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21、望仙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仙宫
  望仙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处于渭河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交接处,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树龄的古藤,至于柱础、门墩、老砖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宫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宫、观建筑群之一,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存、清幽的环境以及神奇的传说,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前来寻古访幽、踏勘觅胜。关于“望仙宫”一名的来历,一说是唐太宗在此曾与显圣的老子谈经论道,后李耳腾空而走,李世民望仙远去;一说是汉武帝来此敬求灵丹妙药,期望长生不老,老子赐药后升空,汉武帝举目仰望老子离去,故而随名“望仙宫”。望仙宫始建于春秋时期,兴盛于五代、十六国,相传老子李耳……[详细]
关中书院
  位于南城门内东侧的书院门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的宝庆寺难以容纳,故将其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成为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坐北面南,院内有大门、二门、允执堂(讲堂)、左右寮房和东西号房等建筑。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院内西北部建“斯道中天阁”(1965年因漏损拆毁)以祀孔子,明天启六年(1626年)陕西巡抚乔应甲毁书院。清康熙、乾隆时重修,建“精一堂”等,至光绪初年,书院初具规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民国初又改为“陕西省立师范学校”,现为“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88年西安师范在院中轴线以东建四座二层硬山式教学楼。现书院尚存两道门厅、允执堂、精一堂及东、西廊庑等古建筑,成前、后四间院落。头、二道门厅均为带前廊的五……[详细]
安金藏墓
  安金藏墓位于永寿县监军镇永安村。该墓竖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唐代国公安金藏墓”碑石一通。198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并对该墓藏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组织和科学记录档案。安金藏唐京兆人,初为太常工人。则天称制,睿宗号为皇嗣,少府监装匪躬,内待范云仙以私谒皇嗣腰斩,太子被软禁。唯有安金藏等工人能在左右,有人在武则天跟前诬告皇嗣潜有异谋者,乃令酷吏来俊臣刑讯逼供,左右不胜楚毒,皆欲自诬,唯有安金藏慷慨陈辞:“若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迸出,流血遍地,气绝而扑。则天闻之,遣医人却纳五藏,以桑白皮为线缝合,敷之以药,经宿金藏更生,睿宗由是免难。玄宗即位,追思金藏忠烈,擢拜金藏为右……[详细]
铁佛寺铁佛
  铁佛寺位于富平县西北20公里的觅子乡南张村,建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铁佛也于是年铸成。清同治年间,寺毁于大火,抗日战争前夕,对铁佛寺进行了修缮。1990年,国家投资20万元重修铁佛寺大殿,殿中有4根大红水泥柱支撑,高敞明亮,灰瓦房顶,红漆大门。殿内正中为保存完好的金代铁佛。铁佛与站台连铸在一起。站台分上、下两部分,下部高8厘米,为八角形。上部高37厘米,周边铸莲瓣320枚,分内外两层,围成圆形。像高5.23米,身着袈裟,袒胸跣足,两耳垂肩,颐鬓丰满,启唇明齿,隆嘴宽颔,聪耳肃听,悦色和颜,神态端庄,肃穆泰然,右手上举,略低于肩,无名指内曲,掌心向外作“无畏印”。左手举至胸侧,稍高于肘,拇指与小指自然外跷作“与愿印”,衣摆宽敞拂地,袈裟大方飘洒,屹立于莲台之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在莲……[详细]
西北大学礼堂
  西北大学礼堂位于西北大学北校区的中心,从20世纪30年代在张学良少将的倡议下建成至今,历经了70年的风雨,是西北大学发展变迁当之无愧的见证者。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西安的东北大学临时安置此处,兼任该校校长的张学良出资建造了大礼堂,当时张学良还曾在礼堂前的石碑题词。半圆形的屋顶,周身没有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雕花,它古朴、凝重、苍凉。解放后在礼堂上镶嵌的红星与它承载的历史一起沉淀在大礼堂的记忆中。在西北大学现存的校园建筑中,大礼堂是最年长的。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历经80年的风雨,也有过多次翻修。这里见证了有关学校发展大计的制定和通过,感受着无数青年学子的青春热情与活力。在这里,李泽厚讲过美学,李德伦指挥过交响乐;聆听过崔健的《一无所有》,回荡过凄美的《梁祝》。直到现在,西北大学重要的会议、活动,……[详细]
