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平昌长安古道
  米仓古道,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到四川。几条线路均需翻越川陕交界的米仓山,所以通称米仓古道。《辞海》1979年版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古道的第一条路线:即历史称谓的汉中古道(又称长安古道),是“米仓古道”在今平昌辖地的统称。它是米仓古道的第一条也是最东面的一线。所谓汉中古道,即是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记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平昌西兴乡天堂村北1.5公里处,明万历乙卯年……[详细]
东河印制公司旧址
  东河印制公司旧址据资料记载:1965年,在国家“三线建设”大背景下,国务院敲定在原川陕苏区造币厂所在地旺苍新建一家印钞企业,这家企业就是后来的东河印制公司。1970年至1990年,东河印制公司累计完成人民币钞券7个品种、援外钞券7个品种、国库券3个品种,计138.213亿张的印制。人民币中的伍圆券、贰圆券,就是东河公司印制的。1993年,东河印制公司因调整搬迁,结束了它在旺苍印制人民币等钞券的历史使命。随着国家乙级一类保密单位牌匾的摘除,东河印制公司遗址渐渐褪去了它的神秘面纱。公开资料显示,东河印制公司占地75万平方米,有职工3000余人,下设印钞、造纸、热电,以及机械制造和贵金属4个厂,是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的以生产国家法定货币为主,集防伪印刷、特种专用纸张生产、金银精炼、贵金属……[详细]
罗哲文故居
  罗哲文故居位于宜宾县柳嘉镇五通村向阳组余家垇,罗哲文童年、少年曾在此居住。清末民居。主体建筑原为三合院,坐西向东,南厢房后有附院,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穿逗式梁架,下部装板壁饰花窗,上部为竹蔑骨泥巴墙,厢房隔墙后段和后壁为夯土墙,小青瓦屋面。故居现存正房北次间、北厢房2间和转角房1间,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北次间十三檩四穿五柱,穿枋以下为板壁,上为竹蔑骨泥巴墙,花窗已改为木板,中用木板隔为两间,后半部装木楼板。正房和转角房面阔11.1米,进深6.1米;转角房为变形抬梁穿逗式梁架,从中部与正房、厢房各自形成对应屋顶坡面,厢房十檩三穿四柱,面阔20米,进深3.7米。原有建筑屋基、院坝和石砌堡坎等保存基本完整。宜宾县人民政府于2013年4月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哲文﹝1924.05.……[详细]
药师岩摩崖造像
  药师岩摩崖造像沿着山腰开凿。现存佛龛造像基本都是明清开凿或者在原来造像的基础上妆塑,而在这些造像中间,偶尔会看到一两处唐代的造像痕迹。可能这里的岩面上原来都曾布满了唐代的造像,但因为毁损以及自然的风化,明代正统、嘉靖大规模重新开凿修葺时,便把原来唐的造像都抹去了。这种现象从明代造像的题记中可以得到印证,如:唐代大佛龛中右壁上侧有明正统七年顶新庄严药师古佛以及彩塑童子的记载,下侧有明弘治十年中峰寺释子真亮自备衣资命匠镌石海幔佛堂一间的记载以及嘉靖十五年庄塑佛像的题记。其余的还有嘉靖十一年大邑县沐德乡人张满秀等舍家财镌庄阿弥陀佛、韦陀尊天、罗汉二位的题记,嘉靖十二年信士周真容施财命匠镌庄燃灯佛一等的题记,嘉靖十八年信士周万年镌庄旗龙童子左右二位的题记以及明万历三十二年,信徒庄彩佛像的墨书题记。在……[详细]
盐亭笔塔
  笔塔因塔形似一枝巨大的毛笔,故名笔塔。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4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七级六角楼阁式砖塔,单筒式结构,攒尖式塔项。塔身建在三层红砂岩石的基座上,基座呈六边形,全塔通高31米。塔身外用青砖和精工烧制的土陶烧制构件砌成,七级逐层上收,各层开设假窗,空心至顶。塔底层每角设置高大的红砂岩石抱鼓大石支撑塔体。塔身各层塔檐下额枋上嵌有戏联、人物、鸟兽、花卉、山水陶制浮雕,第二至七层的柱上有云龙浮雕,第二、三层有五爪龙在云海中翻转牵动,气势磅礴,嵌有“龙盘虎踞”四字;五、六、七层各有铁铃挂在每一角;第二层正面塔身嵌有匾额,横匾为“云蒸霞蔚”阴刻四字,轮柱阴刻楷体陶雕楹联“火候文章光北斗,门前科第擢东关”。塔顶覆盖着灰筒板瓦,塔刹为葫芦式宝瓶。笔塔寓意招唤文风,冀望家乡振……[详细]
王右木故居
