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擂鼓寨遗址
  擂鼓寨遗址位于通江县东南约20公里的春载乡擂鼓寨村,地理位置为东经107°17′,北纬31°51′,海拔高度740米。这里地处川东北米仓山的东段南麓,属低中山区。通(江)——达(川市)公路从擂鼓寨北面自西向东经过,附近有长江水系的通江河及其支流自东向西南流过。鼓寨孤峰独出,呈三角形,三面都是悬崖。遗址地处擂鼓寨西北和南面悬崖下的缓坡地上,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10米,面积约500平方米;南区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1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遗址地表为耕地。擂鼓寨遗址,1984年春载乡小学教师赵明皓在编写《春载乡志》时发现,1987年文物普查中得到确认。1990年进行了科学发掘,文化层深3米,共分9层,共出土石器、陶器等20685件(片),其中石器及石器半成品812件,……[详细]
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
  文庙位于灌口街道文庙社区文庙街52号。始建于五代,明末毁,清康熙二十七年(168年)重建。乾隆43年大加整修,增建庙门、东西庑、钟鼓楼、祭器库、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及泮池、万仞宫墙等建筑,设教谕、训导两署于此。庙内松柏掩映,建筑庄严。大成殿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大殿为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15.8米、进深五间11.4米、高15米,四周回廊,素面石作台阶,垂带踏道。暮途穷泮池为条石砌筑,长17.8米、宽7.8米,后两解成弧形,设拱桥三道,正中桥宽2.25米,两侧桥宽1.8米,原有石栏杆已全无,现设栏杆为砼栏杆。万仞宫墙全长19.88米,高7.75米、厚0.73米,墙帽叠涩出檐,成庑殿式,墙身嵌入石刻万仞宫墙大字,字径1.56×1.6米,照……[详细]
柳桥石牌坊
  柳桥石牌坊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柳桥。柳桥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是“圣旨旌表”吕侯氏而造的节孝牌坊。牌坊有四楼、四柱、三门、八鼓、八龛、十二翘角、六卷角。高8.36米,通面阔5.91米,其中明间2.83米,次间1.54米。四根石立柱前后施抱鼓石,抱鼓石上坐四个石狮和四个石虎。明间和次间均用两道石额坊,其石横枋间镶石装板,左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冰清”、“桂秀”二字,右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玉洁”、“兰芳”二字,明间石装板前后题刻“节孝”二字。顶楼凸起于匾额之上,匾刻“圣旨旌表”四字,屋面为歇山顶,脊饰刻有中堆和石鸱吻六个,刻筒瓦石件。柱、梁、枋上刻有形态各异的人物造像及鸟、兽、花草浮雕,抱鼓石上刻狮子、老虎、麒麟、独角兽各四个。前后额枋刻有36组浮雕画,内容有……[详细]
渠县云峰塔
  渠县云峰塔是一座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石桠村一绝壁四立的小山上,古朴庄重、巍然壮观的石塔。塔下岩边,尽是奇形怪状的落石,有的独立耸峙,有的彼此依靠,有的重叠拼凑,不一而足。从羊肠小道上得山来,一石塔耸立于眼前,云峰塔到也。地处蓼水河东岸的云峰岭,与高沙古镇隔江相望。塔畔潭深水碧,江流到此,触石翻腾,“万道银波寒射塔,宛如金剑吐珠光”。这里是高沙八景区之一。渠县云峰塔建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为6棱11级石塔。塔地处山顶平台,登高远眺,目及十里,景-人。塔高13.23米,塔基为正六边形,边长2.3米、高0.34米,底层高1.6米、边长1.85米;第二级高1.26米;第三级高1.19米。以上各级高、宽度逐层递减收分。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青石砌筑,塔身八方五层。塔顶置大小各异的两个石鼓和……[详细]
105、懋功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懋功寺
  “宝瓶寺”位于内江边,距“南寺”约200米,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东南经瓦寺土司领地,越鹞子山,经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过二王庙前安澜索桥,再循“灌松茶马古道”进灌县西门而来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据罗树凡先生总纂的《灌县志》(1991年版)记载:“宝瓶巷清真寺(也称懋功寺或宝瓶寺),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懋功(小金)籍教徒所建。该寺连同西北马坊,共房屋两院……”据考,同治初年(1862),懋功发生-,部分回族同胞迁徙到灌县居住。宣统三年(1911),在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在灌县漩口袍哥舵把子姚宝珊的斡旋下,小金回族同胞跟随姚宝珊下成都,积极参加了“保路运动”。四川大汉军政府成立,参与“保路运动”的小金回族同胞回到老家,却受到忠于清政府的当……[详细]
