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旅游

西藏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雍布拉康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距泽当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个建筑雏形似碉堡,高耸于山顶。“雍布”的藏语意为“母鹿”,“拉”意为““后腿”,“康”意为“宫殿”,雍布拉康意为母鹿后腿上的宫殿。雍布拉康是西-史上的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雅砻部落的人们为第一代赞普聂赤赞布所修建的宫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宫,门票60元/人,藏语意为“母子宫”,是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宫。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详细]
尼玛林寺
  一、历史渊源尼玛林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加勤乡帕翁贡村半山腰。依据宗教文献与地方史料记载,其--场的形成早有预言。公元749年,一位印度花瑜伽行者来到此地,认定此处具备与印度清凉寒林相媲美的殊胜功德,适宜作为信众朝拜圣地。他在此举行赐福仪轨,并埋下扳指,祈愿朝拜者获得殊胜果报,此地自此成为瑜伽行者--场,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第一饶迥木马年(公元1054年),又有一位印度黑瑜伽行者抵达此处。举行祈福法事后,他将禅杖插于前人埋扳指之处,宣称此地功德恒久,朝拜者可得解脱。此后,纳波贡普大师曾于普纳修行洞精进修持,降伏罗刹并为圣地开光。--第四饶迥土龙年(1208年),他再度莅临此地修行,并称赞该--场为森墨宗地方八大--场之东方--场,其功德与隆珠孜无异,相关事迹在《朗氏——帙》等……[详细]
琼科寺
  琼科寺,全称“嘎秀甘丹琼科林”,地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加勤乡雪村,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1265年,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见寺院形似大鹏鸟驮负,遂命名“琼科寺”,此后数百年传承噶玛噶举派教法。1668年,五世0-喇嘛整顿扩建,将其改宗格鲁派,确立系统修供仪轨。此后寺院获历代0-喇嘛赐封,享有薪俸特权,管辖范围涵盖多地,逐步发展成为藏北地区重要的宗教枢纽。历史沿革与宗教地位•始建与命名:1265年,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亲临此地。他凭借着高深的修为与敏锐的洞察力,勘察地势后,认定此处是绝佳的修行之地,于是在此修建寺院。因该寺形似被大鹏鸟驮负,故取名为“琼科寺”,此后数百年间,琼科寺一直坚定地传承着噶玛噶举派教法,成为该教派重要的弘扬之地。•发展与整顿:1668年,五……[详细]
卡若昌都寺
  昌都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海拔3271米。1437年由宗喀巴弟子麦喜绕桑布创建,是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自清康熙帝始,强巴林寺-受历代皇帝册封,逐步形成昌都地区最高的政教合一统治机构,在康区拥有130个分寺。1909年,清川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改土归流”,强巴林寺被毁。“文革”中被再次破坏,1981年开始维修,现由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增康、印经院、八大扎仓、三大康村、塔群、辨经场等部分组成,其中杜康、色钦杜康、色廓隆基本呈一字形排列,门向正南。寺院早期建筑以措钦大殿、10个扎仓和5个喇让等组成,基本系木石、土木结构的藏式密梁平顶建筑。大部分建筑上部墙体以贝玛草筑成,赭色,殿顶归竖有高大的鎏金宝瓶等饰物。昌都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热振寺
  热振寺位于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格巴村,海拔4230米,始建于1056年,由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杰微迥乃创建,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措庆大殿、热振拉章、贡巴空、唐钦拉康、塔群、卓康等建筑单元组成。热振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措钦大殿总面积达2200余平方米,南向,原为前2后3层结构。底层以大经堂为中心,周围分布许多小殿。大经堂内有130柱,面阔36、进深27.4米,后部设松热拉康,分东、中、西3个殿堂。二层有若干寝室、经堂、仓库。措钦大殿现正在维修,已修起东半部分。热振喇章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共5栋,依山而上。从下往上第1栋主要作仓库;第2栋有朗赛拉康、三世佛殿、三长寿殿、六庄严殿、库房等;第3栋设十六罗汉殿、扎西边巴殿、护法殿、-寝室……[详细]
希夏邦马峰
  海拔8012米,在世界上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十四,也是唯一的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聂拉木)的8000米级山峰。这里是喜玛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的永久积雪,大多分布在希夏邦马峰周围。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重重困难。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首创登顶记录。交通从拉萨沿中尼公路经江孜、日喀则到协格尔,行程670公里。再西行经定日至门哈墩约138公里,继续西行50公里后南下,沿简易公路行20公里即可到希夏邦马峰北麓的登山大本营,这里海拔5114米。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详细]