  王右木(1887-1924年)江油市武都镇人。17岁东渡日本求学,与李大钊等人组织神州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在成都高师任教,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新四川旬刊》、《人声报》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支部,中共四川支部,任党的书记。1924年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返川途中在贵州牺牲。王右木故居位于江油市武都镇。故居原来是一座典型的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坐南朝北,一进三幢。前面临街是一重檐楼房,下面前装六合门,四周装木板,内放柜台作店铺,上面架楼板,安推窗作茶园,中间是一个敞式的客厅,后面是单檐的堂屋、居室、厨房等,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现存的堂屋、客厅、居室等为穿斗式悬山建筑,木质梁柱承重,建筑面积为500余平方米。客厅2005年重建作为展厅使用。王右木故居……[详细]
铜锣河桥
  铜锣河桥(TongluoRiverBridge),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龙万乡华利村12组与月亮村交界处,是自贡市富顺县境内的一座古桥。铜锣河桥于2016年5月9日被富顺县人民政府列为富顺县文物保护单位;于2018年1月15日被自贡市人民政府被列为自贡市文物保护单位;于2019年1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铜锣河桥长13.5米、宽1.9米。铜锣河桥是一座石桥,其桥面铺设着巨大的石块。桥的两侧装饰有四座象征性的神兽雕像,分别是龙头、龙尾、象鼻与象尾。这些石刻雕像如同护栏的柱头,其中一侧的雕像比桥面高出约60至70厘米,而另一侧则高出约20至30厘米。桥的一端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铜锣河桥”的名称。该桥的桥墩设计为梯形平面,在东北方向的四个桥墩上分别雕刻了两尊……[详细]
资中南华宫
  南华宫是广东客家先民修建的会馆。客家先民因为躲避战乱,在唐代末至宋代末期间,从中原地带迁移到江西、福建,继尔发展到广东定居下来,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客家人为了生活相继来到了广阔的西蜀大地四川安居,他们带来了古代汉人的饮食生活文化及风俗习惯,为了凝聚同乡力量,增强同乡族人的关系,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6年)在四川遍地都修建了不少的‘-场所’,来祭祀桑梓大神。在移民居住多的地方,这些场所几乎每个场镇都有,在这些场所里一般供奉着佛、道、儒神像,还在墙上刻画中国古代名人事迹典故,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限进行舞台演出,成为重要的移民活动场所,其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的规模,刻工精细,正副殿摆设区分明显,内外院坝宽敞,现保存下来的南华宫大都经过修善,解放后南华宫的命运和众多……[详细]
建平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场镇内,西距梓州古城22公里,紧邻原101国道(唐巴公路)三台至中江县的大路上,占地4120平方米,古建筑工程布局因地制宜,构思巧妙,由坐东北朝西南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包括天王殿、玉皇殿、观音殿,且在同一中轴线上,明清戏楼兼为山门,偏离于中轴,充分融合于周边环境,完美无缺的川西平原古典民居建筑,与非常传统的道佛寺庙文化融为一体,总体建筑布局独特,结构严谨。该建筑始建于明朝中叶,重建于清乾隆王朝和民国初年,单体建筑均有确切纪年。该工程遵循“道法自然、水润天府”的理念,单体建筑的逐层抬升、巧妙布局,得到了充分展示。工程布局协调、美观,是四川省寺庙建筑中的独特精品,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率领义军曾在此盘踞。1938年秋,从成都秘密转移到三台的屈义生等7名党员,在此最早建……[详细]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埋藏遗址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该遗址最早于1972年发现,1977年首次发掘,获得一具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1979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年间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范围内获得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万块以上,被誉为恐龙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该遗址上修建有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详细]
中江玄武观