106、琴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内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终年不……[详细]
107、明王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王寺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加上岁月的剥蚀,石佛像显得有些模糊,让人很难辨别。几百年来,明王寺虽然香火不断,但直到最近,这群石佛……[详细]
转龙坝菜河园
  白米镇转龙坝菜河园,位于合江县城东北面10公里的白米镇斗笠村的长江北岸,距长江约2公里,该地势南北长,东西狭,北高南低,犹如一条赴江之龙,盘旋回首,故称转龙坝。菜河园始建于清嘉庆中期(1796年—1821年),竣工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总占地面积1529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8平方米,系清中期合江乃至泸州最大的地主庄园,是川南清代庄园的典型代表作。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林建筑坐西北向东南,门厅处由宽大的月台、牌楼式大门、石砌围墙组成,大器、壮观。园内之景分中、东、西、北四大部分,以水景为主,以“清幽古朴”为主题。园林中心为三重厅堂建筑,这是菜河园的主体建筑,东部由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几个小院与厅堂、亭廊、楼阁、斋轩有机地组合,建筑空间通透,与自然联成一体。……[详细]
泰安酢坊遗址
  “泰安作坊”位于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里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作坊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积为929m2,现存古窖池两处,古井一口,作坊内设施齐全、历史传承真实完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正常生产。经古窖酿制而成的曲酒,具有中国浓香型白酒寒绿、醇甘、清洌之独特风味,被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沈怡方称赞为“中国白酒之典范”。作坊已先后被射洪县和遂宁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作坊”由清末柳树镇开明酒商李明方从古酒坊易名而来,有“举酒恭祝国泰民安”之意。早在唐代,陈子昂携古窖酿出的春酒远赴长安应试,醉倒八方才子,诗圣杜甫为此挥毫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千古绝唱。作坊一直传承唐代“春酒”、明代“谢酒”生产工艺酿制白酒,闻名川中。民国初年,作坊主人李吉安进行工艺改革,聘请成都酿酒……[详细]
渡口吊桥
  渡口吊桥位于东区大渡口街道江边街社区,南距原501电厂100米左右,是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时修建的第一座跨金沙江大桥,也是攀枝花最早的过江吊桥。该桥于1965年建成通车后,昼夜不停承受着南来北往的汽车及过往的行人,确保了攀枝花基地建设物资过江和建设队伍集结,在建设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许多来视察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通过此桥步行过江的。建成后的渡口吊桥跨径180米,桥面净宽3.8米,除人行外,尚可通行8吨以下汽车,但该桥最初设计时却并非如此。1964年9月,四川省交通厅勘察设计院进行现场勘察后,定出的设计为:一孔跨径180米无加劲桁性人行吊桥,上下游主索中距4米,桥面净宽3.8米,除人行外,尚可通行2吨以下汽车。原设计用圆形锚定桩卡子锚固密封导形钢丝绳,由于无法卡固,改锚定……[详细]
503地下战备电厂
  503地下战备电厂,位于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小尖山南麓,紧邻金沙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地下战备火力发电厂。503电厂已于2007年停产,200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内地省份进行一系列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1966年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503电厂开始筹建工作。同年7月,水电部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503厂的勘察设计工作。1967年底,国家建委第五土石方公司开始挖掘工程的准备工作。1968年,503电厂的挖掘工程正式开始。1971年完成挖掘工程。基于战备目的,503电厂选址极为隐蔽,四周山峰均高出洞室700米以上,主体建筑均开凿于山体内部,深220米,最长跨度24米,土石……[详细]
