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河西大兴福寺
  河西大兴福寺位于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城)中,座西向东,一进院,由大门、两厢、大殿组成,占地530平方米。大兴福寺建于元朝末年,据《河西县志》载“洪武间旧有福寺”,经明·天顺、清·康熙、光绪间的重修。有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的河西举人马敬《旧城兴福寺》诗:“刹留元至正,盛世又康熙。客问前朝事,年深五百奇。野花开未了,溪水不西之。那堪迟暮眼,悠悠人代移。”此诗明确地将大兴福寺的建筑年代告诉后人,是元朝的至正年间所建。如今大兴福寺重檐大殿的梁柱斗栱和屋面的瓦都保存了元代的风格。寺中保存一尊石雕山羊。经专家鉴定为元朝的遗物。大兴福寺面积虽然不大,但从保存的建筑格局来看,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大兴福寺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陶氏土司墓地
  陶氏土司墓地为景东傣族世袭土司陶氏家族墓地,墓地地处景东县城川河东岸河东村南的凤山西侧川河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1988年至2003年间,先后对陶氏土司墓地进行了4次发掘清理,共清理墓葬6座。其中,2003年3月7日至9日的第4次清理由普洱市文物管理所和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实施。6座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砖室墓,木棺为5块木板拼接而成(棺盖、两侧板、前后两块板),不见底板。棺面用布粘贴住后,往上面填灰土找平,覆上生漆面,再绘上纹饰;盖板和两侧板头端及尾端雕刻上莲瓣、如意、云纹等纹饰。棺木四周和砖壁间填有木炭和少量石灰。随葬品大多放置于棺内和壁龛内。墓室顶部用红砂石条形毛石封盖,数量多为7块。盖板石上均用土回填封盖。……[详细]
芷村火车站历史建筑群
  芷村火车站历史建筑群建成于1910年,是法国人建造的法式建筑,由车站站房、站长房、车站办公室等9幢欧式风格建筑及一处转车盘组成。2012年1月7日,芷村火车站历史建筑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前的芷村火车站为一等车站,现在是滇越铁路上至今保留法式建筑较为完整的车站之一,也是滇越铁路上唯一的双翼站房。芷村是火车拉来的集镇,百年前有着商铺林立和餐饮兴旺的盛景。如今,它更添了几分岁月静好的韵味,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弥漫着一份从容与恬淡。每逢周三的集市,街头巷尾回荡着新鲜水果的叫卖声,人们尽情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羊肉米线带来的满足感,而一家接一家的民族服饰店则展示着斑斓的风情。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芷村街天满足你对平凡生活的全部向往。……[详细]
兰茂墓及兰公祠
  兰茂墓及兰公祠位于嵩明县杨林镇老城村委会南街村,是我省明代著名的音韵学家、医学家兰茂(1397——1470)的墓及祠堂。兰公祠分为前院、祠堂、后院三部分。祠堂始建于1470年,历代均有修葺,民国年间重修为由正殿、东西厢房、门楼组成的四合天井式建筑。1988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12.2万元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祠堂。兰茂墓位于祠堂后院,为弧形条石砌成圆形土冢,墓直径4.7米,高2米,墓碑题刻为袁嘉谷撰书。1985年,嵩明县在祠堂内成立了兰茂纪念馆。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兰茂学术资料,开辟了三个兰茂生平陈列室供游人参观。于1983年1月13日被公布为我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兰公祠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详细]
苍山神祠
  苍山神祠位于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麓。神祠为南诏时期建,现存一殿二庑,为清嘉庆、道光年间重修。 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韦皋派节度巡官崔佐时到阳苴咩城(大理古城西)与南诏异牟寻被敕封为南诏王,赐给金印,立苍山神祠为纪。 庙中供奉的本主神是“点苍山昭明镇国皇帝”。现存建筑为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维修留下来的。庙坐北朝南,前临中溪,由大门、厢房、大殿组成。据记载,南昭王异牟寻即位不久即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昭境内名山胜水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被封为“中岳”,苍山神祠就是祭祀苍山的庙。公元794年,异牟寻与唐朝剑南节度使巡官崔佐时举行“苍山会盟”,地点就在苍山本主庙,即苍山神祠。此后,苍山庙便成为大理白族本主信仰中重要的神庙之一。 ……[详细]
