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21、邓公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公馆
  邓公馆建于民国时期(1931年),属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共有上、下两层楼,内有一个大天井,占地面积1664平方米,建筑的装饰为雕梁画栋,飞檐亦壁。该建筑历史悠久,建筑独特,是古代建筑类型的典范,它的建筑布局和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是历史文化艺术的实物例证。2006年我县已经将邓公馆申报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维修,纳入创办“彝族母语文化节”硬件总体工程实施重要项目之一。竣工后,将投入“母语文化节”主题博物馆的布展使用,陈设,民歌、民乐、克哲尔比等音像制品,彝族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服饰、漆器、羊毛制品、小手工制品等,小相岭风光图片、温泉大酒店开发图片、丰谷火把液(物展)、母语教学成果、书画展等。将古代建筑和展览馆融合为一体,打造成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彝族文化主体博物……[详细]
回龙湾洞穴遗址
  回龙湾洞穴遗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布德镇,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距今已1.8-1万年。出土了大量的细石器、砾石石器以及骨化石等等。其中细石器具有类似北方草原文化的特征,砾石石器具有典型南方旧石器晚期器物特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洞穴遗址位于金沙江北岸的“火石岗”山上,为石灰岩和胶结岩构成的溶洞。座东向西,东西背靠山岭,西向面临把关河水系的一条气名溪沟旁,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35’,北纬26038’。遗址高出现把关河水面约300公尺,海拔1550米。遗址位于东西方向,洞深12米,南北最宽处在洞口为4.6米,洞口高11.9米,内高平均3米。堆积面积约35平方米。地层堆积平均厚度在2米以上。可分三大层七亚层。以五花、灰色和山地红壤三种土层堆积为主。文化包涵物有打制的小型石……[详细]
刘湘陵园
  刘湘陵园即今南郊公园,建于1942年,占地115亩,总工程师为时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杨廷宝教授。陵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线条对称。当时以牌坊门为正门,门前为小桥流水,绿野平畴。桥为石质,栏杆上雕有云纹,与北京颐和园长廊云柱相似。桥前,原有一尊高10米的汉白玉石刻——“刘故上将神道碑”。字为龚泽溥书,碑文为杨庶堪撰,碑在1965年被毁。牌坊门上刻“刘故上将墓园”六个大字,石质坚固,雄伟壮观。从牌坊至阙坊(俗称三洞)的大道两旁的翠柏,均为当时四川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张群、张澜、吕超、邓汉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唐式遵、熊克武等手植。阙坊为牌楼式建筑,红墙绿瓦,正中悬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永念忠勋”,背面正中悬有蒋介石题匾——“英姿飒爽”。阙坊左右为两座碑亭,一座是四方形,立余中英所……[详细]
犍为文峰塔
  文峰塔是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文峰村文峰山,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塔高9层30余米。据史载,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塔高9层30余米。,也就是公元1608年,有着400年的历史,犍为人习惯地把它俗称为白塔寺。文峰塔巍峨屹立于文峰山的最高处,它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在虫吟鸟鸣的伴奏中,默默地展示着自己的英姿、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悠远。远眺文峰塔,拔天擎地,犹似一支饱蘸文墨的如椽巨笔,书写于蓝天青山之间。塔内有螺旋形石梯拾阶盘旋而上,直通塔顶,中间塔层每层皆有窗,透过塔窗可了望远山近水。每个窗眼后面都有神龛,塑有神态各异的神像、菩萨。塔顶为八角形,每角挂一铜铃,风刮之,物击之,铃声悠扬于十里之外。塔尖有一宝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塔身造型优美,洁白无瑕,若是傍晚时分,被夕阳点染得会……[详细]
125、戛云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戛云亭