禅修寺大殿
  在华县高塘镇寺前村北的公路东侧,坐北朝南地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这就是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的华县名刹禅修寺。禅修寺大殿,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中间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带前后廊;两侧朵殿各一间,进深两椽,均为单檐悬山灰瓦屋顶。施琉璃脊,有鸱尾。大殿当心间、次间各辟六扇隔扇门。前后檐下施斗栱;外檐为五铺作双下昂,昂下刻作华头子;内檐为六铺作出三杪,上跳偷心;补间铺作仅用一朵。两侧朵殿前檐施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昂,斗栱后尾直接伸至脊榑下方,省去了平梁。禅修寺大殿设计独特稀奇,举世无双。整个大殿无柱无檩,仅用一根大梁直通东西两沿,运用通梁与拐角结合的方法,组成为一步整架,各部构件紧贴通步大梁。主殿形成三间顶一梁,一梁固整房的独特风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奇迹。禅……[详细]
西安东岳庙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古城内长乐门北侧昌仁里小学内。始建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为祭岱宗(泰山)而建。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万历十年(1582)及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都有扩充修葺。东岳庙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祭祀“岱宗”而修建的。“岱宗”亦称“岱山”,就是今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系我国著名大山“五岳”之一。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迷信神鬼,而统治者又借神道以设教,认为“山高有灵”遂修筑庙宇、塑造神像,进行祭祀。泰山古为东岳,居五岳之首,故各地修建东岳庙尤为普遍。此庙原来的建筑规模很大,正山门朝南,东、西有偏门,北门通往现在的东一路。庙院内东西两侧为对称的厢房,中间有大殿、中殿和后殿。大殿前有石牌坊、石狮子和记载庙宇事迹的石碑等。石牌坊系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上有“岱岳尊崇……[详细]
128、响水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水堡
  响水堡位于横山县响水镇响水村西南部,与镇政府的相对高度为78米,古城北临204省道。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设置响水寨,属绥德卫。位于二边线上,西北距大边22公里。成化二年(1466)巡抚王复迁往黑河山,改名平邑堡。七年(1471)平邑堡泉水干涸,用水困难,延绥巡抚余子俊又迁回响水寨,改为响水堡。城堡平面略呈长方形,明万历六、七年间重修,砖砌牌墙垛口。据榆林府记载,“响水堡有东、南、西三门,楼铺14座和砖砌牌墙垛口”,清在响水堡设都司,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胡绍祖重修城垣,城周3里许,东门叫岳山寺门,南为望斗门,西为渊亭门,另有小西门。据《横山县志》记载;城内原有建筑祖师庙、九龙堡、城隍庙。响水堡占地14.48万平方米,现存夯筑南墙长218米,高8米,宽11.7米;西墙663米,高……[详细]
鄠邑东岳庙
  东岳庙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河镇东岳庙,年代是清代,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时代:清,地点:户县甘河镇户县第二中学内,A区:庙院墙以内。B区:A区四周各外延50米。2008年9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东岳庙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凤遗址
  五凤遗址位于西安市户县蒋村镇五凤村村北。遗址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约50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遗址东、西、北三面断面均可见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多在3米左右,个别地点深度达4米,其中尤以东部断面最丰富,暴露的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地面经过火烤或拍打,平整坚硬;灰坑形制有筒状、袋状、锅底状;陶窑暴露有火烧结块。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红陶及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附加堆纹及彩陶,可辨器形有敛口缽、宽沿盆、喇叭口尖底瓶、平沿缸、敛口瓮、折沿罐等。建筑材料残片多为绳纹板瓦、筒瓦及夔龙纹、云纹瓦当残片。从现场踏查情况看,晚期遗存多分布于山岗顶部,而早期遗存则多分布于山岗偏下部。根据采集遗物分析,遗址内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秦汉时期遗物,其中……[详细]
