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旅游

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61、瓮溪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瓮溪桥
  瓮溪桥瓮溪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1586~1588年)间,陕西西安府兴平县-商陈君仁“自备己财、鸠工命匠”修建。桥位于大坪镇瓮溪(今务川汞矿电厂山后),单石拱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米,跨两山岩壁之间,深溪之上。两山皆岩石,山顶相距约50米,从山顶到溪底深约100米。从北山(电厂)下到桥头要转五个拐,一路石梯,宽l~2米不等。第二拐靠石壁上凿有长20厘米、宽9厘米、深15厘米的一个孔。钻迹清晰。过桥后再转四拐上到山顶。溪沟两岸怪石嶙峋,水竹荆蔓丛生,桥下水湍涛涛,回声震耳。那个年代,务川已是“砂坑之利,商贾辐辏,民庶殷实”,但从板场过瓮溪至县城的路却崎岖逼窄,桥梁缺修。信商陈君仁夫妇率弟陈君义夫妇及子侄捐银买民地.请工匠,从龙井坡至碓窝坝修起。到牙-溪、黄……[详细]
马二元帅府
  贞丰县城内现一中校址,是清雍正九年(1731)修建的长坝营游击署,俗称“武衙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十六日,白旗军一部攻占贞丰城,其首领马斯俊(又名马仲)设府于该衙。因白旗军公推马斯俊为二元帅,故又称其府为“马二元帅府”。马二元帅府为四厅六厢三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坐东向西。有演武场,后有炮坊箭道,房屋均属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大门及正厅均系圆拱,重重叠叠。第一院正厅门额上原有匾一块,上 书-“元帅府”三字。花厅、正厅、议事厅均属单檐,小格花窗,浮雕栏额,门面刻有花、草、竹、林,古雅大方。院坝系方块青石铺就,设有花坛。花厅中原有丈许过楼,直通隔壁周衙,为文武官员议事、眷属互往的通道。下楼折内拾级而下,穿朝门,入四合天井。左右有厢房三间,正为后厅,房五间,中间为拱门,有木空雕花檐枋,……[详细]
定边城遗址
  定边城遗址位于贞丰县城西龙场镇大塘村后的台地上,面积0.19平方公里。据《兴义府志》记载:“明天启六年(1626)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民筑城于定头,宿兵以卫民”。明思宗朱由检赐名曰定边城,但当地居民习惯以“定头城”呼之。清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一,南笼起义军攻破此城。定边城平面呈梯形,西南城垣长约650米,南面城垣长350米,东、北两面城垣各长约550米。整个城垣周长约2100米,厚1.5米。均用五面剔青(石灰石)砌成。现残存的城垣,最高处仍有4米,最低处亦有1米以上,此城原有东、南、西、北四门,现仅存西门门拱,高3.9米,宽3.28米,厚2.41米。各道城门之外均有驿道相通。城内尚存明代筑就的石街路和部分屋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建成观音庙、关帝庙和陆续修建的民宅,城内现仍有70余……[详细]
南泉山寺
  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南泉山寺,“明初经始,旋毁于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黎靖参将李思忠倡捐重建。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南泉山寺是具有明清两代风格的建筑群,既有明代的端庄持重,也不失清代的玲珑秀丽。寺有三殿,依山取势建于山腰,建筑层层向上。第一层为大佛殿;第二层为灵宫殿;第三层为宝顶庵正殿。大佛殿含有夕佳阁;灵宫殿含有天香阁;另有翠微亭,已毁。南泉亭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知府袁开第创建,十七……[详细]
余庆回龙场红军抢渡乌江遗扯
  余庆县回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位于遵义市余庆县境中部大乌江镇红渡村,以回龙桥为中心,上至构皮滩,下到沙水湾,长约15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1934年12月30日,红第1军团、第9军团当日到达白塘、白泥、龙溪一线。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军团部及红15师移驻龙溪,红九军团驻余庆县城。同日,红1师派出工兵部队进入乌江边境,为强渡乌江做准备。由红1团团长--、政委黎林、参谋长胡发坚负责强渡乌江天险的任务。下午6时,红1团2营2连连长熊尚林率领30多名突出队员强渡乌江成功,率先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红军占领回龙场渡口后,一面在回龙渡口用火力侦察对岸守敌的火力点,一面派员在南岸寻找渡船,为部队作渡江准备。红1师1团过江后,红1师分别在回龙场新、老渡口用木船和竹筏来回拉渡,1月4日上午11时红1……[详细]
66、禹门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门山