  县城东里许东溪河畔,有玄武山,此山有两个峰峦,望似二山,实则一体。左山蜿蜒如蛇,右山形状似龟,故有“玄武”之名,犬牙交错,六曲三起,而又紧相连接,山下东溪萦绕,风景如画。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玄武山建“乾昌寺”,又名“玄武观”。宋治乎二年(公元1065),朝廷诏天下避“玄”“武,J讳,玄武观改名大雄寺。大雄寺曾几度由佛、道两教分别管辖。玄武观殿宇宏丽,林木苍郁。前后两座大殿,加上山门,禅房,厢房和其它神龛,占地约4亩。历代有高僧或道士住持,香火不绝。山下有圣泉纹石,周围有“万柳逵龙”“三苔续脉”等名胜,四季游人不绝。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著名诗人杜甫游乾昌寺观壁画,写下著名诗篇《题玄武禅师屋壁》玄武观有正殿高12米,宽14米,进深17米,雄伟庄严,幽静肃穆。殿前尚存南宋嘉定年间真……[详细]
青白江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原叫做“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时期(1741年),距今已270多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面阔45米,深60米。解放后的“旭高祠”,长期作为国家中药材仓库用途。2005年,经重修后基本恢复了旧式模样,并更名为“陈氏宗祠”,于2006年11月正式挂匾。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陈氏宗祠不但成为成都地区陈氏祭祀先祖、宗亲联谊聚会的场所,同时也将成为研究“湖广填四川”历史事件的重要基地。据《青白江区志》记载:“清康熙十年后,陈氏举族二百余家,计二千余人,自漳州府南靖县永溪来四川金堂,聚居今城厢及祥福、景峰、玉虹和绣水各乡。”陈氏是一个大家望族,古金堂县历来有着“陈半县”之说,有着“族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居同数百载,天下无双”的说……[详细]
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桃园镇北七公里铁炉坝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是光雾山重要的旅游景点。巴山游击队是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前组建的一支留守川陕革0据地的正规武装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这支队伍在刘子才、赵明恩等的领导下,活动在以南江县桃园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5年之久。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由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绿化带七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230多平方米,设计为“指挥部原貌”和“居民旧貌”两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迹陈列室110多平方米,设计为“红四方面军主要领……[详细]
普兴祝家大院
  祝家大院位于峨眉山市普兴乡光明村一组,村西10米坡上。走进祝家大院,那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那古色古香的韵味,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里称得上是山区乡的一处风景。祝家大院占地面积2970.35平方米,由两个独立相连的建筑组成,窗棂、帘架、梁枋等部件风格古朴典雅,现今的祝家大院虽显得有些寂静,却依旧难掩旧日宅内的人丁兴旺。祝家大院坐南向北,建于中华民国,原为四进四合院,呈一字型布局,现存1进半。完整的四合院由正房,前房,左右厢房组成。均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高7米,素面台基。其中:正房,面阔四柱三间16.7米,进深七柱六间10.3米,通高7米;前房为吊脚楼,面阔六柱五间16.7米,通高6.4米,明间为通道,有垂带式踏跺17级;左右厢房各面阔十柱九间30.75米,……[详细]
三汇白塔
  三汇白塔位于四川省渠县三汇镇南1.5公里处,在渠江右岸。《渠县志》三汇塔序赞之:“前拥牛山之秀,后接龙冈之奇,相阴阳于山巅,度方位于河畔。”塔建于清道光年间,据载当初建塔以彰教化,而叫文峰塔。共十三层,高53米,呈六面体,通体涂成乳白。塔基及底层用石建筑,每边长4.4米、厚0.9米,面渠江而建圆拱门,高2.9米,拱高1米,塔檐石凿,六角翘角,2-13层用砖建造,各边有长方形瞭望孔成品状,塔顶挂铜铃四个。底层拱门上有石刻横匾,长1.8米,宽0.7米,阴书“文峰塔”三字,二层阴书石刻横匾“更上一层”,三层阴书石刻横匾“欲罢不能”,三匾皆正楷。塔顶檐飞角,风铃高悬,铜铃迎风而响,清脆悠扬。塔内原建木楼13层,螺旋木梯,层层相连,直通顶层。内底周长19.8米,底层有石碑6块,刻塔序及捐修者芳名,以上……[详细]
