十里葛山上,八卦井尚存。”后人将相传为诸葛亮所掘专供军马饮水的水池,称之为“饮马池”,并在山顶部建石寨,称“诸葛寨”,以抵御匪兵。又传,诸葛亮之养子诸葛乔随军伐魏时,因押运粮草失职,被贬为庶民,居于卧龙山麓,病故后葬于当地,近人建有“汉附马都尉诸葛乔墓”。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元觉和尚在卧龙山中部依山造佛一千余躯……[详细]
苍溪徐家祠堂
  徐家祠堂属清代古建筑,位于苍溪县龙洞乡茅坪村南500米,坐南朝北。该建筑北靠元山山脚,前邻巴中县,西往黄猫垭尖包梁,保存基本完好。该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系穿逗木结构,面阔16.4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正殿单檐烽火墙,面阔16.4米,通高13米,进深11.1米。如意踏道三级,长0.9米,宽1.2米,高0.7米,前殿单檐悬山式。房盖小青瓦,面阔16.4米,进深8.2米,通高9.5米。有石梯三级,长0.9米,宽1.9米,阶高0.25米。石板天井长8米,宽6米,台阶高0.3米;石桅杆基座径0.85米,通高3.5米。石质拱砌山门,通高3.1米,门宽1.8米,门厚0.4米,门槛高0.25米。有双扇木门,单扇门高2.7米,宽1.1米,厚0.05米。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战……[详细]
223、洗象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洗象池
  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洗象池原名初喜亭,也是峨眉山有名的一处寺庙,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明末这里只是一座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因寺内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传普贤菩萨乘白象过此,必先浴象,以后即改名洗象池。清康熙时扩建,从而成为一座寺庙,寺内有殿宇三重,正殿居中央,殿内巨大玻璃佛龛内塑普贤骑象法身,金碧辉煌,蔚为壮观。至寺前石砌半圆形月台,可看猴于附近嬉戏打闹。这里大气清澈,云垂脚下,每逢夜月当空,清辉……[详细]
基督教上翔堂(圣约翰堂)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上翔堂原名圣约翰堂,1992年改现名,位于青羊区顺城大街219号,是成都市最大,中国西南最大的教堂之一。成都市上翔堂原名圣约翰堂,位于青羊区顺城大街219号(上翔街20号),是成都市最大,中国西南最大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909年,系中华圣公会西川郊区主教座堂。1912年在此创办传播西学之“辅仁学社”,1941年7月27日教堂被日机炸毁,1946年曾计划建堂未果,后经修复继续做礼拜至新中国成立。1980年3月2日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成为全国首批开放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之一。1992年3月因顺城街城市改造改建后更为现名。交通中西顺城街站(教堂门口):1、26、48、55、56、61、64、99、334专线:98、298总府路(蜀都大厦旁):4、8、58、81太升南路:3、45、5……[详细]
龙兴寺遗址
  龙兴寺遗址位于成都邛崃县临邛镇黄坝社区5组,上世纪40年代曾因一场洪水显现“冰山一角”的唐代邛崃龙兴寺遗址,终于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博物馆、邛崃文管所等多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历时8个月,终于完成了龙兴寺遗址阶段性考古发掘,还原了其历史轮廓。1947年,邛崃西河洪水暴涨,河岸土层因洪流冲刷而剥落,数尊唐代石刻佛像因此现身。得知消息,四川大学博物馆(原华西博物馆)成恩元等考古专家多次前往收集,并对出土佛像的河边地带进行了清理,先后在西河边发掘和收集到碑碣、经幢、佛像等残件170余件。在出土文字材料中,“龙兴寺”之名频频出现,研究者便称之为“龙兴寺造像”。由于最早出土造像是因洪水冲刷,没有地层,龙兴寺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给学术研究留下了一个遗憾。史载,公元705年,武则……[详细]
宋哲元墓