  禹门山在遵义县东禹门乡。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碧波澄潭,风景秀丽。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1644―1661)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势成燎原,黎兆棋等在此筑砦“自保”,使昙花、贝叶尽成壁垒烽烟。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崇楼杰阁,名闻遐迩。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字随岩石高下凸凹为之,或连上下,或贯左右,古朴疏落,雄浑苍劲,为书法家所珍重。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庄严肃穆,内祀三国蜀汉寿……[详细]
正安龙塘寺
  正安龙塘寺,又称林溪龙塘寺,位于土坪镇石家坡村林溪寨东1公里,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有冲天牌坊、山门、灵官殿、钟鼓楼、玉皇阁、配殿、大雄宝殿等,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7米,进深一间、通进深15.6米,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殿内存乾隆二十年(1755)铸铁钟1口。玉皇阁面阔一间、通面阔7米,进深一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僧人墓塔,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坐北向南,通高4.2米。攒角七层重檐式石塔。塔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5米,高3.8米。塔基下为石地宫,长4米、宽3米、高1.1米。塔身平面为棱形,边长0.75米,高0.38米。塔刹已损毁。为县内最大庙宇,园内有300多棵古树。龙塘寺位于……[详细]
贵定城隍庙
  在贵定县城内,因“城隍”而建其庙。“城隍”乃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贵定县治从旧治移至今县城后,扩充城墙,城隍庙增建山门、耳房、厢房、大殿、二殿等。清嘉庆十年(1805)失火后重建。道光二十年(1840)增建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及七层0一座。后0毁于火,阴曹十二殿、十八层地狱、山门等亦相继被毁。贵定城隍庙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硬山顶,青瓦屋面,坐东向西,平面布局为四合院。现存前厅、耳房、厢房及大殿等建筑。山门前设十级台阶,前厅进深3.3米,通道两边为面阔9米的耳房。天井为石板铺墁,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天井两旁为面阔14.5米、进深3米的厢房。大殿面……[详细]
正安石笋峰
  正安石笋峰,正安八景之一,位于正安县凤仪镇,地处楼台新区与清溪河漂流毛家塘途中,距县城西2.5公里。因该峰由一块完整的巨石形成,且其外形酷似一根破土而出正努力向上生长的石笋而得名。峰顶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50米,相当于一座50层高的摩天大楼。在这根巨大无比的石笋上,从山脚到山巅10余座庙宇楼阁层层相叠,远远望去,寺庙建筑与石峰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庙内塑观音、药王、山神等神像。徙步登峰,道狭险峻,人登峰顶如入云霄,放眼远望,周围青山翠柏,绿树成荫,让人心宁气闲。石笋峰就在于207省道线旁,距县城西2.5公里,乘坐公共汽车、出租车等都非常方便。交通极为便利,网络通讯也非常好。清代光绪年间开始创业建设,2002年10月由单位出资6万元修建2007省道至石笋峰1公里的公路,2003年11月成立石笋峰……[详细]
松桃虎渡口遗址
  虎渡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松桃县城33公里,属湘黔边境地段。遗址在河岸边山脚平地上,面积3000平方米。经鉴定:该处为新石器时代文体遗址。1982年列为省级保护单位。1962年至1984年间,在遗址附近三公里范围内浅土层下,曾掘出汉代的虎钮镦于、铜镜、铜铎、铜铣和唐代的“阆州之印”等文物。1980年6月,松桃虎渡口震惊全国。当年在文物普查时,在虎渡口采集到磨光石斧及夹沙陶片,经省博物馆鉴定为省博物馆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由此可知虎渡口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传说在修建虎渡口大桥时,由于河水异常湍急,筑桥工匠一直无法立好桥墩。就在工程一筹莫展之时,筑桥工匠看到一只老虎驮着虎崽成功的渡过了河,便顿时灵机一动按照老虎渡河的线路,成功的建造虎渡口大桥这里也因此得名“虎渡口。”虎渡口位于贵州……[详细]
盘县大威寺
  大威寺在盘县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今大部分建筑巳毁,仅残存此偏殿。是殿为单檐悬山式,七架梁,徹上明造,大梁题记尚存,为“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仲冬十一日”。殿面阔三间,8.8米,通进深7.1米,前带双步廊,廊深1.16米。驼峰均系雕刻。山墙和后檐墙的下部为石砌,上部全系大土砖。前檐自封檐板至檐柱额枋,装置三层镂空雕,图案为卷草连云的骑马雀替。其他雀替均为镂空雕,图案以缠枝为主,变形龙纹为辅,雕刻工艺甚为精湛。廊顶装盔形轩。明间装五抹头摘扇四扇门,次间装槛窗,窗心为?字格,槛墙装木板。檐柱之间装“美人靠”,其下为车花直棂栏条。梁架加工细致,并施彩绘。殿廊下有一石砌鱼池,长6.5米,宽3.56米,深1.4米。房屋台明高出池坎平面2.1米。殿前为一大院坝,右侧有古杉(柳杉)五株,树龄都在四百……[详细]