  戛云亭亦称戛云楼,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翠屏山,是原达县著名的旧八景之一。戛云亭以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有古松老杉,修柯戛云,低枝拂潭”意境取名。这座千年古亭“低调”地隐于翠屏山上,见证着达城的变迁。戛云亭高约十余米,青瓦白墙,六边三层,翘檐尖顶,亭内楼梯、横梁均为木质结构,十分古朴。戛云亭乃唐元和通州司马元稹所建,明代则毁,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朝廷大赦,元稹奉召进京,时值正月初九,元稹乘船离开通州,沿河而下,通州百姓渡过州河,登上翠屏山戛云亭遥望相送。自此,每年正月初九便形成了达州最具特色的“元九登高”并延续至今。戛云亭整个建筑层层上收,玲珑雅致,颇具清代园林建筑风味。又据民国《达县志》记载:清代之后翠屏山上的五色彩云不再视为不祥之兆,而众多文人墨客把彩云和翠……[详细]
阆中读书岩石刻
  读书岩,俗称状元洞,又称台星岩、南岩、将相堂,位于大像山上。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层峦处即见一天然岩穴,长34米,深约20米,穴口高4米许,有山泉从上岩流泻而下,汇为岩穴前面的瑞莲池。北宋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其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安置在此读书,故名读书岩;后来尧叟、尧咨高中状元,故名状元洞;又因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故又名将相堂;由于有御题”紫薇亭“,故又称台星岩。由于陈氏三兄弟科举高中两状元一进士,官至两宰相一将,而且颇有政绩,尤其在治水方面贡献很大,时人羡慕,称陈家为“状元宰相之家”、“水利世家”,他们青少年读书的地方,多有名人来访,题刻甚多,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阆州太守吴昭夫更在此建“将相堂”,从而形成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读书岩主……[详细]
乐山文庙
  乐山文庙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月咡塘66号。乐山文庙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年至626年),经历代迁徙,至明朝天顺8年(公元1464年)定于此。文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9.36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清朝康熙年间重建。1938年4月,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在月咡塘的乐山文庙办学,共产党员冯有申、陈尚文和曹诚一随之到乐山。省工委派侯方岳到乐山重建党组织时,与这三个党员接上组织关系。同年秋,建立武汉大学党支部,书记余明。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逐步建立理工学院党小组、文法学院党小组和女生党小组三个党小组;同年冬,因党员队伍扩大,支部改建为特别支部,下设三个支部,即将原有的三个党小组改建为支部。到1940年前,党员发展到30多个。支部组织党员在校内外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成立“抗日问题……[详细]
邓双崖墓群
  大云山崖墓群,是于2013年在四川成都市新津县发掘的一处崖墓墓葬群,位于四川新津县邓双镇大云山,有崖墓600多座,分布于两座土山上。年代大约在东汉,墓葬内发掘出大量的陶制器皿。2013年,当地文物部门清理挖掘出了一些陶棺、石棺以及众多造型各异的陶俑。这些墓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大云山崖墓分布在两座山上,崖墓分布密集,从山顶到山脚呈上、中、下三层分布。其中较高的一座山,坡度较大,垂直高度约六七十米。在其朝西的一面,山形成波浪形起伏,超过370座崖墓密集地分布在这一侧。与这座山隔着一条小水沟,一座圆形的小山,通体被大大小小的崖墓环绕,上下大致可以分为五层,整座山就像是一个圆锥形的蜂窝。仅这座小山上的崖墓,就超过了230座。年代四川崖墓出现于西汉末王莽时期王莽时期,发达于东汉晚期,……[详细]
李硕勋故居
  李硕勋故居位于高县庆符镇商业街,属木结构的串架平房,占地面积512m2,建筑面积370m2,故居左面临街,有一座巍峨古朴的古石牌坊,前面是光亮可鉴的青石板街道。1994年9月故居修复,具有大小房屋11间,分堂房、纪念厅、客厅、卧室、书房五部分。1994年故居开放以来,已先后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中央、省、市、县的领导和各地前来瞻仰的群众共10万人次。现已批准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吴家尤住房,南至后花园墙外与王云忠、王云德、王俊成住房,西至牌坊与李开新住房交界处,北至街面与附小围墙。……[详细]
雾中山佛教遗址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胜地,原名大光明山,又名天诚山、雾山,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其主峰海拔1638米。其地北有九龙山、金刚山,西有红岩山等,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是大邑古八景之一。雾中山寺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仅晚于京城洛阳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六年。始名大光明山普照禅寺;晋代永和年间(345~356年),西域高僧佛图澄到此住持扩建,敕名天诚山显应寺;唐高宗时(650~683年),王子僧伽、僧护住锡,又奉敕复还雾中山普照寺原名;直至明宣宗时(1426~1435年),始更名为开化寺,沿用至今。雾中山极盛时期,两河口以北,龙窝以南,方圆数十里都是栋宇错落、绝无杂居的寺庙,……[详细]