遂宁毗卢寺
  毗卢寺,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为广德寺分寺。毗卢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毗庐寺与灵泉寺、广德寺、白雀寺,并称斗城(遂宁别称)四寺。遂宁毗庐寺距离四川省遂宁市西部约35公里处,坐落在安居区白马镇华藏山下,距白马镇5公里,始建于宋代,明朝扩建,寺庙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寺庙内曾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僧——清心大师,法号住朝,外号“癫师爷”(济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会节”,遂宁毗庐寺均会迎来遂宁、甚至四川及川外众多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甚是热闹,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次以上。济公扫“秦”、济公惩治嘲弄-污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传说,给人以无穷遐想与回味。毗卢寺所在的遂宁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貌受天气候的影响,在流水侵蚀……[详细]
涂氏牌坊
  涂氏牌坊(又名玉龙花牌坊,玉龙节孝牌坊)位于盐亭县玉龙镇新家沟村,距县城东21公里、距玉龙镇1000米,矗立于梓江东岸,山青水绿,气候宜人,位置尤佳。涂氏牌坊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陈绍惠禀呈朝廷以旌表节妇赵涂氏而建,由赵涂氏次子(太学)赵金成承建。涂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2.64平方米,仿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通高8.8米,宽12.8米,厚0.62米,四根砖柱的前后均置有高大的红砂岩抱鼓石,共8个,高2.44米,厚0.36米,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牌坊周身用数百块陶雕、砖雕件贴面或镶嵌于一体,每个抱鼓石顶部用陶雕下山狮,与四根方形柱连接。三道门为拱形顶,每根横梁都全镶雕有如意花草,24孝等戏剧浮雕,两耳各有10场陶制浮雕。……[详细]
峨眉山灵岩寺石牌坊
  在峨眉山舍身崖下,山脚不远处高桥镇中学校园,有座青石牌坊,高约7米,巍然屹立,风雨侵蚀,苔痕历历。正面刻“敕赐禅林”四字,雍容典雅,“嘉靖辛卯春二月,给事中安磐书”,背面“祗园觉路”。麒麟、白鹿、青狮、祥云、荷花、兰草图案,依稀可辨。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其工艺水平和史料价值不亚于北京十三陵的石坊。据传,在神奇的峨眉山,有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遗址,那就是有着“西蜀第一大刹”之称的古灵岩寺。古老相传,曾经的灵岩寺有殿宇48重,僧众千人,更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说,昔日辉煌可见一斑。峨眉山志记载:由唐至明,峨眉山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尽管有些曲折,灵岩寺也随之“螺旋式发展”,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僧人本印重修灵岩寺,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二月落成,殿宇竟达48重……[详细]
云霞古刹石牌坊
  云霞古刹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庄,斗拱繁复,图文并茂,雕凿精妙。云霞古刹牌坊坐南面北,红砂石质。整座牌坊由50余块石料砌筑,三门四柱五楼,通高10米,面阔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别置两只石狮、两头石象,中门坊额前后分别阴刻“云霞古刹”、“恩沛佛门”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计有题记11则、楹联4副、诗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戏剧故事、动物、花卉图案20幅,这些诗文的作者是当时的地方官员和文人,如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王果题书两侧门边联“石龙曲卷萦洄水;野鹤斜盘澹宕云。”两侧门额左为“风清”,由王果题,右为“月白”,由进士谢荣廷题,大门坊柱联“薄宦忝浮名,幸换到人耕绿野,犬卧花村,市隐山居齐案……[详细]