石羊孔庙
  大姚县石羊镇位于象岭山麓,系原盐丰县城所在地。石羊不但作为滇中地区的一个重要产盐区而繁盛不衰,而且教育文化也有其灿烂的历史。石羊文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建筑和风格独特的工艺在滇中地区享有盛名。石羊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康熙四十七年(1698)由提举郑山主持修复,铸孔子铜像一尊,置于大成殿内。铜像高2.3米,全身贴金,头戴冕旒,手捧朝笏,正襟端坐,神志肃然而又不乏慈瑞祥和(现仍保存完好)。康熙六十年(1721),自称孔子后代的时任提举孔尚琨在精心修葺的基础上,新建名宦祠、乡贤祠、灵星门。雍正十三年(1721),在一些绅士倡导下,新建了大门魁星阁。经过几番修建,石羊文庙更显得宏伟整严。解放后,在文化部门的主持下,将光绪年间所置大理石浮雕6块移于正殿内,合为一组画面。画高2.2米,长4……[详细]
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故居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与会泽众多精美宏伟的民宅相比,唐继尧故居略显简陋,这是因为唐继尧的家境在当时的会泽属中等人家。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感慨他一生传奇经历和他故居的普通平凡,一边寻觅他遗留会泽的痕迹。前院为花园,东西宽12.4米、南北长31.4米。靠左侧建有1间马房(已被拆除)。花园中间设1条宽约2米的走道直通绣楼,为住户休息、赏花、做针线活的地方。中院院内地面铺设青砖。由对厅、东西书房组成。对厅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米、进……[详细]
尖角洞遗址
  尖角洞是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人遗址,位于集镇南500米处的小红山腰部,系石灰岩溶洞。1983年7月,文物普查组在洞内发现一批石器和陶片,并采集石器3件,石锛6件,穿洞石刀1件,打制石器1件,均为磨光石器。经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洞中文化大体分为两层,上层为近现代堆积层,在大量的石灰岩角砾碎块和石灰华碎块中混入大量陶片和石器;下层多为器物碎片,炭屑和动物骨骸,黑褐色砂质土中杂入少量石灰岩角砾碎块和石灰华碎块,洞内分为生活区和住宿区,是云南发育完备、保存得较好的文化遗址之一。从出土石器、陶片的形式可看出,尖角洞遗址具有滇池和昭通两种文化的特征,属于滇池区域向滇东北过渡的一种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尖角洞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云南省内不可多见的重要遗址之一,文化内涵与东南……[详细]
大王岩岩画
  大王岩崖画大王岩崖画位于麻栗坡县城东500米处的羊角垴的石壁上。崖画分两组,1号崖画在石壁东侧,画面高8米,宽6米,可见人物、动物形象31个,色彩对比鲜明,形象逼真;2号崖画在1号崖画的右下侧约20米处,高3米,宽约20米,可见图像13个,人物不画五官,躯干呈三角形,四肢形态各异。两组崖画,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物的手、躯干、脚基本写实,然而头部却充满了艺术的想像力。头很大,眼的位置高,最有特色的是鼻和嘴,构思奇妙,想像丰富,充满了荒诞色彩和浪漫手法,使人看上去似有嘴又无嘴,似无鼻又有鼻。崖画上红黑白组合协调,艳丽明快,色彩对比强烈。2013年5月,大王岩岩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麻栗坡县城东500米处的羊角垴的石壁上……[详细]
庆丰盐井遗址
  石羊古镇自西汉时期就盛产食盐,因掘井取盐获一尊石羊而得名。石羊所产食盐色白如雪,品质纯正,唐代时誉称“白井”。明清时期,石羊古镇的盐业发展达到顶峰,先后开辟了井洞60多处,家家户户挑来盐水,用特制的“鸡窝灶”“盐锅”煮盐,煮盐户多达700多家,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除供应周边县城外,还远销四川、大理、西昌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羊盐井的辉煌不复从前。时至今日,只有庆丰井仍在使用之中。此井深33米,西汉开凿,距今已有2000多年,还保留有取水的轱辘。1988年,石羊盐厂投资5万元建成了直径达十余米,深约190余米的新挖井,目前石羊盐厂的卤水均出自此井。2012年1月,庆丰盐遗址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个旧云庙(个旧市博物馆)