昭化考棚
  昭化考棚为周边县(四川昭化、广元、青川、剑阁四县)童试及府试考场。昭化考棚建于道光18年(公元1838年),设考位332个。日常为学子就读学院。作为官署建筑,院门前都建有照壁,有遮挡和“风水”作用。考院布局为南北中轴线阶梯状上升,意寓步步高升。主考 总营本届考试、阅卷及录取工作,独立履行职责,由地方衙署提供安全保卫和生活服务。童生试由知县主考,府试由州府派员主考,院试由省学政署派员主考。主考负责重阅、筛选房考选送的拟录者试卷及复查、总裁录取名次,并上报放榜。副主考 县试、府试、院试分别由县、府、省级官署委派人员担任。协助主考主持考务,负责编录应试者名册,试卷编码、加密,正考时发卷、收卷。协助房考阅卷,协助主考审阅试卷并商定录取名次,具有一定的裁决权。巡察 由府、省等上级官署委派官员担任。负责……[详细]
岳池文庙
  岳池文庙,亦名圣庙,根据《岳池县志》记载,旧址在沿南近西门路,北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由官府出资修建。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修;正德五年(1511年)迁东;明末毁于站火。清顺治十八年(1611年)治同前无异。康熙七年(1668年),岳池并广安,时仅存大成殿。康熙(六十年)(1721年)复置岳池县,次年(1722年)知县孙xx,雍正三年(1726年)知县孙汉威先后奉命重修,雍正八年(1730年)知县杨树烈,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吕宪曾,训导杨榆新,十六年(1751年)知县谢传正,十八年(1753年)知县黄克显等多次进行维修扩建,形成大成殿及东、西两庑与名宦乡贤两祠,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知县李荐高、训导高大章将文庙移迁南门内半边街,即今治。后任知县余福谦,见文庙历……[详细]
吕仙崖摩崖造像
  吕仙崖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墨林乡吕仙村六组,其东北里许是荣德山,即现在的老君山。其崖东头称为观音崖的崖壁上造像4龛,龛高2米左右,内造观音和大势至菩萨、释迦和弥勒说法图。吕仙崖传说是吕洞宾来此-而得名,崖壁间有造像记,字迹大部漫灭,依稀可辨有“广德”字样,“广德”即唐僖宗年号(764年),龛内壁有绍兴年间的装修记。可知该处造像于中唐时期,南宋曾装修。1996年11月,吕仙崖造像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吕仙崖摩崖造像”绝壁上刻有观音菩萨。值得一提的是,廖永清(已去世)、李普才夫妇为保护文物,在岩洞居住一年之久,寒冬酷暑,风餐露宿,忍受蚊虰虫咬,扯草药卖筹集经费,于1997年6月修建庙堂,供信徒朝拜。吕仙崖上,原有一个寨子,叫“集生砦”,据说可以和三多寨媲美。自贡盐商为了避暑、躲匪,来此……[详细]
阆中清真寺
  阆中清真寺,又称礼拜寺,位于礼拜寺街西侧,为伊斯兰教民礼拜场所。阆中清真寺是一进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筑,照上是大殿,两旁是厢房,门房则由栅栏、挡檐、大门组成。该寺最早由一户保姓的穆斯林捐资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历经翻建,遂成其现在规模。最近的一次修建是汶川地震后,清真寺受损严重。灾后由政府拨款300余万翻新的。阆中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时由保宁镇台马子云及保天左等经办,系由陕甘土木专家仿西安华觉寺设计建造,时占地3亩多。阆中清真寺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将其列为全国驰名古建筑百座清真寺之一,成为本地回民和外来穆斯林教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点寺门东向,面阔三间,悬山式屋顶,脊中……[详细]
古蔺清代墓葬群
  古蔺清代墓葬群(古蔺县)1.白家山罗氏墓地保护范围:墓地占地范围东南外延50米,西南外延30米至李贤英住宅,西北外延30米至罗应其住宅,东北外延50米。2.观文柚子土贞节牌坊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200米至马庆培住宅,向南外延150米至牛场山脚十字路,向西外延20米至长槽坳口,向北外延100米至陈齐德住宅前公路。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面积约5.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东以保护范围外延250米至蚂蟥湾为界,南以保护范围外延150米至牛场山脚十字路为界,西以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至鱼塘湾,北以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至银盆山山腰公路为界。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面积约8.75公顷。3.坟坝王氏墓地保护范围:东至安习平堡堡山脚,南以墓地范围外延20米至正龙田王元奎宅为界,西至……[详细]
河沙寺大雄宝殿
