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普岭张氏祠
  张氏祠位于花桥村2组,距普岭乡2.5公里。据花桥村村委会主任李荣国介绍,张氏祠是张氏族人修建,在该村,姓张的人家占了80%的比例,故一直以来,张氏祠就成为了村民的活动中心。每逢村里开展活动,如村民大会、放电影、唱戏,都在张氏祠内进行。村里的张姓人家每年都要在祠堂举行乡友联谊会,今年3月,村里人还捐款对祠堂进行了维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岭完小设在张氏祠,那时不仅有小学还有初中,村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张氏祠接受的启蒙教育,此地不仅成为很多村民跳出“农门”的跳板,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熊猫专家张和民就是其中的代表。根据营山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张氏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坐东北朝西南,由山门、戏楼、正房和左右厢房组成,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522平方米。祠堂内有0、戏台。过去祠堂的……[详细]
盐亭张氏民居
  张氏民居位于盐亭县巨龙镇五和村2社,距巨龙镇1公里。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坐东向西。左靠青龙嘴,右接白虎嘴,北与张花山相望,东与圆宝山相邻,形成了古建筑与山水的和谐统一。建筑面积3038.8平方米,划定保护面积9482.8平方米。张氏宅原名桅杆湾府宅,又名张勉行府宅,为六道正门径直贯通三层天井坝的多重四合院布局。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由甬壁、石桅杆、头朝门、第一天井坝前院、二朝门、第二天井坝、前厅、后堂、左右厢房、配房与廊庑构成,全长85.6米,宽35.5米。前厅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后堂为穿斗式梁架,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前厅面阔20米,进深10米,通高9.9米。后堂面阔23米,进深10米,通高10.3米。保存了清代木结构建筑原貌。张氏居有确切的纪年,较为……[详细]
天地宝洞
  天地宝洞是位于二郎滩绝壁上的天然溶洞,更是郎酒得天独厚的天然储酒库。洞内瓮坛成阵,堪称举世奇观,被誉为“酒中兵马俑”。1999年作为世界最大的天然储酒库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郎酒天宝洞地宝洞”位于郎酒生产基地卧佛山下,是远在侏罗纪时代形成的天然溶洞。之后又曾为兵家所用,70年代藏酒后,上万只硕大的酒坛密布洞中形成庞大而壮丽的酒库阵容,有“白酒兵马俑”之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库,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郎酒天宝洞地宝洞”作为独特的储存空间,为郎酒的贮存提供了营造适应微生物生长过程,有效的分解了酒分子中的-等有害物质,让-和各种脂类、酸类物质向着有利于酒香的方向转化,促使郎酒更加有益醇美,这一天然的特殊工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研究酿……[详细]
阴平遗址
  阴平遗址位于小溪坝镇。为南宋遗址,分布面积10000平方米。1999年修建绵广高速公路时被发现,2001年1月—4月省由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阴平遗址文化层厚度均在2米左右,个别地方达到3米。现场发现了瓦片、红烧土、石构件等大量的建筑堆积物;出土了珍贵文物百余件,有陶碗、碟、盏、杯、罐、缸及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瓷、浙江龙泉的豆青瓷、陕西铜川耀州窑的瓷器、四川广元窑的黑釉瓷器,并有少量的铜器、残缺的铁器及动物骨片。阴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三国邓艾伐蜀时期。当时,阴平古道山峦叠嶂,沟谷纵横,交通宿营极为不便。发源于江油市藏王寨和马角坝密林深处的潼江在阴平坝形成一个大拐湾,因流水作用,形成了一块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的山间平坝,为军队宿营扎寨、补充给养提供了便利。《梓潼县志》、《江油县志》记载:“西晋……[详细]
芦山姜维墓
  芦山县,古称青衣,三国时属汉嘉郡。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龙尾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芦山县城北街的县主祠内长期供奉着姜维妹妹的塑像,传说姜维死后其妹来到芦山,带领百姓继续完成其兄未完之事业。芦山县仍然保留着为纪念姜维而建的姜庆楼,该楼为歇山式 3层建筑,通高 14米,外观壮丽,重建于 1445年。在姜庆楼北面的姜侯祠内,芦山县博物馆立了一尊高大的姜维塑像。姜维像落成后,博物馆于 1993年搞了一次姜维庙会。那次庙会重点组织了芦山地区特有的傩面具表……[详细]
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