  宋哲元墓位于绵阳市东2.5公里的宫乐山宝盖峰下。坐北向南,占地约2000平方米。宋哲元(1885一1940),著名抗日将领,原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1940年5月病逝于绵阳城。墓地曾受毁坏,1978年重建、整修,1979年对外开放。由园林和墓莹两大区域组成,园内筑有高4米余的石质方柱形神道碑,碑的正面系冯玉祥亲题碑文“故上将宋哲元之神道碑”,背镌国民0对宋哲元的加褒抚恤令和追认上将之令。碑后是一座高6.5米的石亭,名为八德亭,亭呈八柱半球状顶,亭柱内外刻多副挽联,其中,朱德、彭德怀所赠者全文是:“一战一和当年发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励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于九泉。”原国民党要员的题词、挽联亦被修整恢复。园林后的土坡上为墓冢区,墓前是占地约800平方米的祭坛,陈置石桌凳和石香炉等,坛后即坟茔,冢……[详细]
唐芝福墓
  唐芝福墓位于元石乡双山村,该墓为唐芝福夫妇墓,坐西南朝东北,分布在面宽10.9米,进深22.7米,面积247.43平方米的坡地上,由土冢、墓碑、仪墙、牌坊、响堂、山门、茔墙组成。土冢呈椭圆形,长6.8米,宽3.9米,高4.4米,五楼牌楼式墓碑,高5.4米,宽4.5米,四柱三开间,分上下两层,下层四柱施抱鼓,明间刻墓志,上部挂匾并刻文,两次间为格纹、雕花石门;上层辟亡堂,堂内施墓主人生平事迹;墓碑上雕刻人物、花卉图案10幅。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3.6米,宽3.77米,五柱四开间,仿青瓦屋面,末端与茔墙相接。墓碑前正中5.6米处为牌坊,高4.3米,宽3.8米,四柱三开间,单级单檐,四柱前后施抱鼓,左右次间雕刻石板封门,楣、柱刻花卉、人物图案,匾刻文,两侧为茔墙,与外茔墙相接。牌坊前7.5米……[详细]
川陕省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川陕省长赤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朱陵宫街禹王宫。1933年5月28日红四方面军11师反“三路围攻”收复长池。6月初长池县召开首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改“长池”为“长赤”,象征赤色永久,并将长赤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定在南江县长赤镇朱陵宫街禹王宫内,除“七委二局一部一庭”的县苏政府机构外,木门会议后由红11师扩编的红30军所属经理处及军械所也设置于此,还设有长赤县经济公社等。李先念(先后任红11师、红30军政治委员)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禹王宫为四合院古建筑,东西长27.2米,南北宽44.3米,建筑面积1205平方米,有正殿、前殿和厢房。前殿3道石门框上有红军石刻“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工农”“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那里容得寄生虫”等标语。长赤县苏维……[详细]
罗泉会议会址
  资中罗泉会议会址位于罗泉镇观音沱街,原是基督教福音堂,建于清嘉庆13年(1808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64平方米,建筑面积290.12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的歇山式屋顶与西方古典式门窗相结合的建筑。胡范渠书院为罗泉会议筹备会议会址,座东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528平方米。当年同盟会党人龙鸣剑和川内各路哥老会首领20余人聚集罗泉井,先在进步青年学生胡范渠家的钟鼓楼上举行预备会议。当天晚上,再在胡范渠家对面的福音堂召集各路人马举行正式“攒堂大会”,即罗泉会议。会议统一了起义的指挥和行动,为四川保路运动由和平-转为武装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罗泉会议举行一个月后,起义烈火便燃遍了全川,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正如孙中山先生评价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详细]
金江书院
  据一份1984年编写的油印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公元一八七四年”。而据1994年版《浏阳县志》及其他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而且学校在拆旧礼堂时,在屋梁上找到一本1872年的旧历书,据此看来,书院应该是建于1872年了。而对于其创建也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由浏阳西乡汤、陈、邱、娄四姓(乡绅)为首捐资兴建。”当时书院聘有讲师,每旬三、八两日讲学,讲学内容为经义(四书五经的意义)和制艺(八股文章的作法),听课的除住斋生外,还有西乡各地的童生。书院其实并没有办多久,到1898年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时,它就改为“金江两等小学堂”了,当时同时办有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在金江走出来的众多才俊中,陈昌(1894年—1930年,字章甫)不得不提。清光绪末年,陈昌就读于金江……[详细]