131、山河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河堰
  山河堰位于山青水秀的褒毂口,是刘邦驻军汉中时,由萧何和曹参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原灌溉南郑、褒城两县部分地区,现在使用的褒惠渠基本上是沿山河堰旧线修筑的。其堰头有三处,可截住褒河水用于灌溉农田,在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河堰是中国古代汉中引褒水灌溉农田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也是汉中历史上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现在,在山河堰上仍可寻找到汉代的遗迹。地点: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红旗村……[详细]
132、楼观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周至县楼观镇东南3公里处的终南山北麓。传说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后尹喜迎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相传后来秦始皇修庙于楼南,汉武帝建宫于楼北。史载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植树10万余株,迁民300余户来此。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又大肆修葺,使这里成为道士聚居之所。唐太宗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称此处为“宗圣宫”,次年奉道教为国教。唐玄宗改“宗圣宫”为“宗圣观”,并大加营建,使这里成为当时道教的圣地。唐以后屡遭兵火,宋至清代都曾修葺,但都未能恢复唐时的盛况,清末至民国时期,其中心渐由山下宗圣宫向山上说经台转移,“楼观台”之名始出。楼观台现存清代所建的说经台,自南而北分布在俗称“凤凰头”的山……[详细]
渭南鼓楼
  渭南鼓楼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顶。下层宽5丈,进深3丈,周围有庭柱。东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个,上层为3间楼阁,砖台下南北向有门洞长5丈,上额“渭南县”,两则刻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门洞背面上额刻有“具瞻”二字。在渭南老城内,今军分区门上。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当时县城中心,明洪武年间又扩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华州大地震时毁坏,次年重建,清代维修过。解放后,又经整修,鼓楼内陈列着渭南出土文物。鼓楼系城门重楼式建筑……[详细]
红二十九军革命旧址
  红二十九军革命旧址时代:近现代地址:西乡县私渡镇潘坝村、骆家坝镇回龙村、骆镇村、张家坝村保护范围:(1)竹园子陈浅伦烈士故居:故居本体外扩5米。(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原老君殿旧址外扩5米。②红29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暨烈士陵园:现有纪念碑及附属建筑四周外扩5米。③回龙村红色记忆展室:现有红色记忆展室建筑本体。(3)回龙村刘传璧烈士故居:故居本体。(4)张家坝中共西乡特别支部旧址:旧址本体外扩5米。建设控制地带:(1)竹园子陈浅伦烈士故居:A区四周外扩10米。(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A区四周外扩5米。②红29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暨烈士陵园:A区四周外扩15米。③回龙村红色记忆展室:东、南、北三侧至红色文化广场边界,西至村卫生室东山墙。(……[详细]
135、密严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严寺
  密严寺密严寺位于南郑县圣水镇王家营村,原名治平庵,一九九四年九月改名密严寺。据《南郑县志》记载;“志平庵始建于明朝初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十二年(1906年)两次重修,宣统三年(1911年)再重修”。寺院构件为悬山式格调砖石结构,飞檐翘角,兼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全采用石础石柱石梁石廊檐石桅杆石楹联石浮雕等装饰结构,是陕南规模教大,富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寺院建筑群落,具有教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寺被汉中市政府于2000年8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政发[2000]32号)该寺院座南朝北,原纵深三进五院,五十六间,殿堂楼阁布局严谨有序,占地面积74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一九八五年因扩建冶平庵小学,后院大殿被拆毁。现存殿堂,构成了“回“字型排列,殿门石柱上保存了三幅石刻楹联……[详细]
