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高氏土司衙署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委员会,高氏土司衙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地索李家宅院位于姚安县左门乡地索村民委员会,地索李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泉书院位于楚雄市鹿城南路291号一中,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2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地震毁,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由大门、讲堂、藏书楼、斋舍等建筑组成,1932年,成立省立中学堂。2012年1月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24、护珠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珠寺在城北15公里之岗峨山中,山势似交椅,面对平川,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不可多得的览胜之所,山门前后,松杉亭亭亭玉立,高入云端,入二门后沿石阶直上43级方至大雄宝殿,殿前有梅二株,偃卧如龙,每至初春,满树雪花,旁有茶花一株,花期之时,一树红霞,约千数朵,花大如盘,相传均为元时腾冲土知府高泰所植,寺内有隆庆三年(1596年)、康熙十年(1671年)和二十年(1681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碑刻四通,记载了护珠寺发展变化的历史。护珠寺有两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个传说是讲青海龙、白海龙为龙弟兄,潞江龙、龙江龙为其父母。某日,龙兄弟至潞江为龙父祝寿,龙父裼龙珠一颗,归途中,两兄弟互抛龙珠为戏,一不小心,失落龙珠,为孟光(孟氏至腾冲祖先)所得,忽然雷声震地,大雨倾盆,光携龙珠不知所措,适逢岗……[详细]
  震庄系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人花园住宅。位于昆明市北京路514号,南为东风路,东临盘龙江,.震庄所在地原为昆明城东门外盘龙江边一低洼的水塘和原灰面公司旧址,1936年,龙云买下这片土地营造花园别墅。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造时断时续,直到1942年始告完成。命名“震庄”。震庄之名来源于《易经》所说的卦象。震即东方,且震为雷,为龙、象意上升。因该花园住宅建在昆明城东,又与龙云姓名有关,故名,因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馆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建国以来一直是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详细]
  该崖画地处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金牛村东南方向约距三公里外的点苍山半坡吃水箐,海拔2070米。该地形略呈交椅状,中横一缓坡,绘有崖画的巨石卧于缓坡顶上。巨石系花岗岩质。宽19.9米,高8.25米;崖顶有崖房,画面基本平整;北偏东59度走向;崖下系泥质平地。崖画长5.6米、宽4米,总面积22.4平方米。崖面分别以土黄色和赭红色线条绘制,其内容共分为五组。由于崖画风化剥落及岩浆淋覆,可以辩认清楚的图象有人物、动物、植物手摸印等200多个,以及表意图象等,内容有:放牧:采集(摘野果)、狩猪、舞蹈、房屋(干栏式)等。反映了先民生动而丰富的原始生活……来自全国各地的崖画专家普遍认为该崖画系西汉之前作品,很可能是最古老的史前艺术。与广西、西北等地的崖画有一些相同点,同时又有较显著的区别;与云南其它……[详细]
  卢汉公馆位于翠湖南路4号,建筑占地面积6204平方米。卢汉公馆分为新公馆和老公馆两个部分。老公馆建于1930年,是一法式楼房。该楼房系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陡坡硬山平瓦的屋顶,山尖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墙体立面及窗体十分讲究几何构图,东西侧为三面体立面凸窗,简洁明快而富有变化。外观红瓦白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和谐而美观。内部装饰典雅豪华。起居室设壁炉,主次卧室及餐室皆由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1940年后期,卢汉又紧邻这座公馆建盖了一座两层西式建筑为新公馆。新公馆原大门开在青莲街,内部则与老公馆相通。卢汉公馆既是卢汉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重要的办公场所。1949年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向大西南进军的情势下,卢汉决定投向共产党,投奔新中国。12月9日晚,卢汉以召开……[详细]
328、通京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京桥通京桥俗名大波罗桥,现名“解放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长新乡大波罗村,横跨江上,距县城38公里。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通京桥为伸臂式单孔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径29米,高12.5米。桥采用木方交错架叠,从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中间用长长12米的五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桥上瓦顶桥屋,桥内两侧平置两排木凳供人歇息。桥外两侧用高约1米的木板遮挡,以作为桥面的围栏。桥两端建有牌楼式桥亭,亭高5米,通面阔6米,内连一条长5.5米的石梯甬道.通京桥建筑奇巧,雄伟壮观,是今大理州境内的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古桥。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南驿机场旧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下川坝,是滇西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设施。‌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驿机场作为中美空军的一个重要基地,发挥了关键作用。机场的修建和扩建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没有现代化机械,老百姓用石碾子压实跑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机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当时国民政府修建了云南驿机场。随着滇缅公路的开通和怒江以西被日军侵占,云南驿机场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机场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的重要前线基地,大量战机在此起降,支援前线作战。今天的云南驿机场旧址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包括战机机库和跑道等。这些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纪念。当地居民对机场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许多老人仍然记得当年修建机场的艰辛和日军的轰炸。……[详细]
  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利克村,坝子和山地交界处,背靠青山,前面临箐,布局井然有序,民居依山势递升,分上、中、下三排,共30余院,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栅门,所有民居既为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颇有营寨之感,体现出当时规划建设村落时,明显受到规划人军事思想的影响。民居院落布局或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细致精巧,工艺精湛,且多有主人书画于照壁及门窗,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原数户大门门额上曾悬有古匾,现仅存清道光二十七年“盛世耆英”匾一块。与民居群相对的小山包上,建有郑氏宗祠和土主庙,郑氏宗祠保存了清代所制的祖宗牌位三个,土主庙现存明代观音老祖和土主石像各一尊。民居群整体风貌保存完好,格局完整,建筑工艺精湛,是研究本地区乡土建筑村落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并集中了农耕文化、军事文化、山地民族……[详细]
