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 class="apostq"></hus>

  •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21、文峰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寺
      导游:文峰寺位于丽江坝子西南端的文笔峰下,距离丽江县城8公里,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看点:文峰寺是滇西北噶举派-教的最高学府。寺南山中有一灵洞,传西藏-,曾三渡金沙江,寻遍滇西各地,终于有在丽江找到这一神奇美丽的地方。称为佛教传说中的南但赡部州二十四个灵洞之首,即为“南赡第一灵洞”。其侧还有一大黑石,传为迦叶尊者曾在此讲经-,离去鸡足山之前,把华首门钥匙留于此石内,因此凡是到鸡足山去朝佛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香客都要到这里“借钥匙”,回归照样放回这里。介绍:文峰寺现存主体建筑、大殿和2院僧房。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面阔22米,总进深20.2米,顶层屋顶为四角攒尖顶,形如四方亭阁,位于大殿最高层。一、二层檐下均施异形斗拱,殿内空间宏敞,高4米,6根方形金柱雕有莲瓣及各种图案,承托着雕卷云纹样……[详细]
    红军长征过宾川旧址
      红军长征过宾川旧址,位于宾川县城南15公里的州城镇周官营村,所在的李家院建于民国初年。李家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正房、南厢房、北厢房、照壁等建筑组成,为典型的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建筑格局。1936年4月20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时,红二军团四师政工队驻扎在李家院,在北厢房西山墙和北厢房及北耳房间的围墙上题书“打倒--的南京政府!红二政宣”的标语。2015年对李家院进行修缮时,在照壁上发现了《毛泽东去安源》壁画,这幅壁画绘于文革时期,高2.1米,宽1.5米。红军标语和壁画保存完好。红军长征过宾川旧址的这条红军标语,是大理州保存的唯一一条红军标语,是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照壁上的《毛泽东去安源》壁画,对研究文革时期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价……[详细]
    芒市佛光寺
      佛光寺是位于云南省芒市镇境内的寺庙。傣语称“奘货信”,意为司署官家寺院,因傣文诗句“堕召浪能晚”(佛身光华如日月之意)而得名“佛光寺”。占地面积2116.8平方米,建筑面积420.16平方米。大殿经修复,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四间,长16.6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偏殿经修复,面阔、进深均为二间半,重檐歇山顶,殿身平摆在四根石柱上,结构独特(石柱原立水中,现已无存)。殿内天花板有宗教故事集锦的镶嵌壁画,大都完好,三个同心园和曲线分块的构图别具一格,是傣族古建筑中幸存的艺术珍品。院内佛塔为实心砖塔,由主塔及16座小塔组成,立塔于莲花须弥座上,高10.5米,塔刹为串珠式园锥体,塔座四周有佛龛及异兽雕塑;小塔各高3.5米,双坡顶,下部各有小佛龛。为南传佛教左底派寺塔建筑。院内佛塔为实心砖……[详细]
    富春街传统民居建筑群
      富春街民居,坐落在县城中心正北方的富春街3号,总面积647平方米。建于解放前夕,原是地主普朝富私人住宅,现为县一幼办公、教学用房。中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瓦房,共24间。建筑结构严密,内部结构保护完好,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走马串0”民居。大门气势雄伟,两侧石基巧夺天工,是新平县具有特色的住宅建筑物。2001年,被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城街民居建于解放前夕,位于县城中心正北方的顺城街1号。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为正房、后花园两进院房屋一楼一底,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其中,正房占地339平方米,花园占地671平方米。顺城街民居原是地主杨立安私人住宅,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作县-用房。该房屋为中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瓦楼房,共有35间,建筑结构为“四合五天井、走马串0”。内部结构保存完好,外……[详细]
    建水天缘桥
      建水城东十里外的天缘桥,横跨于沪江河上,为三孔百拱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为三孔石桥,跨河43米,正中建有二屋重檐亭阁一座,覆以八角赞尖顶。底层为桥面通道,南北引桥为石板铺砌的高坡,各向东西方向屈曲,形成一个横写的“S”型,犹如游龙一般,即将弹身飞腾。正桥加引桥全长121米,两旁镶有一米多高的块石栏杆、石雕狮、象各一对雄踞桥头,“每当天空雨雾,状若长虹之下饮,而首尾之蜿蜒,则础牙鳞集,雁齿横施,矮如游龙,其形势之奇特,又为临郡增一大观。” 桥南端有一石室碑亭,长6米,宽2米,以高2.74米的三棵石柱支撑,桥亭内有碑刻七块,记载建桥始末及其功德,书法甚秀,其中清代雍正八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保护环境及桥周围环境的乡规民约,专家称“这是中国依据文物的重要文献。……[详细]
    梁金山故居