  川北行署区是中国1950年至1952年存在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署驻地为南充市(今南充市顺庆区)。川北行署区下辖南充、遂宁、达县、剑阁四个专区。史料记载,苏式建筑群于1951年建成。当时,川北行署的办公地从仪凤街迁到此处,时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同志,其办公室也随即迁入。如今,外观方正,中轴对称,“三段式”结构,在蓊蓊郁郁的苍松后,川北行署礼堂巍然伫立。这是一幢苏式的礼堂型建筑,仰头注目,该楼属典型的“工”字形苏式结构,左右对称。进入楼内,过去的木地板已换成了水泥地,一部分墙壁斑斑驳驳,依稀可辨当年的木质结构。礼堂的木制外墙已经换成了砖墙,淡红色的底调衬着门前一组运动员的雕塑,古老和现代交相辉映。川北行署苏式建筑群不仅见证了-在南充工作两年多时间里领导川北区……[详细]
167、十圣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圣宫
  十圣宫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登高山麓,始建于1933年,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规模较大,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曾做过宗教活动场所,国民党区党部,做过民团住地、区公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一直作为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民国22年(1933),一个叫陈仁山的人在乡间募集资金,于西眉场镇修建起了十圣宫:砖木结构,穿斗抬梁,悬山式顶;青瓦如鳞,廊房相通,布局紧凑,功能齐全;四方天井清幽明亮,苏式圆门典雅大方;门窗雕刻细腻精湛,环境舒适宁静。“在这个极具传统特色四合院组成的硕大庭院内,供奉着十位圣人的牌位: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大佛、太上、关帝、吕祖、观音、灶君。”相传,当时的十圣宫每日诵读佛经道德经,广做慈善扶助乡里,每年办七七四十九天水陆会……[详细]
营山龙兴寺
  营山县龙兴寺座落在营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双林乡青山村青山子东麓山下的龙兴寺(又名苦竹寺),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距今五百余年,虽历经沧桑,现但其正殿及典内两厢壁上的7幅明代壁画犹存。相传,龙兴寺初成,僧众苦于寺庙命名,主持忽见山门外有瘦竹一株,即名“苦竹寺”。一日夜间,更夫寻更于此,忽见正殿内四柱上的蟠龙破门而飞,故正名“龙兴寺”。龙兴寺原由上殿、正殿、山门组成。殿内木雕观音弟子像、天龙八部众生、释迦牟尼佛等数十尊,支撑正殿的四大圆柱上,雕塑着抱柱滚龙,金光闪烁,含珠奋髭,栩栩如生。大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画于两厢粉壁上的“观音弟子图”、“罗汉神山图”等,画面约24平方米,工笔重彩,线条匀称,风格典雅,色彩明快,已属珍稀瑰宝。其正殿四周有斗拱十二铺,均施于四周的各柱上端,托……[详细]
南部真相寺
  位于三清乡钟子山及凤凰山相交的山麓台地,白庙山横亘寺前,有小溪绕寺由东北流至西南。为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由山门、耳房、配殿、庭院及正殿组成。山门阔5.6米,左右次间5.1米,侧间2.8米,通面阔达21.4米,进深6.8米。山门后为庭院,左右配殿阔5.4米,进深4.2米,正殿为五开间,通阔21.4米,进深10.6米,总建筑面积达549.36平方米。山门为抬梁房架,左右耳房及配殿为穿逗房建。正殿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搭牵用四柱对四椽栿的五铺作计心造斗拱房建,斗拱布局为柱头铺作四朵,补间铺作五朵。房盖所有脊饰均于“文革”中破坏。正殿原有匾额一通,采用突凹不平的立竖条纹制成,制作奇巧,正面看为“-寺”三字,左侧看则变为“蓬莱天”,右侧看又成“破迷亭”。此匾亦为“史无前例”中的愚昧至极的个别人授意“-”砸毁……[详细]
金像寺摩崖造像
  金像寺摩崖造像位于夹江县漹城镇千佛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摩崖造像群落。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金像寺摩崖造像镌刻于明代中期,共有6龛,造像60余尊,分布于金像寺遗址前后崖壁上,坐东北向西南,均为红砂石质,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龛窟有:千手观音龛、三世佛龛、弥勒佛龛等。2--6号龛较大,其中3号龛高5米,宽4.5米,深3.6米,圆弧顶;龛中镌千手观音一尊,结跏跌坐,高2.9米,有11个头,240只手。4号龛前有明代成化年造像碑记,另有山神、牛王等,造像保存较好。5号龛高3.8米,宽6.1米,深2.7米;龛中镌三世佛坐像,结跏趺坐,两侧镌文殊普贤,骑青狮白……[详细]
拆楼圣堂