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得胜镇得胜社区居委会,清初兵燹被毁,康熙元年(1662)修复,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从渠县云游到此挂塔为僧,卖产、化缘扩寺,历时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发动宣达战役之前,其总部在北山寺召开了各军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作战方针和计划,亦为革命旧址。该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厢房、禅房组成复式三进四合院。整体建筑占地面宽50米、进深40米,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台梁混合结构,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为歇山顶,厢房、禅房为悬山顶。山门前有11级踏道,山门面阔3间14米,进深1间2.4米,通高5.13米,檐高4.85米,廊宽0.96米。……[详细]
唐昌梁家大院
  梁家大院位于郫县唐昌镇北街青年巷的梁家大院建于清咸丰年间,总体面积达四千余平方米,共九十七间房屋,院坝六个,天井五个,各院均不相同,是唐昌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这个晚清时期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深藏在背街小巷,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梁家大院曲径通幽,房屋装饰图案多样,雕刻精美,设计典雅、古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大院的大门是灰砖结构,大门上方能隐约看出“吉卢”两个大字。进入大院,面对大门的天井里生长着十来棵参天大树,感觉很是凉爽。院里部分房屋还有居民居住,拴在树上的绳子上晾着衣服。穿过左侧通道进入第二进,第三进院落,眼看前方已是无路了,试着走到头一看,只觉眼前豁然开朗,院坝里一大片各种蔬菜正蓬勃生长。再走过一条窄窄的巷子,又是一个开满鲜花的小天井……[详细]
蒲江文庙
  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建于蒲江县城东街,毗连东门。据《蒲江县志》记载:“蒲江县文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于县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庙的由来其庙两侧,各开一门,门侧各建石碑一通,上 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以示尊崇孔子。其两门之间,乃一平坝,面积约半亩。向北而行,便是“三桥九洞”。三桥两侧,各砌呈长方形石栏杆。桥下为池,春夏之际,常闻蛙声四起,此起彼伏,似若仙乐之鸣。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积水,称曰:“泮水”。在清朝年间,每科入学“秀才”……[详细]
成昆铁路仁和段
  成昆铁路仁和段(拉鲊——花棚子段)成昆铁路仁和段(拉鲊——花棚子段)是成昆铁路攀枝花南沿线段,位于大龙潭乡,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全程约13公里,现隶属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西昌段管辖。该路段设有莲地、红光、前进、红卫等4座长度一千米以上的隧道,其隧道的洞口建筑、路标、路牌及附属建筑是典型的20世纪60、70年代建筑风格,极具三线建设的时代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以前进隧道和红卫隧道最具代表性。前进隧道与红卫隧道庄重典雅的洞口、充满革命气息的浮雕、富有时代感的隧道名称牌匾、苍劲有力的革命标语等这些精美的图腾,象征着筑路军民在贫瘠荒凉的金沙江峡谷中改造自然的动力源泉与建设祖国的信仰所在。半个世纪以来,这条修建于艰险复杂地理环境中的高标准山区铁路为服务国防战备、支援边疆建设……[详细]
120、寂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寂光寺
  寂光寺,又名古井寺,位于大英县蓬莱镇古柏办事处境龙归山下。始建于隋朝大业二十三年(617年),后因遭兵火而毁。明洪武三十二年、正统八年、弘治十三年,住持原义先后重修寺庙。明末清初,因战火寺庙再度化为灰烬。清康熙五十五年、道光二十三年,再度对寺庙进行了重修扩建,留下如今宏伟壮观的四重堂寺庙。寂光寺由山门(魁星楼)、钟楼、鼓楼、牛王殿、大雄宝殿、金轮殿、念佛堂、斋堂、储经楼组成,是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魁星楼共两层。二楼上供有魁生点斗和灵官菩萨。山门两边是厢房,门前石拱桥横跨古井小溪,桥的另端是一座高约两丈,宽一丈三尺的石制花牌坊,牌坊之下是一洞桥,石刻花草鸟兽、人物石鼓。牌坊两边是一对遥遥相望、威武雄壮的在石狮。山门内、两边各有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的栽的古树、古柏,高二十四米,-二点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