  蒲江县河沙寺位于蒲江县城东二十九里的翠峰山山麓,在寿安镇龙泉村6组。河沙寺,兴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兴公禅师创修。兴公禅师给寺院取名河沙寺。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曾教导弟子须菩提(印度舍卫城人):“若化河沙众,皆得阿罗汉。”要教化像印度最长最大河流恒河中沙子一样多的人们,使他们都信仰佛教,都修行成为阿罗汉(《圆觉经》)。元至正中(1341-1362年),河沙寺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沙门妙玄修复河沙寺。河沙寺主持玉峰和尚,法名善珵,“幼从蜀王”,跟随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蜀王朱椿从南京到成都,宣德四年(1429年),来蒲江主持河沙寺,他“性情简古,戒行精严。日课《华严》,冰暑不辍。民之从化者,如云臻水赴。”景泰七年(1456年)他请来临邛(今邛崃市)梓匠(木匠)王讓(……[详细]
大观普照寺
  普照寺地处于茂密森林的青峰山,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现在的普照寺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重建的,但依然保持了仙气之感。一进入普照寺让整个人都有一种遁入仙境的感觉,这里不想前山的那样多的繁华,这里拥有的只有那一草一木,一花一人。这里的没有过多的粉雕玉琢,有的是尽力的保存下这里最自然的样子,很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不破坏周围的一草一木,所有才有了那千年的白果神树。信佛之人都认为在青山幽深处的寺院最具灵性,因此普照寺的出名之处也许就在于灵气纯正。在寺院内的树木虽然十分高大,而且树龄很多已逾百年,但都一样的笔直高耸,从树木可以看出这寺院内风很少,所以灵气很净。真是这些信佛或者佛教研究者的这些分析,让四川青城山普照寺越来越有名,从2000年开始,吸引了很多大明星们到这里许愿还愿,如谢……[详细]
开江宝泉塔
  开江宝泉塔(开江县)宝泉塔始建于明代,位于开江县城西五公里的普安镇宝塔坝西北,达万开宣公路交叉口以北800米的宝泉山上。与相距2公里的金山寺对山相望,四周田野山光水色,修竹茂林相绕,白塔亭亭玉立于绿波浩渺,千顷腴田之中,乃万宝之泉,是达州市至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文物景观。宝泉塔座北朝南,偏西40度,平面呈八角形,为七级楼阁式砖木塔。层高4.1米,通高33.6米,层层上收,各层均开窗,每边长3.3米,高1.1米,基座上建第一层塔身,每边长3.3米,墙体厚1.5米,距地表5米。塔门券拱形顶,石拱镌刻“双凤朝阳”。门袱两厢立塑有“青狮”、“白象”威镇塔室。门楣上方横匾楷书“宝泉塔”三字,每字0.3米见方。左右的浮雕戏剧人物,半点塔身。塔的二级正面刻有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竖匾,其周为高浮雕“五龙……[详细]
大通梓潼庙
  梓潼庙距南充市嘉陵区城西南约40公里,位于嘉陵区大通镇梓潼庙村二组,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坐西向东。由东向西分别由文昌殿、观音殿、佛殿构成,占地面积120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梓潼庙最初是一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而梓潼神张亚子后来成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举考试。由此可见,梓潼神就是文昌帝君,因此,这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庙便取名为梓潼庙。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梓潼庙,对这一带的影响深远。梓潼庙身后有一条河,也因梓潼庙得名,梓潼庙河环绕梓潼庙东、北面流过。梓潼庙所在村,也被取名为“梓潼庙村”。观音殿为重檐三滴水歇山木结构楼阁式建筑,造型独特,主体构件保留了原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观音殿不仅梁架结构保持了200年前的原状,未做任何改变,其局部构件也保留了历史……[详细]
红旗农庄
  红旗农庄,位于永安镇青林村,建于1958年,现存礼堂、宿舍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礼堂,面阔16.1米,进深36米,脊高8.6米;砖混建筑,三角形木梁架,单檐前硬山后歇山式屋顶。住宿楼,现存三栋,砖混建筑,三角形木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一栋,双立式,面阔29.6米,进深9.3米;二栋单立式,面阔33.3米,进深9.03米;三栋双立式,面阔25.9米,进深9.3米。1958年,以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旗帜为指引,全国掀起超英(国)赶美(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高潮,各地农村学习苏联,修建集体农庄,办公共食堂,让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原南充县青居公社青林村作为全县典型,将除青林1社外的900余人房舍全部拆除,修建集体农庄。修建了礼堂1幢,住宿楼4栋,因是在三面红旗指引下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