  无始无终真主宰,宣仁宣义大权衡。”这是清朝皇帝康熙对天主教的中肯评价。在峨眉山市桂花桥镇拆楼村,便有一座这样的天主教堂——玫瑰圣母堂。自1852年建成至今,她历经风雨走过了160个年头。环境清幽的圣堂前,两排挺拔的绿树依房而立,花坛、盆景点缀其间,寓意和平的天使与白鸽、象征贞洁的玉簪花跃然墙上,金黄的十字架矗立于塔楼项端,一股浓浓的歌特式建筑风情扑面而来。圣堂的现任神父熊华云告诉笔者:“1822年,拆楼圣堂始建于桂花桥镇拆楼坎。眼前的玫瑰圣母堂是185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汪神父组织拆迁重建,当地教友出工出力,历时2年完成的。整座圣堂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较多可容纳800多人。”“拆楼圣堂是目前乐山市范围内保存较完好的法国歌特式天主教堂,1988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详细]
黑马山墓群
  四川黑马山墓群位于巴中江口镇五一村,坐西向东,分布在长100米,宽30米,面积3000平方米的坡地上,共有墓葬3座,均为夫妻合葬墓。M1李在明墓,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M2李映元墓,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M3李坤元墓,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其中M2李映元墓由土冢、墓碑、碑、牌坊、字库、桅杆组成,土冢呈椭圆形,长4.2米,宽3.9米,高3.4米,塚前立石质三楼牌楼式墓碑,高4.99米,宽4.5米,四柱三开间,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2.46米,宽4.8米,仪墙前相向而立碑2通,高2.93米,宽1.01米,厚0.87米,碑外侧为茔墙,高1.6米,墓碑中轴线前3.88米处立五楼牌楼式牌坊1座,四柱三开间,高6米,宽4.4米,牌坊左右两侧与茔墙相接,牌坊前2.6米处左右两侧立密……[详细]
成都陕西会馆
  陕西会馆位于陕西街(现在的蓉城饭店内)。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是寓川的陕西人祭祀先贤、议事营商、拜亲宴友、求学借宿的地方。嘉庆二年(1797年)经过扩建和修葺。现存建筑乃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陕籍四川布政司预首倡,成都“庆益”“益泰”等33家陕人商号集资重建。整个建筑凝重端庄,古朴而有气势,在造型和装饰方面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体现出清代较高的建筑水平。其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式,覆以黛色简瓦;底楼擎柱皆为石质,木制门窗雕镂精细,斗枋纹饰彩绘飘逸。会馆门匾“陕西会馆”四个字,为于右任所书。目前会馆仅存大殿,已修葺一新。大殿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05平方米,通高18余米,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覆黛色筒瓦,两层翘檐。正脊两端各有1.5米高的龙形兽物。底楼擎柱为石柱,四……[详细]
小新场独善桥
  地址:通江县草池乡嘉禾寨村一组陈家河该桥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陈家河上,为5孔石拱桥。桥长64.12米、宽5.8米,距河面高8米,桥面用板石铺成,桥栏用条石砌成。桥东北端石梯右侧的自然岩石上立有“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年季春下浣吉旦”石刻建桥记事碑,其文可识者大意为:“上通秦汉,下达巴蜀,而两山逼狭……每值天雨淋漓,山水涨发,临流者谁不为之哀叹。翁佘君凤林者,久欲独立捐资修桥,事未举而先逝。”其子男学、俊魁、文生、炳焕、必扬等继父志,毅然捐资成其大功。“因系独家捐资,乡人以独善名之。”独善桥下游31米处,有跳礅桥一座,按一步一个的距离安置石礅,共39礅,全长40米,石礅高1.31米、宽0.58米。桥东南端有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孟冬月所立六棱形石柱碑1通,上阴刻建……[详细]
青城山上清宫
  上清宫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观,宫内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经堂,香火旺盛,大多数游人到这里都会烧香祈福。道观门口有观日亭,适合观赏日出。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道观门楼匾额上的“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1940年手书。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宫内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练兵遗址。沿上清宫后面的石级而上,就可以到青城峰顶,顶上建有呼应亭,是观赏青城山日出、云海及……[详细]
白云盐井遗址
  白云乡盐井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白云乡窑埂村5组,白云乡去丹棱官厅埂公路经过盐井沟西岸。1998年9月成都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唐、宋陶瓷器残件。大王庙(博济庙)遗址,在盐井沟东。有明弘治五年,清光绪三年、二十年、民国十年石刻文字。该遗址分布在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400米的盐井沟中,现存盐井2口,石砚槽14处,柱洞15处。1号盐井位于盐井沟东侧台地上,圆形盐井内径1.74米,2号盐井位于1号井下游190米处,在盐井沟东岸,直接开凿于岩石上,圆形直径1.75米。沟中柱洞现存15个,圆形,直径0.12米—0.26米,深0.12—0.26米,1号井上游有8个,其上应有盐井,柱洞是安放检槽支架所用。黑摊子基槽遗迹在2号井上游65米处盐井沟基岩上,槽沟长方形共14条,基槽长0.35米—0.9……[详细]