  个旧云庙个旧云庙位于个旧市五一路南端,全称云省庙,又名云南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复修于1918年。天井正面是中殿,左右是厢房,殿前装有刻着十二生肖的青石护拦,殿为五开间,双搭两进结构,平脊飞檐,大型品字型屋架、单檐歇山顶建筑。中殿后面是云庙主殿关圣殿,关圣殿右侧是(石共)玩殿,左侧为财神殿。三殿均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宝顶鸱吻,翼角起翘。为清代及民国年间个旧锡商及金融、经贸活动中心。存有“个旧公议厂规”、“崇祀开山矿王序”、“会议个旧厂条规序”等矿业碑记。现为个旧市博物馆所在地。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电话:0873-7655866地址: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区五一路南端……[详细]
整控渡摩崖
  位于澜沧县勐况村下勐况寨东北岩壁上,摩崖刻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l990年在摩崖旁建有护崖亭,琉璃瓦,攒尖顶,有围栏:长宽10平方米。整控渡摩崖题刻,即清查光《云南通志》和清道光《宁洱府志》中称的《普洱元碑》,《新纂云南通志》中称的《都不花摩崖》,《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称的《整控江摩崖》。此摩崖题刻写的是元朝大军南征的一起兵事,刻在不太光滑的石灰岩崖壁上,共有汉字三行,直行楷书阴刻,长1.4米,宽0.5米,第一、二行每字0.1米,第3行每字0.06米,字体为一般楷书手写体,能辨认出32字。原书写汉字能辨认的有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二万剿八百大元壬午年十二月初八日书'。大元壬午,当为元至元壬午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朝大军南征八百馆妇国,渡过整控江渡口后留下的题刻。《明史》……[详细]
德钦飞来寺
  德钦飞来寺藏名叫“那卡扎西’,距飞来寺观景台(游客居住处)1公里,距德钦城8公里。那卡扎西”意为“空行九吾”,相传曾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从藏地飞来此地,故在此建庙并得名“飞来寺”。正殿供奉有太子雪山神、莲花生以及觉卧那卡扎西佛造像。三面墙上绘有色彩绚丽的壁画,内容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释迦佛、十一面观音、胜乐金刚、佛教0诸神以及飞来寺的建寺者竹巴那卡降乘、德钦寺以及四川甘孜州几个大寺的-画像。该殿中壁画为明代所画,文物价值颇高。所供奉卡格博骑马塑像神形俱佳,为雕塑精品。正殿旁设有转经堂和烧香台,供朝山者转经、烧香之用。该寺庙历史悠久,但规模较小,如有时间,可从飞来寺步行去看看。用时参考1-2小时交通飞来寺位于滇藏公路沿线,距离德钦县城约8公里。汽车:在德钦县客运站乘坐到明永村的班车,每天下……[详细]
聂耳故居
  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门街3号,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于农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复习功课。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鸿仪去昆明行医,留给聂耳的大嫂王静珍居住。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市内乘坐7、8、9、10路公交车至市医院站下车后步行可到门票10元开放时间8:00-18:00……[详细]
巍山永济桥
  永济桥又名巡检桥,位于永建镇巡检村南巡检河上。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历代曾多次维修。桥头山墙砌有明代著名学者李元阳撰《永济桥碑记》一通,桥为木构风雨桥,桥长15.6米,宽3.25米,高6.9米。其结构为用直径0.3米的五根大圆木架于两岸,上面铺木板,再在两岸各安木斜撑二根以支木架,上建人字顶瓦屋三间。桥面两侧安木栏杆,并设长木板凳。永济桥用斜梁悬挂支撑中点的方法,解决了大跨径木桥受力问题,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1987年1月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此桥年久失修,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香港爱国人士詹益邦先生捐资落架维修。……[详细]