      梁金山故居,坐落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社区方家寨,修建于1938年。故居为横向排列的三个封闭式四合院,总占地面积2101平方米,分南院、中院、北院,是徽派建筑风格的院落,三院相连,呈南北走向,各院建筑均为穿斗式硬山顶楼房,房与房之间有回廊贯通,结构紧凑,布局协调,木构件有能工巧匠雕刻的龙凤图案,建筑规模宏大,艺术风格鲜明。2006年至2018年共计投入资金611万元进行了修缮。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梁金山故居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7月梁金山故居中院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20年11月确认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2年12月命名为云南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是云南重要的历史文化和侨乡文化地标之一。故居馆……[详细]
    普渡河铁索桥旧址
      普渡河铁索桥旧址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化乡头哨与沿河村委会之间的普渡河上。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抢渡金沙江皎平渡时经过此桥,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劲光率领下,准备沿红一方面军路线向皎平渡进军北渡金沙江,4月8目,二军团准备在普渡河上游过河,红二军团到了头哨停止前进。先头部队到达普渡河东岸和铁索桥附近。这时,滇军工兵大队已抢先占领桥头拆除桥上木板,在桥上设置障碍,关锁两头大门,埋伏桥头,板上两处。机枪连也赶到占领了桥上边的音翁山。至此,红军和和滇军工兵大队发生激战。在这次激战中,共牺牲红军将士79人,四师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同志也光荣牺牲。普渡河铁索桥,作为红军长征两度经过并发生激战的遗址,已被昆明市人民政府、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详细]
    拖姑清真寺
      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在该地区被奉为祖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著名古寺。根据寺内碑文记载,拖姑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清朝武官蔡家地马姓先祖马鳞灿公、马鳞炽公因战功而获得封地拖姑地区,故代头带头捐资建造该寺正殿,作为礼拜之所;公元1755年经住寺阿訇赛焕章牵头,到四川、贵州、陕西、宁夏及省内各地募捐,相继建起了唤醒楼、厢房。以后又几经修葺增建至现在规模。(另有传说为阮氏第四代先祖阮世美老仙巴巴创建)主殿为全寺的主体建筑,高约13米、长约18米、宽约15米,由36根圆柱支撑。殿宇庄严雄伟、雕梁画栋,殿堂中央有一横匾,-“快乐天堂”,大厅内可容纳近三百人礼拜。殿中有两根大横梁分别仅由四条小薄方木支撑,其构筑之奇妙,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殿顶檐翘四角,气度不凡。唤醒楼……[详细]
    129、南薰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薰桥
      南薰桥,位于宾川县城南12公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州城镇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桥为单孔石拱风雨桥,全长15.6米,宽5.16米,孔高4米。桥为两头牌楼式门,桥廊中间起歇山顶方形亭阁1间。明代李元阳、清代黎洪熙为桥作过碑记。南薰桥是我县建筑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桥梁。1936年4月20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时,在此打响了攻打宾川县城的战斗,经过1天的激战,红军以毙敌178人、击伤129人、俘敌300人的战果,取得了战斗的全面胜利。该战役为红二、六军团途经滇西最为激烈的攻坚战,红军攻克州城后继续北上。南薰桥是研究红军长征历史重要的实物资料。1988年5月,南薰桥(含周官营红军标语)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
      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位于华宁县宁州街道,锁水塔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清嘉庆十五年(1810)因塔基有损,合州土庶念风水攸关而重修;迎春桥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012年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锁水塔为密檐式空心方形,边长7.8米,7级近高16米,塔基用条石砌成共6级,塔身底面边长5.6米。塔身用0.38米×0.19米×0.06米的青砖砌筑,由底层向上逐层收拢成阶梯形,檐口用砖砌成莲瓣形,白垩粉饰玲珑别致。迎春桥是省内跨径较大的三孔石拱桥之一,全长27.5米,高6.6米,桥面宽5.45米,净跨度22.85米。桥有桥墩两个,桥墩两头是四个底边长3.3米、边长7米得等腰三角形,北中央桥孔上方镶有一石雕龙头面向二……[详细]
    钟屏街火神庙