177、天师洞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师洞
  青城山天师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青城山中心)。天师洞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名延庆观,唐代改常道观,宋称昭庆观,清代始用今名。现存建筑主要系清康熙间重建,占地面积8132.5平方米,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建筑群坐西向东,不强调中轴线,依地势和使用功能在总体上分为四个区域,在纵向和横向布置成十多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气氛有别的院落,由曲折环绕的石道连接成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天师洞在选址、平面布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均有较高成就;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建筑的营建,具有一定意义。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内类型:道观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电话:400-1151-222开放时间: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详细]
郫都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四川郫县郫筒镇,是一座废弃的寺庙,仅剩下一间大殿、一间后殿和一间偏殿。在郫县郫筒镇长乐村的乡间小路旁有一座废弃的石佛寺,仅剩下一间大殿、一间后殿和一间偏殿。大殿占地约上百平方米,10米左右高,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大殿内堆放着谷草、农具等物品,殿瓦也都残败得四面透光。就在这破败不堪的大殿四壁上,却到处可见绘画精美的壁画!殿墙四壁的最下方是彩绘图案,上面是黑白涂绘的壁画。画面上有佛像、人物、动物和树木的图案,还有诸如“住善国如来舍身未因、太子里拜仙人为师尊、住善国仙女试道心”等文字注释,每幅画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流传悠久的故事。粗略统计,整个殿墙上的壁画至少有40多幅,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图画还有10多幅。除了壁画,大殿的立柱上也到处都是文字和鲜艳的花纹。据介绍,2012年3月31日,新上……[详细]
阔达回龙寺
  平武县阔达藏族乡筏子头村有一座回龙寺,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年,回龙寺是龙州至松潘、甘肃等地的一处重要驿站,且又是戏楼,是川西北保存最为完好的集戏楼与驿站为一体的清代古建筑。回龙寺坐北朝南,靠山面河,涪江从正前方流过。据考证,回龙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清代早期建筑。回龙寺由乐楼(戏楼)、正殿、左右配殿组成四合院。戏楼的左右还有部分木构建筑相连,与戏楼一样为二层。戏楼兼作大门,进庙从戏台底穿过。戏楼台口在内院倒坐,戏台有雕花撑弓,中间额枋有戏装人物雕饰,台口前沿有雕花华板,戏台上部梁枋有地方传统彩画,边壁上有壁画,颇为精细,可惜的是大多壁画都已残损。据了解,在清代,该处为水码头和驿站、关防之地,颇有人气,故形成小场镇,因此设庙,建戏台以应对节日庙会。据县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详细]
马喇长官司衙门遗址
  马喇长官司,也称瓦马喇长官司,简称马喇司,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设置,隶属盐井卫。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降为副长官司,属宁远府。其治所在今川滇交界处的盐边县惠民乡。马喇司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衙门从南大门入内,由照壁、门楼戏楼、大堂、二堂、厢房组成。东西厢房为士兵、差使住房;大堂西侧南端为家庙,西侧为监狱;二堂为私宅,西侧为兵器库,东侧为公事房,后为粮库、厨房。马喇长官司衙门遗址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呈椭圆形,现仅有残垣断壁,刑具1件、由两根长方形石条组成,中间有方孔四个,立于地面,高1.6米,宽0.4米,厚0.2米;柱基1个,底座呈正方形,边长0.6米,高0.4米,上呈圆形,直径0.4米,残砖上有纹饰和“吉祥如意”字样。岁月沧桑,虽然土司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