邓萨提寺
  邓萨提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桑日镇(原降乡)帕竹村以北、郭卡拉山脉东段俄木雪乃波斯温之黑山山坳,寺庙北靠黑山,南临宽阔的雅鲁藏布江,东西两面山峦形成天然屏障。这里海拔为4410米,邓萨提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东西长10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堪称噶举派寺院之最。邓萨提寺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雄伟壮观。自西向东建筑群分别由帕木竹巴修行洞,佛塔、僧舍、经堂、大殿及神殿等组成。邓萨提寺作为噶举派四大支中的一支即帕竹噶举的祖寺,它的建筑结构十分完美,寺内保藏极为丰富的文物,是西-史上尽人皆知的山南境内最为富有的寺院。但是,未能幸免“文革”无情的洗劫,从而使这座闻名全藏的富丽堂皇的宗教建筑及其所有的珍贵文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邓萨提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详细]
绒布寺
  建于1899年,由红教-阿旺丹增罗布创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顶约20公里。寺院分新旧两处,旧寺位于新寺以南3公里处,靠近珠穆朗玛峰,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大师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绒布寺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今主寺下面有8个附属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由于绒布寺距珠峰顶约20公里,所以这里已成为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从这儿向南眺望,是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餐饮/住宿/购物绒布寺除了一家招待所,寺内也可以接到住宿,寺内外都是25元/人,招待所有藏民开的餐馆,一般的主食每份10元左右。交通要去绒布寺,最好是包车,从新定日出发,这条线上很少有……[详细]
楚布寺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之主寺。亦称磋卜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由塔布拉杰弟子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修建。楚布寺海拔4300米,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西北的楚布河上游,距拉萨西郊70公里。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进行分布,共包括经堂、佛堂、0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私邸及僧舍等,正在修复建设中的还有较具规模的讲经台等建筑。楚布寺拥有大量稀世文物,包括江浦寺建寺碑,现位于楚布寺大殿内,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该碑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空住佛,楚布寺镇寺之宝,也是第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此外,玛恰噶拉石刻塑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都是楚布寺弥足珍贵的宝物。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台、静修室……[详细]
10、赞塘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赞塘寺
  赞塘寺(玉意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圭萨公社赞唐村,正于雅砻河对岸的昌珠寺遥遥相对,海拔3576米。据说为松赞干布的一个王后昂琼贝克慕(在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所建。赞塘寺是雅砻地方著名的“三圣地”(乃松)之一。寺的规模较小,进门后为一小院落,中间即为主殿,殿前有一宽三间、进三间的经堂,左右各有一间小殿,这一部分建筑风格尚属后世增建部分。经堂的后殿即大殿的殿门,门为三间,门的上边壁绘三世佛,左边绘有仲敦巴、阿底夏、那错依斯三像,右边绘有莲花生、赤松德赞、菩提萨陲三像。经堂的右壁绘西藏的历史传说故事。赞塘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赞塘寺大殿门内,临前檐平列八柱,每柱皆二根并立,础石如复盆上雕莲花瓣,此殿开间不大,但建筑结构与一般大殿不同,殿内无柱,在……[详细]
11、嘎则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嘎则寺
  嘎则寺属噶举教派,创建于吐蕃王朝时期。此寺据传为公元7世纪由松赞干布创建,原名欧若料久拉康,意为:“中镇不变佛殿”;又据,《卫嘎则寺藏道场胜迹志》记载为公元8世纪莲花生所建,始奉红教,后宏时期改奉噶当教派。此寺建筑由大殿、26个修行室及僧舍组成。大殿门向南,高2层,石木结构,藏式平顶,平面呈“凸”字型。其前廊面积2柱,壁画四大天王、观世音等;大殿面积30柱,壁画千尊释迦;佛堂面积4柱,主供强巴佛,有几座合金佛塔,四周为转经回廊,回廊壁画千尊无量寿佛。二层设主持人住处,北有护神殿,面积6柱,供四臂金刚、能舍金刚及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塑像等。地理位置:位于墨竹工卡县工卡镇,距县城向北约4公里的嘎则村,海拔:3850米。……[详细]
丹杰林寺