      钟屏街火神庙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金钟社区第六村民小组内(钟屏路483号)。建筑坐南向北,由前殿、东西厢房、后殿及水井组成,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前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9米,进深7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6米、进深5.4、出廊1.3米。后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2.5米、进深11.75米。墙头置砖雕装饰,檐下置斗拱3层。火神庙用于供奉火神,属行业寺庙。火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东川炉头集资修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由会泽县土产公司使用。2000年后,大门、西厢房被毁。2003年,由大佛寺管理小组使用。2009年8月,修复西厢房,并对前殿、后殿及东厢房进行维修。建筑对研究清代东川府宗……[详细]
    大庄清真寺
      大庄清真寺开远大庄清真寺位于开远市大庄回族乡大庄村南,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再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择地重建。全寺由大殿、两厢楼、叫拜楼、前厅、书馆、教长室、山门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94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79平方米。建筑设计院中有院,院里套院,正殿、叫拜楼、前厅依自西向东中轴线排列,书馆、山门另依坐北向南中轴线分布。大庄清真寺正殿建于嘉庆十七年(1872),单檐歇山顶七架梁结构,面阔五间20·7米,进深四间16米。寺中叫拜楼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三重檐攒尖六角顶,通高16.21米。教民贴切地称其为“醒梦楼”,赋联相赞:“平地起高楼直透九重仙府,半天喧宝训唤醒一邑迷人”。前殿建于道光八年(1828),面阔三间,通高11.18米,单檐歇山顶、五架梁穿斗式木结构。198……[详细]
    石屏袁嘉谷故居
      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袁嘉谷故居大门雕梁画栋,一块红底金字-“经济特元”的直匾悬挂门顶。二重门顶一块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映人眼帘,进入三重门是一幢四合院楼房。院子中央一棵枝繁叶茂的橙树长年翠绿,每到秋天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上排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下排楼上展览着石屏的历史文物,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袁嘉谷故居面积不大,但内涵丰富,可谓石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是石屏人了解本地文化历史,教育和激励后人刻苦学习……[详细]
    腾冲文庙
      腾冲文庙,亦称学宫、黉学,位于明清时代城区内南端,为一规模宏大的组群建筑。腾冲文庙是保山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学宫,且是明清腾冲城在抗日战火中所遗留下来的唯一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原文化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199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冲学宫之建,始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原建于城内西北隅,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移学宫于明腾冲军民指挥使归署,前以大车湖为泮池,左以秀峰山为魁阁,右为文昌祠。中轴线上,排列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列孔门弟子并历代诸儒学牌位。大成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泮池堤左建“起凤坊”,后为明伦堂,再其后为训导廨。泮池堤右建“起凤坊”,其后为学正廨。地址:保山市腾冲县类型:古迹……[详细]
    凤羽古建筑群
      凤羽古建筑群位于洱源县凤羽镇境内。凤羽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墨之乡”之美誉。2001年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筑群是明清以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古建筑群以古庙、古寺、古塔、古牌坊、古民居和照壁等众多古代遗迹为主,十四院古民居院落是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典型代表。建筑布局巧妙、古朴典雅、错落有序、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特色。古建筑群分别为:凤翔书院、凤羽武庙、三教宫、鹤林寺、帝释山古寺建筑群、镇水塔、留佛双塔、凤羽文庙照壁、施介故居、尹四海宅、赵培寿宅、赵寿坤宅、李双和宅、张灼全宅、杨炽胜宅、杨桂清和杨炳章宅、尹元鹏等户宅、张忠勤等户宅、李甲松等户宅、李寿军等户宅、施寿龙等户宅……[详细]
    昆明龙门石窟