宝兴茶马古道
  宝兴茶马古道年代:明至清2012年,宝兴茶马古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宝天古道曹家村段遗址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小道台阶两侧外延10米。2、长偏桥栈道遗址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向东至河底,向西至栈道悬崖上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北外延40米,向西外延90米。3、穆坪土司衙署遗址保护范围:以遗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残墙外延20米。4、杨家大院保护范围:现有占地面积700平方米范围向东、西、北外延5米,南至小沟边。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北方外延20米,南至小沟边。5、灵关观音寺保护范围:现有占地范围内。面积16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5米,南至居民区,向西外延20米,向北外延10米……[详细]
黄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
  黄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邻水县)位于邻水县龙桥乡黄陵村黄陵山南崖和东崖约500平方米的崖岩壁上,共计摩崖造像3龛,摩崖石刻题记7幅,岩墓4座。建造于宋代,延续于明清。摩崖造像3龛,造像42尊,开凿于宋代。正视,作金刚座。左右各2尊弟子、菩萨像,服饰已完全汉化,无佛教造像装饰特色。造像比例适中,线条流畅,保存完整。摩崖石刻题记7幅,岩墓4座,是和尚火葬墓从墓葬雕刻风格特征看,3座崖墓均系宋代遗物。均分布在黄陵寺山东崖石壁上。据县志记载:“黄陵寺系宋淳熙年间建造,在治南五十里,悬岩佛像甚多,高者长丈余,镂刻俱极端严。”可见黄陵寺石刻造像应是宋代雕塑无疑。从碑记也可证实这一点。据调查,黄陵寺原有三大殿和左右厢房等建筑,加上寺后山顶的“经楼”,规模相当宏伟。现仅存石刻造像及寺庙遗迹。2004年广安……[详细]
仙市陈家祠
  陈家祠坐东北朝西南,坐落在釜溪河之滨,大门面向下码头,是仙市古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由岭南学士富顺知县陈长镛率族人于清同治元年(1862)修建,供族人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系硬山穿斗式建筑,南北进深40.2米,东西面阔五间19.2米。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详细]
罗家窑包
  罗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2439.66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下层窑具以支钉为主,下层以垫圈为主。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废弃窑炉。废弃窑炉突出于地表,保存状况良好。烧造方法以沙粒加支垫迭烧为主,器物内底多粗沙痕而极少支钉痕。此期出土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盏、双耳小罐、注壶等。釉色有青、绿、蓝绿、浅绿、酱、米黄、浅蓝色乳浊釉等,以青釉、绿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多见,浅绿色乳浊釉的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详细]
石桥铺双牌坊
  石桥铺双牌坊(涪城区)李琦百岁坊、吴绍典孝义坊位于高新区石桥铺,两座牌坊相距500米左右,人称“石桥铺双牌坊”.两座牌坊均采用巨石通柱,建筑结构严谨,装饰典雅精致,集深浅浮雕、线刻、圆雕和镂空等工艺于一体,是绵阳境内目前遗存的清代石雕代表性建筑。1986年,两座牌坊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琦百岁坊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当时石桥铺及周边各地天灾频发,石桥铺的乡人李琦每逢天灾,便开仓周济乡民,其仁义至善的美德备受四周乡亲敬佩和爱戴。在李琦104岁那年,他的儿子李天爱考取进士。时年,李琦家五世同堂,乡民和李天爱遂报请朝廷恩准,奉旨为李琦修建百岁坊。吴绍典孝义坊修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吴绍典字慎五,晚年号涪上农人,30岁时丧妻后不再娶,乡人称之……[详细]