  •寺内供奉的普贤菩萨双修像造型奇特,通体由蓝、白两色构成,颇具现代感。丹杰林寺是桑耶寺的属寺,属于宁玛派寺庙。从藏医院路光明岗琼甜茶馆对面的胡同找到丹杰林寺,发现这里并不像一座寺庙,反倒更像一个普通民居。去丹杰林寺除了供奉的哈达、酥油外,还可以带青稞酒或白酒。因为是桑耶寺属寺的缘故,丹杰林寺香火却一直很旺盛,很多因为路途遥远不能前往桑耶寺的信徒,都会选择来这里拜一拜。寺内供奉的普贤菩萨双修像造型十分奇特,通体由蓝、白两色构成,颇具现代感,这尊双修像几乎是每个外来游客必看的。地址:拉萨市城关区丹杰林巷5号类型:寺庙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13、维色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维色寺
  维色寺维色寺位于芒康县城驻地嘎托镇城北200m,是藏区十八呼图克图之一,昌都地区三大呼图克图之一,-转世现已有十五世。维色寺是芒康县城附近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每年都举行跳神、酥油灯会等宗教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价值,是全县黄教寺庙中较大的一座,是历史上的母寺,下辖二十座子寺,分别在我县境内和左贡县境内。维色寺占地总面积为11817平方米,其中经营面积为1579.3平方米,僧宿和食堂面积为2825.8平方米,该寺现有僧众64人,占该村总人口的3.2%。民改前该寺僧众有195人,历史上记载-转世已有十五世。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详细]
功德林寺
  •拉萨四大林之一,经堂内悬挂着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胜乐金刚的唐卡。景点介绍功德林寺,藏语称“功德林”(威利:kunbdegling),又译“公德林”、“贡德林”,赐名卫藏永安寺,位于布达拉宫西南的帕玛日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拉萨四大林之一。寺院修建于1792年,是清军击退廓尔喀的入侵后,清朝大将福康安指示八世达察所建。八世达察在摩盘山顶修建了文书庙和关帝庙两座汉式寺庙,在山脚处兴建了永驻-林。乾隆五十六年皇帝赐“功德林”匾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地址:拉萨市城关区德吉中路9号类型: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0.5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亚东海关遗址
  清朝亚东海关遗址位于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海关建筑群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清朝亚东海关遗址由6座建筑废址与穿越遗址的驿道组成。整个建筑废址残存大量倒塌堆积,大量残留的瓷器、铁器、铜器等物件被发掘。依据布局、规模、室内结构等分析,初步推测建筑功能属性分别为海关官署、关帝庙、海关工作人员及驻军宿舍、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场所、海关日常用品交易场所。此外,在遗址周边调查发现了一批与海关有关联的建筑遗址群,经初步考证,认定其中包括关墙及哨卡遗址、马厩遗址、英国商务代理处等。陈祖军认为,它们与海关遗址构成了不可或缺的整体,这对全面了解海关提供了资料。……[详细]
策门林寺
  •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策门林寺是拉萨四大林之一。策门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状。进寺院大门是一宽敞的庭院,院西侧和前部环绕两层藏式楼房,上层为住房,下层为回廊,建筑占地面积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为两个时期所建。东半部称为“白宫”,是第一世策默-阿旺楚臣于1777年担任摄政时主持兴建的;西半部称“红宫”,属第二世策默-阿旺江贝主持兴建的。类型:寺庙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17、色吾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色吾寺
  色吾寺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距县城70公里,海拔4700米。该寺已有千年历史,信奉宁玛派,曾有1个大经堂、11个殿堂,主供佛为莲花生大师。1984年,在原寺的废墟上修复了大经堂和9个殿堂,供有莲花生师徒三尊佛。寺内藏有16件珍品,有证士曲尼囊单从伏藏谷挖掘出的莲花生主尊三像、噶玛巴的鞋子、空行母益希嘉措的金刚杵、黑石、右旋的海螺、莲花生大师在石头上留下的右手指印等。寺庙北面的棕山上有三处禅房和修行洞。每年-12月22日至30日,该寺举行跳神和驱鬼仪式。……[详细]
18、邦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邦玉寺
  邦玉寺在昂仁县境内,位于达居乡。由莲花生大师的“佛母”康措益西措吉于788年创建,始属宁玛派,后改噶举派,现为格鲁派。该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经堂、嘎巴尔拉康、0神殿、拉章、僧舍等组成,兴盛时有僧侣46人。寺内珍藏有丰富的文物,尤以檀香木雕刻的观音最为精致,堪称珍品。……[详细]
加林山岩画
  加林山岩画那曲尼玛境内的绒玛一带的山上有很多远古时代留存下来的岩画,尤以加林山的岩画最为著名。随着季节及时间的变化,许多石头会呈现出不同的图画。此地还有一数百平方米的温泉,热气终年蒸发不息,泉水高低错落,汩汩热流还是治疗关工炎和皮肤病的天赐良药。……[详细]
白玛曲林寺
  白玛曲林寺,在日喀则地区之萨迦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雄玛乡的吉龙村,寺庙坐落在苏日山南麓,海拔4090米。白玛曲林寺建于7世纪,为松赞干布时期兴建的寺庙之一,始名“耐玛祖拉康”。8世纪,莲花生大师也曾在此修行。19世纪时,由强巴朗杰对该寺进行过全面修葺和扩建。强巴朗杰系萨迦县赛地方人,为一苦行僧,以在深山幽洞中静修而闻名,是宁玛派的掘-,精通医学,40岁时主持寺庙,87岁圆寂。后由弟子罗桑群沛继任堪布,罗桑群沛系萨迦县雄玛乡德萨村人,学识广博,精通宗教哲理,任职期间扩建了该寺。始奉宁玛派,后改宗格鲁派。老大殿:由强巴朗杰创建。门向东,高二层。底层由前廊、经堂、佛殿三部分组成。前廊有柱2根,廊前壁画彩绘四大天王。经堂面积4柱,主供释迦牟尼佛及二弟子泥塑像,主尊高约1.8米;经书架上供放《甘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