丹凤二郎庙
  二郎庙位于丹凤县城以西15公里的棣花镇贾塬村,这里也是文化名人贾平凹的故乡。这里有二郎庙和关帝庙两处古迹。二郎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修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相传金国侵略南宋到龙驹寨后,遇到这里的南宋将士奋力抵抗,久战不分胜负,当朝宰相秦桧力主求和,便割商给金,金国为了立标志界,按照-寺的造型,融合汉人建筑艺术,建成棣花街二郎庙。二郎为金、汉建筑工艺之合壁,由于金代历史短暂,遗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很少,全国只有三座具有金代建筑风格的庙宇,其它两座在山西省,所以就更加珍贵。二郎庙面阔三间,砖木结构,庙顶为歇山转角式,顶部有五脊四坡,用五彩琉璃瓦覆面,廊檐斗拱呈矛头型,代表了金人好战的性格。二郎庙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他是秦朝李冰的次子,因治水有功……[详细]
白家遗址
  白家遗址〔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处墓葬中有14岁男孩骨骼一具,脚下随葬品有小罐、小杯、石斧各一件。还发现生产工具有通体磨光的石铲、石斧和骨矛头。生活用具有夹砂红褐陶制的器物,器多内黑(或灰)外红(或灰褐),器具有三足钵、圈足钵、三足罐、小口球腹瓮和小杯。其中三足罐口缘多制成细密锯齿状,纹饰主要为网状交叉绳纹。彩陶仅见宽带纹,皆红色……[详细]
138、石堡寨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堡寨
  塬向东南斜伸出一把利刃,刀头朝天,刃上挑着一块骨头。这块硬骨头就是石堡寨。独独天生一方巨大的岩石。一面陡坡,三面绝壁,山脊孤石俨如堡垒。鬼斧神工。依山就势,岩体缺口砌以石块,筑高连成雉堞。看起来较为整齐的寨垣,如骨头粘带的一层肌肉和筋腱,便是山寨的韧劲和弹性。固若金汤。这这块骨头当地人叫做石堡(音补)。南北狭长,唯一的寨门位于南端,上窄下宽,门洞居中南开,如同一个倒写的凹字。寨院榛芜,石窑委圮,圪针丛生。北端最突出的是两座碉台,大的一座是寨内制高点,小的据守西北寨角,俯扼进寨的唯一山径。石堡山东面陡临黄河大峡谷,古寨高悬,长河如带,船影无踪,恍惚时光停滞。“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无际。石头城上试倚。吴襟楚带如系。”空旷的寂寞袭裹着万里河山,只是时空置换到了黄河。西边是云岩河,细弯的河流像一……[详细]
龙凤山庙
  龙凤山庙,位于横山县赵石畔镇东约6公里的龙凤山上,西为芦河,北为榆靖公路,距县城约11公里。龙凤山庙,东高西低,依山顺势,始建于何代,无实据可证,只有在被毁灭断碑上记载着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维修过。现根据龙凤山庙南部埋藏的和尚墓碑记载,为大清乾隆三十六(1771)年,据现在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龙凤山庙,有庙宇30余座,东西长234米,南北为168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其中玉隍阁、娘娘庙、真武祖师殿、佛殿庙、石牌楼等建筑俯视山势,雄伟壮丽,是横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寺院之一。玉隍阁,通面宽6米,为二层楼格式,高约12米,门前西壁有砖刻对联,四壁及檐下有砖雕图案。清道光、光绪年间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多次维修,目前保存完好。石牌楼,通面宽7.7米,高约4.8米,刻有匾额数块、对联……[详细]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西安市陕西省人民政府周边及新城广场上,建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初,朱元璋将其次子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修建了秦王府。明末李自成攻入西安,占据秦王府并在此成立大顺农民政权。历史上的秦王府城规模宏大,建有承运殿、存心殿、承庆宫等宫殿房屋863间。清朝开始秦王府逐渐衰落,清雍正年间,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用来修建庙宇。至此秦王府已基本消失。到后来残有的建筑也被拆除另作他用,如今只留下东、南、西、北几段城墙。南面城墙是四面城墙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在新城广场上,现已砌砖修复。东西两段相距30米左右。东面城墙紧邻皇城东路,南从省政府幼儿园起、北至西安市体育场西门止,两段保存较好的城墙各长150米左右,中间间隔10米。北面城墙隐藏在居民区和政府办公楼之间,部分已修复,比较难找。西……[详细]