      导游:登临西山,总是要到龙门一游,过了三清阁,便到了龙门;看点:龙门位于西山顶部,罗汉峰的悬崖峭壁上,从龙门可沿栈道到达山顶,但那狭窄的栈道,却仅容两人来回擦肩侧身而过;介绍:龙门迂回栈道的开凿,不仅增加了龙门出口,使游人如流水般畅通无阻,增加了安全感,而且增加了新的风景游览点。饱览了龙门精湛的石刻艺术,可穿过龙门隧道,沿石阶而上,即达龙门新平台。有关龙门胜景的便是魁星的传说,相传在凿成龙门时,石匠不小心将魁星手中的石笔凿断,他心痛不已,纵身跳下悬崖以身殉艺;交通:前往西山公园,可在市内乘公交车5路或6路均可到达。地址:昆明市西山区西山公路西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门景区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871-68426668开放时间:8:30-17:30……[详细]
    严济慈、蔡希陶旧居
      严济慈、蔡希陶旧居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茨坝社区蓝黑路132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门内南侧办公区。位于昆明黑龙潭公园旁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有一座中西结合式样的简洁平房,静静地隐藏在绿树丛中。该房屋建筑在一坡地上,设三段15级台阶缓缓而上。房屋为砖木结构,坐西向东,三开间,进深两间,南侧突出一间,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灰色的瓦屋顶,褐色的门窗,白色的墙体,朴素而又大方。在这里,它已经伫立了70多个春秋。如今,在植物研究所高大的楼群中,它显得低矮而陈旧。但是,这里却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开拓者之一,时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建盖的住宅和办公地点。抗战胜利后,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迁回北平,他们建盖的房屋和征用的土地全部移交给在黑龙潭一起度过抗战艰苦岁月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这所……[详细]
    永增玉皇阁
      永增玉皇阁永增玉皇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三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386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现存山门、戏台、中殿、南北殿、玉皇阁、龙祠、厢房等建筑,建筑群落庞大,是研究我国滇西地区古建筑文化的实物资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区民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珍贵素材,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永增玉皇阁(即二十村玉皇阁),是以一祠两耳、一阁六厢三殿、山门暨内戏台组成的三进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东向,最早仅建一龙祠及两耳房,至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个村庄集资扩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阁”,当时“栋宇辉煌”、“地势巍峨,天然耸拔,锁二十村之风水,览弥川之景物”。虽经数劫,今尚得以保存。1983年,经弥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详细]
    锦屏文笔塔
      丘北锦屏文笔塔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春(1848年),由张君(知县)带领群众建造,始建地为今丘北县锦屏镇密纳村一带。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金台(时任丘北知县)组织从城南(今锦屏镇密纳村方向)移建到丘北县锦屏镇东向青龙山顶上(又称文笔山)。锦屏文笔塔为七层密檐式方形空心石塔,塔通高22米,台基长、宽各5米,往上各层作自然收缩,一层东南面镶嵌一通文笔塔碑记,碑额用篆书题写“文运日新”四字,记叙建塔始末,北面设卷门,门额上刻有“斯文经纬”四字。第四层四个方向均开装饰硐门,第七层阳刻楷书“文光普照”四个大字。文物本体为:7层石塔1座、石台阶2道、石护栏1条。2012年1月7日,锦屏文笔塔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云南省文物局划拨资金对锦屏文笔塔实施修缮,损毁部位已经……[详细]
    昆明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昆明基督教年会始建于1931年9月15日,于1933年10月完工,原址在万钟街,1935年迁到鼎新街4号院。有房屋3栋,中间有塔楼,两边有“U”字形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中国式的门窗上面有欧洲风格的石头窗套和门套,整个屋顶用瓦盖成,房间有的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板壁分隔,有的是采用欧式沙泥包木条的分隔。昆明基督教青年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该会的补习学校著称,该补习学校的校长是昆明人叶崇基,教师多从昆明各大、中学聘请,教学质量高、收费合理、食宿方便,对贫困者进行救助或减免,求学者都慕名而来。学生来源于失学、失业青年、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是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昆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补习学校,以补习英文和商业会计等专业著称,因有西南联大教师在该补习学校教书和学生在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