姚安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县城南8千米太平镇白石地村委会的独树山巅,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文峰塔塔体高28.26米,呈六方形,九级空心密檐式砖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个部分组成。塔心空旷,自一级至九级塔顶,有栗木枋做的十字架17台,可供人攀登上下。文峰塔塔体高而瘦,特色明显,是云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密檐式砖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1981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州人民政府拨款3.5万元维修,1993年7月21日遭受雷击及历经姚安1.15、7.09等地震的影响,残损严重,2009年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120万元对其抢救维修,现已恢复其原貌,楚雄州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加固塔基。2011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横大路古墓群
  横大路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横大路社区德庆堡村民小组西南约50米处。墓地地处曲靖盆地西南边缘台地,地势西高东低。墓地呈椭圆形。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40米、高约8.1米,面积约3600平方米。横大路墓地分期以陶器为主,依据器物形态和组合关系变化,分为四期。年代为春秋~汉代。横大路墓地是曲靖盆地一处重要的青铜时代墓葬遗存,墓地与八塔台墓地属同一文化范畴,证明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曲靖盆地生活的早期人类所留下的遗存,墓地出土陶器丰富,器型完整,较为典型,充分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为八塔台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2年1月,云南省人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寨大桥
  白寨大桥位于滇越铁路沿途的屏边县,因靠近白寨站被称为白寨大桥,是云南段上最大的铁路桥,历经数十年风雨却依旧雄伟屹立。据悉,1907年法国人修筑滇越铁路时,在屏边县湾塘乡与白河乡交界的白寨附近,被一条巨大的山沟挡住了去路,便在这里架设了一座钢塔架桥墩铁路桥,其建筑规模是滇越铁路滇段中最大的一座。史称“白寨大桥”。白寨大桥有8座钢塔架桥墩,最高的3、5、6、7号墩有34米,在1965年贵昆铁路上的可渡河特大桥建成以前。白寨大桥一直是中国桥墩最高的钢塔架桥墩铁路桥,桥梁为17段8米上承箱式钢钣梁,全长136米,其中有84.3米的长度处在半径100米的曲线上,桥面和桥墩总重374吨。……[详细]
石屏火车站
  石屏火车站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寸轨个碧石铁路,是中国首条民营铁路,1903年始建。石屏段于1936年10月建成通车,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5年停开客运列车,货运照常进行。近百年来,个碧石铁路为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石屏站仍然是滇南地区货物集散地,继续为经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石屏站是个碧石铁路上到今保存完好的法式火车站。从碧色寨延伸到个旧,再由两地中心处的鸡街伸展到建水和石屏。个碧石铁路自1915年5月开工,直至1936年10月10日才全线开通。这条或许是中国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实现的是一群硬骨头式的中国工商业者的铁轨梦想。……[详细]
窦垿故居
  窦垿故居位于云南师宗县淑基村,是一幢普通的四合院。高高跷起的椽角在风中挺然傲立,除了建筑上的肃穆之外,似乎还在张扬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后人把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合称“五绝”。通往窦垿故居的台阶总共有6台34级,第一台9级台阶,被称为新石坎,上面呢有5台共25级,中山陵的台阶设计跟这里的设计风格一样,从下往上看是25级台阶,从上而下看只有5个平台。在第二级台阶处建有头大门,大门上悬有“中宪第”直匾一块,因为当时,窦垿的父亲窦欲峻被道光帝封为中宪大夫,那道圣旨至今还保存完好。窦垿故居大门楼成亭阁式建筑,分为两层,梁柱全部都是精雕细刻,造型独特。那些台阶还有这些雕梁画栋的构架装饰反映了主人的官职品位。据说呢,建这种风格式样的房子,是要经朝廷许可的,在云南只有这一处。大门楼建有5间,正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