川陕苏维埃政府遂安中心组织总部兼龙台区委旧址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遂安中心组织总部暨中共龙台区委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岳县龙台镇南华宫1927年,共产党员邓雍、王永臬等人回到家乡龙台镇,以办书报文具社名义,宣传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1928年夏,由许岳、邓雍等7名党员组建了中共安岳县特别支部。1933年,在南华宫建立龙台区委,邓雍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遂安中心组织总部主任兼龙台区委书记,后经任龙台团总的中共党员梅曙堂举荐,就任国民政府龙台镇镇长。他利用这一公开身份,积极发展党员,在龙台建立了8个党支部,成立了川陕省遂安中心苏维埃政府和龙台游击大队,邓雍兼任政府主任和游击队司令。遂安中心苏维埃政府组织开展了抗苛捐杂税、反军阀官僚、反封建迷信等革命斗争。1933年10月底,省委特派员邹风平到安岳组织暴-动-,派川南党组织成员何子瞻回到龙台,在南华……[详细]
虎头城遗址
  虎头城遗址筑于南宋咸淳年间,位于富顺县怀德镇虎头村东南400米处的沱江之滨,是川渝地区现存不多的著名抗元古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5年已定为富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评定为自贡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城遗址占地80余亩。拔地兀立,临江面悬崖绝壁,靠上游的一端,巨石嶙峋,宛如雄居猛虎之头貌,狰狞瞪目剑牙锋利,石穴洞内,常有雾霭笼罩,恰似猛虎吞云吐气,古人因其形而命其名曰:“虎头山”.沱江流至此,江面骤然宽阔。驻足江边,细看此山。山形确如“卧虎把江边”,虎身虎头俱备。尤其“虎头”,轮廓清晰,“虎嘴”微张,作呼啸状,凛然有一股“虎威”,当地俗称“虎脑壳”.此山虽称不上雄伟,但山势险峻,且扼水陆要冲,环山建有城墙,故又称为“虎头寨”或“虎头城”.由于,“古虎头城”地处富顺……[详细]
宣威门古城墙
  宣威门古城墙位于灌口街道南桥社区都江堰景区内,西街尽头。始建于宋,明弘治间改土木结构城门为石结构,长约2千米,宣威门城墙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城门坐南向北,重檐悬山顶,抬梁式建筑。高8.4米、厚11.2米,门洞为石作素面券拱,门洞宽5.05米(背面5.62米)、进深11.1米、前面高4.75米(背面5.42米);城垛宽0.8米、高0.57米、厚0.4米,垛洞:0.21×0.24米。城楼为木结构重檐悬山顶,面阔三间7米、进深二间4.1米、高二层10.5米,底层有回廊、宽2.7米;城楼东内侧有石梯通至城上。石作城墙,西起斗犀台,依玉垒山脊向东蜿蜒绕至城北今烈士陵园附近止,长约2千米,高约5.3、厚10~11.2米不等。宣威门城墙对研究明清时期都江堰城区的社会、历史等具有较大的价值。2012年……[详细]
239、华光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光楼
  华光楼,又名镇江楼,位于上华街和下华街之间,紧靠嘉陵江岸,正对南岸南津关连峰楼,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此楼建在唐滕王元婴所建南楼的旧址上,故明以前仍称南楼,清代以来称华光楼,历代迭遭火焚,现存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占地8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全盖以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重脊套人、兽、邸(古指鹞鹰)吻,正脊为珠宝形叠顶,高达3米。各层装以花隔门交有回廓周匝,楼层内有“阆范十二楼”缩影和名人书画。登览古城风光,美不胜收。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可知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楼底石台基南北向起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过,石供门上刻有当年红军标语。……[详细]
240、仙峰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峰寺
  仙峰寺位于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帧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看点仙峰寺一带生长着许多珙桐树,花呈白色,形如鸽翼,微风吹拂,翩翩起舞,为世界稀有植物,西方人称之为“中国鸽子树”。介绍仙峰寺第一殿原为财神殿,后改供弥勒菩萨,称弥勒殿。现又改为财神殿。匾额“仙峰禅林”。殿堂内左壁悬挂木屏四扇,简述仙峰寺沿革及九老洞的传说。第二殿是大雄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背面供奉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