196、东谷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谷寺
  东谷寺,属格鲁教寺庙,位于甘孜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海拔3500米。在四通达乡达曲河东岸与奶龙河西岸的交汇点上,寺庙依山坐北朝南,有洛东公路连通。霍尔十三寺之一。东谷寺,为东谷寺第一世--达瓦嘉措在1417年所建。建寺以来,历代僧人在寺庙里留下了大量文物,尤其是该寺收藏的金佛、唐卡画等堪称藏区一绝。东谷寺除珍藏有七百多年前的唐卡画外,还珍藏有许多现代绘制的精美唐卡画。其中一套三百多年前绘制的《如意宝藤》(该画是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记,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尤为珍贵。这套《如意宝藤》唐卡画是在十七世纪,东谷寺第六世--降巴更登嘉措命画师郎卡杰绘制而成。画用纯天然颜料及金粉、银粉绘制。这套保存至今的《如意宝藤》唐卡画,共三十一幅(现只有29幅,另外两幅文革期间失踪)。据统计,东谷寺共收藏有大……[详细]
花园节孝坊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花园村1社类别:古建筑花园村节孝牌坊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坐西向东,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重檐牌楼式仿木结构石质建筑,山峡石(青石)垒砌而成。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该牌坊形体巨大,垒砌牢固,造型美观,宏伟庄重。刻有近百幅浮雕图案,有楷书、行书、隶书题刻十八处,聚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是精美的艺术佳品,也是研究清末民俗文化的实物。牌坊座西向东,为四柱三门,重檐牌楼式仿木结构石质建筑,山峡石(青石)垒砌而成。通高10米、宽7.25米,石柱方形边长0.57米占地面积80平方米。坊顶盖中脊为一整石雕成,顶为歇山式坊顶,脊正中用石雕成宝珠式脊顶,两边镂空龙护顶,脊两侧雕有卷尾鸱吻,与坊顶盖四翘角相对应,由宝珠顶、鸱吻、活跃如飞的翘角,组成坊顶盖。正面,坊盖下……[详细]
李亨祠堂
  李亨祠堂建于清朝道光末期,距今近200年了,3000多平方米的占地,在彼时彼地也不失为一座宏伟建筑。对研究清代的祠堂建筑和盐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文物价值。李亨祠堂位于凉高山街原无一厂内,建于道光年间,大盐商李振亨的祖祠。占地3040平方米,由大门、正厅、左右侧厅、过厅、厢房、花房、后院组成的建筑群,面阔达81.5平方米,入口中柱的高大悬山屋面与两侧对称人字形山墙,连接侧门中线的梯形墙十分壮观。进深为39.5米,共有大小天井共11个.正厅为五间四柱硬山小青瓦顶,山墙为典型的川式马头墙,美观雄壮,为台梁式木构架,中间四柱为石柱,周长1.4米,十分壮观。檐下挑房、吊瓜、挂落多数雕刻保留完好。李亨祠堂的修建者是自贡大盐商李振亨,民间也叫李亨,因其于道光年间创办了自贡人民一直津津乐道的“挖耳井”而起……[详细]
西川邮政管理局旧址
  西川邮政管理局旧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暑袜北一街和兴隆街的路口处,由加拿大建筑师莫里逊和叶溶清设计,建成于1937年,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33年9月23日,位于暑袜北一街的西川邮政管理局局房在一场由公件房引起的火灾中焚毁,后邮政总局批准修建新局房。西川邮政管理局新楼于1935年动工,1937年建成,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特色,其打破了中国邮局的旧有布局,完全按照现代邮政功能进行内部空间布局。西川邮政管理局新楼总建筑面积为5061平方米,其中正中面向路口的大门部位为四层,临街的两翼为两层。大楼施工极其考究,木材均选用楠木、红松等高级木材,而楼顶全部使用汉口产红瓦,两片红瓦之间还用上海产铜丝串联。大楼包裹房基脚经过了防潮处理,办公房设有壁炉,厕所使用抽水马桶,同时西川邮政管理局新楼还……[详细]
平昌汉中古道
  所谓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划宽0.9米的长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镇,清光绪(1883)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天开灵奇,重峦叠嶂,岗抱双环,路开一线,树老石悬,竹修烟暗,宿鸟晨飞,流萤夕璨,水汇岷江,云连秦栈,剑阁夔门,东西相间,玉垒铜梁,秀分厥半,拾级连登,置身霄汉。由此可以说明古代的平昌境内有中原进蜀的古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