72、图云关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云关
  图云关旧称“新天关”或“图宁关”,俗呼“油榨关”,位于贵阳东南五里的险要驿道上,即今森林公园北大门处。旧时的图云关,为扼城要隘,高踞城南群山之巅,地势险要,扼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上奇石崔嵬,玲珑百态,树木葱茏,凉风习习。此处为驿道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游览地,也是迎送官员、送别亲友的地方。不少文人雅士唱和咏赞颇多。图云关是黔南首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民国时期,薛岳的部队驻防于图云关,在图云关上修建了中山公园,并在岩石上刻制了孙中山先生半身浮雕像“总理遗像”作纪念。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云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渐消失,但遗存下来的部分摩崖石刻和一些文人雅士的诗文,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读过之后,昔日的旧貌仿佛就在眼前。这些遗迹和诗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详细]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鹰嘴山金风顶下,四面环山,山险林密。谁曾想到,荒山野岭,残垣断壁间,一个农民的儿子——胡胜海,在这里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提出了反对劳役和苛捐杂税的口号,组织农民起义,开始对清朝廷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斗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胡胜海以梅林寺为大本营,招兵-,建皇城,筑宫殿,修皇仓,设石门石卡,砌炮台,烽火台,围土千方,开沟引水,积草囤粮,以谋大事,就这样构筑起他的皇城之梦。透过这些残垣断壁,石门石卡、万人坑、胡王洞粮仓等遗址,仿佛看到当年威福王胡胜海率领以黄巾裹头的黄号军,浩浩荡荡,功克德江、务川县城,烟火滚滚,炮火震天,清兵闻之丧胆,并支援主力军纵横驰骋半个贵州,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廷的……[详细]
小冲墓群
  小冲墓群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为家族墓葬。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冲墓群有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享受清朝俸禄者墓四十余座,官二品、六品、九品不等,有武功将军、处仕郎、登仕郎、纬武郎、武英俊、武略骑尉等,而且尚存诰封碑等。为研究贵州地区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小冲墓群共有牌坊式石碑138座,整个碑林中的墓碑形态各具特色,造型别致,其中六角亭碑、五龙捧圣碑和龙爪捋须碑极为罕见。雕刻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省内少见,图案构思巧妙,手法夸张,如:狮身人面,龙爪捋须等。墓碑的造型、构图、图案内容、雕刻技法等,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的精神价值。小冲墓群是研究盘县汉族地区清代到现代石刻艺术演变、人文历史、风水学说等方面珍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遵义龙坑场牌坊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郊龙坑镇的石牌坊,建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120余年。在旧社会,立牌坊纯粹是为封建统治者--。不过,牌坊上面的石刻艺术却非常精彩。龙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岩砌成的。抬头仰望,完全可以想像当年的建造规模。牌坊为4柱3门5楼的结构,面南背北。让人称奇的是牌坊完全采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并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会认为是座木牌坊。其实不然,因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筑常用的梁、坊、门、楼、脊等构件。更令人称奇的是石头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镂空雕效果。从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练的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技法。从雕刻的内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动物、山水、神兽、图案、书法等等。充分展示了丰富、完整、和谐的艺术美。……[详细]