  圆觉寺俗名大寺,位于巍山县城东灵应山,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万历年间重修,后焚毁。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清代康熙重修。寺座东向西,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南北为观音、文昌、地藏、伽兰等殿。共有十个院落,其布局巧妙而引人入胜,把寺庙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层层升高,步随景移,且在有限的山坡上,向中轴线两侧发展,体现出小中见大的建筑格局。双塔分列于寺门南北二侧,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为方形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7.8米,大小结构相同,塔基石砌,设二层砖砌须弥座,上建塔身,第一级四面各设塔龛一个,置大理石佛像各一尊,塔身密檐以菱角牙子与叠涩向外挑出,使双塔秀颀厚重,高耸壮观。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圆觉寺及双塔为第六批……[详细]
  东莲花传统建筑位于巍山县永建镇永和村委会东莲花村,包括清真寺和马如骥大院两处。清真寺始建于清初,经光绪、民国及1987年重修并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清真寺座西向东,占地5866平方米,主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宣礼楼、朝真大殿,两边为管理用房。宣礼楼为四重檐歇山顶建筑,檐下饰五踩如意斗拱,翼角飞翘,巍峨秀丽。朝真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十一间,前设廊道和月台,后设窑殿,檐下饰五踩斗拱,内墙均书有--,宝顶为星月图案,古朴雄伟,气势非凡。马如骥大院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大马锅头马如骥所建。大院座北向南,占地约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由北院、南院和西院三个院落组成,既相互联通,又可独立成院。北院和南院为马如骥住宅,为四合五天井和三方一照壁的两个院落组成六合同春格局。西院在……[详细]
  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位于县城南来凤山顶,方圆一平方公里多。日军樱阵地、梅阵地、松阵地、成合阵地的交通壕、坑道、机枪阵地、散兵坑及炮兵掩避部等遗迹尚存。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三面包围腾冲城。来凤山是接近腾冲城唯一制高点。易守难攻,日军占据腾城之后,将来凤山构筑成坚固据点。7月17日至29日,远征军一一六师、三六师、预备第二师等部队,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战斗机、轰炸机协同下,对来凤山发起攻击,经半月激战,全歼来凤山日军守敌,完成了对腾冲城内日军四面包围的态势。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于1988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黑龙井碉堡(怒江抗日碉堡群)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三达地村南3公里怒江东岸小黑龙井高坡上,年代为194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黑龙井碉堡(怒江抗日碉堡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家大院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大回村,是民国初年由马帮商人马同柱、马同宽四兄弟及其父亲马原武共同创建的。大院由三座宅院组成,总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和院落之大实属罕见。马家大院采用典型的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同时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精巧设计。三大宅院各自独立,通过巷道相互串联。尽管空置多年,但随处可见的贴金彩画依然保持着昔日的辉煌色彩。 一号大院,即102号院,修建于1932-33年,是云南传统明三暗五、走马转角楼合院建筑的代表。最外面是一座传统云南式大门,起脊飞檐。进入合院的民国西洋门,上面的罗马柱与峨山大白邑清真寺的叫拜楼非常相似。门上还可以看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这里曾经是大回村的村委会。 马家大院的前厅建有一个重檐六角攒尖顶……[详细]
  昆明北的山谷里的丹桂村,藏着这座规模不大的清真寺。1935年,红军曾到达这里,清真寺主动开门迎接入住,红军驻扎休息,并留下“红军绝对不拉夫”的标语。(不抓壮丁)小清真寺由此成为了颇有名气的建筑。……[详细]
  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邓赕诏遗址为邓赕诏所在地。该城由邓赕诏主皮逻邓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蛮书》卷五载:“邓川城,旧邓川也,南去龙口城(今上关)十五里,……城依山建、东距泸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诏战败后,阁罗凤及异牟寻皆填固增修,作为防御吐蕃的城堡。《重修邓川州志》又载:“德源城,唐邓赕诏之城。开元间南诏欲吞五诏为一、因星回节莛五诏火之,令各妻寻夫骸以归、初,邓赕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铁钏绔其臂。至是寻钏获夫之骸,南诏嘉其有慧,欲强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岂敢轻嫁’,乃坚闭其城,南诏发兵围之,三月食尽而亡,南诏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德源城遗址周长1.2公里,四周筑有夯土城墙,于城址内北面的台深七十公分处,曾出土过方型青砖,有字瓦,布纹瓦、陶质水管。l981年,大理州……[详细]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俊发城闻一多公园内。为昆明传统“一颗印”式典型民居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旧居系土木结构两层建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36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旧居原系司家营村村民所建。1941年随西南联大南迁昆明的清华文科研究所租下该房用于教学、研究兼住宿使用。闻一多先生及其家眷住在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入门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闻一多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还撰写了《楚辞较外》等著作。此外,闻一多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30余公里。1944年后,闻一多一家搬回城里居住,但因文科研究所仍设在司家营,故闻氏仍不时来司家营。……[详细]
  土主寺古建筑群位于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金江街西端北侧。其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大殿脊檩垫枋下题记的明确记载,应系清同治十四年(公元1875年)重建。原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戏台)及大殿,大殿两侧配有东西耳房,中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现状是围墙。山门为二层单檐歇山顶建筑,前檐做单檐歇山顶抱厦,后檐为歇山顶戏台。厢房为单层单檐悬山顶建筑,大殿为单层单檐悬山顶建筑。土主寺古建筑群年代久远,保持了相对完整的平面布局,梁架典型、艺术构件精美,建筑的结构形式及构件具有当地风格,尤其是山门的设计比较精巧,既是寺庙入口,又兼有表演和观赏的功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2006年04月,被公布为永胜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2月21日,金江土主寺古建筑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