晴隆“欲飞”石刻
  晴隆“欲飞”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晴隆县莲城镇城西后山上。石面斜向东北,长8米,宽5米。“欲飞”二字各长3.3米,宽2.4米,笔划最宽处约2.4米。“欲飞”二字,笔力雄健,浑厚洒脫,既藏柳公权之“骨”,又含颜真卿之“筋”。据《安南县志》记载:“城西文庙有‘欲飞’二字,为明朝总兵邓子龙书。”邓子龙实名邓钟,福建晋江人,明万历年间中武进士,继而任总兵之职。邓子龙所到之处,喜题诗赋对,勒墨迹于石,概书子龙,不署其名。在明代万历末年至崇祯年间,黔地水西、安南(晴隆)毛口一带,烽火连绵,少数民族揭竿起义,与朱明王朝分庭抗礼。邓子龙奉旨来到贵州平“乱”,驻扎安南卫城,在城中发现一块巨石,在石上 书-下了“欲飞”二字。“欲飞”摩崖虽经无数雨淋日晒,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详细]
威宁凤山寺
  威宁凤山寺,原名真武观,俗称上帝庙,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西北2.5公里之凤山上,是威宁众多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一处。据《重建凤山寺》碑记载,其寺始建于明代。 威宁凤山寺由真武殿、左右配殿和前殿构成封闭式四合院。前殿为硬山式,面阔三间约14米。山门前有一对高3米、直径0.4米的云龙纹石华表。正殿面阔三间13.8米,进深9.7米,前有廊,明间正中设须弥座神龛,供真武大帝塑像。殿前有月台,上置一石香炉。殿左右厢房均面阔三间11.5米,进深8.5米。左厢为住房,右厢为过厅。过厅后壁辟一圆光门,可入侧院登大观楼。大观楼与小观楼有廊相通,登楼可眺望山麓草海。 1985年11月2日,威宁凤山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为第二批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六枝关寨火车站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关寨村,有一个铁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关寨火车站,其邮政编码为553412。这个火车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那时它开始服务于贵昆铁路。现在的关寨火车站不仅办理旅客的上下车服务,还负责货物的运输,而且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提高了运输效率和便利性。关寨站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铁路运输生命线。车站建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荒田村的山腰处,右侧是长长的隧道,左侧是桥梁,四周高山环绕。在车站隧道口上,嵌刻着“关寨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关寨火车站与贵州省会贵阳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88公里。它隶属于成都铁路局,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四等站,它在当地的铁路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详细]
拦龙桥摩崖石刻
  拦龙桥摩崖石刻位于六枝特区新场乡三岔河南岸一巨大石灰岩塌块西北壁,岩壁高4.9米,宽3.6米。摩崖高0.66米,宽0.44米,面积0.29平方米,阴刻,文字为彝文,共588字,镌刻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内容大概是:一、从古代的彝族六祖分支默部慕齐齐到其二十代子孙铁阿纳开拓水西的历史;二、铁阿纳时期的赋税情况;三、修建拦龙桥的情况。崖刻有多种汉译。拦龙桥崖刻是迄今为止贵州彝文摩崖中年代最早的彝文摩崖,是研究彝族古文字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水西彝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因长期风雨侵蚀,有些文字已模糊不清。1990年11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腾蛟墓、祠
  何腾蛟墓,面临福禄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脚下。其墓坐东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条方形石块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临福禄江处有长约80米的石栏杆一道,并建有阁楼一座。墓周围均用石墙封围。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200多年间,何腾蛟墓历经多次维修,墓丘及享堂、精舍保存完好。20世纪50年代,逐步拆除原有建筑,但墓丘尚存。“文革-”中坟被破坏。1980年文物部门在墓地掘出墓碑、墓志和墓表等珍贵文物。在何腾蛟墓地西佛崖壁上,尚存“浩气常存”摩崖,系“陆军上校湘西周日痒”刻于1927年。鉴于何腾蛟墓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2年被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